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浮云天下赋 > 第49章 愿言不获(四)

浮云天下赋 第49章 愿言不获(四)

作者:夜满青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4 12:25:40 来源:文学城

武光这回召见她,既没提起翰林院的风波也没谈中秋宴,反而说得都是一些不足道的小事。

他望着叶青玄,似是淡淡想起来:“你有日子没出京了。”

叶青玄后颈一凉。作为大周的采诗官,在立国之初体察民情、休养生息,到各地民间采集民风民俗,这才是她的本职,在翰林院里不过是个挂职。去年,她亲自出巡过均州、丽州数地,成立了鉴乐司。

自然,采诗只作为表面功夫,她每次出巡都有武光授意,就像在卫城的时候一样,其后还另有隐情。最近武光没再跟她安排差事,所以出京采诗的任务就交给下面的属官去做了。

武光从御案前捻起了一页纸,缓缓道:“这首诗是你的属下递上来的。”

叶青玄闷头咬牙:“是。”

武光眉眼悠悠,一抬眼道:“他们算是你的门客吗?”

叶青玄刷地一下抬了头,与武光对上视线,又垂下。“只是我向温相引荐的人才。”

的确如此,她每碰见好苗子,年纪小的就带在身边养着,譬如薛彤,年龄稍大的、更甚已经中过科举后郁郁不得志的,就托人推荐给方循。反正这世道的不公她是见过的,有些时候,只是差了一阵东风。至于风停以后片叶落在哪里,那就看人的造化了。

她心底知道武光之所以器重自己,一是因为能力,二是因为她没有家世靠山,只能依附皇权。故而这些年来,虽表面上风流潇洒,她也一直谨小慎微,极少言朝政大事,写诗、喝酒、赏月、爬到树梢上摘花,就是她的美名背后的一切了。这样的生活看似美好,却是很脆弱的。

“嗯。”武光道,“温相那么信任你,凡是你推荐的人,都委以恰当职务,也不避讳。每逢佳节喜宴,总不会忘了你。”

鉴乐司里的人确实有不少是她推荐给温颂声的人选,温颂声也照批了,那还不是因为当采诗官的钱少事多还辛劳,哪个世家子弟愿意干?

但武光这话的意思,她听表层意思,是敲打她有攀结羽翼之嫌,哪怕她是会错了意也不敢不回应。

“陛下可冤枉臣了。”叶青玄俯身道,“我谁家的酒筵都跟着吃,一视同仁。”

武光盯着她看了一会儿,突然笑出声。

“卿倒是表里如一。”

叶青玄闷头道:“内省不疚,无恶于志(1)。”

武光背过身,突然话锋一转:“张秋凛在榆州写的那篇《驳赫公文昌圣眷集序千言书》,朕早就看过了,等了两天,没见你反应,才召你过来看看。”

叶青玄立刻从袖中抽出来刚写好的文稿。“臣私下有写过驳文,但不知,陛下对此是何意……”

武光接过去看后,眉心逐渐舒展,甚至还带了笑意。

大殿上紧张的气氛,不知不觉纾缓开来。

“朕还以为你的少年才性已经在京城官场里消磨了,如今一看,是朕多虑了。

武光把叶青玄的回信收起来,放置在张秋凛那卷长文的旁边,没了要还给她的意思。他垂着目光,望着殿内极年轻之人,赫然道:“你去替朕磨磨她吧。”

叶青玄愣着抬头:……啊?

*

朝廷采诗官叶青玄,乘江而行,月末至榆州。

这时候她已经声名远播,堪当天下第一风流文士。榆州自古是一片文脉昌盛的地方,听说朝廷派了叶青玄到这里来,纷纷登门迎贺……并且自荐。

叶青玄连续访了三座城,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收礼收到头痛。深夜里,她一边轻点白天都见了谁收了什么东西,一边列单子,万一以后要上奏亦有据可依。

有谁记得她来采集的是民歌,探访的是民生民情。据所载,榆州商业发达,文人可凭一技之长营生,舞文弄墨的上至权贵下至平民,参差冗杂,就连渔人唱得歌谣都是词人润色过的。

她在一阵忙乱中抵达了尧州,都忘了怀着复杂的心思,等一回过神来,已经进了城。

这里是张秋凛的辖地。

叶青玄刚一进尧州就发觉了差别——这里怎么没人上门也没人送礼!

太!好!了!

于是,睡了一整天懒觉并在未时拖着薛彤去了一顿迟到早饭后,叶青玄开始思考一个紧要的问题。

她来到尧州,是否有必要去拜见当地长官?

按照本朝惯例,应该是要去的,但她实在不愿见那个人。

但是假如她没去,张秋凛计较起来,再写个什么东西骂她怎么办?再上疏到朝廷去怎么办?她还要脸呢。要谁说不至于,之前的事难道至于?

叶青玄越想越难受,撇嘴道,张秋凛是个斤斤计较的小人。

算了,小人这个词太过。她就是个……斤斤计较的小大人。

唉算了。

她决定再拖一晚上,能拖延一天是一天。新到一地,怎么能不品尝当地美酒?

傍晚时分,门人来报,外面有一个衣着朴素、挑着担的年轻人,身后还背着一只大陶罐,怎么打发都不走,非说要见您。叶青玄听了,立刻收拾刚出锅的韭菜,端着就出去了。

那位年轻人面色发灰,看见她却是一阵激动:“叶、叶大人,打扰您吃饭了,真对不住!”

叶青玄笑着道:“没事。”

年轻的书生又激动道:“我和朋友都久仰您的大名,今天终于见到了!”

叶青玄隐隐觉得不对劲,这不像是来讨饭的,默默收回了端碗的手。“请问你是……?”

“我是尧州县学的学生!托先生的吩咐,送来县学学子所集诗文词赋,共计八十九篇,特请您过目。”

他汇报完,又转身适宜另一个扁担里面,“这是碧落书院学生所集诗文词赋,共计九十一篇——”

叶青玄疑惑:“碧落书院是?”

“是张大人在城外的碧落泉外创办的学堂。”书生挠了挠头,“我也一直想去那儿上学的。但入学测验太难了,我考不近。”

他突然想起了什么,蹲下身子卸掉背上的重物,原来是一坛酒。

“哦对了,这坛酒是……我和朋友们挑的,特意让我送过来的!”

这话断句古怪,很不自然。

叶青玄道了谢,留人同席未果,送走了这位书生,命人抬着酒坛回去继续吃饭。

那坛酒的味道香醇,毫不苦涩,有几分清冽的甘甜,似是加了果酿。味极佳,且不易醉。叶青玄十分满意问那位自入尧州就跟着她的书吏:“这是你们本地特产的果酒?”

“此酒名为冰焰酿,每年盛夏曝晒,夜里再用冰镇,味道清甜,但是产量少,所以也不曾......不曾卖到别的地方去。”

叶青玄端着酒杯的手一顿。如此珍贵的酒,那定然是劳民伤财,一旦让有心人窥去了抬高世价,对当地百姓有损无益。她突然觉得嘴里发苦,这么珍贵的酒是谁随便送她的,该不会有贿赂之意吧......总不能是,那位吧?

应该不是,总感觉那位得知她贪饮此酒,会立即狂写弹劾折子去告官......

叶青玄越想越坐不踏实,若是放在以前,她断不会如此小心谨慎,但进来发生的种种事,让她的防备心升高了一层。她转头对薛彤道:“趁着天还没黑,我们去市上瞧瞧。”

她们来到了的酿造冰焰酿的酒坊,却得知最近一轮的酒三周前就卖空了,新制的一批还没开窖,现在市面上应该都没有,更没听说过哪位拿去送礼了。叶青玄还想再问,酒酿的几个姑娘略显慌张地推辞说小店已经打烊,把她们给轰走了。

尧州临海不远,入夜后,清风微冷。街上挂着一排灯笼,半面街市的门店已经关了,可街上行人并不少,还有推着小车刚出摊来叫卖的商贩,卖的多是吃食和零碎玩意儿。

薛彤奇道:“一路上途径每座城,都是一过酉时就见不着人了。这尧州道夜市倒是热闹,而且商贸兴盛。”

叶青玄道:“尧州以前是出海的港口,延朝末年将海上贸易停了,这座城的光辉也随之黯淡下去,但我听闻此地民风开明,犹有昔日之余气。”

她不禁想,当年张秋凛被派往榆州的时候,第一份诏书语焉不详,并非写明职务与任职地,应是尚有周旋商议的可能。张秋凛没有选择回家长,而是选择了离家不远处、民风迥异的临海小城,很多人都俱此说她是放弃了、不争了。叶青玄可不那么觉得。

长街上灯火葳蕤,人声细微,隐约地在耳畔窜动,如有火烛。叶青玄都有点后悔在府上用膳了,因为夜市上可吃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她问路人这夜市是否每天都有,答案是每天都有些买东西的、溜几圈就回,但逢初一、十五或其它节庆,才最热闹。

她们往前继续走,叶青玄给左右书吏都买了一根糖葫芦,就连今天刚认识的那位崔姓小生也有,可把他给感动了半天。叶青玄笑着,摸了摸坏里几分干瘪的钱袋,只忧虑了一秒就抛在脑后。

前方灯火阑珊处,有一抹暗色的身影一闪而过,像是一人身着官袍,刹那间隐匿在夜色中,若非太过熟悉,她也很难注意到那还有个人。只见那人怀里还抱着官帽,与一位白发老人简单说了几句什么,就匆匆离去了。她走后,那位老人走回自己的摊位前,叶青玄率人走上去询问,却见老人家匆忙地收了摊。

(1)《中庸》第十三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9章 愿言不获(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