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古代小食光 > 第6章 糖价

古代小食光 第6章 糖价

作者:竹笋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24 20:31:47 来源:文学城

离得不远又干净又卖糖食的店在春晚巷子只有曹婆婆一家。

原本在居民街巷是不能有酒家食肆的,可曹婆婆十几岁守了寡,四十多又死了儿子,如今家里就剩个半大的儿媳和小孙子,为了生计只能在左墙上对街开了个小窗对外卖些吃的喝的。

孤儿寡母的讨生活也影响不了街坊什么,大家叹了一声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一个女人要靠自己立世手艺就要比别人更硬,所以她家的味道不仅小孩儿喜欢大人也喜欢,宋莺在巷子里溜达时就常看见衣着华丽的仆从带着羊肉和瓠瓜过来让曹婆婆做,香味飘得整条街都是。

宋莺姑侄拢共就十二文钱,那些大肉菜都要几百钱,所以两人只是闭着眼想一会儿羊味儿,就对里边说报了一串菜名,都是梅花汤饼、乳糖狮子、雪花酥之类常见的市井甜食。

这些都不过六文钱左右一份,但在念了一圈后,两人发现有关糖的吃食竟然全部涨价了,两人的钱买不起几样吃的。

好端端的糖价怎么会涨?

永安县可是产糖的南方县城,城中有那些豪富的糖商坐镇,糖价素来稳定,一定是有事发生了。

宋莺这么想着,连吃糖的心都去了两分。

可都走到这了,宋琴能放弃么?

她为了多买一点,还自家拿着攒的鸡毛去秀姐儿家换了三文钱过来,又回屋把莺姐儿荷包里的棉絮都翻出来了才捣腾出一文钱,才将将一人买了份桂花糕并一串糖油果子。

桂花糕是米粉做的上边洒满了一些亮晶晶的,桂花味比现代浓得多,宋莺很喜欢。

糖果子是面做的,放在油锅里炸成一个面筋似的空心大泡球,外边裹了一层薄薄的红糖泡得表皮微软,但咬下去又是脆的。

在宁州府,这两样就是最常见的甜嘴儿吃食。

因是卖鸡毛嫁妆得来的糖,宋琴在门上都没舍得吃,还想着回家配杯茶。

不料还没走到家门口,心里揣着事的宋莺已是把糖全吃完了,就剩了嘴角一点蜜。

曹婆婆家门口有许多姑娘家,都是和她们一批买的,但人家手上都还有糖,就莺姐儿没有,光溜溜的。

宋琴觉得一莺姐儿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也不去想她说的大人话了,一路上还一直教她:“莺姐儿,你要节约。这是小姑把咱家鸡屁股都拔秃了才攒的嫁妆钱,眼下都买了糖,你还吃这么快……”

当然最重要的是后边的几句:自家的鸡屁股要养养,王婆子不让拔了。以后你去巷子里玩,多拔点别家的鸡毛回来,到时候我们一起绣七彩琉璃色披风做嫁妆。

宋莺听说她姑拔的那些毛里还有自己的一份儿,当即愁绪尽去,还给她画了个饼,道:“小姑,以后我挣了钱给你换大鸡毛,到时候咱们只要公鸡尾巴毛最好的一根,旁的都不要。”

“咱县的鸡够做么?你野心也太大了。”宋琴觉得小孩子眼大肚皮小,根本没把侄女的话当一回事,还在一边舔着手上的糖霜想着中午家里吃什么。

让莺姐儿一说,她现在很关心家里有没有肉吃。

因为宋老爹也想着莺姐儿的话,今天宋家是额外做了一盘焦溜丸子的,另外还有一盘豆腐皮火腿三鲜汤,一笼野菜粉丝蒸饺,以及宋莺给家里做的蛋羹——现在这道菜已经成了常备补品。

李老娘自己勤俭节约,可女人都是苦自己的,丈夫要吃肉,她当然不会多说,难道她就不疼孩子?

只是自己舍不得吃用而已,桌上她就一个劲儿地给几个孩子夹肉。

但宋莺几个是要她夹菜的人吗?肉一端上来六只筷子就使得风火轮似的,发现宋琴战斗力大幅度上升的李老娘纳闷儿道:“怎今日这样馋肉了。”

宋琴就叹了口气,告诉李老娘:“我如今已活明白了,觉着自己最要紧的事就是在四十岁时寿终正寝,所以,我得多吃肉,不当那短命鬼。”

这话说得,李老娘和宋老爹可都四十好几了,不是明摆着说他们活太久么?就连知道两人谈话的宋老爹都气得脸色铁青。

宋莺为了不让小姑挨打,只能嗦着焦溜丸子上的一点甜味,问起自己关心的事转移注意力,她道:“娘,糖价是不是涨了?”

宋莺问的是唐氏,不过说话的却是宋律。

宋律毕竟是男丁,不比宋莺姑侄这样只能在巷子里蹿来窜去的姑娘家和连家门都不怎么出的嫂子,他可以去的地方多,知道的东西也就更多。

宋律道:“因为今年春天太冷,甜野菜发苦,大家没了打牙祭的甜野菜包子,想要吃甜就只能去买糖,这糖价自然就涨了一些。”

“甜野菜包子怎么会没有了?”不要说宋莺震惊,连宋老爹都抬起头问了儿子两句,“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宋律整日只知道招猫逗狗哪里会关心这个,想了半天,道:“反正那些卖甜野菜包子小贩都去山上到处找旁的甜菜去了,昨儿吃得中毒让抬回来的。”

他就是撞见这个才知道这事的。

宋莺不详的预感更深了,先前已经说过,再繁华的县城都是穷人占大多数,糖价对宋莺家来说还可以承受,但对穷苦人家来说,每年也就只靠着宁州天生地长甜野菜甜嘴儿而已。

平民小吃的消失看似微不足道,但其实对地方老百姓的影响很大。

譬如甜野菜包子,永安县人祖祖辈辈都在吃。

宋莺问过王婆子,永安县里上等糖霜仍然要800文一斤,像隔壁白老爷家和县太爷家吃的就是这种,据说雪白如霜,和现代的绵白糖差不多。

宋莺家吃的是三百文一斤的糖霜,色泽黄一些,但还是比蔗糖贵得多,一般他们家都用来在过年时待客。

平日里大家最常用的还是蔗糖,可这也需要四十文一斤呢。

吃过饭,宋老爹急匆匆地出门,宋莺也同唐氏:“娘,想是糖价还要涨,咱们家看着存一点儿吧。”

要说对物价的在意,日日在外走动的男人绝对比不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人。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什么滋味?只有女人最清楚。

午间听女儿和小叔说了以后,李老娘早趁着午休把她叫了过去道:“天冷,我看今年蚕下不来了,如今只是涨糖,以后别的还不知如何呢,粮食还好说,咱家且有那么多地在,这酱油糖盐,你瞧着收两月的用着,免得以后多花冤枉钱。”

这些东西多买点也不怕,吃不了存着慢慢用就是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家里要花一大笔钱,都是一种桩让人心烦的事情,唐氏并不想女儿过早地参与其中,当下只是说:“小人家家的,操心这些干什么。天塌了还有爹娘在,你在家好好认字绣花就成了。”

买柴米油盐的事本来是要交给王婆子的,可唐氏自己想知道外边情况究竟如何,便取了钥匙去库房拿了五两银子出来打算亲自去。

路过院子时,唐氏瞧见两个姐儿在院子里追鸡,把个王婆子气得跳脚,便想起来闺女以前小不能出远门,长这么都在春晚巷子这一亩三分地溜达,可不是只能在家跟鸡疯玩儿么?

快七岁的小孩已经算站住脚可以往外走走了,唐氏想了想过去拉着闺女笑,道:“想不想出去玩儿?想的话就回去洗洗手脸。娘带你们去东街菜市逛逛。”

王婆子护着刚长出毛的鸡屁股直呼阿弥陀佛,宋莺则一下就要扑到亲娘怀里,心里简直美得要冒泡了,她在古代长这么大还从来没去过菜市场!

唐氏爱女儿之心自不必说,只是看她脸灰扑扑的,还是先担心地拉着她的手看了看,见没有鸡屎才放心把闺女抱在怀里。

至于在一边刚决定跟鸡休战拿了把瓜子儿的宋琴,已是跳着脚去叫宋律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糖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