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给元白刘柳剧透贬官生活 > 第13章 京圈佛子王维(六)

给元白刘柳剧透贬官生活 第13章 京圈佛子王维(六)

作者:江觅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22:07:42 来源:文学城

李隆基默不作声。

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王维赶紧找一句普适的话,夸赞牛仙客。

张九龄顺水推舟:“陛下,牛仙客为百姓做事,做得好了,赏赐金帛绸绫即可。封爵一事,还请慎重。”

“张相公书生一个,不识大体,”李林甫开始人身攻击,“牛仙客这般功绩,乃是宰相之才。”

哪般功绩?书生有何不好?

李林甫这是当他自己是江湖中人。

王维身边的人纷纷看向李林甫,眼里透着鄙夷。

张九龄之前就嫌李林甫不学无术,现在倒还有理了。

李林甫感觉到大殿内的墙头草倒向另一边,说:“臣乐意下去历练,看人识人在此中练就出来。牛仙客出身寒微,书读得不多,那是受环境所限。”

“家世寒微,唯有读书作书生才是出路。若是还按之前的生活经验行事,怎能登朝堂之上。”张九龄反驳道。

墙头草摇摆,拂面花乱晃。

李隆基心意已决。

但他舍不得让张九龄难堪。于是问道:“你说牛仙客家世差,难道你出身名门吗?”

“臣出自岭南寒门,比不过牛仙客中原人士。”张九龄转移矛盾,“牛仙客边疆胥吏,引入中书,执掌文诰,岂能服众?”

李隆基朝中书省的谏官看去:“你们来说说看。”

别人推脱称自己就任已久,对新人调职是否胜任一事,已经不再敏感。

他们指望着新来的王维。

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王维认为张九龄的人才选拔标准很是公允。

他这个态度,是处在中立呢?还是暗示别人偏袒自己人呢?

李林甫记住了王维这个人。

“牛仙客的才识,有目共睹。为何拿学子的标准要求他?他不需要乡贡应举,何必满腹经纶?”李林甫叹了口气,“你们看不出来牛仙客的才干,但是天子擅于用人啊。”

李隆基欣慰一笑。

定了!给牛仙客加官进爵。

随后,李隆基命下一个人上奏。

上朝,犹如闺阁女儿化妆。奏文陈词如画眉,写不透彻就会遭辩驳。朝堂议事若插钗,没说到心坎上,怎么看都是歪理。

不过一来一回,妆面总能像点样子。

身边的同僚,为何不帮张相公说句话呢。

王维很是失落,他只想退朝后回家画画。

【唐高祖武德年间,李渊遵循隋朝旧制,制宫廷燕乐,作为宫廷饮宴的娱乐演出。隋朝有《九部曲》,唐太宗贞观年间,李世民将其发展为《十部伎》,《扶南曲》便是其中之一。】

【扶南乐舞来自天竺,以羯鼓、箫、笛等乐器演奏,并有两人舞蹈,穿朝霞衣,着赤皮靴。王维的《扶南曲歌词》便是依据旋律填词而成。】

【……天竺,就是印度。所以唐朝曲江宴的盛况,就是宝莱坞那样,是不是?

好啦,好啦,我专心一点。】

【《扶南曲歌词》以春日清晨为开始,讲述了唐朝宫廷中宫女的日常生活。她们早起去后宫宠妃居住的昭阳殿表演歌舞,歌声传到外朝的仪仗,皇帝召她们在御楼起舞。】

【忙碌一天的宫女,入睡时天已经快天亮了。她们半夜起来换装,再次开始新一天的繁忙,正逢早朝,前殿的台阶上传来环佩相击的清脆响声。】

【天光大亮,宫女们各自补妆,佩戴发钗,在美好的春天,奔赴下一场昭阳殿的表演。这首诗反应了唐朝盛世之时的歌舞盛况,并且通过对宫女化妆的细腻描述,表达了宫女们渴望恩宠,但又有所畏惧的焦灼不安的心理。】

【……你这么盯着我,我有点害怕。

我不就是夹子音念稿吗?一讲到宫女和乐舞,我就喜欢切换成这个语调,你又不是没听过。】

【……你觉得分析不对。哪里不对?

主语不对?主谓宾、定状补的那个主语?】

【……让我看看,《扶南曲歌词》第一首提到的人物是“君王中使”,第四首开头写了“宫女”。所以说,这首诗就是从宫女的视角来写的呀。】

【……第四首是关键。那我好好看一看。这三十个字都是宫女的视角。

“拂曙朝前殿,玉墀多佩声”这句有点奇怪啊。宫女,会去前殿吗?唐朝文武百官上朝,如果需要有人去伺候的话,也是宦官来做吧?你帮忙去网上查一查,好不好?】

【……网上说,宫女不会去上早朝。而且宴乐表演,通常都在晚上。很有道理啊,谁家皇后大早上听人唱曲儿啊,人形闹钟吗?

那我的诗词分析白写了。还是问问队长吧,毕竟是她选的这首诗。】

【……你有想法?王维的《扶南曲歌词》是自嬷文学?

你的绩点多少我能先问一下吗?】

【……我以前听说过,科举是小隔间里自备蜡烛通宵答题。于是有一首诗便将科举比作洞房花烛夜。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是作者参加进士科考试之后,在通榜之前向朝中熟人提前打听自己成绩时所作。】

【……那个作者提到了画眉,那么王维的那句“散黛恨犹轻,插钗嫌未正”可能也和考试有关,啊不,和文书有关,比如说是奏章。

等你把“自嬷文学”写出来,我来替换进去。】

【王维在《扶南曲歌词》中,自喻为宫女,运用比兴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唐朝官员参加早朝的情景。】

【《扶南曲歌词》第一首当中,王维用“羞”、“娇”等字眼来自我贬低,将自己矮化成一个脆弱又委屈的形象。“君王中使催”更是将其塑造成一个被凝视的客体化角色。】

【《扶南曲歌词》第二首以“堂前绮席”将场景转换为大殿之内,借用《卢女曲》来表示文武百官向皇帝汇报好消息的情形。】

【第三首讲述盛世之下,文臣武将退朝之后游宴寻乐的气氛。第四首开头“宫女”二字,强化君臣关系之中,文官的脆弱与不安。】

【《扶南曲歌词》最后再次记叙新一日早朝,但同前半歌舞升平的喜气洋洋氛围不同,通过宫女对妆容的不自信,来暗示盛世之下蕴藏重重危机。】

【末句“同心勿遽游,幸待春妆竟”,更是表现出王维面对强臣时的忧愁和无力之感。当时,李林甫和牛仙客把持朝政,蔽塞言路,终致大患。】

【……等一等,你这段分析,倒是能和队长的词串在一起。】

【正如《扶南曲歌词》所述,从山间重返朝堂的王维,仕途并不如愿。】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我很不安。怕不是王维转世会成上海人。

听了你的分析,他的评论就是一个字:对。】

【……谁绩点高谁有理。下次上课让队长来定夺。】

元稹学到了。

听过天声的诗词分析,他颇有收获。

闷在家里苦读不是长久之计,他决定出门看看。

曲江池畔,元稹遇见一位老人,名唤张万福。

他是左金吾卫将军,看见元稹正在寻找作诗的素材,便讲起平生经历。

张万福生于开元年间,他父亲是明经及第,从曾祖父世代读书,但他没有冲一下进士科的打算,反而转业学起了骑射。

开元年间……元稹算了一下,眼前的老人,岂不是得有八十岁了?

完全看不出来。

元稹就当是对方在瞎吹。

“你今年多大了?”张万福问他。

“十六。”

张万福接着问道:“见不着玄宗时的盛世,可曾有所耳闻?”

元稹当然听说过——

大道垂珠箔,当垆踏锦茵。

轩车隘南陌,钟磬满西邻。

长安城之前奢华的盛景,如今尚存一丝踪迹。

听说在以前,家家户户斗鸡走马,猎狐的弓箭用鹿筋,一盘美味即使卖万金,王公贵族也有钱争着抢。

元稹记得王维曾经写过,“从今亿万岁,天宝纪春秋”。

曲水流觞,消磨时光,太平盛世,永日无边。

直到祸起萧墙。

张万福摇了摇头。

“我说的还不够好?”元稹反问道。

“小孩子一个,你对盛世的理解不对。”

“虚心受教。”元稹洗耳恭听。

暇日耕耘足,丰年雨露频。

戍烟生不见,村竖老犹纯。

原来说的是京城之外的百姓安居乐业。

这也不是非此即彼的事情。

张万福摆摆手:“我是说那时候的公卿,没有特别高高在上。”

校猎求初吉,先农卜上寅。

万方来合杂,五色瑞轮囷。

那时候,文臣武将勤于校猎,重视农桑,万邦来朝,商人齐聚。

元稹恍然大悟。

他所听说的盛世,已经是城中官僚成日宴游铺张浪费的**之时了。

“他们哪儿来的钱呢?”元稹想不明白。

“户部侍郎裴延龄,他的名字可曾听说?”

这是现在的人呀。

“先是虚报,再进行盘剥,层层加码,而后各地转移。”张万福说道,“和当年如出一辙。”

元稹深感不祥。

张万福一笑:“你要是写诗,空写景色有什么意思。要写,就写得深刻一点。”

欺负年轻人很有意思吗?

眼前的老翁,当年可是读不进去书,才学的骑射。

“知道了,我回去写上一百韵。”

“深度不同于长度。”张万福补充道。

但元稹已经没再继续听了。

元稹回到家,跃跃欲试。

开头怎么写呢?他戳了戳百炼镜,找到了灵感——

何事花前泣,曾逢旧日春。

【唐玄宗李隆基将牛仙客升为工部尚书,除了张九龄,仍有人不满。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称牛仙客对政务不熟,事事听从李林甫,而且举报牛仙客作谶纬之书,“首尾三鳞六十年,两角犊子自狂颠,龙蛇相斗血成川。”】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四月,唐玄宗李隆基闻奏而怒,杖刑周子谅,并因为此人为张九龄引荐,免除张九龄宰相之位,并贬张九龄为荆州长史。】

【张九龄反对穷兵黩武,强调百姓安居,轻刑罚,扶农桑,省徭役,再加上选贤才,重地方,他的政策方针,对维护唐朝盛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次罢相离任,使得唐朝内部危机进一步加深。】

【右拾遗王维,心中挂念张九龄的知遇之恩,在张九龄赴荆州之后寄诗给他,写道“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此诗被人得知之后,王维便遭到排挤。于是,他前去河西,成为河西节度使的幕僚,担任节度判官。】

【王维的名篇《使至塞上》,便是在河西出使凉州的路上所作。当时,边疆将士大胜吐蕃,他负责宣慰。】

【可惜这次外任,王维没有等到张九龄重新拜相的那一天。他也没有再见到孟浩然。】

【本章注释】

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王维《献始兴公》(给张九龄)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何事花前泣,曾逢旧日春。……

校猎求初吉,先农卜上寅。万方来合杂,五色瑞轮囷(qūn)。……

暇日耕耘足,丰年雨露频。戍烟生不见,村竖老犹纯。……

大道垂珠箔,当垆踏锦茵。轩车隘南陌,钟磬满西邻。……

——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时年十六,794年创作)

从今亿万岁,天宝纪春秋。

——王维《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王维《寄荆州张丞相》

-

王维《扶南曲歌词》

-

(五代)赵莹、刘昫《旧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宋)王溥《唐会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京圈佛子王维(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