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古代美食经营手册 > 第2章 徭役

古代美食经营手册 第2章 徭役

作者:南木之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7 13:20:01 来源:文学城

一顿饭后,李婉清将碗丢给李舒阳洗,自己走回了卧室清点家产。说是家产其实也没有多少,全家上下只剩七八十文,还有一点大米和两袋掺了麦麸的面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她就是有一身的厨艺,没有本钱也是难的,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挣钱。

“咚咚咚~”

“婉清啊,你在家吗?”

李婉清赶忙去开门,来人是李婉清的堂兄,其实说是堂兄,也是隔了好几代了。

在原主的爹娘去世后,就是这位堂兄和他的爹娘,也就是李婉清的大伯和大伯娘在一旁帮衬着,也是多亏了他们,原主才能那么快的处理父母的后事,安顿好家里的事情。

看着面前这个皮肤有些黝黑,笑容灿烂,一脸憨厚的汉子,李婉清笑道:“李虎哥,有什么事吗?”

“今天我爹上山挖春笋,挖挺多的,就说给你送点过来,现在的春笋可好吃了。”说着,提起了脚旁的竹筐,往里走:“我给你堆柴房了,省的你还要搬,柴房干燥,能放的久一点,到时候你要吃直接拿就行。”

“谢啦,李虎哥,老吃你们家的东西怪不好意思的。”

“嘿,这有啥,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李虎利索的把竹筐里的春笋倒到柴房的角落:“我们可是亲戚,互相帮衬不是应该的吗?我娘可说了,你就是她的半个女儿。”

“大伯娘回来了吗?”李婉清想起这位大伯娘,和原主的娘相处的非常好,两个人亲亲蜜蜜的,原主娘走后这位大伯娘难受了很久,还病了几天,后来撑着身子带着李婉清把丧事办完。

可以说自打原主父母去世后,原主一个弱女子能撑这么久就是多靠李虎一家。

李虎摸了摸头,想着他娘回娘家走亲戚时说的话,憨笑道:“没呢,说是今天回,可能到傍晚就到了吧。”

李婉清刚想开口就听到外面一阵铜锣声。

“铛铛铛”

“铛铛铛”

“村里的户主马上到大树口下集合~村里的户主马上到大树口下集合~”

一阵声音快速的从外面经过,又迅速的向前方飘去。

“这么急,大中午的能有啥事?”李虎的脸色有点担忧。

“我们去了不就知道了”李婉清走去跟李舒阳交代了一声,让他在家里照顾好妹妹,自己则和李虎走去。

原主的爹娘走了以后,家里就剩原主三人,虽然可以立女户,但是属于原主父亲的永业田就不能保留了,所以这个家的户主是唯一的男丁李舒阳。

不过李舒阳现在还小,家里还是由李婉清做主,所以这个会自然而然的由李婉清参加了。

李虎虽然不是户主,但是他有些担心,也准备走去听听。

大树下其实就是一颗榕树下,那颗榕树不知道长了多少年,特别的庞大,树底下是一片空地,村里的人闲时就爱去树下纳凉唠嗑,慢慢的就成了村里的聚集地。

李婉清和李虎走到的时候已经来了不少人了,两人走到李虎的爹,李满粮的旁边。

“大伯”

“诶,婉清也来啦”李满粮应了一声,李虎和李满粮两个人的脸特别像,都是方方正正的,但是李虎长地比较高壮,李满粮却有点瘦小,年长的李满粮背有点驼,穿着打着补丁的粗布麻衣,整个人看着有点苍老。

因为担忧,李满粮也没有聊天的心情,皱着眉头静静的等着。

“静一静,静一静啊”

大树底下站着一个男人,模样大概五六十岁,个子不高却中气十足:“都把嘴闭上,安静听我讲。”

说话的是李家村的村长:“今早里正收到消息,松江镇外的那座大坝有破口,现在要紧急抽调劳役过去修坝,我们李家村也在里头,每户派一个男丁,三天后到那边去服役。”

村长的话音一落,跟水花溅入油锅一样炸开了锅。

“哎呦,怎么挑这时候服役啊,春耕还没结束呢,家里的人手本来就不够,怎么还要去服役啊。”

“这天气修大坝怎么受的了,天还没转暖呢。”

“就是就是,这个天早晚还冷着呢!”

“服役不是都提前十几天说吗,怎么这次这么急?”

在原主的记忆里服役都是会提前十几天通知的,好让服役的人做好准备。

这个时代的服役条件可没多好,一天就给两个饼子,干的活却不少,不比下地轻松。

但是下地是在自家的田地里头,累了能休息会,喘口气,服役可没这么好,一个不注意衙役的鞭子就会抽过来。

虽然这几十年因为开国前辈的改革,服役的条件会好点,衙役也不会动不动就打人,但是整体条件还是非常差的。

“前段时间的雨太大了,把河坝冲掉了一点,最近雨停了水也落下去了,县里派人检查才发现河坝有破口。”村长拿起背上的烟管狠狠地抽了一口,烟雾弥漫在他的脸上,整张脸都皱巴巴的。

显然,这个消息也打的他一个猝不及防。

“行了,都散了吧,各家回去好好准备准备,三天后集合。”说完,村长就背着手走了。

各家闹哄哄的四散回去,李婉清也跟着李虎他们走了。“李虎哥,你家是你去服役吧?”

李虎点了点头,他家就他一个孩子,他爹年级大了,肯定受不了服役的苦“还好大娃没成丁。”李虎感叹道。

李婉清也点了点头,她们家只有一个男丁,而且还没有成丁,按照规定是不用服役的。

回家后,李婉清拿出了藏在炕下的钱盒,里面只有一串被拆开的铜钱串,她数过,就七十八文,一文多的也没有。

家里的永业田已经租出去了,等收租那得要等到夏收了。

目光一转,撇向了旁边躺着的一枚玉佩。玉佩质地莹润,入手微凉,是上好的玉,李婉清一看这玉佩就知道不是原主家的。

那是早年原主爹进山打猎,救下了一位落入陷阱里的男子送的,那位男主书生样貌,神情急切,只说日后拿着玉佩上门他会帮扶原主爹一把,就匆忙离开了。

玉佩不能动,李婉清能动的就是这些铜钱了。

刚才回来的路上她其实已经想好了,服役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衙门发的那两个饼还不够垫肚子,吃不饱就会手软,干活没力气,一个不注意就会生病,这年头生病可不是什么小事,一个不小心是会死人的。

所以各家都会准备一些干粮让家里的男丁带去。

干粮嘛,味道就那样,吃几顿还好,要是顿顿都吃那可是很难受的,李婉清觉得这里面大有可为。

李婉清去厨房夹了几个芥菜饼带上,去了李虎家。

李虎家门没关,他娘从娘家走亲戚回来了,现在正在忙活着给李虎收拾服役时要带的东西呢。

李虎的娘有点胖,性子特别豪爽,手脚也麻利,看到李婉清来了,连忙迎上去:“哎呦,我的婉清怎么瘦了这么多,大伯娘看的可心疼了。”周惠芬回来也听说了李婉清掉河里的事情,眼里满是心疼。

带着茧子的手摸上李婉清的脸,有点疼,但是李婉清特别高兴,她很喜欢这种被人关爱的感觉。

“大伯娘,我做了些芥菜饼,舒阳他们说特别好吃,我这不想着给你吃吃看,我的手艺有没有进步。”

周惠芬很开心:“我们婉清的手艺那还用说的”。也没客气,伸手接过李婉清手里的碗,没进厨房拿筷子,手在围裙上蹭了两下捡起一个芥菜饼就往嘴里放。

“嗯,好吃,难怪大娃他们喜欢”周惠芬眼睛亮了亮,这饼子看着一般,吃起来是很香的,很有麦子的嚼头,没几口周惠芬就给吃完了。

“大伯娘喜欢就行”,李婉清很开心,对于一个厨师来说,食客的赞美就是最让人开心的事情了。

“大伯娘,你说过几天我去大坝那边卖些吃食怎样?”李婉清说道:“刚好李虎哥也去那边服役,我去卖吃的李虎哥也能吃口热乎的。”

周惠芬楞了楞说道:“那能有人买吗?”在周惠芬的眼里她觉得没人会花钱去买吃的啊,又不是没有带干粮。

“我买,我买!”一旁的李虎高兴的说:“婉清妹子的手艺好,一定有人买的。”要说这服役,李虎怕的不是劳作而是吃饭,天天吃干粮就水,一口饼子能噎的他脖子抻出半里地,他难受的不得了。

“咱们一家人还要啥钱啊,李虎哥尽管来吃!”李婉清爽快的应到,看着李虎的反应她觉得应该有很多人和李虎一样。

她知道,这门生意能成!

“去去去,一边去。”周惠芬一把推开了她这个儿子:“婉清啊,大家都带干粮去,都是庄家地里出生的,谁还会花钱去买芥菜饼吃啊。”

虽然觉得这么打击李婉清不太好,但是周惠芬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年头的农民谁会花钱去买什么芥菜饼,村里到处都是,又不是没吃过。

“大伯娘,我不卖芥菜饼。”李婉清伸手扶着周惠芬坐到一旁慢慢的说着自己的计划:“现在虽然是春季,但是早晚还是很冷的,李虎哥他们还是去修大坝,这一下水就更冷了。”

倒春寒可是很冷的,更何况是在河边。

“我打算熬个肉汤,放点萝卜。肉汤也补身体,而且这个时候喝点热的最舒服不过了。”

“哎呦,这肉可不便宜,太贵了也没人买的!”周惠芬一听到肉汤就皱眉,喝肉汤谁不喜欢,但是太贵了,再喜欢兜里也没钱啊。

“不贵,我准备多放些大骨棒,肉放一点就够了。到时候两文钱一碗肯定有人买的。”

“对对对。”李虎觉得肉汤好啊,两文钱也不贵,要是他,肯定花钱买一碗。

周惠芬听着也觉得有点悬,不是觉得没人买,而且觉得挣不了钱,这得要多少碗才能回本啊。

不过她还是没有开口阻止,她觉得现在的李婉清比以前好多了,自打她爹娘走了整个人都阴沉沉的,没点孩子的朝气,才十七八的孩子就承担着整个家的重担。现在这样挺好的,让她去试一试也能找点事情做。

“婉清啊,你拿好的主意就放心的去干,大伯娘支持你。”说着指了指旁边的笨儿子:“就去你李虎哥服役的地方,也好有个照应。要不大伯娘和你一块去吧,你忙的过来吗?”

“忙的过来,舒阳、槿瑶都长大了也会帮忙。”李婉清来李虎家就是想要跟李虎吱一声,虽然这个朝代男女大防不严,女人也能出门做生意,但是毕竟是去男人堆里干生意,有人能帮衬一把肯定是好的。

原主的长像清秀,杏眼桃腮和现代的她有八分相似,虽然因为经常出门干活晒黑了不少,但是也可以说是一个小美人了。

现在有了李虎的应承,而且到时候在水坝服役的也有不少村里人,安全问题可以保证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婉清就早早起来,随便烙了几个饼放在锅里给李舒阳和李婉瑶,等他俩起来后用。

昨天,她就和俩小只说过今天她要去大集的事。

李家村也就六十几户人家,大部分都是姓李的人家,说是早年间祖辈逃荒到了这里,见靠山又有水的就在这里定居了下来,整个村子大都沾亲带故的。

李家村人口不多,想买什么东西都得去县城里买,但是县城离李家村不近,走路大概需要一个多时辰,因此大部分村里人还是会去更近的大集市购买东西,虽然东西没有县城里的多,但是该有的东西也是有的。

说是大集市其实也就是附近的几个村子里的村民拿东西到附近比较大的村落,梨花村那里交换物资,或者以钱易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

梨花村里有两个肉摊,一家是卖羊肉的一家是卖猪肉的。经过开国前辈的推动,这个朝代的猪都有煽过,肉就没有那么腥,但是猪还是底层百姓吃的比较多,富贵人家还是比较喜欢吃羊肉、牛肉。

李婉清卯时出的门,到梨花村的时候太阳刚升上天空。村户人家都习惯早起,此时正是热闹的时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