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故山犹负平生约 > 第1章 惊变兴正年

故山犹负平生约 第1章 惊变兴正年

作者:五黑顾问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1-04 04:45:45 来源:文学城

兴正元年,正月初一,然而本该喜庆的新年,在月余前,先帝驾崩让整个城中陷入了悲恸。

寅时正刻。新帝登基,天色未明,昶邑城内被大雪裹挟着。

乾元殿外,早早有大臣们在此等候,寒冷的天气让外面等候的大臣们呵出的白气,悄悄活动着冻得发麻的脚趾。厚重的朝服在寒风中并不保暖,反而吸满了潮气,沉甸甸地压在肩上。

距离新皇登基大典尚有半个时辰,辅政大臣、尚书左仆射裴琰的府邸书房内,烛火通明。

一位身着绯袍的心腹幕僚低声道:“相爷,今日大典,潼启程之事……”

裴琰缓缓捋须,望着窗外依旧沉沉的夜色,眼中精光内敛:“陛下要立威,这是题中应有之义。我等身为臣子,静观其变便是。记住,今日之朝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幕僚心领神会:“是,潼启程一介武夫,骤登高位,只怕是祸非福……”

裴琰抬手打断了他,声音低沉而充满告诫:“慎言。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走吧,莫误了时辰。”

昶邑城皇宫,净鞭三响,沉重的宫门次第洞开,早已在承天门外肃立多时的文武百官,依品级鱼贯而入。绯、紫、青的官袍汇成肃穆的河流,沿着御道两侧流淌至太极殿前。

殿内,金吾卫甲胄森然,按刀侍立。御座高悬,空置的龙椅散发着无形的威压。尚书左仆射曾赢、中书侍郎张蕴等宰执重臣立于最前,紫袍玉带,面色沉凝。空气中弥漫着未燃尽的艾草气息和一种紧绷的期待。

“皇上--驾到--!”

中书令手捧明黄诏书出列,声音洪亮,响彻大殿:

“天命所归,神器有主。皇太子琮,睿哲温恭,克膺景运……谨于今日,祗绍鸿图,即皇帝位!改元‘兴正’,以今年为兴正元年!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礼——成——!” 太常卿高唱。

“吾皇——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年轻的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十二旒白玉珠冕遮住了他大半面容,却遮不住其下那道沉稳而锐利的目光。

他身形或许尚显单薄,但挺直的脊背与扶在龙椅上的、指节分明的手,已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声音不大,却带着奇异的穿透力,瞬间压下了余音。殿内重归一片屏息的寂静,只有衣料摩擦的窸窣声。

尚书左仆射曾赢代表百官上前,手捧玉笏,朗声道:“陛下初登大宝,改元‘兴正’,实乃万民之幸!臣等恭贺陛下,愿陛下承天景命,兴国安邦,正本清源,开万世太平!” 身后的官员齐声附和。

兴正天子微微颔首:“曾卿勉之。兴正之始,百废待兴。朕与诸卿,当同心戮力。” 他的目光转向殿外,那里,象征着大赦天下的金鸡已被高高树起于宫门。“即刻晓谕天下,兴正元年,大赦!除十恶不赦,其余犯人一律宽恕释放。”

“陛下仁德——!” 又是一片称颂之声。

声浪稍歇,兴正天子的目光并未从阶下群臣身上移开,而是变得更加锐利,仿佛穿透了冕旰的玉珠。他微微侧首,侍立在御座旁的中书舍人立刻会意,恭敬地展开另一份早已备好的诏敕。

他顿了顿,目光如电,扫过武将班列中几位身着明光铠的身影,最终定格在一人身上。

“左千牛卫中郎将潼启程!”

年轻皇帝的声音沉稳,清晰地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每一个字都像是敲在众臣的心上。

被点名的将领身躯明显一震,似乎对此毫无预料。他立刻大步出列,甲叶随着他铿锵有力的步伐哗哗作响,最终单膝跪倒在御阶之前,抱拳沉声道:“末将在!”声音洪亮,竭力压制却仍带出了一丝破音的激动。

“末将在!” 声音洪亮,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兴正天子继续宣读诏敕,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潼启程,你一向忠诚勇敢,办事得力。当年在朕还是亲王时,你就护卫左右,忠心耿耿,多次证明了自己的可靠。”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威严:

“朕现在任命你为左骁卫大将军!掌管皇宫守卫、皇帝仪仗和京城部分巡防!望你日夜警惕,忠心耿耿,保卫社稷!”

“臣潼启程——领旨谢恩!” 潼启程深深叩首,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但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感。“陛下天恩浩荡,臣必肝脑涂地,誓死护卫宫禁,效忠陛下!”

这一任命,如同在看似平静的朝堂湖面投下一块巨石!左千牛卫大将军,这可是拱卫宫城、掌管皇帝近身仪仗与部分京城巡警的要职,地位极其显赫敏感,非皇帝绝对心腹不能担任。

宰相裴琰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随即恢复平静,他明白这是新帝在迅速掌控最核心的武力。这一步棋,快、准、狠,毫不拖泥带水。看来这位年轻的陛下,远非表面看上去那般温良恭俭。也好,正好借这把锋利的刀,去会一会那些自恃功高的老勋贵。

几位资深的勋贵老将面色微沉,交换了一下眼神。

几位年轻的御史和低阶官员则更多是好奇和敬畏,打量着这位新晋的、掌握着天子门户钥匙的大将军。他身着明光铠,身形挺拔如松,跪在那里也自有一股剽悍之气,令人不敢小觑。

兴正皇帝看着潼启程起身,目光锐利:“潼爱卿平身。从今日起,皇宫和朕的安危,就交给你了。兴正新朝刚立,容不得半点闪失!”

“谨遵圣谕!” 潼启程再次叩首,这才起身,退回到武将班列的最前方——他现在已是手握重兵的禁军大将。他按剑挺立,目光炯炯,扫视殿宇,一股无形的肃杀之气弥漫开来,象征着新皇对宫廷武力的绝对掌控。

所有人都明白,新皇帝已经牢牢掌控了皇宫的刀兵。

大殿里的气氛因为这道任命变得更加微妙。权力的棋盘,在新朝第一天就摆开了阵势。李琮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不动声色,沉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兴正四年,紫宸殿中

时值深秋,昶邑城的天空高远而肃杀。左骁卫大将军潼启程奉密诏,再次踏入紫宸殿书房。

与三年前相比,李琮的眉宇间少了几分新帝的锐气,却多了些许帝王的深沉。他没有寒暄,直接将一份奏疏推到案前。

“启程,你看看这个。”

潼启程双手捧起,迅速浏览。这是潭州刺史呈上的年度奏报,通篇皆是“风调雨顺”、“民生安泰”、“漕运畅通”的颂扬之词,与过去两年的奏报如出一辙。

“潭州,已是连续第三年,给朕送上这等‘太平文章’了。”皇帝的声音平淡,听不出喜怒。

潼启程心中一凛,知道重点来了。他沉声道:“境内安宁,乃是陛下治国有方,百姓之福。”

“福?”皇帝轻轻敲了敲桌面,发出一声清晰的脆响,“过于完美的表象,本身便是破绽。朕登基之初,各地奏报尚有旱涝、匪患,虽是不佳之讯,却是真实。唯独这潭州,三年来竟无一件烦忧需要上达天听,仿佛一块毫无杂质的璞玉……启程,你信吗?”

潼启程低头:“臣……不敢妄断。”

“朕派去的三任刺史,要么被他们同化,成了报喜不报忧的庸吏;要么,就是所言所行,根本未能触及那潭州水下的真正暗流。”皇帝站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疆域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潭州”之上。

“三年前,朕与你在此处,所言非虚。如今,这潭州之‘静’,已静得让朕不安了。”他转过身,目光如炬,直视潼启程,“这潭州,究竟是谁家之天下?朕需要一双眼睛,一双既不属于朝廷明面体系,又绝对忠诚于朕的眼睛,替朕去看个分明。”

潼启程立刻跪倒:“陛下但有差遣,臣万死不辞!”

皇帝走上前,亲手将他扶起,语气缓和下来,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朕要的不是你去万死。你是朕的肱骨,需稳坐中枢。但潼家,需要为朕,也为自己,走出这昶邑城了。”

他踱回书案,语气变得意味深长:“你的长子云簇,今年当有十三了吧?听闻他文武兼修,是块璞玉。终日困在这帝都之中,所见不过是坊市繁华与宫墙规矩,终究难成大器。”

潼启程的心脏猛地一跳,他瞬间明白了皇帝的真正意图。

“让他去。”皇帝的声音斩钉截铁,“就以游学历练之名,去潭州。让他去亲眼看看,那‘太平’景象之下,究竟藏着怎样的乾坤。胡光修是你过命的兄弟,足可托付,亦是很好的掩护。”

这不是商量,而是皇命,是早已为潼家规划好的道路。

潼启程深深吸了一口气,将所有关于儿子年幼的担忧压回心底,肃然应道:“陛下圣明!臣……遵旨。臣定当安排妥当,令犬子不负圣望!”

“很好。”皇帝微微颔首,最后叮嘱道,“记住,此事无关朝廷法度,只是将门子弟的寻常游历。朕要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真相。至于后续……朕,自有圣裁。”

走出紫宸殿,潼启程感到一阵秋风扑面,带着透骨的凉意。三年前埋下的种子,如今被陛下亲手催发。他知道,云簇的命运,从这一刻起,已不可避免地与帝国的风云交织在了一起。

第1章主角没有登场,可能会有点无聊,那是下一章我们主角宝宝就登场了[烟花],希望宝宝们能坚持看下来。[红心]

新人作者请见谅[化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惊变兴正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