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宫宴的意外风波,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虽然涟漪渐渐平息,但湖底的暗流却并未停止涌动。苏蔓凭借着临场急智和果断处置,勉强过关,甚至还在皇帝和众人面前刷了一波“处事公允、临危不乱”的好感度。
但这并未给她带来丝毫喜悦。皇帝那句“朕很期待……日后协理六宫的表现”,以及宫宴上那句“处置得当”的评价,像两道紧箍咒,牢牢套在了她的头上。她知道,自已“被迫上岗”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
既然躲不掉,那就……换个方式“消极怠工”!她想起了那套精心炮制、看似高大上实则繁琐无比的《六宫事务管理细则》。皇帝不是让她“完善后呈报”吗?好!她就“完善”给他看!她要让皇帝亲眼看看,这套“先进”管理体系在后宫推行起来是多么的水土不服、效率低下!
到时候,皇帝自然就会明白,她苏蔓只是个“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从而收回成命,还她清静!
抱着这种“破罐子破摔”兼“曲线救国”的心态,苏蔓回到凤仪宫后,立刻投入到了《细则》的“完善”大业中。她召来了以张女官为首的几位尚宫局识文断字的女官,成立了一个临时“秘书处”,日夜不停地对那套初稿进行“深化”和“细化”。
她将现代企业中能想到的所有复杂流程、报表、制度都往里塞。
比如,她设计了《月度工作计划与总结报表》,要求各衙门每月初上报本月工作计划,月末上报完成情况,未完成需说明原因……还要附上相关佐证材料!
她引入了《物品领用申请与核销流程》,领一根针都要填单子,写明用途、经手人、批准人,用完还要核销,否则计入个人损耗,影响考核!
她甚至异想天开地提出了《跨部门协作满意度□□机制》,规定各部门在协作完成后,需互相打分,分数将影响对方的绩效考核!
她还“创造”了一大堆诸如“流程优化率”、“资源利用率”、“协同效能指数”等听起来高大上、实则测量起来极其困难的“KPI指标”……
这套被苏蔓“精心”打磨过的《六宫事务管理细则(试行版)》,其复杂和繁琐程度,比初稿有过之而无不及。厚厚的几大本册子,充满了晦涩的术语和复杂的图表,连负责抄录的张女官等人,都抄得手腕发酸,眼神呆滞,私下里叫苦不迭。
“娘娘,这……这细则是否过于……详尽了些?只怕下面的人,难以理解和执行啊。”张女官壮着胆子再次提醒。
苏蔓心里暗笑,要的就是你们难以理解和执行!面上却一本正经:“无规矩不成方圆。管理之道,在于精细。起初或有不适,习惯便好。拿去,着人抄录分发至六宫各衙门主事,命他们仔细研读,半月后,于凤仪宫集中讲解,并择机试行!”
她故意只给半个月时间,就是要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让混乱来得更猛烈些!
册子分发下去后,果然在后宫引起了巨大的……混乱和怨声载道。
内务府的总管太监看着那厚厚一摞、满是“权责边界”、“流程节点”、“绩效考核”等字眼的册子,只觉得眼前发黑,差点一口气没上来。他管理内务府几十年,全靠经验和人情世故,何时见过这等阵仗?
司设监的钱公公和司苑司的孙公公,在经历了上次的“锦缎KPI考核”后,本以为已经见识了皇后的手段,没想到这次更是变本加厉!看着那复杂的领用流程和□□机制,两人面面相觑,都觉得以后这日子没法过了。
连一向支持苏蔓的淑妃李氏,在翻看了几页后,也忍不住揉着太阳穴对贴身宫女感叹:“皇后娘娘……心思之缜密,非常人所能及。只是这……这也太过复杂了。”
底下的小太监、小宫女们更是叫苦连天。他们大多不识字,就算识字,也看不懂那些弯弯绕绕的条款。一时间,各衙门怨声载道,效率不升反降,很多人抱着“多做事多犯错,少做事少犯错,不做事不犯错”的心态,开始消极怠工。需要领东西?等等吧,单子还没填好。需要协作?缓缓吧,等流程走完。整个后宫仿佛陷入了一种诡异的“低效运转”状态。
苏蔓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她每天听着锦心汇报各处的抱怨和混乱,心里乐开了花,只觉得离自已的退休目标又近了一步。
然而,她忘了,后宫这潭水,远比她想象的要深。她的这套“先进”管理体系,在搅浑水的同时,也触动了某些人最敏感的神经——利益。
这日,内务府一个负责采办油脂蜡烛的管事太监,哭丧着脸跑到凤仪宫求见。
“娘娘!娘娘救命啊!”那太监一进来就扑通跪下,磕头如捣蒜。
“何事惊慌?”苏蔓放下手里做样子的《细则》,皱眉问道。
“娘娘,按照新规,所有采买需提前报备计划,列明数量、估价,经三层审批方可执行。可……可宫中用度,尤其是灯油蜡烛这等消耗之物,常有突发需求,或是临时庆典,或是哪位主子夜间要点长明灯,若都按这流程走,等批下来,怕是事情都耽误了!就……就昨日,淑妃娘娘宫中夜间需紧急添补一批上等蜡烛,奴才因这流程走不完,不敢擅专,结果……结果险些误了事,被淑妃娘娘宫里的掌事姑姑好一顿训斥……”那太监说得声泪俱下。
苏蔓心里一动,表面不动声色:“流程既定,自有其道理。突发情况,难道没有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太监一脸茫然。
“就是遇到紧急事务,如何快速处理的备用方案。”苏蔓解释。
“这……宫中没有此例啊娘娘!”太监苦着脸,“以往都是奴才看着情况紧急,先办了,事后再补个手续,或是找相熟的主管通融一下……可如今这新规,条条框框卡得死紧,谁也不敢担这责任啊!”
苏蔓明白了。她的制度,堵住了原本那些“灵活操作”(其中可能包含贪腐和人情)的空间,但也确实影响了一些紧急事务的处理效率。这就是典型的“一管就死”。
她正琢磨着是趁机再“完善”一下制度(让它更死板),还是故作高深地训斥一番,另一个麻烦又找上门了。
这次是司制坊的掌衣宫女。
“娘娘,奴婢按新规要求,提交了下季宫装制作的《物料需求计划表》,可……可内务府那边卡着不批,说是计划不够详细,预估用量依据不足……可宫装制作,本就需看具体款式、各位主子的喜好身形来定,如何能提前数月就精确预估每样料子用多少?这……这实在是强人所难啊!”掌衣宫女也是一脸委屈。
得,部门之间的新矛盾又出现了。内务府拿着鸡毛当令箭,用新规卡别人脖子呢。
苏蔓一个头两个大。她这套制度,本意是制造混乱,可没想到混乱来得这么快、这么具体,还直接反馈到她这里来了!她这个“制度设计者”,还得兼职“客服”和“纠纷调解员”!
她只能硬着头皮,把内务府的人和司制坊的人叫到一起,再次召开“协调会”,费尽口舌地解释什么叫“合理预估”,什么叫“弹性计划”,试图在新规的死板框架下,给他们抠出一点灵活操作的空间。
一番折腾下来,苏蔓累得口干舌燥,感觉比真刀真枪地管事情还累!
就在她疲于应付各处因新规而冒出来的问题时,尚宫局的张女官带来了一个更让她心惊的消息。
“娘娘,奴婢暗中查访了景仁宫那个与舞姬彩月说过话的小宫女。”张女官压低声音,“她起初不肯说,后来奴婢晓以利害,她才吐露,是……是贵妃娘娘身边的一个老嬷嬷,让她去找彩月,只说……让她在表演时‘尽力而为,若能得陛下青眼,便是她的造化’,并未提及其他。至于那颗珍珠……那小宫女发誓说毫不知情。”
苏蔓的心沉了下去。柳如玉果然贼心不死!虽然这次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珍珠事件是她指使,但这种模糊的暗示和怂恿,更显其心机深沉!她就像一条潜伏在暗处的毒蛇,不知何时就会再咬人一口。
而自已这套旨在“摆烂”的管理制度,在真正有心人眼里,恐怕漏洞百出,反而可能被利用!
一种无力感和危机感同时涌上苏蔓心头。
她感觉自己仿佛坐在一个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下面既有因制度混乱而怨声载道的岩浆,也有柳如玉这种虎视眈眈的暗火。而她原本指望用来灭火(或者说,用来把自已烧下台)的“先进管理体系”,现在看来,更像是一桶油!
就在她心乱如麻之际,皇帝萧桓的口谕到了。很简单,只有一句话:
“朕欲明日午后,于乾清宫偏殿,听皇后详解《六宫事务管理细则》。”
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苏蔓看着镜中那个因为连日劳心劳力而显得有些憔悴的自已,又看了看桌上那几本如同讽刺一般的《细则》,只觉得前途一片灰暗。
明天的“汇报会”,恐怕不是展示,而是……审判现场。
她的“先进”管理体系,怕是要迎来一场惨烈的滑铁卢了。
而她的退休梦,似乎也随着这套制度的失败,一同坠入了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