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古代育儿手札 > 第7章 赶大集1

古代育儿手札 第7章 赶大集1

作者:桂三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1:22:08 来源:文学城

把一切备好,就开始正式烹饪了。

沈青站在灶台边指挥:“大宝,腊肉下锅!小火慢慢煸,把油煸出来!”

大宝哆嗦着把腊肉倒进热锅,油星子“滋啦”溅起来,吓得他往后蹦了半步。

沈青伸手推他一把:“躲啥?翻匀了!”腊肉在锅里慢慢煎得焦黄,油香混着肉香飘出来,五宝本来在院儿里追鸡,闻着味儿就颠颠跑过来,扒着灶台边直咽口水。

“二宝,豆角辣椒倒进去!”沈青又喊。二宝手忙脚乱把菜扔进锅,跟腊肉一块儿翻炒,青的豆角、红的辣椒、黄的腊肉搅在一处,颜色鲜亮得很。怕他们吃不了太辣,所以辣椒放得很少。

“三宝,把半熟的米饭倒进来!”沈青指挥着。三宝端着瓦盆,小心翼翼把米饭铺在菜上,沈青拿锅铲把饭和菜拌匀,盖上锅盖:“小火焖着,让米吸吸肉香。”

厨房里热气腾腾,香味顺着锅盖缝往外钻,三个小家伙虽累,倒也懒得抱怨了,现在他们也只盼着饭快点熟,他们已经被这腊肉米饭的香气吸引了,肚子咕咕直叫,眼神不时瞟向锅边,就等着掀锅盖开吃了!

没多大一会儿,沈青掀开锅盖,一股热气裹着浓香扑出来,米饭吸足了肉汁,颗颗油亮,腊肉的咸香、豆角的清甜混在一块儿。

一人一大海碗的腊肉饭,饭桌上的人也不顾上说话,哼哧哼哧干起饭来!腊肉饭香浓软糯,每一口都带着腊肉的咸香和豆角的清甜。

这时候的猪肉都是纯天然五谷杂粮和猪草养的,肉质鲜美,米饭裹满了汤汁,颗颗分明又粘连,吃在嘴里满口生香。这一顿饭让饭桌上的所有人都顾不得说话!

真是半大的小子吃空老子,一个个端着比自己脸都大的碗干饭,本来能剩不少的腊肉饭,转眼间就被他们扫荡一空。她和四丫、五宝一人小半碗,剩下的全进了三人的肚子,个个吃得肚子圆滚滚的。

五宝这个小吃货还想着下顿:“娘,明天还吃这个饭饭,这个好吃!”三个宝也支着耳朵听答案,眼里满是下一顿腊肉饭的期待。

沈青:“想得美!腊肉是过年攒下的,米缸也见底了,今儿这顿吃完,存货就空了。”

桌上顿时蔫了一片,三宝噘着嘴:“那……那明儿吃啥?”

沈青:“明儿……家里有啥就吃啥呗!”

没办法,沈四娘过日子向来细,腊肉本是逢年过节才舍得拿出来的,如今不年不节的,一顿饭把存货掏了个空,哪还有剩?明儿只能喝稀粥就咸菜,清淡着过了。

她盘算着,也该寻个日子去集上添置些米菜、油盐,再看看有没有新鲜肉,家里缺的东西多着呢。

晚上,支使二宝揉面,把存的黄面掺了点细白面。

原主先前过日子就是这样,把吃食分做两等:孩子们吃细白面,她自己顿顿啃黄面窝头。好东西全紧着孩子,自己倒像头拉磨的驴,干最累的活,吃最糙的食,也难怪身子骨弱,走起路来轻飘飘的。

这孩子鬼心眼多,平时爱耍点小聪明,可干起活来倒真细致。

不多会,就把面粉揉成一个光滑的面团,沈青指导着让他把沾上的面粉都揉进去,主打一个面光盆光手光。

沈青找块湿布往盆上一盖:“搁灶边暖着,明儿一早就能蒸馒头。”

晚上,就没有让大宝再干什么活了,杂物房的东西确实不少,他搬了一下午,后背的汗渍洇透了粗布褂子,早累蔫了,倒在炕角就睡着了。

刷碗的活儿归了三宝,这小子经过晌午的培训,刷碗也利索了些,拿着丝瓜瓤子把碗沿擦得锃亮,就是水花溅得满灶台都是,沈青在一旁瞅着,也没再数落,小孩子家,能动手就不错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接二连天的下了两场秋雨,算是彻底驱散了夏日的暑气,迎来秋日的凉意。

沈青盘腿坐在炕头,粗布褥子被身子焐得暖乎乎的。窗外的雨丝斜斜打在窗纸上,淅淅沥沥的,带着股潮乎乎的凉意,把窗棂润得发乌。她手指无意识地抠着炕席缝里的草屑,心里头正打着小算盘,琢磨着一家老小过秋的事宜。

天眼看就凉透了,院里那绳上还搭着几件夏天的单衣单褂,得趁哪天放晴赶紧收进樟木箱。过秋的夹袄夹裤也得翻箱倒柜找出来,搭在院里的竹竿上晒晒,再用皂角搓洗搓洗,不然一股子陈味儿。

想到孩子们,沈青忍不住往炕梢瞅了瞅——大宝二宝三宝昨儿个疯跑回来,裤脚都吊到脚脖子上了,露着半截细腿,被风一吹直打哆嗦。这仨小子蹿得跟春苗似的,去年做的衣裳今年就短了一大截,还好原主沈四娘有主意。

前儿个翻箱时她还瞧见,沈四娘给孩子们做的那几件青布褂子、蓝布裤,袖口裤脚都特意放了二寸长,用细麻线浅浅缭着,看着像是多出来一截累赘,实则是留着余地。等孩子再蹿蹿个子,把那线拆了,往下一放,立马就合身了,再穿一年绝不成问题。

炕边小凳上摆着半盏凉茶,是晌午剩下的,沈青端起来抿了一口,凉丝丝的滑过喉咙。雨还没停,她估摸着明儿要是放晴,得赶紧准备准备过秋的事宜,一大家子,不少事呢!

这年头谁家过日子不是缝缝补补,老大穿旧了老二拾,老二穿小了老三接,直穿到补丁摞补丁,实在看不出原来的布色也不舍丢,还得做成抹布用段时间呢!日子得精打细算地过。

男娃们的衣裳倒不急。可她跟四丫的衣裳,是真得好好拾掇拾掇了——得寻块软和些的细棉布,裁两件夹袄,不然秋凉透了,身上这点破布根本扛不住。

她们娘俩那几件衣裳,不是袖口磨破了接块新布,就是前襟扯烂了缝道补丁,补丁上又打补丁,出门走在街上,风一吹跟挂着破布条子似的,哪有件能瞧的?

原主留下的那几件,不是灰扑扑的小褂子,就是暗沉的粗布裙,别说鲜亮颜色,连块带花样的布角都寻不着。不到三十的年纪,穿得倒像个熬了一辈子的老婆子,往人堆里一站,一点不都起眼。

沈青叹了口气,盼望着这秋雨快点停下来吧,一家子的事堆成山,真真是急人。

沈四娘过日子是把好手,这几年也攒下不少银两,她凭着记忆,在灶房角落那只破米缸底下摸,果然摸到个油布包,裹了三层,藏在耗子打穿的墙洞里。解开时里头叮当响,三十来个银锞子滚出来,还有几吊铜钱串子,凑拢来足有三百两!足足有三百银子,这可算是一笔数目不小的存款。

要知道,这时候,十两银子就能让一大家子过一年,三百两银子属实不少。盘算完家里的钱财存款,沈青也安心了不少,这年头手里有银子,腰杆子都能挺得直些,夜里睡觉也安稳。

翌日,许是老天爷真听见了她的祷告,半夜雨就歇了,窗纸缝里透进亮晃晃的光,院里的积水映着日头。

沈青鸡叫了一遍就爬起来,叉着腰把屋里几个小的全薅起来:“赶紧的!今儿柳镇逢集,去晚了好东西都让人挑光了!”

柳镇逢一逢五的日子,都是集,柳镇这集是逢一逢五的老规矩,周遭村子的农户都扛着担子来摆摊,土产新鲜不说,价钱也实在。

沈青带着大宝、二宝还有四丫,推着家里的独轮车直奔集市而去,只留下三宝、五宝看家,三宝爱凑热闹,也想跟着去,可五宝年纪小,带着去太耽误功夫,只能留个人看着他。她答应三宝,只要他好好看着五宝,看着家,下次就让他去,这次还另外再奖励他一串糖葫芦。

赶到集上时,日头刚爬过牌楼,街上已经跟下饺子似的挤满了人。卖菜的扯开嗓子喊“新鲜带泥的萝卜嘞”,炸油糕的摊子飘着甜香,杂耍班子敲着锣招揽看客,吆喝声能掀翻屋顶。

沈青把四丫往怀里紧了紧,又叮嘱大宝二宝:“你俩看好车子,手牵紧了别松手,人堆里当心有拍花子的!”

她这话不是瞎操心,前阵子邻镇就丢了个娃,也是集上没得,至今没找着。

他们先去逛了菜市场,买了一袋粗粮面和一袋精细白面,看到一个摊位上在卖了各种自家种的豆子,黄的绿的红的堆成小山,颗颗圆滚滚油光水滑。每样都挑选了不少。摊主麻利地用粗纸包好,嘴里不停推荐道:“自家地里种的,没掺半点陈货,您瞧这颜色……”零零总总,三轮车上都堆满了。

来得早,又在猪肉刘那割了大块猪臀尖、三大根排骨,惹得旁人直瞅,谁家这么大手笔,一次买这多粮肉?

沈青在前头还价付钱,后头大宝二宝拉着车,俩小子瞪圆了眼,心里直打鼓:这婆娘拿着家里钱这么造,莫不是想全花光?她要是走了,家里可咋过活?

沈青对于他们的所想一无所知,这种买买的感觉真好,过不得有压力的人,买个包买件衣裳就能解压呢,这种大手笔花钱的感觉真舒坦!

沈青压根没察觉俩小子的心思,只觉得手里银钱叮当花出去,心里头那点憋闷气儿全散了,难怪那些心里头压着事的,买些物件就能松快!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赶大集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