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给元白刘柳剧透贬官生活 > 第2章 慈恩塔下题名处

给元白刘柳剧透贬官生活 第2章 慈恩塔下题名处

作者:江觅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22:07:42 来源:文学城

【王维,字摩诘,他的母亲常年吃斋念佛,所以他的名字取自佛家,将他的名和字连起来读,“维摩诘”,含义为“无垢”,祝愿他能成为一个洁净而立、不受污染的人。】

【他自幼聪颖,十五岁声名远扬入京城,十七岁时他写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我们在小时候都曾背过。】

【那时候的王维,父亲早逝,他身为家里的长子,想早点谋取功名,为辛苦抚养弟弟妹妹的母亲分忧。于是,他孤身一人在长安准备科举,几年下来,未能得偿所愿。】

【低落之时,王维有幸结识了岐王李范。岐王李范是唐睿宗李旦的第四子,好学工书,爱藏书画,他见王维多才多艺,尤其是琵琶水平可谓是冠绝一时,便舍不得王维再度失利。】

【为了助他一举夺魁,岐王想了一策。】

宴席之上,天声所言果然是引子而已。

“天声的仙人真的要依次讲十个贬谪诗人吗?”刘禹锡问道,“她能排清顺序,岂不是知道唐代的一切?”

柳宗元回忆一番,说:“王维、杜甫、李白,大抵是这个顺序……”

“她之前介绍过判断依据,可是计算时长,难以分出高下。难道贬谪的地点……越远越靠前?”

“那前三位岂不是从贬到海对面里的人里选?”柳宗元脑内突然闪过几个地名,“驩州、崖州……”

“何苦将事情想得那么远,你的脸色都自己给自己吓白了,”刘禹锡更在乎的还是天声的背后,“仙人究竟是何人呢?”

柳宗元愣了愣,反问道:“姮娥吗?”

“如此想来,她提到的‘队长’当是从西王母那里请来了长生不死之药……”

“原来是后羿啊,这还这能说得通。”柳宗元颔首附和,“她们讨论贬谪诗人,应当就是盘算怎么吃吧?”

“仙人方才的语气,她盘点十大贬谪诗人,是被人胁迫。”

“而后直接认亏妥协了。”柳宗元的话里透着不满。

怎么又被柳宗元绕进去了?现在不是梳理天声背后仙人周围关系的时候。

刘禹锡一下子清醒过来:“仙人不那么说,我们便没机会听到这第十名的介绍了。可是这天声、那镜子……曲江宴上,你我领赏之时,旁人说的那些话……”

“我都听见了。”

刘禹锡总觉得百炼镜和天声,与他们二人紧密相关。他追忆起来:“你们之前闲谈之时,我身边的人就发现几案上的镜子画面颇为奇诡,也就是说一切都从他们向你打听时开始……”

柳宗元想起宴席上胆战心惊的心情,当时他真的以为自己会和王维一样授官之后就惨遭不幸。

刘禹锡颇有同感。

然而天声第一句“魑魅喜人过”,刚好能回应那些人非议柳宗元的话语。

仿佛是他心有所愿,天声才由此出现。

“宴席之上,他们说的那些话……”柳宗元面露难色。

刘禹锡刚想上前宽慰,却听见柳宗元继续说:“想什么也不能拿‘鬼影’当定论呀。皇上最忌讳就是蛊术谶言,另外他们众口一词,若是再被扣上交结朋党的罪名……可比我们所担心的下场还要惨烈。”

一句没提自己。

刘禹锡接不上话。

柳宗元自顾自地接着说:“之后在大雁塔见,万万不能让他们再迷失了。”

【岐王李范固然能和玄宗说得上话,然而王维对岐王的推荐并没有不抱太大希望,他之前同样见过宁王李宪、薛王李业。谁料这回真的不同往日,岐王李范请来了玄宗李隆基的同母妹妹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素来喜欢才子,她听过王维表演得一曲琵琶,惊为天人,心生倾慕。岐王李范趁着她的兴致,又拿来了王维的书画诗作,玉真公主接过来认真欣赏品读之后,便想和王维聊上几句。】

【岐王李范对他自己的计策十分得意。】

“在玄宗面前,玉真公主真的更能说得上话吗?”柳宗元思忖道。

刘禹锡答道:“这就像人们初次见面时提自己的郡望,高一点、好一点、近一点,总不会是坏事。”

“我们家可真是河东柳氏。”

“我可没质疑这件事,”刘禹锡随后催促他,“我们赶紧跟着其他人一起往前走吧。”

慈恩院内一林杏,送别寄托来年的白衣书生,迎来红光满面的一大队人。

雁塔题名的传统,据说是从唐中宗李显的神龙年间开始的。那时有一位名叫张莒的进士,他在大雁塔题名后,一下子有了好运,春天就在“进士张莒”几个字上面加上“前”字。

毕竟来考试便能称为进士,登科之后当然是鱼跃龙门,必定要和囿于考试之中的人划清界限。

刘禹锡望着满墙的名字,黑压压一片,早就写不下了。后人仍要题名,只好另求妥协的办法,改为在墙前面挂板子。如今板子也是数量繁多,一块贴一块挤在一起。

他在名字的银河里,仔细寻找红色的星星。

刘禹锡早前听说慈恩还愿已经不单纯是加个“前”了,若有谁能出将入相,还会重游此地拿朱笔把先前的题名再描一描。

朱笔描红可真难呀。

刘禹锡寻了一圈没找见一个,或许将相们和柳宗元一样,并不信这些。

先前在宴席上遭人忮忌,如今柳宗元主动申请起草今科进士的题名,面对别人对他书法的称赞,他非常谦和地引导别人去推举一个更有威望的人。

柳宗元不计前嫌,首先和那些背后嫌他虚伪的人确认郡望,热情推荐板子上的好位置——

右起靠前,左边尊贵。

热热闹闹的氛围里,倒是冷落了刘禹锡。

“我们两人姓名挨在一起,如何?”柳宗元后来问他。

刘禹锡当然没问题。只是负责执笔的人见题名起草得差不多了,凑过来一瞧,小声提醒:“板子押缝题名的人,不易升官呀。”

柳宗元赶紧否定:“这话可不是我说的。”

刘禹锡发现他和柳宗元的名字在板子中央,感叹道:“本以为你不信这些呢。”

柳宗元低语:“可是他们信。”

【待王维过来,岐王李范盯着玉真公主的反应。她读一句诗,就看一眼王维。岐王便劝王维自己来读。】

【王维接过玉真公主递过来的诗稿,玉真公主对王维目不转睛。】

【不久之后,王维一举拿到了状元。他也因为琵琶的才艺,得以在太乐丞任职。】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科举能不能过,还是看脸嘛。

这稿子又不是我写的,我只是总结一下。

科举考诗赋、帖经、策问,王维能当状元,诗文只是其中一项,肯定还是其他部分答得好。

科举现场写诗只有一首,每个人喜欢的风格又不甚相同,就像是岐王让他在玉真公主面前把音乐、书法、绘画、诗词都展示了一遍,谁知道玉真公主究竟被什么打动了呢。

所以科举考试能行卷,有机会让考生多展示一些,更容易对上主考官的口味,不是吗?】

柳宗元的草稿基本完成,还差几个人的郡望。其中幸南容不在身边,问了一圈,大家也和他不太熟。

执笔者耐心不足,柳宗元便直接回答:“东海人。”

“这可不兴不得作假。”

柳宗元一本正经地回答:“东海之大,无所不容。”

幸南容赏花归来,发现所有人目光交汇,热切地等着他说郡望,反而令他不安起来。

说实话吧,怕拿不出手而被其他人小看。

说谎话吧,又怕被人刺探家世之后露馅。

折中一下,幸南容答道:“渤海。”

那里比割据一方的河北三镇还要靠北。

边上有人在一片笑声中感叹:“这可真是贡生,太不容易了。”

【……啊?你觉得行卷不公平?

行卷,就跟我们上课算平时分一样呀。我们这门课小组作业的过程分,还不是我一个在撑着。

你费那么大力气要在汇报里插入过场视频,也就只有我能在组员□□里多夸你几句,其他人只能说空话。

尽管这是和文学毫无关系的技能,但也能在老师面前帮你留下好印象。会写诗和当公务员也没关系啊。

我要夸你,你还和我抬杠。好啦,你开心就好。】

行卷,的确不公平。

柳宗元却没办法和天声里的人争辩。

倘若只论天声里提到的“好印象”……谁十几岁的时候没写过东西呢。

刘禹锡深有同感,他在三四年前在扬州时曾为淮南节度使杜佑写过《论西戎表》,只不过时间久远,算不上此次科举的助力。

那也是堂堂杜相公。

柳宗元以前曾为御史中丞写过一篇。

“写的什么?”刘禹锡问道。

若是别人问起,柳宗元会怕他们忮忌,但对于刘禹锡,他很放心。

柳宗元的语气十分平静:“《贺平李怀光表》。”

祝贺之词,比议论戎机简单多了。

等一下……平李怀光?那可是贞元元年(公元785年)的事情。

刘禹锡心里一算,柳宗元彼时不过十二三岁。

柳宗元轻描淡写回道:“前几年都未及第,可见这八年前的好印象早就散若云烟。”

“八年前就能代人写表,用不上行卷,不是吗?”刘禹锡话锋一转,“其实我……考试前给皇帝写过一封信。”

“写了什么?”

“这不能说。”

柳宗元不甘于此,他问道:“今日能领到百炼镜,该不是和上书相关吧?”

面对柳宗元突然的质问,刘禹锡连连摆手:“何必被天声的话引着走呢?我上书金马外,石沉大海中,合乎情理。今日得到百炼镜实属意外,反倒是你,曲江宴上,皇帝特地过来说的那些话……”

“家父去年返长安,”柳宗元含糊其辞,“说不定在外遇仙缘,令我听到天声,让我以此为鉴。”

“那我可跟着你沾光了。”刘禹锡轻轻一笑,“鉴往知来是好事,可你来大雁塔的初心也不能忘呀。”

柳宗元多谢他的提醒:“是,来慈恩寺不止是题名。”

文里应当写明白了,以防万一,再解释一遍。

菱花百炼镜上面显示的是电脑屏幕,她的桌面壁纸是银河夜空,鼠标是“流星”,她有时候会打开网页查资料,其他时间多是在忙ppt和word文档。

天声“仙人”是女大学生,和不出声的“ppt织女”在图书馆的小会议室里一起完成小组作业。省略号开头的天声,是女大学生的闲聊;其他就是读稿子。

【本章注释】

驩(huān)州,今越南北部。

崖州,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

渤海,唐朝渤海国,今黑龙江、吉林。

-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句》(本章小标题)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刘禹锡《谒柱山会禅师》

刘禹锡《为淮南杜相公论西戎表》

柳宗元《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

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

韦绚《刘宾客嘉话录》

-

(宋)王谠《唐语林》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

(先秦)《山海经》《穆天子传》

(汉)刘安《淮南子》

(五代)赵莹、刘昫《旧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慈恩塔下题名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