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给元白刘柳剧透贬官生活 > 第11章 京圈佛子王维(四)

给元白刘柳剧透贬官生活 第11章 京圈佛子王维(四)

作者:江觅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22:07:42 来源:文学城

天色已晚,胥吏高声催促着。

明明不占理,却坚决索要赋税。

白居易听见邻居先是据理力争,而后妥协求饶。

交不上绢帛,田中的谷子总能收上来。

胥吏在他家门口一坐,原地翻账簿。

邻居无言以对,哄着家里的僮仆进屋里拿上蜡烛。

白居易和白行简在远处探头探脑。

他们还以为邻居心善,担心胥吏在月色看不清账簿,结果僮仆拎着灯朝田里走去。

整整一夜,田间若星河,灯火作萤火。

邻居家的仆人们点着灯,他们穿行田野,紧锣密鼓彻夜忙碌。

次日一早,去除糠皮的粮食亮如珍珠。

胥吏仍要挑剔。

白居易和白行简在远处哀叹不已。

声音传不过去,但是怨气被风吹到了胥吏那边。

胥吏眼睛一斜,叫他们出来,告诉家里主事的人,白家也得去官府把税补上。

“新上任的户部侍郎裴延龄仁慈隐恻,”胥吏恶狠狠地看着白居易,“他愿意通融,不意味着你们这些书生仗着识字多,就可以偷奸耍滑。”

“知道了,知道了。”白居易回答道。

他好像之前听说过裴延龄这个人。

安史之乱结束之后,当今天子即位,战事再起,直到年号改为贞元,才算太平。当年一半疆土陷入战火,宰相难逃其咎。其中罪孽深重的卢杞,陷害了提出“两税法”的杨炎,提携了如今涉财政权的裴延龄。

朝堂之上,来来回回都是这些熟悉的名字。

白居易读书的兴致退了一半。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王维早年丧父,但终究是山东大姓,很容易被权臣的圈子接纳。像是李白,最终不过是混个翰林待诏的闲差。

王维的《田园乐》里那种隐退的大官,白居易没有见过。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吃俸禄的,这些仗势欺人的小吏,见过太多了。

河东裴氏在长安掌权,看不清民间百姓的真实情况。

一心想去长安,真的好吗?

越想越烦,白居易乱了思绪。

他收拾好东西,前去官府。

胥吏忙得连把东西收过去,拿到库房的工夫都没有。

他们嗑着瓜子,给白居易指路,让他自己去库房。

库房里布帛如山,都是今年的“羡余”。

绢布入了库,之后进了京,可就再也不见天日,逐渐化为灰尘。

白居易思来想去,还是得去长安。

不去长安,只能助人一时一地。

若去长安,说不定能说上话,让裴延龄清醒清醒。

【……李白也有六字诗,和这个也像,和田园有关,写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景色。】

【……李白写得仙气飘飘的。我给你背一遍《春景》,“门对鹤溪流水,云连雁宕仙家。谁解幽人幽意,惯看山鸟山花。”李白的《夏景》我也喜欢,其实和王维的韵味更像,“竹簟高人睡觉,水亭野客狂登。帘外熏风燕语,庭前绿树蝉鸣。”】

【……好,不说了。我没有拉踩他们俩。我的意思是,他们两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说的是诗作,你想哪儿去了?六言绝句不容易写好,通常是二四分法或者四二分法,难得他们两位都写了,我就提一下嘛。】

八月的长安,蝉鸣稀,人声沸。

元稹听到天声所讲的田园生活,不为所动。

还是长安好呀。

可是今日,外面为何如此吵闹?

元稹出门一看。

广陵王大婚,长安万人空巷,热闹非凡。

小时候的事,元稹不太记得了。

今年回到长安之后,他发现京城的人和乡下人很是不同。

发生一点事儿就全城瞩目,传出一点流言就全城震撼。

鹦鹉不逗了,牡丹不浇了,斗鸡走犬也停了。

广陵王纳妃,整个京城为之颠倒。

全京城的贵女争相和王妃斗艳,全京城的王公在懊恼无缘下聘。

广陵,扬州的古称。

今日大婚的广陵郡王,不知何许人也。

元稹跟着凑热闹的人群往天街走去。

他看眼前的阵仗,广陵王妃定是倾国倾城。

若不能一睹真容,全京城追悔莫及。

和京城氛围格格不入的元稹,四处打探一圈,碰到一个好心人。

他严厉地纠正元稹的措辞:“说她倾国倾城,不吉利,不吉利。这位王妃,可是支大厦于将倾。”

“何解?”元稹头一次听说这种形容词。

“今日是广陵王李淳和郭氏的大婚之日。郭氏,你可曾听说过?她是回狂澜于既倒的郭子仪的孙女。想必是才情过人,文武双全。”

平定安史之乱,功高震主郭子仪的孙女。

元稹活学活用:“太原郭氏,力挽狂澜的家世。”

“怎么不夸容貌?”

“我没见到,无凭无据怎么称赞。”

好心人一怔,他打量着元稹,问:“你今年多大了?”

“十五。”

“那不是小孩子了。广陵王只比你年长一岁而已。”好心人对元稹非常热情。

全京城的大人都知道的事情,元稹终于有机会一听。

广陵王李淳是当今太子李诵的长子——

庶出。

但是李诵的太子妃萧氏前两年身亡,不会有人再威胁他的继承地位了。

“噢。”

萧氏非常可惜。

兰陵萧氏往上数,祖先是《昭明文选》的编撰者南朝的梁朝昭明太子萧统。

她的母亲郜国公主,是肃宗李亨之女。

她的祖母新昌公主,是玄宗李隆基之女。

“呃。”

广陵王妃,是郭子仪的第六子的次女。

“嫡出。”

“这不重要,”好心人接着介绍,“郭氏的母亲是升平公主。”

“那不就是……?”

“代宗李豫的女儿。”

元稹掰着手指数了数——

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当今天子李适、太子李诵、广陵王李淳……

“广陵王的母亲,是代宗的才人,王氏。”好心人看元稹惊讶的眼神,忍不住笑了起来,“代宗纳王氏为妃的时候,已经岁数大了,看如今的太子孤身一人,出于恩宠,于是把王才人赏赐给他。”

“不能拒绝。”元稹推测道。

“我们的太子为人忠厚,人淡如菊。”

原来是不挑哪。

元稹没想到在街头能听到宫廷秘事。

“但当今的太子,他的地位有点悬。”好心人哀叹一声之后,轻轻诉说,“我们的太子虽然正直宽厚,温文尔雅,但他是庶出。可能这事儿也没那么糟,我们当今的天子,也是庶出。”

“立长立贤,有什么可质疑的?”元稹反问道。

“全京城的人还不知道……”好心人声音越压越低,“圣人有个儿子,不是他亲生的。那是代宗嫡长子李邈的嫡长子。圣人把侄子当亲儿子来养,从未向外透露过。”

这个嫡和庶啊……

元稹想不明白:“难道圣人有心思传位于……”

“你个小孩子想什么呢?前朝的法约束不了本朝的皇室,嫡庶之分的旧习何必遵循。长子就是长子。”

本来也没问嘛。

元稹重复道:“长子就是长子。”

得宠的时候是理所当然的贤子,失宠的时候就被唾骂成为庶孽。

“不过,圣人其实……”

不想听啦!

元稹找了托词,从人群中穿流逃走。

【王维《田园乐》在描述自然田园风景的同时,暗含了他对归隐和入世的矛盾心态。】

【《田园乐》第一首设问山中隐居者的身份,随后三首一组,写出隐者明明恋阙却委身山野的不甘,佯装安贫乐道却使唤仆人的虚伪。】

【退居辋川之后的王维,看不到昔日朝堂上的伪善者,也依然看不惯田园间做作之人。】

【王维重情重义,之前由于孟浩然而多隐居几年,也因为裴迪在朝堂之上多待了几年。】

柳宗元利用刘禹锡留下的百炼镜,四处走访,把裴延龄的罪证,能核实的都核实了。

然而朝中弹劾裴延龄的人不少,似乎证据再明确,圣人也不会信。

他没有和其他人说百炼镜的事情。

其实连韩愈也不太明白,当时刘禹锡送柳宗元镜子是何意。

京城新鲜事无数,关于曲江宴上轰动一时的百炼镜,如今早已被人淡忘。

夏秋之际,柳宗元朋友寥落。

韩愈和刘禹锡各自返乡,最早年底才会回来。

他便约崔群出来,问一问朝中的情况。

“宰相秉笔决事,之前是十日一换,现在改成四位宰相每日一易。”崔群不带一丝感情地陈述道。

“他们互不相让,出于何事?”

“明知故问。”崔群悠悠地说,“四位宰相性格不同,有人擅于谋划,有人长于应变,谁都不悦裴延龄,但是防止他拜相,各有主意。”

柳宗元问:“直接说裴延龄的错误,真的不行吗?”

“听说陆相公,隔几天就要在延英殿劝圣人罢免裴延龄财权,但……你来猜一猜着?”

“圣人肯定不信。”柳宗元答道。

“陆相公的论证,天下数一数二。但他越说裴侍郎的事,圣人越觉得他有意排挤,反而愈加厚待裴侍郎。”

“为何?”

崔群摆摆手:“陆贽陆丞相当年怎么走到今天的?你自己回去想一想。”

【本章注释】

门对鹤溪流水,云连雁宕仙家。谁解幽人幽意,惯看山鸟山花。

——李白《春景》

竹簟高人睡觉,水亭野客狂登。帘外熏风燕语,庭前绿树蝉鸣。

——李白《夏景》

回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

——(宋)苏轼《告文宣王祝文》

-

王维《田园乐》

白居易《秦中吟·重赋》

白居易《纳粟》

(五代)赵莹、刘昫《旧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宋)王溥《唐会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京圈佛子王维(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