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古籍修复师的专属总裁 > 第20章 霉痕难除,匠心破局

古籍修复师的专属总裁 第20章 霉痕难除,匠心破局

作者:林寻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4 17:26:48 来源:文学城

修《诗经》残本的第十天,遇到了难题——残本中间几页的霉斑渗进了纸芯,用艾草灰米汤刷了三次,还是能看到淡淡的绿痕,要是再刷,纸页就会变脆。

林软坐在修复台前,眉头皱得紧紧的,手里的毛笔悬在半空,迟迟不敢落下。陆时衍端着姜茶过来,看到她眼底的急,把杯子放在她手边:“别急,我们翻爷爷的秘录,肯定有办法。”

两人一起翻到秘录的倒数第三页,终于找到一行小字:“纸芯霉深,需用‘桑皮纸覆托,阴干七日’,借桑皮纸的纤维吸霉,再补色。”林软眼睛一亮,转头看向陈默的造纸台——他刚造出一批桑皮纸,正好能用。

“陈默,帮我拿两张最薄的桑皮纸!”林软喊了一声,陈默立刻拿着纸跑过来,还带着个小本子:“林老师,这是我记的桑皮纸纤维密度,您看看合不合用。”

林软接过纸,对着光看,纤维均匀,薄得像蝉翼:“正好!你帮我把纸裁成和残本一样大,边缘要齐。”她转头对陆时衍说,“你帮我调点稀米汤,要能渗进桑皮纸的那种。”

陆时衍立刻去调米汤,动作熟练得像个老徒弟。陈默裁好纸,站在旁边看林软操作——她先把稀米汤轻轻刷在残本的霉斑上,再把桑皮纸覆上去,用竹镊子一点点把纸抚平,连最细的气泡都赶了出去。

“覆托桑皮纸要‘轻、慢、匀’,”林软一边操作,一边给陈默和旁边的徒弟讲解,“纸要和残本完全贴合,不然阴干后会起皱,反而损伤纸页。”她用吸水纸轻轻压了压,吸掉多余的米汤,“阴干的时候要放在通风的地方,不能晒太阳,不然纸会变形。”

接下来的七天,林软每天都去看残本的阴干情况。陆时衍每天早上都会先去检查通风口,把温度和湿度调到最合适的度数——他专门查了古籍修复的温湿度标准,记在笔记本上,每天对照着调整。

第七天早上,林软小心翼翼地揭开桑皮纸——霉斑果然不见了,纸页恢复了原本的淡黄色,只是被霉斑染淡的字迹,需要重新补色。她松了口气,转头看向陆时衍,他正拿着相机拍残本,眼里满是骄傲:“我就知道你能行。”

“都是靠爷爷的秘录和你的帮忙。”林软笑着说,拿起笔准备补色,却发现残本的字迹是战国时期的大篆,她认识的不多。陆时衍立刻拿出手机,联系了古籍研究所的专家:“王教授,能不能麻烦您来帮我们认一下大篆?是林软爷爷未完成的《诗经》残本……”

专家赶来的时候,苏晓也带着基金的徒弟们来了。她手里拿着厚厚的笔记本,上面记满了这半年来的修复笔记,还有她画的“软氏技法流程图”,图文并茂,连李然都能看懂。

“林老师,您看我画的流程图,能不能放在基金的图书馆里?”苏晓递过笔记本,眼里满是期待,“这样新徒弟来,就能按图学基础,不用您一遍遍教。”

林软翻开笔记本,看到上面画着小小的梅花标记,和她的一模一样,心里暖暖的:“当然可以,画得比我还好。以后基金的基础课,就由你来讲,好不好?”

苏晓眼睛亮起来,用力点头:“谢谢林老师!我一定好好讲!”

专家帮着认完大篆,林软开始补色。她调了淡墨,按专家标注的字迹,一笔一笔地补,陆时衍站在旁边,帮她扶着纸页,偶尔提醒她“墨有点浓,再调稀点”。徒弟们围在旁边,安安静静地看,连呼吸都放得很轻——他们知道,这不仅是修复残本,更是在传承爷爷的匠心。

夕阳落下来时,林软终于补完了最后一个字。她放下笔,看着修复好的《诗经》残本,纸页上的梅花标记清晰起来,“未竟”两个小字被她改成了“圆满”,墨色鲜亮,像爷爷在笑着点头。

“完成了。”陆时衍握住她的手,指尖温温的,“爷爷肯定很开心。”

林软点头,眼里有点湿润——她终于完成了爷爷的未竟之愿,也守住了他们的匠心。

《诗经》残本修复完成的消息传出去后,基金的名声更响了。可没过多久,之前找张姐谈合作的文化公司又来了,这次不仅提了商业修复,还想让林软出面,为他们的“仿古字画”做背书,给的报酬是之前的三倍。

“林老师,只要您在我们的产品手册上签个名,说我们的仿古字画用了‘软氏技法’,这三百万就是基金的。”公司负责人拿着合同,笑得很殷勤,“您看基金这么多徒弟要养,耗材也需要钱,这笔钱能帮您解决不少问题。”

林软看着合同上“软氏技法授权”几个字,心里很不舒服。她想起爷爷说的“技法是用来修文物的,不是用来赚钱的”,抬头对负责人说:“抱歉,我不能签。软氏技法是用来修复古籍的,不是用来给商业产品背书的——要是你们真想支持基金,可以捐赠耗材,或者资助徒弟们去学古法修复,而不是用这种方式。”

负责人脸色沉下来:“林老师,别给脸不要脸!三百万可不是小数目,你一个小小的修复师,还想跟我们谈条件?”

“我是修复师,更是软氏技法的传承者,”林软语气坚定,“我的初心是传技,不是赚钱。你要是再纠缠,我就请你出去。”

正在这时,陆时衍推门进来,他刚开完会,手里还拿着公文包,看到负责人的态度,脸色瞬间冷下来:“请你离开,软氏基金不欢迎你。”他走到林软身边,把她护在身后,“以后别再来打扰林老师,否则我会让你的公司,在文化圈再也混不下去。”

负责人看着陆时衍冷冽的眼神,知道惹不起,只能灰溜溜地走了。办公室里安静下来,林软靠在陆时衍怀里,声音有点轻:“是不是我太固执了?基金确实需要钱……”

“不,你没错。”陆时衍打断她,语气温柔,“初心不能丢,要是为了钱丢了匠心,爷爷的心血就白费了。钱的事我来解决,我已经和老馆长商量好了,博物馆会把一部分修复项目交给基金,报酬足够基金运转,还能给徒弟们发补贴。”

林软抬头看他,眼里满是感动:“陆时衍,谢谢你一直支持我。”

“傻丫头,我们是一家人,你的初心,就是我的初心。”陆时衍低头,在她额头上亲了一下,“对了,下周有个‘古法修复论坛’,老馆长让你去当主讲嘉宾,给业内的人讲讲‘软氏技法’,顺便介绍基金的徒弟们——这是让更多人认可我们的机会。”

论坛当天,林软穿着一身月白色的旗袍,袖口别着爷爷传的梅花银饰,手里拿着《诗经》残本和《软氏修复秘录》,走上讲台。台下坐满了业内的专家和修复师,陆时衍坐在第一排,手里拿着相机,准备给她拍照;苏晓和陈默带着徒弟们坐在后面,手里拿着笔记本,骄傲地看着她。

“各位老师好,我是林软。”林软的声音清晰而稳,“今天我不讲复杂的技法,只讲‘初心’。”她举起《软氏修复秘录》,“这是我爷爷的修复笔记,里面写着‘修复者,修纸亦修心’——对我们来说,修复的不是纸页,是历史,是匠心,不能有半点马虎,更不能沾铜臭味。”

她拿出基金徒弟们的修复作品,有苏晓补的金箔,陈默造的纸,还有李然剪的虫洞补纸:“这些都是我的徒弟们做的,他们没有急着学‘独门技法’,而是踏踏实实地练基础,守初心——这就是软氏技法的传承,不是藏着掖着,而是让更多人懂,更多人守。”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老馆长站起来,对着话筒说:“林丫头说得好!修复的初心就是守正,软氏基金做得好,给我们业内立了个好榜样!”

论坛结束后,很多修复师来找林软,想和基金合作,还有人愿意捐赠耗材,甚至有老纸匠主动联系陈默,想教他更古老的造纸技法。苏晓忙着登记合作信息,笑得合不拢嘴:“林老师,您看,守着初心,反而能得到更多支持!”

林软点头,看向陆时衍,他正对着她笑,眼里满是温柔。夕阳透过会场的窗户,落在他们身上,像给这份初心,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她知道,不管遇到多少商业纷扰,只要守住初心,守住匠心,就一定能走得更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