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管好你自己吧 > 第10章 第 10 章

管好你自己吧 第10章 第 10 章

作者:特布他林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8 05:02:34 来源:文学城

寻英发现月事布被倒卖,是在一次去市集买丝线的时候。

她刚走到布庄门口,就听见两个妇人在低声争执。一个穿着青布衫的妇人急得眼圈发红:“我求你再便宜点,我每月月事都疼得直不起身,这‘詹府月事布’听说好用,可你这一两银子一个,我实在买不起啊!”

另一个穿着绸缎的妇人却满脸不耐烦:“买不起就别买!这可是从詹府流出来的好东西,外面多少人抢着要,我能给你一两银子,已经是看你可怜了!”

寻英心里“咯噔”一下,她之前明明跟来求购的人说过,月事布成本不过十几文钱,怎么到了市集上,竟涨到了一两银子?她赶紧上前拦住青布衫妇人,轻声问:“大姐,你说的‘詹府月事布’是什么东西?”

青布衫妇人愣了愣,点头道:“听说就是詹府里那位寻姑娘做的,软和又干净,可就是太贵了,只有有钱人家才用得起。”

寻英这才明白,有人在倒卖月事布。

可是这布条只有府上的丫鬟和军属才有,人数众多,要找到到底是谁在倒卖,跟大海捞针一般。

寻英想起自己这几日,只要有人来问月事布的做法,她都毫无保留地教,可没想到,竟有人利用这点,把本应惠及普通女子的东西,变成了高价售卖的“稀罕物”。

为了让更多人学到技艺,她没设任何门槛,只要有人来问,就耐心讲解,毕竟这手艺也不是什么独门绝技,只要有原材料、掌握女工缝剪就能复刻个七七八八。

寻英之前就想过把手艺传授给大家,这样她们私下也能自己做月事布了,大家能用上改良的月事布,自己也能省不少力,所以遇上愿意学的,她也会倾囊相授。

可没想到,有人竟然假装成“想学手艺的妇人”,混进了授艺的人群里。

有个穿绸缎的妇人,每天都来学,问得格外仔细,连“如何省料”,“如何让月事布更显精致”这种细节都不放过。

寻英一开始还以为她是真心想帮身边的姐妹,直到有天安禾偷偷告诉她:“姑娘,我昨天看见那个妇人,把您教的做法卖给了西街的布庄老板,还说要做‘改良款’,卖一两银子一个!”

寻英跑去西街一看,果然,布庄门口摆着月事布,做法和她教的一模一样,价格却翻了十几倍。她冲进去质问,那妇人却理直气壮:“你又没说不能卖做法!我学了手艺,想怎么用是我的事!”

那一刻,寻英才明白,不是所有人都和她一样,是为了让女性受益。有些人为了钱,连“让贫苦姐妹少受点罪”的初衷都能抛在脑后。这种被利用的感觉,比遇到观念阻碍更让她难受。

回到府里,寻英坐在院子里,看着桌上堆着的月事布,心里又气又急。她原本想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更多人学会制作,就能让更多女性受益,可现在倒好,反而让中间商赚了差价。

“姑娘,您怎么了?”安禾端着茶水进来,见她愁眉不展,小声问道。

寻英把市集上的事跟她说了,安禾也急了:“这些人也太坏了!姑娘好心教他们做,他们却用来赚钱!”

寻英第二天直接在集市摆摊传授月事布的制作技艺。

她刚把裁剪好的杭绸、桑皮纸在案上摆开,周围就围了一圈人,只是大多是探头探脑的妇人,真敢上前的没几个。

倒是几个挑着货担的男子,站在人群外围,眼神里满是鄙夷,嘴里还念念有词。

一个穿短打的货郎往地上啐了口唾沫,声音不大却足够周围人听见:“真是不知羞耻!女子月事这种污秽事,也敢拿到大街上嚷嚷,还摆着布料教人做,这要是放在京城,早被人用唾沫星子淹死了!”

寻英无意间与他对视,瞬间捕捉到他的心思:「一个姑娘家,不在后宅学绣花,倒整天琢磨这些见不得人的物件,定不是什么正经女子!詹将军也是,怎么还纵容这种人在武泉郡胡闹?」

旁边一个卖糖葫芦的男子也跟着附和:“就是!咱们武泉郡的女子,哪个不是把月事藏得严严实实,哪有像她这样抛头露面的?我家娘子要是敢来看,我打断她的腿!”他心里却在想:「不过听说这布做的物件能让女子少受罪……不行不行!哪能让女子学这些,传出去人家该说我管不住家了!」

有个穿粗布裙的妇人攥着衣角,犹豫了半天,才凑到跟前小声问:“姑娘,这…… 这东西真能教?”

不等寻英回答,旁边就有个婆婆扯着她的胳膊往后拉:“傻丫头!月事是女子最私密的事,哪有当众学做这物件的?传出去要被人笑话的!” 那婆婆心里还在嘀咕:“这姑娘怕是冲昏了头,连男女大防、闺阁规矩都忘了!我家孙媳妇要是敢来学,我非撕了她的布裙不可!”

那妇人脸一红,赶紧缩回手,跟着婆婆匆匆走了。

还有几个妇人,听见“月事”两个字,就像被烫到似的,转身就走,嘴里还念叨着“不雅观”“没规矩”。

寻英扫过她们的眼睛,读到一串慌乱的念头:“天呐,当众说这个,也太丢人了!要是被我家男人知道我来看,肯定要骂我不知廉耻……可我每月真的疼得睡不着觉,要是能学会做这个,会不会好点?”纠结半天,最后还是被“怕丢人”的念头压过,脚步匆匆地离开了。

一上午下来,寻英只教了两个胆子大的年轻媳妇——一个是刚嫁来武泉郡、娘家不在本地的,不怕被街坊说闲话;另一个是丈夫在前线打仗、自己带着孩子过活的,想着“只要能少受罪,丢点脸也值了”。

剩下的布料和纸张,连碰都没人敢碰。

后来她才知道,在中瑨朝,女子月事被视为“污秽之事”,不仅不能当众谈论,连相关的物件都要藏得严严实实,更别说聚在一起学做月事布了。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比任何实物阻碍都难打破,哪怕她们明知旧布条又疼又脏,也宁愿忍着,不愿“失了体面”。

于是,寻英把教授地点改在城郊一个寡居妇人的院子里,再让安禾托相熟的丫鬟、军属私下传话:“寻姑娘在城郊教做月事布,想学的姐妹可以悄悄去,没人会说闲话。”

靠着大家口口相传,才把那些害怕抛头露面但又想学的妇人聚到一起。

好不容易说服一些妇人放下顾虑,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原料太贵。

寻英在授艺时,用的是詹府提供的杭绸和桑皮纸,这些原料柔软亲肤,做出来的月事布舒服又吸水。可到了普通人家手里,情况就变了。

有个城外的农妇叫翠娘,跟着寻英学了两天,手艺已经很熟练了。可第三天她却红着眼眶来跟寻英说:“姑娘,我学不了了。”

寻英追问才知道,翠娘去布庄问过,杭绸要二百文一匹,桑皮纸也要五十文一叠,这相当于她家里半个月的口粮钱。

“我就算学会了,也买不起料,最后还是得用草木灰布条。”翠娘攥着衣角,指甲都快嵌进布纹里,心里满是无奈:“要是能有便宜点的布就好了,哪怕粗点也行,总比草木灰磨得疼好…… 可家里连给孩子买肉的钱都没有,哪有余钱买布做这个?”

翠娘的话,让寻英心里像被堵了块石头。

她这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犯了个想当然的错。她以为“授艺”就能解决问题,却忘了普通人家连最基础的原料都负担不起。就像给了穷人一本菜谱,却没给他们买食材的钱,再好的手艺也用不上。

除此之外,比观念更顽固的,是代代相传的旧俗。

在一些老旧的家族里,掌管中馈的老嬷嬷们,坚持认为“草木灰布条”才是“正经法子”,寻英的改良月事布是“旁门左道”。

有次寻英去城东王家授艺,刚走到院门口,就被掌管中馈的王嬷嬷拦在了门外。王嬷嬷叉着腰,满脸怒气:“我们王家的媳妇,用草木灰用了三辈子,从来没出过事!你这新物件看着花里胡哨,指不定有什么忌讳,要是冲撞了祖宗,你担待得起吗?” 她心里还在盘算:「这姑娘就是来搅局的!要是媳妇们都学做这个,以后谁还听我的规矩?传出去人家该说我管不住后宅了!」

院里的几个媳妇听见动静,偷偷扒着门缝往外看,眼里满是渴望。有个年轻媳妇刚想开口替寻英说句话,就被王嬷嬷狠狠瞪了回去:“你敢替她说话?是不是也想学着丢王家的脸?你们要是敢学,就别认我这个嬷嬷,也别再进王家的门!”

那媳妇吓得赶紧缩回手,心里满是委屈:“我只是每月疼得厉害,想试试能不能好点,怎么就成丢王家的脸了……”

还有些人家,觉得改良月事布“太干净”,反而“不吉利”。寻英去城西李家授艺时,李家老太太直接把她的布料扔到了院子里:“女子月事本就是污秽,哪能搞得这么精致?这物件看着干净,实则是藏了邪祟,用了要招灾的!” 她身边的媳妇们不敢反驳,只能偷偷捡回布料,心里却在想:“要是真能招灾,那草木灰布条早就把我招走了…… 可老太太说的话,我也不敢不听啊。”

这些老嬷嬷、老太太的话,在家族里很有分量,她们一反对,就算媳妇们想学,也不敢出头。寻英试着跟王嬷嬷解释改良后的月事布更卫生,能减少病痛,可王嬷嬷根本不听:“病痛是命里带的,跟布条有什么关系?你一个外来的姑娘,别在这妖言惑众!我们武泉郡的规矩,还轮不到你来改!”

面对这些根深蒂固的旧俗,寻英的道理讲不通,手艺也传不进去。

她能教做法,却没法改变老一辈人脑子里的“规矩”;能找到便宜的授课地点,却没法让妇人们放下“怕丢人”的顾虑;能想到“授人以渔”,却没算到普通人家连原料都买不起。

这些阻碍像一道道坎,让寻英渐渐明白:“授人以渔”从来不是简单的“教手艺”,要打破观念的枷锁,解决原料的难题,防备人心的算计,还要跨越地域的阻隔和旧俗的阻力。而她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