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古秘方 > 第2章 老家王村

古秘方 第2章 老家王村

作者:新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20 18:03:56 来源:文学城

第二章:老家王村

(1958~1970)

—1—

“象王!快跑!”,王村东边的小溪边,一个男孩边跑边喊。他抱着西瓜从对岸游过来。“老王头儿来了!”

“等等!我来了!”,大卫气喘吁吁地喊道,他正手忙脚乱地在溪水里狗爬式游着。

他们这群男孩子赤膊上身只穿着短裤在溪水里玩儿。因为他个子高,所以大卫的腿看起来显得很长。他的脸很窄,鼻子却显得很大,所以小伙伴儿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象王”。

原来,这群男孩子趁瓜田没人看守,跑到小溪对岸的田里摘了几只大西瓜。他们先把西瓜推到小溪里,接着跳进水里,边游边推着西瓜回来。

上岸之后,他们找了个树下的阴凉地儿,坐下来。新鲜的西瓜,散发着香甜的味道。瓜皮很薄,一拳可以砸开成两半。树荫下,他们每人捧着半个西瓜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好甜啊!”大卫第一次这样吃瓜,开心极了。其实,在乡下的每一天大卫都过得很开心。

自打大卫从上海来到老家王村后,他长高了,也越来越结实了。

—2—

大卫从12 岁起就住在王村。这里是南方的乡下,离江苏省丹阳县城约十几里地。住在王村的人家大多姓王。大卫家也姓王,家里十几代人都住在王村。

明代末期,为避中原战乱,王家祖上从北方河南迁来江南,王家也从此在新家乡开始了世代繁衍。

王村东边,长江支流阳河缓缓地流淌着。不过,每过几年,阳河就会发一次洪水,河水泛滥。过后,洪水在阳河岸边留下厚厚的淤泥。村里人会来河边的滩涂地开荒,他们或种水稻,或种蔬菜。渐渐地。阳河岸成了片片沃土。

从大卫父亲往上数,至少有三代人在阳河边种过中草药。大卫的曾曾祖父还是乡里著名的中医郎中。他儿子在附近的丹阳镇开了一家中药店,一年后就盈利了,生意兴隆。

后来,大卫的祖父去上海开了几家中药店,那时的上海已经是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

大卫的父亲维宏出生于上海,那时他家的中药店生意十分兴隆。

—3—

1956年,大卫父亲维宏家的中药店公私合营了。他想是时候换一种生活方式了。于是,他带着儿子大卫回到了家乡江苏省丹阳县的王村。

那年,维宏已经年过四十。大卫记得,父亲戴着一副眼镜,大部分时间都是一脸严肃的表情。

跟维宏不同,大卫的祖父福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先生,他虽然已经年过七十,可是走起路来依然快步如飞、朝气蓬勃。多年前,他从上海返乡之后,凭借自己多年的中医术,·给乡亲们看病治疗,是当地一位很受尊敬爱戴的中医郎中。1944年,他的大儿子和女儿因肺结核去世。在他小儿子维宏返乡后不久,他结发50年的妻子刘玉秀也去世了。

在王村安静的环境里,维宏认真地向他父亲学习中医知识。

返乡后,大卫就上了在村里的小学校。放学后,大卫和村里的孩子们就在田埂上奔跑、玩耍。晚饭后,他和父亲坐在八仙桌前一起向祖父学习草药和中医基础知识。

他爷爷也教他一些药方诗。起初,大卫不懂诗中的意思,只是鹦鹉学舌般模仿爷爷的丹阳方言。慢慢地,大卫掌握了节奏,也可以用丹阳方言流利地背诵这些药方诗。例如:

秦艽鳖甲散

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

天气好的时候,爷爷带大卫到河边的药草田里,教他认药草的型状,解释药草的属性和功能。

“这是车前草。”爷爷指着田间小路边的一株植物。它的叶子尖端是圆形的,在叶子上清晰可见深绿色的叶脉。“在几周内,梗上会长出花,之后会结种子。”爷爷解释道。

“车前草是用来做什么的?”大卫问。

“车前草可以利尿。”

“这是马齿苋mǎ chǐ xiàn,可清理肠胃。这些是野苋菜、艾草、紫云英和灰灰菜。可以用它们来煮汤给病人喝。”

爷爷带大卫出去采药时,父亲维宏就在家坐诊,给来看病的乡亲们治疗一些小毛小病,比如感冒、咳嗽。他学着父亲那样,给病人号脉、舌诊、开药方。药方上的大多数药草都可以在药田里找到,也有一些是晒干备用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