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古代女子奋斗日常 > 第14章 第 14 章

古代女子奋斗日常 第14章 第 14 章

作者:岁岁明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3 01:53:35 来源:文学城

月光如水,照见两人交握的手,一只腕上系着铜铃铛,一只戴着玉梅扣。

岁岁年年,永不相负。

番外二·梅子青时

小满时节,医馆后院的老梅树结满了果子,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

姜墨兰坐在树下的石桌旁,指尖摩挲着新收到的信笺。邻县三日前地动,伤者无数,太医院召集各地医馆驰援。细雨天不亮就去库房清点药材,铜铃铛的声音隔着两道院墙还能听见。

"阿姐!"细雨抱着一摞账本跑来,发梢沾着草屑,"库存的止血散够两百人用,但夹板不够......"

"用这个。"姜墨兰推过一张图纸。细雨展开一看,是改良过的轮椅图样,两侧加了可拆卸的担架杆。

"妙啊!"细雨眼睛亮起来,"能运伤员又能当临时病床!"她突然凑近,鼻尖几乎碰到姜墨兰的脸,"阿姐又熬夜画图?眼睛都红了。"

姜墨兰别过脸:"无妨。"

细雨却已经跑开,不多时端着碗药茶回来:"加了决明子。"见姜墨兰不接,她眨眨眼,"不苦,我放了梅子蜜。"

果然甜中带酸,是今年新渍的青梅味道。姜墨兰余光瞥见廊下堆着的陶罐——那是准备酿梅子酒的,每个罐底都刻着字。她转动轮椅靠近,最上面的罐底果然刻着个"兰"字,笔画歪歪扭扭,像是有人偷偷练习了很久。

"柳细雨。"姜墨兰敲了敲罐身,"过来。"

细雨正打包药囊,闻言一抖,几粒药丸滚到地上:"啊?"

"解释一下。"姜墨兰指着陶罐。

细雨耳尖通红:"就...就练习刻字嘛..."她蹲下来捡药丸,腕间的铜铃铛叮当作响,"反正...反正酿好的酒都是阿姐喝的..."

姜墨兰望着她发顶的旋儿,突然伸手揉了揉:"傻子。"

午后,第一批伤患送到。姜墨兰在院中指挥学徒组装新轮椅,细雨则在前堂施针。有个腿骨碎裂的老汉死活不肯让女医接骨,直到姜墨兰推着轮椅过来。

"老伯,这担架是我设计的。"她声音不大,却让吵闹的前堂一静,"您若信不过我们,可等府城大夫来。"

老汉看着她空荡荡的左裤管,又看看她轮椅上的机关,突然老泪纵横:"姜掌柜的...老朽糊涂啊..."

细雨趁机上前正骨,动作又快又准。姜墨兰注意到她额角的汗珠,转动轮椅去取了帕子。递过去时,细雨就着她的手擦了擦脸,眼睛弯成月牙:"谢谢阿姐。"

夜深时分,最后一名伤者终于安顿好。细雨瘫坐在药柜旁,连铜铃铛都懒得响。姜墨兰推着轮椅过来,递给她一碗温在灶上的梅子粥。

"小满晌午来过。"姜墨兰突然道,"他妻子有孕了。"

细雨一口粥喷出来:"什么?!那小子才成亲三个月!"她跳起来翻药柜,"得准备安胎药,还有补血的当归..."

姜墨兰按住她的手:"已经开好了。"她从袖中取出药方,"说是想让孩子叫'念柳'。"

细雨愣在原地,突然红了眼眶:"傻孩子..."

月光透过窗棂,照见两人交叠的手。姜墨兰的指节因常年绘图有些变形,细雨的指尖则布满针痕和药渍。谁都没说话,但十指紧扣的力度胜过千言万语。

三更时分,姜墨兰被腿疼惊醒。刚要起身拿药,却发现细雨蜷在床边踏板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半包未包完的药丸。她轻轻抽出药包,却带落了一本册子——是细雨的《诊籍》,最新一页写着:"地动伤者二十七人,皆安。唯阿姐腿疼未愈,我心如刀绞。"

字迹被水渍晕开些许,像是滴落的泪。

翌日清晨,姜墨兰在梅树下找到正在摘果子的阿芷。这丫头是五年前收留的孤女,如今已能独立抓药。

"师、师父!"阿芷紧张地行礼,"我、我想试试给王婶看诊..."

姜墨兰点头:"可。"

谁知阿芷刚摸脉就打翻药罐,烫得直跳脚。细雨闻声赶来,却不见责备,反而蹲下身帮她包扎:"我第一次独立看诊时,把黄连膏错配成泻药,害得病人拉了三日肚子。"

"真的?"阿芷瞪大眼睛。

"真的。"姜墨兰接口,"被我罚抄《本草纲目》三十遍。"

阿芷破涕为笑,重新配药去了。细雨望着她的背影,突然靠进姜墨兰怀里:"阿姐,我们老了。"

姜墨兰拨开她额前碎发,发现一根银丝藏在鬓角。她轻轻摘下:"存一钱银子。"

"嗯?"

"以后每发现一根,就存一钱。"姜墨兰望向院中学徒们,"等入冬给孩子们添棉衣。"

细雨突然吻上她眉心:"那得准备个大钱箱。"

梅子簌簌落地,惊起几只麻雀。十年光阴,足够一株幼苗亭亭如盖,也足够两颗真心历久弥坚。在这方小小的医馆里,岁月静好,梅雨常归。

番外三·人间烟火

梅雨下了整整七日。

姜墨兰靠在窗边听雨,左腿残端传来熟悉的钝痛。这感觉她太熟悉了——每年这个时节,旧伤就像预警天象的罗盘,疼得格外精准。

"阿姐,试试这个。"

细雨端着木盆进来,蒸腾的热气里飘着艾草香。她蹲下身,将浸满药汁的布巾敷在姜墨兰腿上,动作轻柔得像对待易碎的瓷器。

"新配的方子。"细雨系好棉布带,"加了威灵仙和红花..."

话音未落,布巾滑落。姜墨兰弯腰去捡,却发现药包角落绣着朵歪歪扭扭的梅花——针脚粗得能漏药渣,显然是细雨的手笔。

"柳、细、雨。"姜墨兰一字一顿。

细雨耳尖瞬间红透:"就...就练习绣花嘛..."她手忙脚乱去抢药包,"反正...反正只给阿姐用..."

姜墨兰将药包收进袖中:"没收。"

细雨嘟着嘴去端午饭,铜铃铛响得比平日急促。姜墨兰望着她气鼓鼓的背影,唇角不自觉上扬。这些年小丫头的脾气一点没变,连生闷气时跺脚的节奏都跟小时候一模一样。

雨势渐小,前堂传来敲门声。阿芷撑着油纸伞跑去开门,惊呼道:"师父!快来看!"

医馆门前,李木匠带着几个街坊正在拆门槛。老伯抹了把雨水:"姜掌柜,往后您这轮椅进出更方便些。"

新做的门槛可自由拆卸,边缘包着铜皮,雨天也不会受潮变形。姜墨兰摩挲着光滑的木料,喉头突然发紧——这分明是按照她轮椅的尺寸量身定制的。

"大伙儿凑钱买的铁力木。"卖豆腐的张婶笑道,"您这些年给街坊义诊,我们心里都记着呢。"

细雨红着眼眶给大家倒姜茶,偷偷往姜墨兰手里塞了块帕子。姜墨兰别过脸:"我没哭。"

"知道。"细雨捏捏她的手指,"是我眼睛进沙子了。"

午后雨停,医馆来了位特殊病患——码头搬运工老赵,从货堆上摔下来,右臂怪异地扭曲着。阿芷自告奋勇接诊,却在摸到断骨时手抖如筛糠。

"我...我..."阿芷额头沁出冷汗。

姜墨兰转动轮椅上前,稳稳托住她的手腕:"先摸这里,尺骨桡骨交界处。"

细雨则默默递上夹板,在阿芷耳边轻声道:"我第一回接骨,把病人疼晕过去了。"

阿芷破涕为笑,终于顺利完成固定。包扎时,姜墨兰发现她偷偷在绷带尾端系了个小梅花结——活脱脱是第二个细雨。

傍晚收拾药柜时,细雨突然"啊"了一声。她举着姜墨兰的轮椅扶手,上面多了一道新鲜的刻痕——这是她们结婚那年约定的记号,每过一年刻一道,如今整整齐齐十道年轮。

"该埋酒了。"细雨数着刻痕,"第一坛梅子酒正好十年。"

姜墨兰从药柜底层取出个陶罐,封泥上刻着"永昌四十年春"。这是她们成亲那年酿的,罐底依稀可见那个歪歪扭扭的"兰"字。

"等小满的孩子满月时开封。"姜墨兰轻抚陶罐。

细雨突然凑近,在她耳边呵气如兰:"其实...我每年都偷偷埋了一坛..."

姜墨兰挑眉:"柳细雨。"

"在!"细雨跳开两步,笑得像只偷腥的猫,"阿姐要罚就罚我喝光它们!"

夕阳西沉,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融进医馆斑驳的砖墙里。院角的梅树沙沙作响,仿佛在笑看这对痴人。

三日后,小满果然抱着女儿回来了。小姑娘刚学会走路,腕上系着特制的小铜铃,跌跌撞撞扑向姜墨兰的轮椅。

"念柳,叫师祖。"小满扶着妻子笑道。

细雨蹲下身逗孩子,铜铃铛与小姑娘的铃声此起彼伏。姜墨兰望着这一幕,突然想起许多年前,那个雪夜里为她暖手的小丫头,也是这样叮叮当当地闯进她生命里。

"阿姐。"细雨仰起脸,阳光在她睫毛上跳跃,"尝尝这个。"

她递来一颗梅子糖,和当年福满楼的一模一样。姜墨兰含住糖块,顺势将细雨鬓角的碎发别到耳后。

甜味在舌尖化开,岁月在指间流转。这人间烟火,真好。

番外四·灯火可亲

腊月二十九,医馆里里外外挂满了红灯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