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浮云天下赋 > 第21章 长风万里(一)

浮云天下赋 第21章 长风万里(一)

作者:夜满青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19 01:02:21 来源:文学城

那夜北城门外的旷野上,乌云遮蔽了月亮,暗淡了地面上的微弱月光。

城楼上暗处睁着的几双眼,随着张秋凛南下策马离去的背影,也逐渐都撤去了。

白秀吟回头望了一眼城楼,又转身,掀起马车的帘子:“叶姑娘,我送你回去。”

只见叶青玄还站在那里,望着一片苍茫的原野,尽头无限黑暗。

“叶姑娘。”

她再唤一次,这回叶青玄终于回头,那一双澄澈双眸里射出的光变得锐利,看向她时的神情也多了几分提防和审视。白秀吟只笑吟吟地道:“请吧。”

再入车内,回成而去。相顾无言,气氛凝重。

“叶姑娘可是有心事啊。”白秀吟试探道。

没有回答。

很好。刚才在城外见那二人相见,必是故人,也不知道坊间传闻有几分真假。从前白秀吟还有些不理解张秋凛为何执意念着此人,如今却有些懂了。

只可惜这见了一面,她奉圣上之命暗中窥探张秋凛所图,不仅一点正经的都没见着,而且连坊间传闻都不如。刚才会面的时候,竟说那些绝情的话。

“叶姑娘,张鉴生那儿,如果需要我带一句什么话——”

叶青玄道:“不必了。”

“你不用紧张,要知道鉴生临行之前特意来找我提过你的事,她心里一定是有你的……虽然我不该插手你们的事,但我不想看到你们彼此误会。”

“没有什么误会。”叶青玄打断道,神色平淡的很,“我并不怪她,你也不必替她担心。只是她做了自己的选择。兴许早在几年前,我就该做此选择了,只是那时候我还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敢独身一人立足于茫茫世间。我怯懦误事,又岂敢问罪于旁人。”

“你这是……”

“昔日她张秋凛选了在世谋功名、为天下争太平,虽不免狂傲,但终究不能说是她错了。如今我也要做和一样的选择了。”

叶青玄的眸子逐渐清明,眉头亦舒展开,百无聊赖似的看着窗外昏暗的夜色,末了,竟还颇放松地打起了哈欠。

“夫人把我在路口放下即可,我自己走回去。”

“这......”

白秀吟叹息一声,没有再说什么。

送走叶青玄后,一路上,白秀吟在沉思着。相随记事的仆从问:“夫人,您是觉得......?”

“此人可与共谋。”

“那今夜之事,刚如何上禀陛下?”

白秀吟眼光一暗。“我来执笔。”

*

自大周建立以来,袭承前朝制度、沿用旧时宫殿。短短十几年的战火之前,这座皇宫楼宇群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旧时模样。雕栏玉砌,堂堂皇皇。站在楼上远望,能看清整个京城南部的天际,远眺郊外几层叠障的青山,如画中水墨。

武光披着宽大的常服,向外驰目瞻望。身后传来了身边近侍趋步小跑的脚步声。

他闻声而回头,从容地接过信。

“她们见到了?”

“是。”秦少安回答,“恰如陛下所预料的,昨夜张秋凛和叶青玄在北城门外相见,如今叶氏已被白夫人送回了书院。”

武光卷起文书轻拍掌心,面上犹带笑意。“甚好。”

秦少安观察着皇帝的神色,试探着讲道:“只不过......咱们放在岩河驿站处的人没接到张通判,她还没走到那儿,是被从京城追出去的温柏寒公子叫回去了。”

武光的神色微变,转了个身,并未言语。

秦少安追着说:“那——”

“这件事先别声张。只要温颂声那边没动静,朕就当不知道。”

“是。”

武光又道:“业州七子近来特别安静啊。”

“回陛下,他们安分得很。”

“太安分了也没意思。”

武光一挥手:“传朕密旨,让方循跟着韩澈一起主持科考……另外,再传一道密旨给白净业,调任他为太学司业,科考后再去上任。”

“是。”

陈公公领了旨离去。武光则收回了目光,复眺望向远处的山峦。他的眼神如同群山一般深邃无底,好像藏了诸般心思,转身而去,长袍曳地,留给江山一道背影。

*

城东南,玉孤江畔茶楼。

江边正午,日头正高,做工的人这会儿都在乘凉歇息了。偶尔有人在码头上顶着烈日、魔怔般地来回踱步、口中还念念有词的,一定是快要考试的读书人。

叶青玄端了一碗酒,席地坐在码头边的台阶上,头顶盖着一片半枯的蕉叶遮阳。

叶片很大,另一边盖着她的朋友孟怀昱。她好似已看开了,根本没在复习,在叼着一个新鲜买的热腾腾的烤饼吃。

叶青玄看向码头上那几个魔怔踱步的同学,又看向坐在这捧着苦思一上午的手中书卷。

孟怀昱侧目:“你怎么不看书,是否有什么心事?”

叶青玄的眸光微转,将思绪收敛起来:“这时候看书已经没用了,我在想考试可能会出什么题。”

若仔细看去,她虽面容疲惫,脸色透出精力不济的苍白,但是睡一觉就能好起来的。眼睛里还藏着一把火,燃着滚滚斗志。

孟怀昱长舒了一口气。

“你这是走向另一个极端了,押题哪有押准的。”

叶青玄却摇头:“我觉得这次不一样。皇帝之所以加开今年秋榜,必定是想从学子身上看到什么东西。”

她的脑海中闪现过近日的那些人说的“不要应秋榜、至少不是今年”、忽的叹气一声,低伏身子望着自己日头下的影子映在石砖上。风把半扎的发髻吹散,零落飘舞。

“唉——我都坐在这儿想了一上午,还是想不出。”

“圣心岂可好猜,京城朝局更是变化莫测。父亲常说他统领卫城一方之地已然殚精竭虑。更何况,这里是京城。”孟怀昱一边说一边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预,“所以我定要回家去的。”

叶青玄吹出一口气,吹起来垂落的发丝,像个孩童一般逗自己笑。半晌,她坐起身,对友人道:“你若累了就先走吧,我想再在这里坐一会儿。”

孟怀昱提议:“我请你吃茶。”

“不用了。”

“我请客。”

“我想在这儿吹吹风。”

于是孟怀昱起身往码头另一边,去寻别的同伴。没过一会儿,五六个人叽叽喳喳地走回来。

有个人走过来,蹲在叶青玄身旁,撩起头发问:“听闻你那天是被白夫人送回来的,他们有没有对你说什么?”

叶青玄稍微一怔,继续看书:“没说什么。”

“那你在方循府上待了一天一夜,算是方家的门生了吧。”

“可我跟方家没有关系——”

“前几日方府的书童还到书院里找过你呢,送来了文册。”

叶青玄哑口无言。前日确实有位方府的书童来书院里找她,说是托夫人来送她一样东西。而叶青玄当然不能拒绝,因为送来的东西是中睦年间的国库对外用兵支出的账册——其中有一页折了角,她翻进去一看,正是中睦十二年。

那时候旧朝大厦将倾已如危卵,各地叛乱频发早已无力回天,赤字已然大到算不清帐的地步。

虽有此种种,在那一页账册的下方,有人用掺了朱砂的墨笔写下了两行如泣如诉的字,颇为瞩目:

“余目之所见,社稷颓废,山河狼烟,生灵涂炭。今虽空有疆域辽阔、宗庙恢弘,而百里不见一民,千里不逢炊烟,此之罪在千秋,唯有兴替。是斯年起,朝廷不遣兵卒吗,不征粮税。千秋有罪,罪余一身。”

署名处盖了一枚印章,有些模糊了,隐约可辨是一枝海棠探出青石,看上去有点像一个“白”字,但也不完全像。

假如中睦十二年旧朝廷已经垮了,那么在均州的四方军又是派何人讨伐?何人何地何时交战?最后因何陷入混战?

最刺眼的,便是那几个字:“唯有兴替”、“罪余一身”。

那一年,正天下动荡,而她正年轻,把昏倒在村口雪地里的女子抬回了东皋村。那是命运的转折,是朝代兴替的关节,是一切的开端。

所以早在延朝覆灭之前,朝廷中已经有人冒死与叛军相通,这其中至少包括白家。

武光占领均州后以极快的速度收复中原吞并天下,而且并没有清算许多旧朝老臣和他们的家族势力,这其中也都一一对应。

白秀吟为什么要把这份账册给她?

叶青玄叹了气,对孟怀昱道:“今晚我可能不回去,晚膳不必等我了。”

哪怕明知是火坑,也一定要往里跳了。

孟怀昱看起来有些失望,欲言又止时也想到了方府书童送来的东西,识趣地没再讲什么。

叶青玄在江边坐到临近日落,白天愈来愈短了。

她起身收了手边的纸笔,悄悄揣进兜里,漫步朝城北走。

来京城不过数月,她已经把这里的街头巷陌走熟了,这座一开始大得吓人的城也开始变得像家了。自从妹妹叶青微来了以后,这种感觉尤甚。

她在路上看见有画纸鸢的,便用中午省下来的饭钱买了一个,打算带回去给妹妹。

黄昏的阳光照在白色的街砖上,常呈现出五光十色的霞纹,显得京城到处金碧辉煌的。

带好纸鸢,拐进一条寂静的小巷里,往前走了约百里,敲响了灰墙上一道不起眼的暗色铁门。门边挂着几个花篮,里面养着已经死掉的花,令人瞧着心疼。

方府的仆人开了门,将她引进去。

叶青玄在园子里侯了片刻,白秀吟从容而至。

倒是奇怪,她来方府上的这几次,都没有碰到过方循,似乎总是白秀吟默默操持着一切,府中的下人都对她更尊敬一些。

此刻,白秀吟坐在方桌旁,摇着手中的蒲扇,一副自在悠闲的气派。她总是这样安定,却更让叶青玄觉得,此人一定知道很多事、有运筹帷幄的本领,才可如此云淡风轻。

“账册里可有什么看不懂的?”

叶青玄心里一沉。“为什么告诉我?”

她一个没身份没背影的赶考书生,何以得知这一切的真相呢?

白秀吟摇着扇子。“京城是一趟浑水。我曾经提醒你,最好不要涉足这一切,带着你的家人远走高飞、永远不要回头,会是我作为年长你几岁的长姐希望看到的结局。但我自从知道了你的身世,才明白你之所以留下来,已是最好的选择。”

白秀吟将目光投向了角落里的纸鸢,眼眸微动,露出了一点喜爱又羡慕的神色。

“我还从没放过纸鸢。”

“啊?”叶青玄吃了一惊。她小时候在村子里,跑步都还跑步利索的时候便和邻居家的孩子一起放纸鸢,只顾着看天上,有次跌到臭水沟里去了,故而印象格外深。

白秀吟道:“我自幼承担着父母期望、家族传承的重任。可以说我人生的每一步、每一言,都是预设好的应行之事、该走之路。纸鸢这类玩物,是我的妹妹们才会拥有的东西,我从来没要过。”

叶青玄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剖白有点无措。托张秋凛的福,她早就见识到了这些京城大户人家子弟的言辞作派,哪怕出于真挚与好意,但因为身处境地太不相同,到头来总会以千奇百怪的方式刺到她。

“为什么帮我?”

“因为我们其实一样。都是别人的棋子罢了。”白秀吟淡淡道,“只是这盘棋我下得足够久了,见过的伎俩也够多了,缘分让我遇见你这个后生,我便提携一二,当作行善积德。”

......

待叶青玄离开后,多日来跟在白秀吟身边的小书童忐忑道:“夫人,您如此轻易与她交心,她却不信任您。何必如此?”

白秀吟道:“我见到太多人,从来不会看错。这位姑娘,至少心是干净的。我亦不求她此刻就来投诚,毕竟,她是陛下挑中的饵。做臣子的,如何能与陛下相争?”

虽是如此说着,笑意却愈显深意,那张恬静的脸第一次浮现出张狂。

“待她在御前受了挫、吃了痛,自然就会来找我。”

“您就不怕陛下和老爷发现怪罪?”

“没有人会怀疑到我头上。谁能想到一颗逆来顺受的棋子竟能胆大包天。怕什么,他们追究下来,也只说我是个闺中妇人罢了。”

她的瞳仁异常黑,异常的明亮。看上去生机勃发,又不知怎的阴森森的。

这时候,守在门口的仆从走了来,两手各提着几个旧花篮,对她道:“夫人,叶姑娘临走前说,这些花儿都该浇水施肥,否则就枯死了。”

白秀吟看着那几盆凋谢的花儿,眼神忽然又淡了,变得清白又无神。她望着那些花,又看向刚才放着纸鸢的角落,出神许久,谁也不知她心里想到了什么。

*

当晚叶青玄回到书院,天色已经暗得只剩下最后一缕光,呈现出澄澈的深蓝。

院子里,孟怀昱擎着一盏灯,正在教叶青微识字,想必是一位负责的老师,因为叶青微一看到姐姐回来,立刻撒腿朝这边跑来:“阿姐,纸鸢!”

“过几天才能放。这两日安静些,别打搅姐姐们休息。”

“知道啦!”

叶青微抱着那只纸鸢走回房间,放置到稳妥的地方,又乖乖出来读书。

孟怀昱不再看着她,而转头望向叶青玄喝粥,问她在方府发生了什么。

“你也觉得这其中又些蹊跷?还不敢轻易相信白秀吟。”

“我们这些外地来的寒门书生,本就没个依靠,你前些日子刚染上了是非,要小心为上。”

叶青玄叹气,并无悲色,仅是无奈而已。“我不投诚,却也没人信了。她们都嫉妒我走了方家的门路,也急于寻着各自的路。是这世道如此,我不怪她们。”

她想起来离开家后的第一个朋友阮小青、是如何为了前程而将她抛弃。大势当前,人人都为生存,能有何办法?

“所以子曦,你愿意回到卫城去,也能过上还不错的生活,其实是很好的一条路。”叶青玄语气里并无羡慕,只是平静地讲述着,欣慰于好友的退路

孟怀昱的眼神躲闪了一下,似是有什么难以启齿的话。

“允和——”

她话还没出口,就被叶青微打断了。孟怀昱收敛了神色,亦收了方才那阵欲言又止。

叶青微蹦跳着:“阿姐,我好喜欢京城,这里人多、热闹,经常有肉吃,还有人教我读书——我不想再回寒径山上了!”

叶青玄摸着妹妹的头:“待我考中,你跟姐留下吧。”

小孟呀那句话你再也说不出来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长风万里(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