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归长安见闻录 > 第18章 第 18 章

归长安见闻录 第18章 第 18 章

作者:April京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3:21:36 来源:文学城

酉时,陶家外出上值或读书的郎君陆续回来。

陶净与两个儿子最先回到家,父子三人都是从成均监回来的。

陶净是正五品国子博士,大儿陶满已完成全部必修课业,听闻陛下明年还会再开科举,今年便一直都住在成均监内勤学苦读,以望高中;二儿陶溶,相比阿兄在读书的天赋上有些欠缺,如今在太学读书,一直住在学舍内,只有旬休时才会回来。

昨天二十,家中儿郞虽因公中事务未能旬休,但都留意着陶融回来的消息。

谁知没等到人,反而先等来到金吾卫的信,相比老夫人张仪贞跟黄灵飞这个亲阿娘单纯的担忧,家里这些儿郎想的事就复杂了许多。

今日陶融回到家后,林管家分别派奴仆去了成均监、都台与司宾寺通知家里人最新消息。

下值、放学后,陶家叔父与两个堂兄就赶紧收拾好东西回家。

到家后,父子三人先去后堂向长辈问安,然后问起这位十四年不见的侄子/小弟的情况。

张仪贞便跟儿郎们分享起了,陶融到了长安城后“捣毁恶僧法阵救出无辜小娘子”的经过。

陶净已许久未见阿娘这样有兴致,霎时对这十四年未见过的侄子多了几分好感。

而陶满跟陶溶这两个读圣贤书的成均监学生,常年接受‘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熏陶,心中则都在想,他们这位阿弟,是真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有大本事么?

他们一个比陶融大三岁,一个大一岁,对他的印象早已模糊了,只记得当年家中来了位道长,说这位阿弟与道有缘,这辈子就是要入道的,家中人不舍他去受苦,道长便走了。

但过了几月,阿弟突然生了大病,家中人请了医者,又去寺庙宫观中求神拜佛,也没见好。

那道长又一次上门,他带着药将陶融治好,然后便带着他离开。

此后家中大人就不怎么再提起这个阿弟,偶有几次突然收到了信件,伯母便会心情奇怪好几日。

再次提起,就是前几日收到的信件,明筠先生告知陶家人,他的小弟子修道有成,可结束山中修行回到长安入世悟道,他们可一家团聚。

这几日家中为迎接陶融,做足了准备。

陶满、陶溶兄弟,也很想快些见到陶融。

张仪贞却说不急,等家里儿郞都回来了,她有话要说。

接着便是在弘文馆当校书郞的陶汇回来了,他进门就被告知他同胞弟弟回来的消息,高兴极了。

但黄灵飞特意去嘱咐过,让黄月娘盯着她家郎君,于是陶汇在打听到阿弟的住处前,就被拦截走。

接着家中的阿翁陶仁安与郎君陶冶回来了,他们一个在天官当侍郎,一个在司宾寺当典客署令,九月九日,皇帝正式登基,当日便给许多人挪了位置,登基仪式上又有许多依附大唐的部落首领与外国使臣来贺,他们两个任职的部门,在这段时间都忙得不行。

他们回到家后,林管家禀报说已经回家了的郎君都在阿婆院子里,于是他们也去了。

张仪贞听说最后两人也已到,派人叫黄灵飞过来,众人齐聚一堂后,让亲信关了门。

在收到明筠先生传信那天,也发生过一次类似的聊天,但那时家里不知十四年不见的人会长成如何,只粗略的说了要与家中其他儿郞一样宠爱。

如今张仪贞说了下午聊天时陶融展现出的性格,这是一个聪慧、有自己主意且有几分神异的儿郞,家中人切不可轻慢忽视他的见解,将他当成普通小辈对待。

陶仁安与陶冶等人听了她的话后思索起来,黄灵飞开口将陶融下午给他们看病的事说了。

“光是看病这一手,融儿在长安便能有一番不同际遇。“

陶冶想起了当年的明筠先生给小儿治病的本事,仙长都说他儿修道有成,确实不可作普通郎君视之。

“原就跟着仙长入道,确实不可再将他看作普通小儿。”陶仁安作为家中阿翁终于表态:“相处亲近之余,不可冒犯。”

陶冶暗自叹气,这个小儿既已入道,确实不能如普通父子一样管教。

陶净父子与陶融隔了一层,阿翁说了他们便顺从应声。

原本下值回到家便已不早,如今在院中说事又花费了一些时间,如今聊完要赶紧散了,免得刚到家的陶融认为家里郎君对他不重视。

晚上这一顿,黄灵飞是按小宴的规格安排的,她下午半点没闲,根据陶融所说的饮食禁忌喜好,列了单子给膳房准备晚上的宴席。

陶融到前院与阿翁阿耶们吃饭,女眷们也都聚到张仪贞院中,吃一顿好的乐一乐。

陶融在自己院中按门中的时间做好晚课,腊儿才来说家里阿郞都回来了,阿翁阿耶请他到前堂吃宴。

陶融专心做事便忘了时辰,他微皱眉,立刻便起身出去。

他很满意阿娘给他安排的住处,但院子离前院很有些距离,幸而他脚程快,也没耽误多久。

进到正堂,便见到六个年纪各不相同的陶家男儿,陶融一眼便将他们与所知的人对上了。

这几个陶家男儿不像他午时见的阿婆与阿娘,情绪没有那么外放,在他拱手问好后,阿翁等长辈都目露欣慰,几个兄长与他回礼,虽然眼神对他都十分好奇,但看起来都很内敛。

他的同胞兄长陶汇,从榻上下来迎他,拉着他的手,给他介绍起人。

从阿翁陶仁安介绍起来,到二房陶溶为止。

陶汇道:“你二兄如今为家中管理官田与庄子,如今正值秋收,他估计要十月中才能回来。”

陶融听到秋收,突然想起从蜀地过来的一路上,见到的农民收获的情景。

白日无论男女老少皆是弯着腰埋头在田地里,汗水滴在土地中,疲惫也不掩脸上的喜意。晚上很多农民一家直接睡在地里,害怕熟了的稻黍会被偷了去。

不过,今年新皇登基,减免一半赋税与民同乐,今年的收获再累,普通小民也是开心的累。

陶家有郡公爵位,家中几位成人的郎君既在朝中效力,分到的职分田与家中的田庄产出,今年因新皇政令,想必会多出许多来。

陶融心中所想不过弹指之间,他并没对家中人的分工说什么,陶汇介绍完后,他便拱手道暂住家中,要叨扰了。

陶冶听他这样讲,有些不快:“你是我陶家儿郎,回到长安自要住在家中,有何叨扰之说?”

陶融便笑道并非客气,家中人对他好,他也要回馈一二,他下午给阿婆阿娘她们号了脉开方子治身上的小病,晚上就也给他们看看。

陶仁安陶阿翁忍不住笑起来,花白的胡须笑得抖动:“我在你阿婆那里已听说过,不急,等吃完再看也不迟。”

陶融便坐到给他安排的食案旁边。

他们的食案前已经上了一些汤羹,相比昼食时与张仪贞、黄灵飞交谈时的轻松,陶阿翁等人在朝中做官,平时里习惯了食不言,开始招呼了要吃好后,便各自低头进食。

饭到中旬,陶溶没忍住主动开口,问陶融那个他救小娘子的事。

陶融初听还一愣,想了想,他应该说是卢家恶僧换命的事,不知怎的被他精简成救小娘子。可能是阿婆与阿娘听他叫吴窈娘师妹,可怜她一个小娘子家长不慈,又爱屋及乌,说故事时,便将侧重点放到了她身上。

陶融一本正经道:“二堂兄,我与阿婆、阿娘他们讲的不是救小娘子的事。那卢家郎君爱的是小郎君,他强逼年轻郎君委身于他,又令他穿红装。原本小郎君寿数要没了,不必强作欢颜,结果有个和尚找上他,说他有法子换命继续活,于是他们就联合起来,找了个无辜小娘子,想将小娘子的寿命强换给被他逼迫的小郎君。我是进城后无意到了光德坊,发现了他们的恶行,查探清楚后,自知一人难敌众手,便写信联系金吾卫告知其罪行。被害的小郎君宁死也不愿意苟活,是很不错的人,那被换命的小娘子更是无辜,你若日后告诉别人这故事,不要讲错了。”

“啊?这、这卢家郎君可知是谁,简直毫无廉耻,人面兽心。”陶溶听了陶融讲的,又与在阿婆那里听的侧重点完全不同,感觉虽然简短,但是跌宕起伏的。

“我亦不知,可能金吾卫查到了,但他们并未跟我说。”陶融答。

陶溶有些可惜:“唉,不知那卢家郎君可会被惩,光是他强迫一个小郎君跟着他,便是十分无耻之径。”

“嗯,强迫这行为就很无耻。”陶融道:“生前做坏事,若未被罚,死后也是要清算的,逃不掉。”

陶溶忍不住伸着脑袋往陶融的方向靠:“三弟,你还知道死后的事情啊,你都知道些什么?怎么做才好?”

“多行善事。”陶融笑笑,他觉得叔父陶净的目光都要将二儿盯穿了,结果陶溶一点也无所觉。

陶仁安开口挽救了陶溶被阿耶打的后果,开口让他安静些,让小弟空下嘴来吃东西。

陶溶被阿翁一说,便立刻闭上嘴了。

饭毕,陶融给这些陶家儿郞们一一把脉,可能得益于陶家军功起家,虽然从阿翁陶仁安这一代就从小习文,但家中并不娇惯孩子,所以整体的体质还行。

除了陶阿翁年纪大了,要慎饮酒吃大肉外,问题最大的,就是陶满。

“大堂兄……。”陶融给众人把完脉,讲完问题后,又重新给陶满把了一遍,他有些纠结是否要当着那么多陶家人的面讲这事。

陶家人见他纠结的样子,都急了,陶满更是脸色一下子白了。

刚才听伯母说小堂弟给女眷看病,他家娘子平时看着并无不妥,也有郁结于心的问题,不过陶融医术高深,她们大多是两服药就能好,陶满接受了三堂弟医术很厉害的事,所以现在更害怕了。

陶融见大家都急,于是决定还是直接讲,免得拖着让他们胡思乱想,他看了一眼堂内服侍的奴仆。

陶汇立即让管家带人都离远些。

陶融便开口道:“大堂兄,家中可能都有些急你跟堂嫂的子嗣问题,这个问题在你身上,乃是肾精亏虚、肾阳不足之症,这与你长年熬夜读书过度劳累,长期过度思虑久坐不动,还有饮食不节有关。”

其他人的心随着陶融的话起起落落,一边心想,只是子嗣问题,不是寿数问题,陶满还已经有了一个女儿,问题不大,另一边又想,年纪轻轻的,在子嗣上就出了问题,对于一个男子来说,实在是难言之隐,难怪刚才陶融表情纠结。

听到他后来描述的习惯,陶净三父子就都开始有些不自在了。

陶净犹豫了一下,开口问道:“融儿,你看你阿溶兄长有没有这个情况?”

“有这个倾向。”陶融抬起眼皮看了一眼叔父,接着说道:“叔父也有一些这个问题,不过这个年纪都差不多,大约肾精、肾阳这方面都有些问题。”

陶溶心简直要碎了,他阿娘都给他找好亲事,若是他这方面出了问题,他怎好意思把别家娘子娶进家门!

陶净听到那句‘这个年纪都差不多’心梗了一下,心急的为自己跟两个儿子问道:“还有得治吗?”

“有的。”陶融爽快回答。

他的回答,令整个宴厅都回温了,几乎所有陶家人都松了一口气,特别是情绪外露的陶溶,差点要含泪喊一声他能继续娶新妇了!

陶融拿起毛笔,刷刷写下一张张方子,交给他们,让他们交代信任的人去买药。

至于最严重的陶满,陶融接下来要每天给他扎针,目的是循序渐进的给他补充阳气。

陶满听到这话下意识的犹豫了一下,若他每日回家就会耽误读书,但他想到满怀希望想抱小孙子的阿娘,之前总喝补药的娘子,还有年纪轻轻的自己,还是决定接下来一段时间他办走读,每日散学后回来给堂弟扎一扎。

陶融给他们各自开好方子,大家经过这一大起大落,便也没有了原本问他修行趣事,以便多多了解他,好拉近关系的情绪

陶冶想起这孩子一路兼程到了长安,又遇到光德坊那事,还是让他早些回去休息为好。

他开口提了提这事,陶仁安这阿翁便直接散席了,反正如今陶融在家中住,并不急在一时。

陶融回到自己住的院子,便让腊儿去休息,明日不必太早过来。

等腊儿走后,陶融先将一直放在身上的葫芦拿出来,取出塞子后,吴子清的鬼魂钻了出来。

他到了陌生的地方,先是懵懂了一下,然后才想起如今自己已经是鬼了。

他好奇的飘近陶融,就见他在写一份陈情的疏文。

陶融要写的内容大致是吴子清的身份与生平,以及为他辩护,他并非故意避开鬼差引路,强行滞留人间,是因为在阳间有人强留等等。

“这里是我的住处,我写好这份疏文后,还需要准备一些东西,你若无聊,可在院子里逛逛,不可乱走。”陶融头也没抬的道。

吴子清不好意思的飘后两步:“麻烦道长了,我差点忘了我如今是鬼。”

“无事,魂魄离体死亡之后,若没有太大的执念,记忆就会随着时间产生混乱,你这是正常现象。”陶融摸过旁边教腊儿读的那卷论语,递给他:“若想看书也可。”

吴子清有些羞赧,以为自己好奇的偷瞄书卷的目光被陶融注意到,不好意思的接过书,默默看起来。

陶融很快就写好了疏文,他取了另一盏油灯,到后堂里简单沐浴换了新衣,在书箱中取出他的法衣与头冠。

陶融穿上绣有日月星辰的藏青法衣,戴上芙蓉银冠,开始设坛,这是他第一次自己主持超度。

下午他阿娘就派人送来了泉水、供果,方便他供三清与祖师,如今要设坛超度,他便换了新的供果,然后开始诵《净坛咒》净化坛场,确保周围的‘洁净’。

陶融平日与神灵沟通得顺畅,所以在请神时他心态平和,虔诚燃香,感觉到神灵‘目光’降下,他便开始将自己要为吴子清超度的事说出,并将自己写的疏文放进化盆里烧掉。

“……望太乙救苦天尊护持超度,吴子清入轮回往往生善道。”陶融念完祈神词,郑重叩首,直起身后见香炉中的香粉已经烧了一半,便又添了香粉。

很快,他模糊的感应到神灵散发了一个‘可’,这是答应了陶融前面说的请神护持超度,与吴子清顺利投胎的意思。

供桌上挂着的三清像散发着微弱灵光,香炉中的香烟直直向上,香粉缓缓燃烧,道堂内有淡淡香气萦绕。

陶融拿着化盆走到院中,开始烧从平顶山带来的纸钱。

元清派会在上元节、寒衣节凿制纸钱,散给附近的孤魂野鬼,纸钱由一些有大功德的道士制作,根据功德的强弱,鬼拿到的‘纸钱’在阴间使用时所付的金额也各不相同。

离开时,陶融的行李是师父给他装的,下午陶融打开书箱,才发现上面放的是几本书跟道袍、法衣,下面则是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包括一捆纸钱。

如今现好用上了。

吴子清正专心翻看论语,上面的注解是他没见过的,于是一下子就看入迷了。

结果看着看着手上突然出现了一把纸钱,他愣了一下,低头从书房的窗口看出去,却见陶道长站在化盆旁,慢慢往里扔纸钱,他往里扔一张他便能收到新钱。

他放下书卷,从窗口飘出去。

陶融见他出来,点点头:“等一下,我给鬼差烧一些,有些鬼差生前是恶人,想顺利差使他们得花些钱。”

他解释完后低头在地上画了个圈,催动真气燃起一张纸钱扔到圈中,接着将剩下的纸钱一分为二,一半给吴子清一半给阴差,直接扔进火里。

圈中的纸钱很快燃尽,纸灰在圈里打着卷飞向空中,紧接着吴子清耳边就响起了锁链声,化盆前的空地上升起了一片浓雾。

“吴子清,有缘再见,你走吧。”陶融指指那团雾。

“多谢陶道长。”吴子清慢吞吞的反应过来,他跪下朝陶融磕了一个头,然后走向那处浓雾。

原本在陶融眼中清晰的鬼魂,很快被雾吞没。

陶融松了一口气,回到道堂开始诵念《送神咒》,最后再叩拜多谢神灵护持,送降临的神灵返回天庭。

香炉中的香粉燃尽,香灰铺满小鼎,如一片雪白小丘。

白为吉。

武则天登基后推行周礼,借 “周礼” 符号强化武周统治,官制名称复古,

改尚书省—— “文昌台”、

门下省—— “鸾台”、

中书省—— “凤阁”

秘书省——“麟台”

吏部—— “天官”、

户部—— “地官”、

礼部—— “春官”、

兵部—— “夏官”、

刑部—— “秋官”、

工部—— “冬官”(对应周礼 “六官” 体系)、

御史台—— “左肃政台”、

大理寺—— “司刑寺” 、

国子监——“成均监”(684年)。

20251003 捉虫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第 18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