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风自东方来 > 第16章 第 16 章

风自东方来 第16章 第 16 章

作者:履霜坚冰至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17 16:34:10 来源:文学城

月色如水,静静流淌在青岚宗后山的竹林间。

云芷缓步而行,肩伤已愈,但灵力运转时那细微的滞涩感,却如一根无形的刺,始终萦绕心神。

数日闭关,她反复推演净化瘴气、对抗阴煞之力的每一刻,却总觉隔着一层薄纱,不得要领。

正凝神间,竹影微动。

小径前方,一道身影悄然出现。

一身素朴青袍,头戴宽檐竹笠,薄纱垂落,遮住面容,只隐约勾勒出下颌线条。

气息沉静内敛,与月下竹林浑然一体。

正是近来在宗门附近声名鹊起的散修——曜先生。

云芷脚步微顿,竟无半分警惕,反而生出一种“终于等到”的奇异预感。

她上前一步,执礼:“曜先生。”

竹笠轻点,薄纱后传来温和之声:“云小友,伤势可无碍了?”

他语气温润,仿佛早已洞悉一切。

“劳先生挂心,已无大碍。”云芷平静答道。

“看道友眉宇间似有郁结,可是修行遇阻?”曜先生放下手中竹简,目光平和如古井。

“近日运使灵力,尤其化解阴邪之时,总觉经脉中有几处节点流转不畅,似力有未逮。”云芷迟疑片刻,终是道出。

曜先生未答,只伸出一指,指向身旁翠竹。

月光下,竹叶上一滴露珠缓缓滚动,欲坠未坠。

“小友看这露珠,为何不落?”

云芷凝视片刻,若有所悟:“是因叶面脉络微滞,需积聚重量,方能突破?”

“阻滞,亦可视为转折。”他声音轻缓,“灵力如水,遇阻则思变。那卡顿之处,或非障碍,而是提醒你调整‘节奏’——或凝聚,或分流。强冲,反伤其脉。”

一语点醒梦中人!

云芷脑海中闪过自己净化时一味猛催灵力的场景,心中豁然:

“先生之意,是我当更精细掌控灵力流转的‘密度’与‘时机’,而非一味强冲?”

薄纱后似有微光一闪,似是笑意:“大道至简,知易行难。小友已触其门径。”

寥寥数语,多日困惑冰消瓦解。

两人立于月下竹影,就灵力微操、能量转化等随意交谈。

虽不见面容,却有种难以言喻的默契,仿佛早已相识多年。

云芷将积压已久的困惑一一提出:

炼丹火候、法诀手印、甚至对未来元婴天劫的隐隐忧虑。

曜先生静听,不时颔首。待她说完,反问:“道友可知,凡人冬日如何取暖?”

云芷一怔:“烧炭、火炕,或用地龙?”

“正是地龙。”他眼中微露赞许,“其妙不在烈焰,而在‘均匀’与‘持续’。热力自地底缓缓渗透,遍室皆暖。反观烧炭,虽炽然一时,却易生烟毒,冷热不均。”

他指向溪泉:“炼丹亦同此理。‘烈火猛萃’或有其用,若拘泥于此,便是刻舟求剑。何不感知药性融合之‘状态’?如泉烹茶,茶不同,水温、时间皆异。若能以神识微操,使热力如地龙般均匀渗透,或可炼出药性更融、品相更佳之丹。”

云芷眼前一亮!

这比喻瞬间将她从“三刻钟”的死板中解放,引向“能量传递效率”的本质思考。

高明!

她脑中忽现另一幕——

现代都市,冬夜。

她窝在沙发里抱怨暖气不足,手脚冰凉。

网线那头的“墨守”未直接教她调温控,而是发来一段话:

“冷热空气对流是关键。试试将沙发稍离窗,在暖气片前放浅水盘增湿,感觉会不同。原理是……”

还附了一张空气流动示意图。

那时她笑他“太学术”,如今回想——

曜先生这种从生活常识引申至底层原理、引导人自思的教导方式,与“墨守”何其相似!

讨论法诀手印时,曜先生未评“震”“巽”优劣,

只拾枝在泥上画一道曲折水流:

“道友看这水,遇石则绕,遇洼则盈,路径由地形与水性共定。手印是‘形’,灵力是‘水’。你觉滞涩,是‘地形’(经脉)与‘水性’(灵力)不契。改‘震’为‘巽’,便是调‘水性’以适‘地形’。此思甚好,不妨大胆尝试,体悟细微差别。”

又是引导!

云芷心中震动更甚。

当年墨守教她解决电脑卡顿,未说“换硬件”,而是分析进程、清缓存,让她理解“系统资源分配”。

如出一辙!

最后谈及元婴天劫,云芷略显不安。

曜先生沉吟:“天劫虽为考验,亦含生机。我曾闻,渡劫可视为与天地‘对话’,而非死战。雷劫淬体,是天地为尔锻体去芜;心魔扰神,是映照内心执念恐惧。若日常修炼中便有意锤炼心性,疏导执念,如汛前疏河。待劫至,或可从容‘聆听’天地之意,甚至……引导部分劫力,化为己用。”

“引导劫力?”云芷心头一震,想起金丹劫时的经历,豁然开朗。

而那份熟悉感,几乎破土而出——

墨守那些“化压力为动力”、“逆境是成长催化剂”的鼓励,

与曜先生“化劫力为助力”的论调,本质惊人一致!

整整一个下午,云芷与曜先生在竹泉之畔,

从修炼技巧,谈到天地法则。

他从不给标准答案,只以比喻、常识,引她自思自悟。

每一次点拨,都如拨云见日,脑中碎片被无形之线串联。

夕阳西下,竹林镀金。

云芷起身,郑重行礼:“听先生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晚辈受益匪浅!”

曜先生淡然一笑:“大道至简,言传不如心悟。道友悟性绝佳,他日成就不可限量。”

归途中,云芷心潮难平。

今日论道,解了技术之惑,却引出更大谜团——

为何?

为何曜先生的教导方式,与“墨守”如此相似?

那种引导而非灌输、重原理而非表象的思维,简直如出一辙!

是巧合?

还是大道同源,智者皆然?

可那份说不清道不明的亲切与熟悉,又该如何解释?

她回望暮色中的竹林,曜先生身影已逝。

但她知道——

这位神秘散修,绝非凡俗。

他不仅是“论道高人”,

更似她修行路上的明灯,

照亮前路,也映照心底关于过去的重重迷雾。

“墨守……曜先生……”

她低声呢喃,眼中闪烁坚定与探究的光芒。

无论真相如何,她都要前行——

在修行中寻答案,在成长中揭谜底。

三月论道:心悟与成长

自那日起,云芷几乎每日来竹林。

或清晨,伴朝露请教灵力运转;

或傍晚,携夕晖追问修炼疑点。

曜先生总在溪边老竹下等她,从不言身份,却总能精准解惑。

她问筑基期灵力岔流,他以山间藤蔓作比:“顺脉而走,遇堵则疏”;

她疑金丹期灵力波动,他取磁石演示:“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他从不直给答案,只以竹、溪、山石为喻,引她自思。

每次交谈,皆有“茅塞顿开”之感。

这三月论道,不仅解她过往之惑,

更让她对灵力运用有了全新认知——

她将“引雷淬体”中的精细控制,用于日常微操;

掌握“缓冲节点”技巧,彻底解决滞涩之症。

而竹屋中的林云,每每听闻竹林传来的交谈声,便默默停下修炼。

他感知云芷日益精进的灵力,也知曜先生指点之重。

他攥紧玉简,眼底挣扎——

他何尝不想见她?

可境界未稳,若相见引动心魔,反成拖累。

他只能隐忍,待稳固之日,再与她坦诚。

心结如种:跨越时空的共鸣

对云芷而言,曜先生已非“答疑者”,而是亦师亦友。

两人思维似天生契合——她只需言一端,他便能捕捉核心,点拨恰到好处。

而那幅曾跨越时空的石子阵图,

如今在她心中,如种子般生根发芽。

她越发好奇曜先生的身份,

越发渴望解开“墨守”之谜,

解开穿越之因。

她不知,那竹笠下的容颜,正是曾于暗影中守护她的玄曜;

她不知,那温和的声音,曾为她抹除敌人、留下墨莲;

她不知,那“引导”她的手,也是曾在现代世界,以理性与温柔,照亮她孤独的“墨守”。

他们已相遇,却未相认。

他们已相知,却不知彼此。

唯有竹影婆娑,月光如水,

见证着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悄然编织着命运的丝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