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浮盏记 > 第3章 菩提断阶凤簪冷 霜刃裂帛銮阙惊

浮盏记 第3章 菩提断阶凤簪冷 霜刃裂帛銮阙惊

作者:霆雨纷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9 08:51:27 来源:文学城

宁寿宫内,鎏金熏笼吐出最后一缕沉水香。侍女菀平捧着青瓷药盏进来时,恰见太后对着铜镜摘下九凤金冠,一缕白发从鬓角垂落,在烛光下泛着霜色。

桌上的茯苓糕已变了味道,那是太后亲手做给陛下,贺其登基之喜。但陛下登基后从未来过。

今日清晨,内侍王晋却传旨让太后移居宁华殿,那地方过去有一位先皇被废的太妃住过,已多年无人问津,太后怎能屈尊去那!菀平二话不说把王晋骂了回去。太后自此后一言不发。

药盏递到唇边时,太后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菀平慌忙去扶,袖口蹭到案上摊开的泛黄奏折——自宇文琪第一次被贬后,太后案头永远摆着两份奏章:一份是朝廷明发的邸报,另一份却是从抚州暗递的太子起居注。

如今皇帝又登基了,太后这几日却命她找出了这些太子起居注。

“陛下驾到!”

宇文琪缓缓踏入殿中,瞥了一眼桌上的茯苓糕。见太后在用药,便问道:“听人说母后今日身子不大舒爽,如今可觉好些了?”

太后放下药碗,菀平服侍她净口完毕后,才慢慢道:“皇帝初登大宝,日理万机,怎么有空过来?“

宇文琪今日下朝后便得到王晋的复命,王晋把在太后这里受到的“虐待”添油加醋了一番。

宇文琪并不意外,他亲自来“接”母后。

“朕方才进这殿内,忽觉阵阵寒气,这屋内多年未修缮,恐母后不可居住在此。“

太后轻叹一声:“看来这些年,皇帝对哀家的怨恨丝毫没有减弱啊。”

宇文琪面无表情,不语。

“皇帝觉得,哀家这些年治国如何?”

“母后改稷兴年号以来,岁入翻倍,北抗夷族。“他声音平静得像在诵读户部奏折,“去岁黄河水患,工部三日堵住决口,比先帝在位时快了五日。”

太后忽然笑了,腕间九转金镯碰在案几上,发出清越的声响:“琪儿以为,女子当真做不得皇帝?“

药气氤氲中,宇文琪望见母亲眼角细纹里藏着的锋芒,似有几分不甘。他想起抚州乡野流传的民谣:“稷兴女皇临朝,小儿夜啼不闻”。但父皇临终前那句“女子称制,国祚不永“,终究无法忘记。

太后见宇文琪不语,正色道:“你怨我废你帝位,你恨我改宇文氏王朝为赵,难道只因我是女子便被剥夺治国的资格?若女子当真低贱,那哪一位圣贤、君子,甚至皇帝不是女子所生?你父皇又为何...改河神为女像受万民祭拜?”

“你们不过是看重我们女子为母则刚,愿为丈夫、子女奉献一切的善良。当女人的才能威胁到男人的面子时,男人便不顾一切编出牝鸡司晨、阴盛阳衰、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类词语...”

“你们做这些,无非是为了混淆视听,维护着制定规则的权力!”

宇文琪见母后激动,反而语气有些平和:“母后这些年整顿科举、鼓励工商、改良赋税,这些无一不体现出您的胆魄和智慧。就算退居深宫,您仍是天下人心中...不世出的圣人。您做的这一切,儿子会替您...传承下去。”

说到政事,太后赵玥华恢复了往日的冷静:“于清于沥岩,是不是要入京了?”

宇文琪稍缓的心境再次紧绷起来,这件事仅有时恩和他内廷几位心腹知道,难道其中还有太后耳目?

太后看出皇帝所想,只道:“皇帝不必紧张。哀家看得出,八年过去了,你心中从未打消变法的念头。纵观天下,确实没有比于沥岩更合适的人选。”

宇文琪眼神微动,听太后继续道:“他确是难得的人才,有治国之能,但此人固执己见,是个有名的铁牛。当年钦点他为状元,入翰林院乃惯例,可他却不愿,宁可下放到地方。后来让他去江南做市舶副使,他竟打着为父守丧的名义拒绝了。此人有才,却不易用!”

宇文琪反驳道:“朕在抚州时,沥岩便是洪州通判。那时正逢江水泛滥,民不聊生。多亏有他在,以官府名义为民借向商人粮抵税,来年秋收偿还,解了燃眉之急。”

宇文琪说的越发激动,“此事之后,沥岩便增发路引,鼓励贸易,还与当地义庄联盟创立担保制,当地富商愿共同出资,所集钱财尽为民所用。洪州不出三年便税收翻倍。”

太后叹息,“你们二人从未见过,皇帝竟对他评价如此之高。于沥岩...不论才能和人品,确是世间少有。但这类人,非志同道合,不可与谋。”

宇文琪突然话锋一转,“沥岩先生心中有义,两袖清廉,与寻常依靠裙带、贪图名利者自然不同。”

太后意识到皇帝的弦外之音,诘问道:“皇帝说的依靠裙带,是指峦儿么?他...他现在何处?”

“赵峦自攻打北夷后便利用军权私造武库,包藏祸心,擢升大将军后更加无法无天!他仗着是母后侄子的身份,为掩盖其罪证草菅人命。如今证据确凿,已押入大理寺候审。”

宇文琪向太后前进三步,面色略有些得意道:“赵峦做这些事,太后想必早就知道吧。您姑息赵峦至此,召孩儿入京,就是想让朕来做这个坏人吧?“

太后的护甲在案几上刮出刺耳声响:“饶他一命,他是赵家最后一滴血!”袖中菩提念珠突然崩断,木珠滚落满地。

宇文琪冷笑道:“太后当年大义灭亲,为守国法不惜将自己兄长送上断头台,那时的您多么杀伐果决,儿子也险些...”

“太后这时候反倒优柔寡断,顾念亲情了?三千具凤纹铁甲,够诛九族了!若朕网开一面,岂不视国法如儿戏,将来如何令人信服?”

太后气的身体发抖,连咳不断。菀平听后忙从帘外赶来,轻拍太后后背,端药服侍她用下,一边道:“太后原本三日进一次药,如今每日要进两次。望陛下顾念太后身体...”

“赵峦必须死!”

宇文琪打断,从怀中取出一卷泛黄的绢书——那是七年前废帝诏书的底稿,太后亲笔所书“年少轻狂,不堪大任“八字已晕开了朱砂,他随即把这底稿摔入殿中炭盆,任由火苗渐渐将其吞噬,“儿臣会命后世保留稷兴年号,也会在太庙为您立功德碑。”

太后咳嗽未停,冷眼看向宇文琪,仿佛曾经的猛虎戴上枷锁般无助,她甚至意识到自己要将来承受的,不仅是疼痛的病体,更是受人摆布的无奈和绝望。

宇文琪被太后的眼神刺激得不敢对视,转过头缓缓道:“宁华殿已收拾妥当,临湖的那面墙,朕命人全换上了琉璃窗——母后最爱的西府海棠可随时欣赏。”

说罢大步离去,临至门前,回头落下一句:

“朕,早就不爱吃茯苓糕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