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风雪刃 > 第6章 君前对

风雪刃 第6章 君前对

作者:三卿不问清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7 09:05:56 来源:文学城

皇宫,宣政殿。

夜已深,殿内却灯火通明,亮如白昼。蟠龙金柱森然矗立,映照着御座上皇帝尤寰深沉莫测的面容。他年近五旬,鬓角已染霜华,但那双眼睛依旧锐利,此刻正平静地看着跪在殿中的两人,无喜无怒,却带着无形的威压,足以让任何臣子胆寒。

二皇子尤景曜侍立在御座左下首,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张垣则跪在稍远些的地方,身体微微发抖,不知是恐惧还是激动。

“鹤杳,”皇帝缓缓开口,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张垣所奏,你可知情?”

尤鹤杳伏身,额头触地,声音沉稳:“回父皇,儿臣方才在东宫,已听青太傅……言明其身世。”

“哦?”皇帝目光转向一旁跪得笔直、面色苍白的青暄和,“青暄和,你既是逆臣青林之后,隐姓埋名,混入东宫,意欲何为?”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青暄和身上。尤景曜眼中的恶意几乎不加掩饰,张垣更是屏住了呼吸。

青暄和抬起头,并未看皇帝,反而先看了一眼身旁的尤鹤杳,随即重新俯身,声音清晰而冷静:“陛下,臣确为青林之子。臣隐姓埋名,是为查清十三年前青家血案真相,还亡者清白。”

他竟直接承认了,而且直言要“翻案”!

尤景曜立刻厉声斥道:“大胆!青林勾结废太子,图谋不轨,罪证确凿,先帝与父皇圣心独断,岂容你在此妄言翻案!你混入东宫,分明是包藏祸心,意图接近皇兄,行不轨之事!”

张垣也连忙叩头:“陛下明鉴!此等逆臣之后,其心可诛!太子殿下受其蒙蔽,臣恐其危及社稷啊!”

殿内气氛瞬间紧绷到了极点。

尤鹤杳在袖中攥紧了拳,手心里全是冷汗。他知道,接下来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至关重要。

“父皇,”尤鹤杳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迎向皇帝,“青太傅身世虽有隐情,然其入东宫以来,恪尽职守,教导儿臣兢兢业业。日前科考案,若非太傅机警,洞察先机,儿臣恐已遭奸人构陷,身败名裂!儿臣以为,人才难得,其心可鉴。至于青林旧案……”

他顿了顿,感受到尤景曜投来的冰冷视线,继续道:“时隔多年,若其中真有冤情,父皇圣明,何妨彻查?既可彰显父皇公允,亦可堵天下悠悠众口。若查实无误,再治其罪不迟。若因其出身便一概否定其才其功,岂非因噎废食?”

他没有直接为青暄和担保,而是将重点放在了青暄和的才能和功劳上,并将“翻案”的请求,巧妙地转化为皇帝彰显“圣明公允”的机会。

皇帝沉默着,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目光在尤鹤杳和青暄和之间逡巡。他并未立刻表态,而是看向青暄和:“青暄和,你口口声声要查清真相,可有凭据?”

青暄和再次抬头,这次,他的目光直接看向了尤景曜,虽然只是一瞬,却让尤景曜心头莫名一跳。

“陛下,臣并无直接证据。”青暄和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但臣有数点疑窦,恳请陛下圣裁。”

“讲。”

“其一,当年主审官,大理寺卿严崇,在结案后不足一年,便突发恶疾暴毙,其家人随后离奇失踪。陛下不觉得巧合吗?”

“其二,据臣查访,当年指证家父的关键人证,共有三人。其中两人已在案发后数年内相继‘意外’身亡。仅存一人,名为胡惟,如今改名换姓,就在……”他目光再次扫过尤景曜,缓缓吐出三个字,“……萧府为仆。”

尤景曜脸色骤变,厉声道:“胡言乱语!萧府仆役数百,岂容你随意攀诬!”

青暄和不理会他,继续道:“其三,当年抄没青家时,有一份家父与几位门生故吏往来的书信清单,其中提及边关粮饷调度事宜,本可作为‘勾结边将’的佐证,但这份清单在呈交御前之前,却不翼而飞。臣想知道,是为何人所匿?又欲掩盖什么?”

他每说一点,尤景曜和张垣的脸色就难看一分。这些细节,有些他们知晓,有些连他们都不清楚!青暄和是如何查到的?!

“其四,”青暄和最后看向皇帝,目光沉静,“臣想问陛下,若家父当真罪大恶极,为何在其死后,陛下会暗中命人收敛其尸骨,予以安葬?而非依律曝尸荒野?”

此言一出,连尤鹤杳都震惊地看向皇帝!

皇帝敲击扶手的手指蓦地停住,眼中闪过一丝极快的、难以捕捉的复杂情绪。这件事,他做得极为隐秘,青暄和如何得知?!

殿内陷入了更深的死寂。只有烛火燃烧的轻微噼啪声。

青暄和提出的这些疑点,单个来看或许都可解释为巧合或意外,但串联在一起,却勾勒出一幅令人细思极恐的图景。尤其是最后一点,更是直指皇帝内心可能存在的、对当年之事的某种疑虑或……不忍。

尤景曜心知不能再让青暄和说下去,他猛地跪下,涕泪交加:“父皇!此獠巧言令色,分明是在混淆视听,为自己脱罪!他提及萧府,提及边关粮饷,分明是想将祸水引向儿臣,引向母妃家族!其心可诛!请父皇立刻下旨,将此逆贼就地正法,以正视听!”

张垣也连连叩头:“陛下!太子殿下受其蛊惑至深,若再留此人,必成心腹大患啊!”

压力再次回到了皇帝和尤鹤杳身上。

尤鹤杳知道,此刻他必须表态,而且必须是毫无保留的态度。他深吸一口气,再次叩首,声音斩钉截铁,回荡在大殿之中:

“父皇,儿臣愿以太子之位担保,青暄和虽有隐瞒,但其才学、其智谋、其对儿臣的辅佐之功,天地可鉴,科考案尚未了结,幕后黑手仍在逍遥,此时若因出身之故诛杀功臣,岂非令忠臣寒心,令亲者痛,仇者快?儿臣恳请父皇,暂留青暄和之职,戴罪立功,待科考案与青林旧案一并查明,再行论处,若其间青暄和有任何不轨之举,儿臣……愿同罪…”

“皇兄!”尤景曜失声惊呼,他万万没想到尤鹤杳竟敢用太子之位作保。

皇帝也终于动容,深邃的目光落在尤鹤杳身上,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意味。这个儿子,平日里温润谦和,关键时刻,竟有如此魄力与担当?

他又看向跪在那里,面色苍白却脊梁挺直的青暄和。这个年轻人,背负血海深仇,却能隐忍十余年,查找到如此多的线索,更能在东宫危机中挺身而出,其心志、其能力,确实非同一般。

杀了他?易如反掌。但杀了之后呢?科考案的线索可能中断,尤鹤杳的威信将受打击,更重要的是,青暄和抛出的那些关于青林案的疑点,就像一根刺,已经扎进了他的心里。若不弄清楚,他寝食难安。

良久,皇帝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太子。”

“儿臣在。”

“你既愿以储位作保,朕便给你这个机会。”皇帝的目光扫过尤景曜和张垣,最终落在青暄和身上,“青暄和。”

“臣在。”

“朕暂不追究你隐瞒身世之罪,命你协理科考案,戴罪立功。至于青林旧案……”皇帝顿了顿,眼中精光一闪,“待科考案毕,由三司会同,重新核查。”

“父皇!”尤景曜急道。

“不必多言。”皇帝打断他,语气转冷,“景曜,张垣,你二人也需配合调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退下吧。”

“儿臣(臣)……遵旨。”尤景曜和张垣只得咬牙领命,脸色铁青地退了出去。

尤鹤杳和青暄和也叩首谢恩。

走出宣政殿,夜风凛冽,吹得人衣袂翻飞。尤鹤杳这才发觉,自己的后背已被冷汗完全浸湿。他看了一眼身旁沉默不语的青暄和,月光下,对方的侧脸显得愈发清瘦脆弱,仿佛随时会碎裂。

刚才在殿中,他几乎是赌上了所有。

“你……”尤鹤杳刚开口,却发现自己的声音有些沙哑。

青暄和停下脚步,转向他,深深一揖,声音低沉而真挚:“殿下今日维护之恩,暄和……没齿难忘。”

尤鹤杳看着他,心中百感交集。有后怕,有愤怒,有疑虑,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与……一丝奇异的、并肩后的释然。

“不必言谢。”尤鹤杳扶起他,触手之处,只觉得他手臂冰凉,“孤赌的,不只是你,更是这江山社稷的未来。”

他顿了顿,看着青暄和的眼睛,一字一句道:“青暄和,记住你今日在殿中所言,也记住孤为你担下的风险。莫要让孤……失望。”

青暄和迎着他的目光,那双眸子里,映着清冷的月光,也映着尤鹤杳坚定而复杂的面容。他缓缓点头,许下承诺:

“臣,必不负殿下。”

夜色中,两人并肩而行,沉默地走向东宫的方向。经过这一夜的金殿风波,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然不同。

信任的基石在狂风暴雨中虽布满裂痕,却未曾崩塌,反而在共同的危机与抉择中,被浇筑上了一层更为复杂、也更为坚固的东西。

前路依旧凶险,但至少此刻,他们不再是孤身一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