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萧桓离开御膳房已经大半个时辰了,苏蔓却还觉得自已唇齿间(心理作用)和鼻尖(也可能是心理作用)萦绕着那股淡淡的龙涎香气,以及……那半块枣泥核桃馅月饼的甜腻。
他最后那句话,“皇后并非愚钝,只是朕以往未曾发现而已”,像魔音灌耳,在她脑子里反复回响。配上他当时那深邃难辨的眼神,苏蔓只觉得后背发凉,比被甲方爸爸死亡凝视还要可怕。
“他到底什么意思?”苏蔓瘫在凤仪宫的摇椅上,第N次问自已,“是觉得我管得太宽,手法太激进,准备秋后算账?还是……真的觉得我‘颇有成效’?”
如果是前者,她是不是该赶紧写份检讨,深刻反省自已“越权”、“苛酷”的错误,然后乖乖把宫宴筹备权交出去?虽然不甘心(毕竟投入了那么多精力),但保命要紧啊!
如果是后者……苏蔓打了个寒颤,那更可怕!那意味着她“能干”的人设进一步坐实,以后这种“重大项目”怕是会源源不断地砸过来!她的退休生活就真的彻底泡汤了!
左思右想,都觉得前路艰险。苏蔓哀叹一声,把脸埋进软枕里。这后宫,简直比职场还难混!至少职场里老板的心思还能猜个七八分,这位皇帝陛下的心思,简直是海底针!
“娘娘,司设监和司苑司联合呈报的锦缎使用细则和交接文书送来了,请您过目用印。”锦心的声音打断了她的自闭。
苏蔓有气无力地抬起头,接过那本文书。翻开一看,倒是有些意外。文书条理清晰,司设监入库的数量、规格,司苑司领用的数量、用途(制作宫灯罩五十幅,中秋特定装饰若干),以及后续管理责任,都写得明明白白,后面还附了双方主管太监的签字画押。
看来她之前那番“KPI考核”还是有点效果的,至少让他们学会了做计划和明确责任。
她拿起凤印,正准备盖章,忽然脑中灵光一闪!
等等!计划……责任……流程……考核!
她之前一直想着怎么“藏拙”或者“摆烂”,但效果都不佳,反而适得其反。既然皇帝似乎对她这套“管理方法”产生了兴趣(不管是好意还是恶意),那她何不……顺势而为,把它“体系化”、“复杂化”,甚至“学术化”?
就像在公司里,有时候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流程化,弄出一堆看似高大上实则繁琐无比的规章制度和报表,反而能降低效率,让老板觉得这事儿太麻烦,不如维持原状!
对!就这么干!
她要给皇帝展示一套“先进”但“极其繁琐”的后宫管理体系!让他知难而退!
想到这里,苏蔓瞬间来了精神。她坐直身体,对锦心吩咐道:“去,把张女官给本宫叫来!再拿些空白的册子和笔墨来!”
张女官很快到来,苏蔓将她拉进书房,开始口述,让她记录。
“本宫深思熟虑,觉得后宫管理,需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方能长治久安。故欲拟定一套《六宫事务管理细则》。”苏蔓一本正经地开始忽悠,“首先,需明确各衙门权责。张女官,你记一下:内务府,总辖宫廷事务,下设七司三院,各司其职,具体权责如下……”
她开始把记忆中现代企业的部门职能说明书那套搬过来,给内务府、尚宫局、司礼监等各部门制定极其详细的“岗位说明书”,里面充满了“负责”、“协助”、“统筹”、“监督”等模糊又容易产生推诿的词汇。
“其次,需规范办事流程。凡宫中事务,无论大小,皆需填写《事务申请单》,写明事由、预算、经办人、预计完成时间,经直属主管审批后,报上级部门复核,重大事项需报本宫或陛下最终裁定。流程节点需明确记录,形成《流程跟踪表》……”
她设计了一套复杂的OA(办公自动化)流程,当然,是纯纸质手动版。光是想象一下那些太监宫女们抱着各种单据跑来跑去盖章签字的情景,苏蔓就觉得……很有成就感(在搞破坏方面)。
“再次,需建立考核机制。每月末,各衙门需提交《月度工作简报》,总结本月工作完成情况、遇到的问题、下一步计划。每季度,由尚宫局牵头,对各衙门进行‘绩效考核’,依据便是这《细则》执行情况、事务处理效率、差错率等,考核结果与各衙门用度拨付、人员赏罚挂钩……”
KPI考核!她把这大杀器也搬了出来!她就不信,这帮习惯了按惯例和人情办事的古代宫人,能适应得了这种量化考核!
苏蔓越说越兴奋,几乎把自已前世见过的、听过的所有管理理论和工具都糅合了进去,弄出了一套庞大、复杂、充满术语、看似高深莫测实则可能窒息的“管理体系”。
张女官一开始还奋笔疾书,听到后来,手腕发酸,脑子发懵,看向皇后的眼神充满了敬畏和……一丝迷茫。娘娘说的这些词,她大多听不懂,但感觉……好厉害的样子!
“娘娘……这……这《细则》是否过于……详尽了些?”张女官小心翼翼地问。
“详尽方能无懈可击,规范方可杜绝弊端。”苏蔓说得义正辞严,“你先把本宫说的这些整理出来,形成初稿。待中秋宫宴后,便可在六宫试行。”
她打算用这套“先进管理体系”作为“谢幕演出”,等皇帝被这套繁琐的流程搞得头晕眼花、发现后宫效率不升反降时,自然就会明白她苏蔓只是个“纸上谈兵”的赵括,不堪大用,从而放弃让她“协理六宫”的念头。
完美!
接下来的日子,苏蔓一边继续盯着宫宴筹备的各项细节(这是眼前必须完成的任务),一边暗中督促张女官完善那套《六宫事务管理细则》(这是为未来退休铺路)。
宫宴的筹备在她的高压下,倒是进展顺利。菜单最终确定了,既有传统珍馐,也加入了苏蔓提议的几样精巧点心和时令汤羹。流程也优化了,歌舞杂耍安排得张弛有度。场地布置、安全保卫等都逐一落实。
很快,便到了中秋宫宴前夕。
一切准备就绪,苏蔓进行了最后一次全方位的检查,确认无误后,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凤仪宫。明天就是“项目验收”的日子了,成败在此一举。
然而,就在她准备早早歇下,养精蓄锐应对明日盛宴时,皇帝萧桓,再次毫无预兆地驾临了凤仪宫。
而且,是在宫门即将下钥的戌时末(晚上九点)!
苏蔓听到通传,惊得从床上弹了起来!这么晚了他来干什么?!明天就是宫宴了,他不用早点休息吗?!还是说……他发现了什么?比如她偷偷搞的那套《管理细则》?
她手忙脚乱地披上外衣,头发都来不及仔细梳理,匆匆来到正殿接驾。
萧桓依旧是一身常服,似乎也是刚从御书房出来,脸上带着一丝倦色,但眼神依旧清明锐利。他挥退了左右,殿内只剩下帝后二人。
“明日宫宴,皇后准备得如何了?”他开门见山,语气听不出情绪。
苏蔓心里打鼓,谨慎地回答:“回陛下,一切均已准备就绪,臣妾已反复查验,应无疏漏。”
“嗯。”萧桓应了一声,目光却落在她书案上那厚厚一摞、墨迹未干的《六宫事务管理细则》初稿上。“那是何物?”
苏蔓心里咯噔一下,完了!还是被发现了!
她硬着头皮,尽量用平静的语气回答:“是……是臣妾闲暇时,琢磨着草拟的一份关于规范六宫管理的设想,尚不成熟,故而未曾禀报陛下。”
“哦?”萧桓似乎来了兴趣,走到书案前,随手拿起最上面一本册子翻看起来。
苏蔓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紧张地看着他的表情。
萧桓看得很快,眉头时而微蹙,时而舒展,偶尔还会在某些术语旁停留片刻。殿内只剩下书页翻动的沙沙声。
苏蔓度秒如年,心里疯狂祈祷:快嫌弃吧!快觉得麻烦吧!快说我多此一举吧!
不知过了多久,萧桓终于放下了册子,抬起头,目光复杂地看向苏蔓,缓缓开口道:
“权责明晰,流程规范,考核量化……皇后此法,虽前所未有,细思之下,却似乎……暗合治理之道。”
苏蔓:“!!!”
什……什么?!暗合治理之道?!你不是应该觉得繁琐无用吗?!
“只……”萧桓话锋一转,苏蔓的心又提了起来。
“只是此法过于理想,推行之初,恐阻力重重,亦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萧桓用手指点了点那摞册子,“尤其是这‘绩效考核’,标准如何定?由谁来评?是否公允?若处置不当,反易滋生新的不公与矛盾。”
苏蔓愣住了。她没想到皇帝一眼就看出了她这套体系中最大的漏洞和执行难点!这洞察力……也太可怕了!
她下意识地就想辩解(或者说,继续忽悠):“陛下明鉴。臣妾亦知此法粗陋,故称之为‘设想’。其关键在于‘试行’与‘完善’。可先择一二衙门试点,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细则,积累经验,待成熟后再推广。至于考核公允,可设多人评议,交叉审核,并允许被考核者申诉……”
她巴拉巴拉说了一通,把现代企业里应对考核争议的那套办法也搬了出来。
萧桓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她。直到她说完,他才意味深长地看着她,说了一句:
“皇后对这套‘设想’,思虑倒是极为周详。”
苏蔓心里一凛,意识到自已似乎……又表现过头了!
她赶紧找补:“臣妾……臣妾只是纸上谈兵,胡思乱想罢了,让陛下见笑了。”
萧桓没有接话,只是又拿起那本册子,翻到关于“流程规范”的那一页,指着上面她画的简易流程图(用方框和箭头表示),问道:“此图何意?”
苏蔓头皮发麻,只好解释:“此乃臣妾为了方便理解,随意画的,表示一件事从开始到结束,需要经过哪些步骤,由哪些人处理。”
萧桓盯着那流程图看了半晌,忽然道:“明日宫宴之后,皇后可将此《细则》完善后,呈报于朕。”
苏蔓瞬间僵住。
呈……呈报于朕?!
他不是应该否定吗?!怎么反而要她完善后上报?!
这剧本不对啊!
看着她那副目瞪口呆、如遭雷击的样子,萧桓的眼底,极快地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笑意。
他放下册子,转身向殿外走去,快到门口时,脚步微顿,背对着她,留下了一句让苏蔓彻夜难眠的话:
“朕很期待,皇后明日宫宴,以及……日后协理六宫的表现。”
苏蔓站在原地,看着皇帝消失在夜色中的背影,只觉得秋风萧瑟,人生凄凉。
她好像……又把自已给坑了?
而且,是挖了个巨坑,然后把自已埋了进去,皇帝还在上面踩了两脚,把土给压实了!
她的退休大计……呜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