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给元白刘柳剧透贬官生活 > 第15章 大燕伪官王维(一)

给元白刘柳剧透贬官生活 第15章 大燕伪官王维(一)

作者:江觅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22:07:42 来源:文学城

战乱中的长安,人们口口相传,刘禹锡未曾一见。

他回到长安,眼前繁华如梦,一副不缺水的模样。

大户人家的宅第,墙外面垂着藤蔓,小花苞即将绽放。若是绕到门前,小厮叽叽喳喳的声音,不想听也得听。他们聊着刚移栽过来的牡丹,若开了紫花,家里的大少爷也能被皇帝赐金紫。那可是最为尊贵的官服颜色。

反正种花要不了多少钱,不妨再多种几丛。水嘛,怎么就水要花高价弄过来了呢?

外面那些人太势利,恩将仇报爱杀熟,过了这个春天,以后去别家问问。

在长安,不是所有的里坊都这么吵。

柳宗元家的那一片就很好。刘禹锡前去拜访,一眼看出来这片是消息灵通、人杰地灵的福地。

柳宗元的家里,没那么多花。

天下大旱,京城的权贵却忙着汲井,他们嘴上忧国忧民的话,似乎只是哄着圣人给自己升官的。

柳家就不同了,他们家……平日住在京城外的庄园里,柳宗元为了刘禹锡特意赶回来。

“宅子疏于打理,”柳宗元有点不好意思,“外面大旱,今年也不好养花,更别提把花养在平时看不见的地方。”

刘禹锡欣慰不已。

可是柳宗元面露难色。

不是为花,而是因为百炼镜。

柳宗元把百炼镜还给刘禹锡,并说还请以后别再托他保管。

一个镜子而已。

柳宗元频频称其古怪。

“此话怎讲?”刘禹锡问道。

“那上面的文章,有时能点开来看。我拿不准该看什么,但又忍不住去读,为此魂不守舍。”

“那就看嘛。”

“这个镜子太古怪啊,”柳宗元强调道,“文章中的事情,好像点开之后,就会发生。”

“你的意思是,我们当时不看裴延龄的那一篇,他就是个好人了?”刘禹锡反问道。

柳宗元摇头:“我是说,我当时不点开陆贽的那一篇,他就不会被贬黜。”

刘禹锡不信:“圣人阴晴不定,陆……宾客早就知道,他可是见过不少宰相一言不合被赐死。说不定,过几天圣人回心转意,他便官复原职。”

“你倒是乐观。”

“我过来参加吏部铨选,考的是身言书判,失了自信,不够乐观,怎么能通过呢?”刘禹锡捧起镜子仔细观摩,“要不要试试看另外一篇?《国子司业》的这一篇,你没有点过吧?”

柳宗元颔首:“这主意太妙了。《国子司业》和裴延龄定然无关,所以点开之后,可以看看镜子是不是真的能干预命运。”

“说不定是预知天命呢?”刘禹锡雷厉风行,“这文里的人名,怎么有点熟悉呢?”

柳宗元抢过来一看,《国子司业》开头第一句写着两个大字——

阳城。

这是什么普罗大众的常见名吗?

柳宗元和刘禹锡四目相对。

“巧合,这绝对是巧合。”

“我们两个,心有灵犀。”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李隆基仓皇逃难,王维未能跟上。他困于长安,而后因其名望,安禄山将其转移至洛阳,囚禁在菩提寺中,并按原职任命王维为给事中。】

【东都洛阳神都苑的凝碧池上,安禄山的叛军得意洋洋在搞庆功宴。他们逼迫未能出逃的宫廷乐人献艺,乐工雷海青不服,反而摔碎琵琶,梨园众人深有同感,一齐向着玄宗逃难的西面泪流不止。】

【叛军一怒之下,将乐工虐杀。这些场景噩梦一般住在王维脑海。】

【王维的好友裴迪,冒着风险赶到洛阳菩提寺,王维见到他,偷偷将此事写成诗,《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简称《凝碧池》。】

【王维《凝碧池》】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都快四个月了,陆贽为何还不过来道歉。

李适的怨气淤在心间,只有裴延龄过来宽慰他。

裴延龄舍下私人休闲的时光,在公务之外,还愿意照顾朕的感受,怎么会有这样贴心的人呢?

李适眼巴巴地看着裴延龄。

“是陛下先爱众生啊,臣不知不觉受到影响。”裴延龄铺垫了一句之后,憋住讥笑,“陛下之前待陆宾客亲如兄弟,家里的丧事,都是陛下掏钱包罗,之前赏赐给他东西,他却不领情。”

“陆九的性子就是这样,”李适眼里噙着泪水,“朕恨朋党,他便连和同僚日常交往尽数回绝,他一心向着我。别人送给他礼轻情意重的东西,他都不收。之前见他丁忧时悲痛不已,守丧期间生活困难,朕找了一圈人,才找到一个他相熟的,给他送点日常用度的物件。”

千万得拦着陆贽。

还有他那个贫贱之时便情比金坚的朋友,韦皋。

他们俩的情谊,拿玄宗时的人来打比方,就是裴迪和王维,冲进敌营不顾安危也要去救对方。

韦皋,剑南西川节度使,派到成都镇守边疆得有十年了。

他可比裴迪厉害多了,当年起兵举义,如今击吐蕃,溃南诏,屡战屡胜。

惹不起,惹不起,必须多加提防。

裴延龄对李适旁敲侧击:“臣有所耳闻,还记得陆贽之前加同平章事,韦皋在成都修筑盐州城时遭到吐蕃突袭,陆贽为人公正,没有对挚友格外相助。对微末之交也不留情面,太薄情了。”

“太薄情了。”李适情不自禁重复道。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天声惊起波澜。

元稹本来已经忘了真假张万福的事情,安史之乱的悲痛之情忽而袭来。

王维的诗里,只写了逆贼大设宴乐,宫廷乐师雷海青以琵琶击贼一事,提都没提。玄宗李隆基后来诰封“梨园大总管”的原因,在诗文中根本没有线索。

所以先看王维的诗句,会以为文武百官和梨园弟子对安禄山俯首称臣,而后得知雷海青的诰封,才知道之前对诗文理解偏颇。再读一遍,才看出来王维在菩提寺的苦苦挣扎和哀求。

那天的张万福,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可是元稹后来见过他,那天孤苦老人的话题,仿佛一场大梦。

难不成那番话只能说一次?就像是求救的机会错过就不再有。

元稹思来想去,还是想要先验一验百炼镜上的文章。那天,可是他看了张万福的传记之后,才从迷梦中醒来。

永乐坊,从元稹家出发,往北走就是。这里有座开元观,聚集了很多天天议论朝中大事的人。

倒春寒的时候,人少了很多。元稹打听了一圈,得知他们进士科落榜,于是纷纷散去。如今留下的少年,个个家住京城,闲来无事来此解闷。

比方说,家住靖安里的小少爷……具体一点,家住靖安里的宗室小少爷。

靖安坊那么大,自然不止元稹一户人家。

但是他没想到能在开元观碰到邻居。

元稹之前躲着他走,生怕他一回去,坊里就开始传谣言,说元稹游手好闲。

京城能去的地方很多,来这里玩,算不上纨绔子弟,只是字面意义上的衣服华贵而已。

——元稹对这个宗室小少爷印象不算差。

这位宗室小少爷很是难缠,元稹之前不理他,今日估摸着开元观人少,一人无聊,他便主动拦住元稹问为何天天见他却不打招呼。

没打招呼的人多了去了。

元稹扭过头去:“我来打听朝中大事,你比我矮一头,能知道什么?少来耽误我。”

宗室小少爷换个方向站,元稹再度偏头,他也不嫌累,大步一跨又出现在元稹眼前。

“我们俩可是邻居。”

“隔墙如隔山。”元稹拒绝道。

“我朝中有人。”

“那你说说陆贽的六千字奏文是怎么回事?”元稹偷笑。他肯定读不下来那么长的一篇文。

“我知道!”宗室小少爷跃跃欲试。

朝中大臣早就等着裴延龄自己栽坑倒台,那一天陆贽从早忙到晚,结果第二天一早就呈上奏章。一夜不睡,也写不出来六千字吧?朝中大臣都觉得奇怪。

而且长安城内太平,陆贽却说天下大旱,而后京兆尹、司农卿、盐铁转运使纷纷作证,裴延龄才暴露他狡猾记仇的一面,宗室小少爷的家人也才知道外面的旱情。

“就好像陆贽说裴延龄奸诈,他就奸诈,陆贽说外面大旱,于是真的大旱。”宗室小少爷总结道。

“这话可不能乱讲,李家大少爷!”元稹其实心里有点信了,“别说那些玄怪奇诡的,你还知道什么?谏议大夫阳城的事情,可曾听说?”

巧了,他真的听说过一些。

【菩提寺中,王维平日谎称失语,病重难治,于是手边常备毒药。他几欲自绝,却没料到与裴迪重逢。】

【“ 安得舍尘网,拂衣辞世喧。”王维给裴迪留言相视,可裴迪怎能看他听天由命在此身故。王维面对故友,昔日盛景历历在目,微小细碎的日常任由岁月磨成锋利的刀刃。】

【数年来念经礼佛,不悲不喜,远离红尘,王维在烽烟之中故作自若,但鬓角的白发堪比镣铐,他能挣脱绳索,却躲不开如箭的光阴。】

【裴迪舍命赶来相救,隐忍数载的王维,情绪一泄而出。】

【王维《叹白发》】

【我年一何长,鬓发日已白。俯仰天地间,能为几时客。】

柳宗元很是自责。

百炼镜在刘禹锡手上,就是利器。他提前看到韩愈的文章,即时化解韩愈潜在的敌意,他随手点开的是裴延龄的罪证,由此令裴延龄处在高处,却立在悬崖边上。

镜子到了柳宗元手中,使得之前的安排前功尽弃,害了陆贽尚有周旋的余地,但如今阳城也因他要遭遇一劫。

“还没发生的事,何必担心,”刘禹锡冷静一想,“今日,你不是打听过了吗?阳城仍是谏议大夫。他被贬为国子司业,百炼镜上写得是他上前谏言,惹怒圣人……他像眼下这般坚守自己,不发一言,永远都不会有事。”

“可是……”柳宗元担心没人为陆贽说话。

刘禹锡一眼看穿他的心思:“本来也没人指望阳城能在圣人面前为谁美言几句。他不会一夜之间性情大变,那可是之前妹夫去世,三兄弟要一同前往归葬的人,其余两个会拦住他的。”

甚是有理。

柳宗元深思片刻,说:“假如百炼镜灵验,关键在于文章阅读的顺序。”

“标题起成那样……排序如下注。”刘禹锡转而又想,“除非我们少了一环。左金吾卫将军张万福,他又是何人?”

“他和裴延龄有关……”柳宗元推测道。

“对了一半。文章里的那几个人,影响的都是圣人的心绪。”刘禹锡回忆文章的内容,“张万福那篇,有人报张万福年老体衰,但圣人面见他之后惊觉是诬告,于是给他画像供入凌烟阁。陆贽那篇类似,圣人一时下不来台,才将陆贽罢为闲职。阳城从谏议大夫到国子司业,更是被闲置。”

“所以按照此法,裴延龄也能被贬为闲职。”柳宗元恍然大悟,“原来百炼镜是成为奸臣贪官的指引啊。”

这个兴奋的语气,难道是要一步一步跟着学吗?

刘禹锡不敢反驳:“先让裴延龄下台。你看,百炼镜上又多了几篇文章,定然有妙用。”

“反正我是不会碰的!”柳宗元非常慎重。

【怅惆故山云,徘徊空日夕。何事与时人,东城复南陌。】

转眼就是暮春,旱灾的风声如若黄土席卷京城。

人们东奔西走,忧虑又惶恐,但御苑之中,李适在打猎。

陪游的神策军士兵人心涣散,闲聊的话题离不开胡饼。

他们好不容易振作起来,远处传来《阳关曲》,马匹又不听使唤。

李适的游猎心情,蒙上灰尘。

他点了个老实人问清事由,说起度支使近来拖欠厩马的草料。

这怎么能行。

他把裴延龄叫过来问话。

裴延龄赶忙解释。

他说陆贽失权,心生怨念,一边扬言天下大旱,一边联合京兆尹等人阻挠粮草发放。

可追根溯源,解决不了问题。

李适心里只有打猎。

他让裴延龄出对策。

在神策军的注目之下,裴延龄说回去构思,明日上奏。

李适的游猎心情,又淋冷水。

他叫来个天庭饱满的士兵一问,他点出了涉及粮草的所有官员。

“哪一位你们最为信任?先让他来负责。”李适不愿耽误游乐,他瞥了一眼裴延龄,“爱卿,回去好好想。”

裴延龄诚惶诚恐。

他回到宅第,彻夜不眠。奏章刚刚起草出来,外面晨鼓作响,叩门声急促,下人一路小跑撞到花盆当啷当啷,乌鸦继而大叫。

一纸诏书下来,命他分司东都。

等我穿越回去,我要从小事做起:要求文章加标点,写诗标注时间和地点,严格区分标题和序言。一首诗正文28个字,标题却有近40字,头都大了。

【本章注释】

安得舍尘网,拂衣辞世喧。

——王维《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

李生隔墙住,隔墙如隔山。怪我久不识,先来问骄顽。十过乃一往,遂成相往还。

——元稹《台中鞫(jū)狱忆开元观旧事》(文中“宗室小少爷/李家大少爷”原文)

-

王维《凝碧池》

王维《叹白发》

-

(五代)赵莹、刘昫《旧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大燕伪官王维(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