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古代小食光 > 第7章 烧鹅肉与甜野菜

古代小食光 第7章 烧鹅肉与甜野菜

作者:竹笋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31 23:22:25 来源:文学城

逛街对十几岁的少年少女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毕竟年岁在这里,自己单独出门很可能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狂蜂浪蝶,像宋律和宋琴两兄妹,今年过去快要四个月了,也还没去闹市走过呢。

几个人都打算挑一点儿心仪的物什回来。

宋莺年纪还小,每个月都是把零花钱用在买食上花得精光,尤其最近还请小姑吃了几次糖油果子,那荷包都被翻勾丝了也没有一文钱。

至于宋琴,饿狗守不住肉包子,就更别提了,经常都是月初就问李老娘讨借下月的零花钱,今年一月份就已经欠债到明年中旬了,这时自然连柜子都没打开。

最后还是攒钱有道的宋律见两个姐儿兜比脸干净,一人给了三十文,嘱咐道:“这可是我的老婆本,省着点花知道吗?”

当然,日后都是要还他的。

宋莺和宋琴嗷一声欢快地接过来,等到出门,几个人荷包都鼓鼓的像小猪。

唐氏见了,一思索便知是宋律给了钱,便把自己原本打算分下去的三十文又收了起来。

宋莺还不知道自己损失了不用还的三十文钱,路上还乐呵呵地问道:“娘,东市在哪?”

唐氏摸摸她的包包头,温和地道:“在大慈寺旁边。”

宋莺这下真如打了鸡血一般。

她来了之后就发现,这个晋朝有点儿类似北宋中期的样子,和尚不仅像水浒传那样可以喝酒吃肉种田,还会分出专门的经济和尚来赚钱。

据说本地有一些妓院就是和尚开的,县城的老百姓呢,也都喜欢来大慈寺摆摊、喝茶,玩耍。

要了解一个县城底层老百姓的生活状况,这里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宋莺好不容易出一趟门,除了做她娘的小跟班之外就是做一个本本分分的游客,至于物价的事儿,还是让大人操心去吧。

宋律知道小侄女儿是个没出来过的土包子,路上还免费当起导游,给她介绍城里有啥。

宋莺最感兴趣的是大慈寺的明惠和尚。

宋律道:“这和尚很擅长做烧鹅,烧出来的鹅皮脆而不柴,鹅肉润而不腻。”

在这个极为推崇吃鹅肉的时代,据说甚至有宁州府的贵人远道而来就是为了吃这一口。

宋琴听得口水流了一地,宋莺也十分想去见识一番,看是不是传闻中的那么好吃。

宋律自己也给说馋了,不经意地擦擦嘴角,道:“可惜啊,这明惠和尚现在已经不出手了,大慈寺附近只有几个得了他真传的和尚开了几家鹅肉铺子,虽不如本人做得好吃,但也是永安县特产美食之一,这个咱们倒是能吃一回。”

当然对宋莺这样的天外来客而言,秃驴烤大鹅才是真正的特产!

为了节约路费,唐氏带着几个孩子是走路过来的,宋琴个懒姐儿,走了两步就不想动了,乍然有了美食动力,好似上了发条一般,整个人健步如飞,还不停地催小短腿侄女儿走快点。

古代人没有太多娱乐活动,所以当宋莺被小姑遛狗似的拉练了一回到了大慈寺时,就见到了春运一般的火爆景象。

熙熙攘攘的摊贩,推着像叶儿粑、糖油果子、酸辣粉、热糍粑、糟猪蹄、兔羹之类的小吃,沿途叫卖,总之她鞋子都差点被挤掉。

要不是宋莺死活不肯,估计唐氏还想把女儿抱着走。

很快,这位乡下出身的母亲就熟门熟路地带着三个孩子穿过人群,到了一家烧鹅店跟前寻了张桌子坐下来,对来招待他们的经济和尚道:“小师父,来四个鹅肉饼子。”

等食时,宋琴就拉着宋莺一个劲道:“莺姐儿,看,秃驴烤大鹅!”

宋莺闻声而去,店门口果然有几个脱了一只袖子隐约露出八块腹肌的青头皮和尚甩着手烤大鹅。

涨鼓鼓的金黄色蜜鹅,蜜糖色肌肤的俊帅和尚,春晚十八罗汉也就这样了……

一些不怕羞的市井姑娘时不时地跑过来羞涩地道:“大师父,我要几张鹅饼。”

宋莺听那含羞带怯的声音,哎呦一声,心道,姑娘,你看上的是鹅肉么?

可卖鹅肉的是正经和尚,不咋解风情,只管多赚钱,一些眼尖的姑娘哀怨之时便注意到了剑眉星目的宋律,眼神又陡然一亮……

宋莺回头看了一眼小叔,心道,她叔是挺好看的……

宋律却只以为人家想插队抢他的鹅饼,整个人都冷若冰霜。

宋莺对娘一叹:“我觉着,小叔想娶媳妇儿,可能没那么容易。”挨了她娘好大一个暴栗。

几人等了许久才吃上鹅肉饼,就是巴掌大的烤酥饼里加了满满的脆皮鹅肉,有点儿像肉夹馍。

油脂把面皮浸得透透的,闻起来异香扑鼻。

这样一张饼,要十文钱,在大慈寺附近已经算得上小贵。

可宋莺一入口就幸福得眯起了眼睛,觉得值了!

毕竟古代养家禽技术还不到位,像猪、鸭、鹅这类肉腥味较大的动物,很多人做出来都有股子难闻的味道,如果不放重料压制,很少有人能做得好吃。

宋家因为舍不得放香料,一年也就中秋和过年做一次鹅。

而大慈寺的鹅肉,很明显用的是吊炉刷蜜的烤制法,不用金贵的香料就能用火候控制得鹅肉一点儿异味儿没有,入口余韵悠长。

宋莺咬开饼子,捡着薄薄的糖皮吃了几口,才又并着饼咬了一大口,塞得腮帮子鼓鼓的。

她舔了舔手指,道:“果然名不虚传。”再看一边还有不少小孩儿吃得感动哭了,对着鹅骨头说阿弥陀佛的。

即使如唐氏这般斯文优雅的年轻妇人,也是吃得一声不吭。

作为厨子的后代,天生也有寻觅美食的本能,吃了这么好吃的鹅肉饼子,宋莺就拉着小姑在周围看个不停,想找找还有没有旁的和尚在卖好吃的。

经济和尚有很多,可从他们能开妓院就能知道,这起子人没啥节操。

卖糖的和尚很势利眼,都不看她们,觉得孩子没钱,只有几个替人消灾解难的经济和尚想过来借着夸孩子的由头骗唐氏的钱,叫宋律黑着脸打发走了。

宋莺本来也只是看热闹,没想到拉扯之间还真看到了不同寻常的事。

大慈寺偏门口站了一群衣着迥异的和尚,生得十分高大,并不像南方人,衣裳也不怎么洁净,几乎可以说得上蓬头垢面了,嘴里还吃着一根类似菜杆的东西,逮住机会就往外推销。

可惜面相太过凶神恶煞,没什么人敢买。

宋莺心中一动,有了不详的预感,她下桌溜到一个年纪小些的经济和尚身边,笑盈盈的问:“小师父,那怪模怪样的是什么人?嘴里吃的是什么,看起来怎么一副很香的样子。”

小和尚看一眼,笑道:“姐儿,你说的是我们北方来的师兄吧?别怕,他们不是夜叉,是家里从去年冬天一直飞鹅毛大雪遭了很大的灾,寺庙养活不起了,才让南下化缘来着,等到天暖了,他们还再回去呢。”

听到这里,就连唐氏脸色都变了一瞬,至于宋莺,冷不防掏出这么个大消息人也怔住了。

那小经济和尚却以为她是在想师兄手上的吃食,还很大方地掏了一把给宋莺,笑道:“这个菜叫甜甜菜,是师兄逃难路上发现的,是甜的呢,不信你吃吃看。”

宋莺听到这里眼神顿时一亮,县里正愁没甜菜吃呢!

她小心翼翼地接过青白色的嫩菜杆,按照小和尚说的那样,甘蔗似的剥开青色的壳,只吃里边水嫩的芯,果然有一丝丝甜味,即使比往年的春野菜味道淡,怎么也比今年这些苦菜好吃多了。

有了这个菜,至少如宋家这样普通的老百姓,又一次可以吃到记忆中的味道了。

即使永安县未来也如同北方一样接着冷下去,只要一家子人能在艰难时刻想起春天的一点甜,心中泛起的暖意也能撑着人慢慢把日子熬下去。

宋莺摸着菜杆子,笑道:“我喜欢这个味道,小师父,你能帮我问问你师兄么,看他们有没有空过两日给我送十斤过来,一斤我给三文钱行不行?”

说着数了三文钱给他。

这些北地来的和尚,本就在卖这个野菜攒钱做回程的路费,即使是三十文的生意,对他们也挺重要的。

小和尚干脆道:“本来师兄就在卖,给你也就是顺路的事,你把地址给我,过两日我就让师兄摘了新鲜的给你送过去。”

宋莺便把地址告诉他,又掏了十文钱做订金。

宋琴看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凑过来道:“莺姐儿,你心真好,自己都借钱吃糖了,还白白给和尚做慈善,以后指定能成活菩萨。”

宋莺道:“姑,我是要做小食卖,以后每天来吃十张鹅肉饼子。”

但无论她怎么说,宋琴还是在一边不停的叹气,看她的眼神如同在看一个傻子。

即使她蛋羹做得好吃,难道野菜就能做得好吃么?

宋琴心里已经断定侄女儿是把钱拿去做慈善了。

宋莺见她这样,自己也没啥心情再解释。

虽然自己是为了赚钱才花了三十文,可能不能卖出去她也没底儿!

再者,作为一个从来没欠过钱的小姑娘,借了宋律的钱心里就没安稳过,这时看够了秃驴烤大鹅,打听到了北方的消息,又一瞬间花光了借来的巨款,不知怎么反而有了一股尘埃落定的、扭曲的快乐。

宋莺破罐破摔地缠着唐氏要这个吃的要那个吃的,就差坨在地上打滚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烧鹅肉与甜野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