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之后,天气渐热,靖王府的草木愈发繁盛,却也挡不住空气中弥漫的焦灼。
边境急报接二连三传入王府,北狄铁骑突袭边境,连破三城,百姓流离失所,军情万分危急。
自急报抵达那日起,萧彻便几乎住进了书房。
白日里,他召集将领议事,沙盘推演,调兵遣将;深夜里,他独自批阅军报,核对粮草,常常一坐便是通宵。
书房的烛火彻夜不熄,如同他心中不灭的战意,却也映得他眼底的红血丝愈发浓重。
苏凝每日守在书房外,看着他日渐憔悴的面容,心中的滋味复杂难言。
她知道,萧彻是国之柱石,他的肩上扛着边境百姓的安危,扛着大靖的江山社稷。
可越是看清他的责任与担当,她心中的愧疚就越深。
她是来刺杀他的,是来毁掉这一切的。
这日深夜,已是三更时分,书房内依旧灯火通明。
苏凝端着一碗早已温好的莲子羹,轻轻推开书房的门。
萧彻正俯身看着沙盘,眉头紧蹙,手指在沙盘上比划着,似乎在思考着战术布局。
他的发丝有些凌乱,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却浑然不觉。
“王爷,夜深了,喝碗莲子羹润润喉吧。”苏凝的声音轻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心疼。
萧彻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疲惫,却很快掩饰过去。
他点了点头,走到桌边坐下。
苏凝将莲子羹放在他面前,拿起一旁的手帕,想要为他擦拭额头上的汗珠,却又在半空中停住了手。
她只是一个丫鬟,这般逾矩的举动,怕是会引起他的猜忌。
萧彻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拿起手帕,自己擦拭了一下额头,然后端起莲子羹,慢慢喝了起来。
莲子羹清甜爽口,缓解了连日来的燥热与疲惫。
“你也守了一夜,不累吗?”萧彻忽然问道,目光落在苏凝身上。
苏凝心中一惊,连忙回道:“小女不累,能为王爷分忧,是小女的福气。”
萧彻看着她,眼神深邃:“不必强撑,府中规矩虽严,但也不至于苛待下人。
若是累了,便去歇息片刻。”
苏凝垂下眼,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没想到,在这样军情紧急,焦头烂额的时候,萧彻还会关心她的安危。
她轻声道:“谢王爷关心,小女真的不累。”
萧彻没有再多说什么,继续低头看着桌上的军报。
苏凝站在一旁,默默看着他。
烛火下,他的侧脸轮廓分明,睫毛很长,投下淡淡的阴影。
他的神情专注而坚毅,仿佛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都能从容应对。
就在这时,一阵凉风吹过,吹动了书房的窗纱。
苏凝下意识地看向窗外,只见夜色深沉,星光黯淡。
她想起边境的百姓,想起那些在战火中流离失所的人们,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丝怜悯。
“北狄铁骑凶猛,此次战事,怕是不易。”苏凝忍不住轻声说道,说完便后悔了。
她只是一个丫鬟,怎敢妄议军国大事?
萧彻抬起头,看了她一眼,没有责备,只是淡淡道:“身为大靖的王爷,守土安邦是我的职责。
哪怕前路艰险,我也必须守住边境,护百姓周全。”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
苏凝心中一震,看着萧彻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敬佩。
她一直以为,萧彻只是一个冷酷嗜杀的权臣,却没想到,他心中竟装着百姓,装着家国。
这样的人,真的是暗阁口中那个祸国殃民,必须除之而后快的奸佞吗?
她开始怀疑,暗阁的指令是否真的正确。
或许,这一切都只是一场阴谋,一场为了权力而精心策划的阴谋。
而她,只是这场阴谋中的一颗棋子,被人利用,却还蒙在鼓里。
“在想什么?”萧彻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苏凝回过神,连忙摇头:“没……没什么,小女只是觉得王爷大义凛然,心生敬佩。”
萧彻看着她,嘴角似乎勾起了一抹极淡的笑意,快得让人无法捕捉。
“你倒是个通透的女子。”他说完,便再次低头看向军报。
苏凝站在一旁,心中却翻江倒海。
她想起暗阁的暗杀指令,想起自己肩负的使命。
若是真的杀了萧彻,边境怎么办?百姓怎么办?大靖的江山社稷怎么办?
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任务是多么的荒谬,多么的残忍。
暗杀的念头,在心中第一次动摇了。
她开始犹豫,开始彷徨,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就在这时,萧彻起身,走到门口,看着外面的夜色。
“吩咐下去,给书房外值守的人都送去暖炉。”他对门外的侍卫说道。
侍卫应了一声,转身离去。
苏凝心中一暖,眼眶不由得有些湿润。
她没想到,萧彻在如此忙碌的情况下,还会记得关心值守的下人。
这份细腻与温柔,与他平日的冷冽截然不同,却更让人心动。
很快,侍卫便送来几个暖炉,递给苏凝一个。
暖炉入手温热,暖意顺着指尖蔓延至全身,驱散了深夜的寒凉。
苏凝捧着暖炉,看着萧彻的背影,心中的防线彻底崩塌了。
她知道,自己已经对萧彻产生了不该有的情绪。
这份情绪,是禁忌,是毒药,会让她万劫不复。
可她却控制不住自己,越是了解萧彻,就越是被他吸引。
夜色渐深,书房内的烛火依旧明亮。
苏凝捧着暖炉,守在书房外,心中一片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