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给元白刘柳剧透贬官生活 > 第4章 济州司仓王维(一)

给元白刘柳剧透贬官生活 第4章 济州司仓王维(一)

作者:江觅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22:07:42 来源:文学城

柳宗元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他不想对刘禹锡撒谎。

尽管也不算是撒谎,至多是隐瞒,而对于身边这个半生不熟的人,把他自己的过去全都倾诉出来,怎么想都不合情理。

可是刘禹锡察觉到他能听到天声,主动说起百炼镜的事情。

可是当他面对圣人难以作答而把困难推出去时,刘禹锡毫无回避之意。

可是刘禹锡主动提及淮南节度使之名,他却躲躲闪闪,迟迟不肯承认御史中丞是自己的亲戚。

可是刘禹锡主动坦白科举前上书天子,他自己却把话题扯远……现在倒好,柳宗元看出来刘禹锡真的信了自己的话,以为镜子是让他们反思的仙器了。

撞上刘禹锡真诚的目光,柳宗元清了清嗓子,说:“人若心里有事,是会年少就愁白了头。”

“王维也太多虑了。说不定转年就是天下大赦,或是遇到好心人举荐,他何苦担心归期遥遥无期呢。”刘禹锡回答道。

他讲个不停:“结果刚刚上路就烦闷不堪,似乎他觉得人生到了头,毫无希望可言。”

“别人都靠不住,这还是你方才讲的。”柳宗元从头分析了一下,“王维王右丞一开始就错了方向。难得进士科入仕,却进的是九寺五监,在太乐丞的位置花心思,不如早点求人调任出去。”

话虽有理,却自相矛盾。

“求谁?别人都靠不住。”

“王右丞之后的事,你自当清楚。天声的话,只作启示。”柳宗元锐不可挡的气势一下子缓和不少,“与其事后弥补,不如预先筹划。天声所言,若能让更多人知道就好了。”

“令尊给你的启示,既然我能同分享,自然可以给其他人。”

“你真心认为听到天声因我而起?”柳宗元诧异,“我岂不是神仙之子?”

刘禹锡尴尬一笑,陷入思考:“不少人能见到百炼镜中的异象,能听到天声却只有你和我,这源头究竟从何而来?”

此事一时无解。

四下寂静无声,眼前人亦不语。

柳宗元想起四年之前,他的父亲柳镇因不愿诬陷他人而得罪宰相,对方公报私仇,不日贬其父亲。

当时他和母亲追着父亲离开长安,走得腿都像不是自己的了。他的父亲告诉他,虽然冤枉,但是绝不会落一滴眼泪。

听到王维诗里的愁苦,柳宗元只恨他自己从未有父亲那样坚强,也没有王维那般内心坚定。

“守正为心,疾恶不惧。”柳宗元忽然开口,“王右丞只要求自己,却不站出来主张正义,这样不好。”

刘禹锡点点头。

这么听来,柳宗元并没有代入贬谪诗人。

不过,他仔细琢磨了突如其来的八个字,柳宗元哪里是站在正义那一方啊。根本就是死不悔改那一派。

算了算了,无须计较。

柳宗元的眼神已经不似之前那么黯然。

【……咳咳,然后直接放下一首诗吗?需要分析《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的表现手法吗?

比方说“明君照此心”等于把君主比作“明月”才会后面跟着“照”这个字。又比方说“闾阎”指村落,“井邑”指城镇,所以……】

【……听我把话说完嘛。你觉得“河润”和“海云”对不上?可我觉得“海云深”这三个字用得很妙呀。

行吧,这些道理我不是不明白。王维擅长的山水诗多了去了,要赏析也得去赏析佳作。

这篇诗词,队长没写分析。】

【……队长之前和你提过这篇不是代表作,所以不需要分析……那么不是代表作选上来做什么?我看看下一篇,也很冷门呀。

因为她自有道理?那你说说看这篇入选的道理是什么?

反驳我赏析时振振有词,让你帮队长说两句话……哑口无言?你其实也觉得选这篇不对劲,是不是?被我猜中了,对不对?】

【……队长的稿子你拿去看嘛。她选的每一篇都没有注释。之前课上的时候,我们组当时只聊说要选诗。果然只有你和我细心,每首诗都配上注释和解析。

那怎么办呢?我来补充两句当过渡!】

仙人又开始讲怪话了。

刘禹锡指着百炼镜让柳宗元好好观察。

“曲江宴上,能看到镜中异象的人有几人?”柳宗元问道。

刘禹锡心中算了一下,答:“至少有五六人。”

“能听到天声的只有你和我?”柳宗元再度确认。

“没错。”刘禹锡清楚地记得,曲江宴上被天声吓得面色都变了只有他和柳宗元。

遇到这种怪事,谁能面不改色?

更何况之前在慈恩寺的大雁塔下,显而易见无人如他们一样受到天声干扰。

“天声源头暂不可知,”柳宗元有了推论,“但能真正解读镜中画面的,目前只有你我二人。可这镜子上,仅仅是诗句而已。”

“出现诗句,只是一时情况。”

刘禹锡记得真真切切,他在镜子里见过江南的景物。或许那就是盘点的诗人之间的“过场视频”。

“我们应当让百炼镜物尽其用。”柳宗元倡议。

刘禹锡脑筋一转:“拿给礼部供起来,让大家拜一拜。”

柳宗元听了直摇头:“谁拜谁被贬。圣人能赐你这面镜子,他肯定没有……那方面的意思。”

“你既然对此这么肯定,说话声音不要越来越小啊。”刘禹锡深吸一口气,“天声的源头、仙人的来历、镜子的用处……我们都再想想。”

【在济州的贬谪生活,彻底改变了王维的性格。】

【……啊?起调起太高了?

好!重来!】

单论百炼镜和天声的来源,刘禹锡心中有百种解释。可若把镜子和天声关联在一起,他只有一个结论——

让他和柳宗元两人早点接触,多多联系。

要不然杏园之中那么多人,他刚注意到柳宗元,边上的人就观察起百炼镜来?

要不然他正在偷听柳宗元那边的谈话,险些暴露之际,就听见天声?

要不然他先和柳宗元提及镜子的异样,皇帝过来却先问起柳宗元来?

曲江宴上的情景,刘禹锡越想越觉得有问题。

若没有天声影响,柳宗元会在大雁塔起草题名吗?若没有百炼镜一事,他会把他们二人名字挨着写吗?

也说不定。

他们年龄相仿,聊得来本不足奇。

“是虫子掉我头顶上了吗?”柳宗元冷不丁来了一句。

“没有,没有,”刘禹锡回过神来,岔开话题,“王右丞的山水田园诗,这时候就有苗头了啊。”

“太意外了,”柳宗元甚是不解,“他就完全指望圣人择日网开一面吗?不去想想太乐署里的事情是谁传出去的吗?”

“那不是岐王忍不住炫耀吗?”

“岐王并非不明事理,怎么会炫耀到皇帝面前。”

“除非身边有小人。”

“皇帝身边有小人。”柳宗元若有所思,“就像是我们在曲江宴上找见百炼镜,一开始可能就是个局。”

“何出此言?”

去年宰相窦参遭同为宰相的陆贽弹劾,以致其贬为驩州司马后旋即赐死,其朋党也尽数贬谪。唐德宗李适向来对朋党恨之入骨,如今时隔数月,心里自是耿耿于怀。

曲江宴上,户部侍郎顾少连在刘禹锡和柳宗元面前对赏赐一时犹豫,多半是怕被诬陷结交朋党。

“构陷的方法是什么呢?让新科进士注意到百炼镜,然后聚在一起?”刘禹锡心里咯噔一下。

他摇摇头,感叹道:“但凡年满十五岁,都做不出这种事情。”

“你说的没错,”柳宗元只是庆幸,“按当时圣人的举动,我们能获得赏赐,就是离他们远。总之,算是逃过一劫。”

刘禹锡眼珠一转,问:“谁会是背后主使?”

柳宗元怎么说得清,他推测道:“定是当时不露面的人。”

那不就是猜不出来了吗?

刘禹锡有些无奈。

柳宗元对幕后主使这件事,也渐渐失去了兴趣。

【担任济州司仓参军时,王维无心回朝,想成为乡野贤士。在他的眼中,那些乡贤的生活方式,出将入相都相差甚远。】

【有的乡贤出生门阀世家,童年就知道不用愁工作,有的乡贤山里有别墅还有海景房,有的乡贤工作不顺心就回家里蓄养貌美歌伎。】

【王维长于咏怀现实人物,他在济州创作的《济上四贤咏》,便兼具人物咏怀和自然山水两种题材。】

【《济上四贤咏》组诗三首,暗含了王维的归隐之心,也讽刺了唐代的门阀制度。】

【王维《济上四贤咏·成文学》】

【宝剑千金装,登君白玉堂。身为平原客,家有邯郸娼。】

济州。

王维拿出了当年初至长安的劲头。

那一年,他十五岁。

为了得到赏识早日中举,王维在长安洛阳四处拜访,朱门大户里当门客献才艺。

五年工夫。换来几个月的朝廷俸禄。

王维心有不甘。家里还有弟弟妹妹等着呢。

那么繁华的地方,他都闯出来了。

在济州这种地方,不出五个月定能赢得赞誉,有人举荐回朝。

五天!

济州的乡贤早已听闻王维的盛名,他心里的底气更足了。

昔日在长安苦不堪言吃尽闭门羹,如今在济州竟然轮到他来挑。

京城的礼数,王维熟稔在心。

上门做客,不做准备怎么能行?他特地带上自己的宝剑,如约抵达成文学宅邸门口。

大门一开,里面正如王维预想的那样——

院内草木珍奇,屋子富丽堂皇。

锦衣玉带的王维,一首按住自己价值连城的宝剑,一手悄悄背到身后,再接着仰起头来。生怕对方看出自己实际的落魄。

主人尚未见到,王维听到后房传来丝竹之声。

太好了,话题也有了。

【本章注释】

济州,今山东省聊城市。

-

王维《济上四贤咏·成文学》

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

陆贽《奏议窦参等官状》

-

(五代)赵莹、刘昫《旧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济州司仓王维(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