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孤梦症候群 > 第9章 镜头爱情

孤梦症候群 第9章 镜头爱情

作者:沄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3 23:18:38 来源:文学城

“跳河日记”的风波如同退潮后沙滩上的污迹,虽未完全消失,但终究被新的沙粒覆盖,不再醒目刺眼。林知梦彻底成了广告系乃至小范围校园里的“名人”,只不过这名气带着一股若有若无的、被审视的余味。她变得更加沉默,也更加坚韧,像一株在墙角默默生长的植物,努力从缝隙里汲取阳光。

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学习,试图用知识的确定性来对抗现实的荒诞。广告学这门专业,某种程度上与她记录梦境的习惯有种奇异的相通之处——都是在捕捉和诠释那些转瞬即逝的、内在的灵光。她那些光怪陆离的梦境,偶尔竟能给她一些意想不到的创意启发,这让她在专业课,尤其是策划课上,偶尔能冒出一些让老师眼前一亮的点子。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沈野走进了她的视野。

沈野是摄影社的社长,比林知梦高一级,学的是视觉传达。他在校园里是个不大不小的传奇。不是因为家世或长相(虽然他长得清秀干净,有种文艺青年的疏离感),而是因为他的摄影作品和与之配套的、众所周知的“怪癖”。

他的作品常常聚焦于那些被忽视的角落、破碎的器物、人物瞬间流露的脆弱或放空的神情,有一种直指人心的、安静的力量。而他的“怪癖”则在于,他本人极其沉默寡言,几乎到了社交障碍的地步。与人交流时,他眼神常常飘忽,词汇吝啬,仿佛语言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但一旦拿起相机,透过取景器观察世界时,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专注、敏锐,甚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掌控力。

校园里流传着关于他的各种段子,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调侃摄影爱好烧钱的——“单反穷三代,摄影毁一生”,后面往往还会跟一句,“看看沈野,相机比他命都亲”。他确实总是背着一个看起来就价值不菲的相机包,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帆布鞋,据说把所有生活费都投入了设备和胶卷里。

林知梦第一次正式“遇见”沈野,是在学校举办的一个小型摄影比赛展上。她被一幅名为《困》的作品吸引。照片拍的是一扇布满铁锈的旧窗,窗玻璃碎裂成蛛网,但缝隙里却顽强地探出一株嫩绿的藤蔓。那种被束缚与求生的矛盾张力,瞬间击中了她的内心。她站在那幅照片前,久久未动。

“你也喜欢这幅?”一个略显低沉、带着点沙哑的男声在旁边响起。

林知梦转头,看到了沈野。他穿着灰色的棉麻衬衫,身形清瘦,眼神正落在《困》上,并没有看她。

“嗯,”林知梦轻声应道,“感觉很……矛盾,但又很有力量。”

沈野这才将目光转向她,那双眼睛很黑,像两潭深水,看不出什么情绪。“矛盾是世界的本质。”他说完这句近乎哲学论断的话,又陷入了沉默。

气氛有些尴尬。林知梦正想离开,沈野却忽然又开口:“我看了你贴吧那个帖子。”

林知梦身体一僵,刚刚放松的神经立刻重新绷紧。

“完整的梦境记录,”沈野似乎没注意到她的紧张,或者说不在意,他的目光又飘向了别处,“很有意思。那种从坠落感里挣扎出来的过程,很像暗房显影。”

他用摄影的术语来类比她的心理挣扎,这种独特的角度让林知梦微微一怔。

“我最近在筹备一个主题摄影展,叫‘梦瘾’。”沈野继续说道,语气依旧没什么起伏,像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想拍一些能体现人内心隐秘渴望、恐惧,或者……执念的肖像。我觉得,你的气质,很合适。”

他向她发出了拍摄邀请。

林知梦的心跳漏了一拍。被看见,被理解,甚至被欣赏(以一种她从未想过的方式),这种感觉,在经历了漫长的孤立和污名化之后,如同沙漠旅人遇见甘泉。尽管沈野的表达方式如此古怪疏离,但她能感觉到,他的邀请是认真的,是基于对某种“特质”的认可,而非同情或猎奇。

她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的几周,成了林知梦灰暗大学生活里一抹奇异的亮色。她成了沈野“梦瘾”系列的专属模特之一。拍摄地点通常选在废弃的工厂、黄昏的屋顶、午夜的空教室,或者仅仅是光影斑驳的树林里。沈野很少给她具体的指令,只是让她放松,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或者干脆放空。

他则像一头敏捷而沉默的豹子,端着相机,不断调整角度,捕捉她不经意间流露的迷茫、脆弱、偶尔的失神,甚至是……某种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梦境残留的痕迹。他的镜头成了他的嘴巴,替他诉说那些他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受和观察。

沈野的回避型人格,在此展露无遗。他无法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却可以通过镜头,与被摄者建立一种奇特而深刻的连接。镜头是他的盾牌,也是他的桥梁。

林知梦发现,在沈野的镜头前,她可以卸下防备。因为他关注的不是“林知梦”这个被贴上各种标签的个体,而是她作为“人”所呈现的某种状态,某种与他内心“梦瘾”主题共鸣的频率。这种被“非评判性”注视的感觉,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全。

有一次拍摄间隙,沈野拿出他收藏的一台老式立拍得相机,说要试试不同的质感。他对着沉思的林知梦按下了快门。相纸缓缓吐出,影像在空气中逐渐显现。那是一次双重曝光(或许是意外,或许是刻意),画面底层是林知梦模糊的侧影,而上层,在光影交错间,竟然隐约勾勒出了一个优雅的、奔跑的白鹿轮廓!

虽然影像模糊,带着立拍得特有的复古颗粒感,但那个形态,与母亲描述中她出生时的幻象,以及她梦中“白车变白鹿”的意象,惊人地相似!

林知梦看着那张照片,心脏狂跳。“这……这鹿……”

沈野拿起照片,仔细端详着,眉头微蹙,似乎在思考技术参数,随口答道:“光影巧合吧。底片残留?或者只是色块和阴影的错觉。”他对超自然解释毫无兴趣,只专注于影像本身的形式。

但他小心翼翼地将那张照片收进了自己的作品夹里,没有还给林知梦。

立拍得拼凑出的“白鹿”,像一道神秘的符咒,将两人更紧地联系在一起。

拍摄过程中,一种微妙的情愫,在林知梦心中悄然滋生。她迷恋那种被他镜头专注凝视的感觉,那让她感觉自己是被“看见”的,是有价值的。她将沈野的沉默解读为深沉,将他的疏离理解为艺术家的独特气质。她开始期待每一次拍摄,会因为他偶尔(极其罕见)流露出的、对她某个神态的认可(通常只是一个轻微的点头)而雀跃不已。

然而,命运的齿轮从未停止转动,叶青青也从未放弃她的“关注”。

“梦瘾”摄影展筹备末期,一个消息在校园里传开:学校有一个与美国某知名艺术学院合作的学生交换项目,为期一年,广告学和视觉传达专业各有一个名额,竞争异常激烈。

几乎是同时,林知梦和沈野都递交了申请。林知梦是希望通过新的环境彻底摆脱过去的阴影,而沈野,则渴望去艺术资源更丰富的国度深造。

他们成了潜在的竞争者,为了那仅有的、通往理想彼岸的船票。

叶青青不知从哪里得知了这个消息。一天,她“恰好”在图书馆遇见了正在查阅申请资料的林知梦。

“哟,忙着准备交换生材料呢?”叶青青的声音带着惯有的、甜腻的虚假关怀,“听说沈野也申请了?你们俩……还真是有缘啊。”她刻意拉长了“有缘”两个字,眼神意味深长。

林知梦没有理她。

叶青青却不依不饶,压低声音,仿佛分享什么秘密:“不过知梦,我劝你别抱太大希望。你知道沈野他们家……嗯,虽然不张扬,但跟学校的某些领导……你懂的。这种名额,很多时候看的不仅仅是成绩哦。”

她的话像一根毒刺,精准地扎入了林知梦内心最深的隐忧——不公平。她害怕努力再次败给潜规则,害怕刚刚看到的微光再次被掐灭。

几天后,“梦瘾”摄影展顺利开幕。沈野的作品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尤其是以林知梦为模特的那一组,将人物内心的挣扎、迷茫与隐约的希望表现得淋漓尽致,获得了专业老师和外聘评委的高度评价。沈野凭借此系列,几乎锁定了那个交换生名额。

展览闭幕那天晚上,沈野找到林知梦,递给她一个厚厚的信封。

“给你的。”他的表情依旧没什么变化,但眼神里似乎有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像是……愧疚?或者只是疲惫?

林知梦疑惑地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叠照片——全都是他为她拍摄的,但在后期处理时,被他以“艺术效果不佳”、“情绪不到位”等各种理由否决掉的废片。这些照片大多模糊、失焦、曝光过度或不足,里面的她显得更加扭曲、怪异,甚至有些……丑陋。

“这些……是什么意思?”林知梦的声音有些发抖。在她看来,这像是某种无声的宣判和羞辱,是在告诉她,在他眼中,她更多的还是这些不堪的、被废弃的影像。

沈野张了张嘴,似乎想解释什么,但最终只是摇了摇头,避开了她的目光,低声说:“处理掉吧。”然后,转身离开了。

留下林知梦一个人,抱着一叠仿佛承载着自己所有缺陷和失败证据的“烂照片”,站在初冬寒冷的夜风里,心如刀绞。她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被利用完的道具,价值被榨取后,剩下的残渣被随意丢弃。

叶青青不知何时出现在不远处,抱着手臂,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胜利者的讥诮笑容。

林知梦没有哭。她紧紧攥着那叠令人难堪的照片,指甲几乎要嵌进掌心。

回到宿舍,她将那叠照片摊在桌上。每一张“失败”的她,都像在嘲笑着她的天真和自作多情。愤怒和屈辱过后,一种奇异的平静降临了。

她拿出画笔和颜料——那是她小时候学过,后来几乎荒废的爱好。

她没有试图去修复这些照片,也没有将它们撕碎。她开始在这些“失败”的、扭曲的、模糊的影像上,用鲜艳的颜料,大胆地涂鸦、覆盖、重构。

她在曝光过度的惨白脸孔上画上灿烂的向日葵;在失焦的模糊身影旁勾勒出清晰的、飞翔的鸟儿;在那些扭曲的线条上,填满跳跃的、充满生命力的色彩……她不是在掩盖失败,而是在失败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意义。

她将其中最“惨不忍睹”的一张——那张她表情因快速移动而完全模糊、几乎只剩一团混沌影子的照片,用金色的颜料,画上了一对舒展的翅膀,在混沌的背景上点缀了闪烁的星辰。

当她完成最后一笔,看着这些焕然一新、充满了她个人意志和色彩的“作品”时,胸口的憋闷奇迹般地消散了。

第二天,她将这些涂改过的照片,重新装回那个信封,找到了正准备离校去办理交换手续的沈野。

她把信封递给他。

沈野疑惑地接过,抽出照片,看到上面斑斓的色彩和充满生命力的涂鸦时,他愣住了。他一张张地翻看着,那双总是没什么焦点的黑眸里,第一次清晰地映出了震惊,以及……一丝触动。

“你……”他抬起头,看向林知梦,似乎想从她脸上找到答案。

“还给你。”林知梦的声音很平静,带着一种他从未在她身上见过的疏离和坚定,“你的镜头捕捉了你的‘梦瘾’,这是我的‘回应’。”

说完,她转身离开,没有回头。

治愈动作完成:把被拍烂的照片涂成彩色还给他。

她接受了他视角下的“不完美”甚至“失败”,但没有被其定义。她用她的方式,对这些影像进行了再创作,赋予了它们新的、属于她自己的生命和解读。这不是妥协,不是乞求,而是一种平等的“对话”,一次主动的“告别”。

沈野拿着那叠变得截然不同的照片,望着林知梦决绝的背影,久久伫立。

他最终如愿去了美国交换。

林知梦落选了。

但这一次,她没有感到彻底的失败。她失去了一次远行的机会,却好像,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某种更重要的东西——一种即使在被他人审视、甚至“废弃”后,依然能够重新定义自我价值的勇气。

镜头里的爱情,或许只是一场光影错觉。

但画笔下的回应,却是真实的、属于她自己的成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