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归长安见闻录 > 第24章 第 24 章

归长安见闻录 第24章 第 24 章

作者:April京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3:21:36 来源:文学城

“道长,今日娘子送来的东西奴已收拾好。”腊儿在书房外轻声禀告。

陶融将手上的书卷放到书架最上面:“知道了,你来。”

小童走到面前,陶融考问起昨日给他讲的论语,看他都记得哪些,腊儿很顺利的将昨日被教着读过的内容都背了一遍,陶融又随机抽问了其中的意思,小童也应答如常。

“果是适合读书的。”陶融满意的点点头,将论语重新放到腊儿面前展开,这一次他将剩下的内容,都领读了一遍,又给他讲了大致释意。

之后陶融便立刻考问起腊儿的学习进度,今天学的东西太多,腊儿回答得有些磕绊,但依旧能答上七成,能看出他的学习能力不凡。

陶融忍不住为他是奴仆之后而可惜,若是生在耕读之家或是寒门,他会早早就是远近闻名的天才。

昨日见第一面时,他就看出若有机会勤勉学习,他往后必有出息,没想到资质这样好。

他决定接下来在陶家的这段时间继续为他开蒙,之后让他跟着陶家的小辈读书。有了良好的资质,日后奇遇便能多几成胜算。

陶融鼓励的夸了腊儿几句。

小童脸上肉眼可见的开心,见道长好说话,便趁机道:“道长,如今我还不会写字,整理好的礼单,可否道长亲自来记?”

他说话时有些忐忑,担忧自己做不好会有其他奴仆来顶替,他就不能继续跟着道长了。

陶融一愣,没想到腊儿看起来小,却知道那么多,他在门中收了师父跟师哥、师姐的礼后从来没记过的,但俗世家中,又与门中简单的关系不同。

他让腊儿带着他去看整理好的礼物。

腊儿只负责整理前堂,今日礼品送来后也都归拢在半边茶房中,有十几卷丝帛,一个装着铜钱的大箱,剩下的便是瓷器、笔墨与摆件等等。

满满当当的东西,看得人愣住。

“这些东西都谁送的?”陶融问。

腊儿清脆的一一指着物品说出来处,这些是陶家各处主人送来的,大致组合都是送一样平日用得上的东西再加一卷布匹。

装着铜钱的大箱,则是黄灵飞所说的他从小到大的例钱,这整个院子都是亲娘布置的,所以这次她只送了钱来。

陶融默默听了,计较起他要怎么回礼。

修道之人不能与凡俗牵扯太过,虽说他是按师父要求回了长安的家中,但他若是一味只接受,日后他便会欠着他人,遇到什么事,他便不得不出手相助。

陶融不是任由事情牵着他走的人,来到长安后,事事都由自己作主,没有了师父的托底,但他并不慌张。

他在心中计算一番,决定尽快将师父给的飞钱兑换出来,买些药材制作些香粉作回礼,接下来在长安之中也要找到合适的缘主赚银钱,若是一直花着师父跟家中给的银钱,他何谈历练?

陶融心里有了想法,口头上安排腊儿将收到的摆件瓷器都用上,不必一直放着,免得放坏了。

放在外面,也激励他用自己的本事赚银钱回来。

他跟小童一起布置起屋子,将收到的东西摆开,又将笔墨纸砚分成两分,一份给小童,一边留给吴窈娘学习用。

时间很快到傍晚。

今日家中郎君下值的时间早了些,林管家派人过来请陶融到前堂,陶阿翁跟他阿耶、叔父几人,正在外书房等他过去。

陶融没说什么,让来人带路。

昨日夕食,若不是发生了一些小意外,他认为陶家的郎君并不会如阿婆与阿娘一样单纯的,只将他看作归家的儿孙,只谈些无关紧要的事。

今日大概就是来说昨日准备好的话。

穿过前花园与前堂,到达外书房,陶融走进去向众人微微作揖,陶家一众男儿安坐在榻上,见他来,陶汇指着下首的位置让他坐。

陶融撩起衣摆坐下,很快他身前放下一盏茶。

“是今年的好茶饼,你阿兄亲自煎的茶,你尝尝。”陶冶轻轻捋须,有几分长者威严。

“多谢阿兄。”陶融微微颔首,拿起茶盏礼貌性的喝了一小口,浓茶微苦回甘,并不是他爱的味道。

陶仁安自这小孙儿进来,便一直观察着他,见他确实并不像家中其余小郞一样,看到他们有晚辈对长者的孺慕之情,便知当年他与那位仙长离开,这个孙儿,再不能完全单纯的做个陶家儿郎。

“今日叫你来,是想与你讲讲如今长安中的形势,明筠先生让你到长安中历练,必不是让你去碰壁的。”陶仁安话音落下,扫了一眼长子,陶冶原本想接口说些阿耶关心小儿的话就说不出了。

陶融点点头:“多谢阿翁特意提点。”

“算不得提点,如今新皇登基不过一月,我们陶家在朝中不算什么,只怕不能给你有助力,还会让你在京中多了些坎坷。”陶仁安说到这,觉得自己的老脸都有些挂不住。

陶冶与陶净听着老父这样讲,心里更不好意思,特别是陶净,若不是父母还在,如今还不能住在这郡公府中,他如今正五品的成均监博士,走出去,在京城之中实在不算什么。

陶仁安没管两个到了中年,还不成器的儿子,老陶家在当官这事上,都多亏了他祖父武国公当了开国国公。

他直接讲起了如今国事。

高宗在时,当今就与高宗二圣临朝,共同管理国事,之后高宗驾崩,当今废立两帝,在其后用太后身份管理朝政,直至今年终于登上帝位。

皇帝登基,权力已经彻底落定,李唐宗室与关陇贵州势力被大幅度削弱,该站位表态的时机早已过去。

如今朝堂决策、官员任免、军事调度皆归于皇帝之手。

要在新朝立足,便要遵循当今之法。

今年起,洛阳陪都的官员世家便陆续迁回长安,九月初九,皇帝举办登基大典,重新确立长安的帝都的位置,又于当日调整了部门职能,强化中书省,设立匦使院,提拔寒门与亲信将领。

如今皇帝在做的,便是直面关陇贵族与世家,若被抓住把柄,便毫不留情一削再削。

皇帝对国家的管控,比之玄宗时更甚。

陶家没被卷入其中,是因为陶家没出现什么高才,家中郎君工作勤恳为君效力,但又没走到被拉帮结派的位置。

这才能安安稳稳的又从洛阳回到长安。

陶仁安简略的说了说国家形势,然后便提起今日之事。

“今日上朝,司刑寺便与鸾台合奏,弹劾卢家直系子孙僭越礼制,任用巫蛊邪术祸乱民间安定。”陶仁安看向陶融:“你猜结果如何?”

陶融不懂朝政之事,他微一思考,答道:“卢家后辈仗势欺人,陛下自然该如何判罚便如何罚。”

陶汇只是一个校书郞,许多朝政他都不曾听闻,刚才他也听得很是认真,听见陶融的回答之后,他看了一眼小弟,又看看阿翁的神情,猜测陶融答得对不对。

“朝中卢氏官员皆被罚俸,责令管好后辈,卢相公自请离朝,不过陛下并未允。”陶仁安未令孙儿多猜,直接将结果讲出。

陶汇认真思索陛下的用意,陶融脸上却并未有什么变化。

陶仁安看着陶融的神色,心中有数,他端着茶杯轻啜一口,又对陶融道:“昨日你刚回来,便并未与你深谈,你承师之志到长安历练,是打算在民间还是入朝办事?”

见陶融表情疑惑,陶冶便开口解释,民间只知道陛下厌恶巫蛊,但陛下今年七月下令在全国建造佛寺,这两年时常请高僧讲经,她又常年前往宫观祈福,请道士炼丹,若有真本事,是能被招揽去办事的。

不过这事带着神异色彩,陶家与那些高僧道人并无实际接触,不清楚其中门路,可若是陶融有想法,陶家还有二品郡公在身,只是打听一番,很是便捷。

陶融有些意外,阿翁与阿耶说的话颠覆了他的印象,他以为陛下极恶邪门歪道,若想入朝至少要出身名寺宫观,是有出身的道派才成。

他所属元清派虽有真本事,但师祖却在隐于深山,并无名声,他从未想过要入朝堂。

“阿翁,我并未深想。”陶融才刚到长安,遇到最厉害的就是卢家换命那僧人,他还未想到日后要如何做。

“你参与到了卢家之事,今日之后,必会有不少人查这事,便会查到你身上。”陶冶叹气:“昨日家中便商谈过,家中并不能给你什么助力,只望能将朝中之事与你讲清楚,日后你在长安之中行事,也需谨慎。”

陶融答道:“阿耶,我虽是回了家中,但依旧是方外之人,到长安历练寻道,仍要靠自身之能,便是家中有助力,我亦是不能全靠你们,况且家中人对我已经够好,今日回去我才知家中人送了许多礼物到我院中,相比苦修的僧道,如今我住在家中,已是少了许多磨砺。”

陶汇不赞同的皱眉:“各人出身不同,难不成全要舍弃了,才是修道?”

“阿兄放心,我并不是那样左性的。”陶融笑“只是家中亦不必想助力不助力的,只当家中多了一个学偏门的子弟,理应靠我自己的能为罢。”

一直没出声的陶净,忍不住认真的打量了一番这个侄子,这样豁达的心情,果然是修道之人,虽然未到二十,心中却自有一番行事标杆。

陶融说完,见阿翁并其他亲人都在思索他所说的,微一笑,建议道:“不若家中平日便当我是个普通凡人吧,不必想太多。”

他平时沟通鬼神妖邪与陶家一家普通人来说,本就没什么关系,他只当他们是回家住的普通凡人便是。

“家中既不用考虑如何为我助力,我也尽量不像那卢家小辈般,给家中引来麻烦。”陶融越说便越觉得自己说的话是个好主意。

外书房中的其余人面面相觑。

“若我的身份给家中带来太多烦扰,那我还是早日搬出为好。”陶融说着就认真起来。

陶冶皱眉开口:“不可,你是我陶家儿郎,哪有同在长安,还要你去外面住的道理,若让你阿娘知道了,岂非觉得我这当阿耶的故意将你赶出家门?”

到时他还能在府中住?

陶仁安垂眸抚须的动作一顿,也想起老妻。

陶净继续不出声,他在成均监当博士,没父兄考虑那么多,且还是因为这侄子他两个儿子才早早诊出病症,他还有能力给他们治病,挽救他们这一房的子嗣,无论这道士侄子怎么做,他这当叔父的,都会支持他的。

陶汇也开口道:“融儿,让你到书房商议,是想知道日后如何帮你,并非如你所想的给你助力,只是你要历练,就如医术,肯定是要多救治病人,还有你说的相面,也是要许多人,家中有许多亲友,他们不定便有需要你出手的,这便也是助力,并非要牵扯到生死,你日后也不要再说这些像是要与家中划分界限的话。”

陶融听得一愣,他方才确实是想偏了,书房中这几人都是朝廷中人,会考虑利弊,但他们的行止中并未要完全舍弃亲情。

他有些愧疚,他从小未有年纪相仿的亲友,随师父等出山门历练,所见之人有各种凄惨身世,见多了那些决绝的处事方式,如今回到家中,与亲人相处,他便自然而然的使出来了。

陶冶听大儿这样讲,再看陶融的神情,还真是要跟他们划分界限?他忍不住有些气,他这亲父还没什么,这小崽子便想弃父了?

不过想到毕竟入道修行,与跟在身边养育的儿女不同,他若想继续维系亲情,还是得放弃端着阿耶的架子,免得这小崽子真的对他有意见,他阿娘先料理掉他。

陶冶率先在心中言败。

“但是阿兄……。”陶融叹气:“介绍亲友便不用了,有缘便会相遇。”感觉很奇怪。

陶仁安摇头:“我听说修道本是逆天而行,虽然你会的东西很厉害,可诺大长安如今汇聚了许多僧道,想陌生的事主信任选择你看事,难!”

陶净突然想到一事:“今日融儿在成均监给陶满治病的事,已被传遍监内,门房的事他们没有大声讨论,但有意的也都知道的,日后有类似的事肯定会找你,你便看哪个与你有缘,便出手相帮,这也是缘啊。”

陶融眼睛忍不住睁大了一些,没想到缘分还能这样解。

他心中豁然开朗,之前是他对‘缘’之解法太过狭隘。

想法有了改变,陶融身上的气势也发生细微变化,原本有些缥缈在空中的感觉落到了地上。

融儿是个没在家长身边,但是家庭幸福的小孩,好难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第 24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