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风雪长歌·北境之刃 > 第11章 第十章 回忆见面

风雪长歌·北境之刃 第11章 第十章 回忆见面

作者:沈归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7 20:56:18 来源:文学城

夜色沉沉,雪京如一头蛰伏不动的猛兽,厚雪覆瓦,檐角结冰,街巷中只余风声轻响,仿若有意掩去人世的喧哗。客栈楼

上,一盏孤灯微明,映着窗纸上那道静坐不动的身影。

林雪飞坐在案前,灰氅尚未褪下,指尖微凉,轻轻覆在桌上的两封信纸之上。案上香炉已熄,只余一缕幽灰未散,随寒气翻涌。

一封是陆重山的,信纸泛黄,字迹苍劲,一如那人——信中言及雪东边境药材征价之变与新设驿点之事,字字沉稳。

另一封是清昭寄来的,薄笺如羽,语气却并不轻浮。她在信中略带试探地提到魏烛许久未回台,又言霜华城附近出现新的外来势力,希望林雪飞定夺人手布防。

往常,她应当即刻起身,命郝青岚下达安排,写回调令,甚至再作部署。

但此刻,林雪飞只是静静地坐着。

她的眼落在那两封信上,却仿佛什么都看不见。

她不记得自己是怎么离开凝香楼的。

只记得那一刻,帘影如水,人影未远,阿虎站在楼下,抱着不知从哪儿来的手炉,一脸惊疑,嘴角动了动,却到底没问出口。

而她,一步步穿过红纱玉灯之间,似梦中行旅,一身墨衫,落雪覆肩。

此时屋内炉火尚暖,她却觉四肢冰凉。那种凉意不是来自雪,而是来自一种无处安放的心绪。魏烛迟迟未回信,叫她隐隐警惕;可最牵引她心神的,是那张素白面具后忽然揭开的脸。

——沈鸢。

十年未见,却似宿命重逢。那一眼,便叫她心底所有隐忍、克制、强自稳重的壳子,都生出一道裂纹。

她们在帘后小室中并坐,茶盏温润,炉香缥缈。

沈鸢的声音依旧温柔,只是比记忆中更缓慢些,像是小心避开某些过往。

她说,她在十年前嫁给了李铭。

“名义是婚配,实则如囚。”她低头抚着茶盖,语气平静得像是在讲他人的故事。

“这些年住在城中偏院,出不得门,连银钱开支都看得很紧。只有锦衣卫的王赡大人稍稍宽容,让我另谋生计。”

她眼中并无怨意,却有一种令人心碎的平静。

“凝香楼虽挂我名下,实则是借势而存,盈利不佳,或许朝不保夕。”

林雪飞听着这些话,仿佛胸口被什么缓慢地勒紧。

她本想问她过得如何,可话到嘴边,只说出:“你还好吗。”

沈鸢却只是笑了笑:“如今我还有名有号,苏瑟。作为王赡的义女,药膳局药师,玄衣署掌事,京中人欺我不得,李铭也得礼让三分。也算是个身份。”

林雪飞望着她,想起许多年前,那双曾在雪夜里牵她过桥的手,那人曾为她守过夜、编过书签、半夜替她打来热水。

林雪飞轻声道:“你那时待我极好。”

沈鸢没有否认,只淡淡回了一句:“可我记不清了。”

她语气温和,像是一种妥协。

林雪飞心中微微一痛。就像是自己珍藏多年的物件被最在意的那人无视一样,即便她心中知道并非如此。

那种刻意的平静,是压抑了太久的印记。

她正不知如何回应,便顺势提起自己:“我如今在连港做药材生意,前些年又收了一家鹤云巷里的店,叫‘鹤云堂’,专收雪参风茧草。”

沈鸢低头抿了一口茶,半晌忽而轻声道:“还记得你小时候最不愿去鹤云巷,每次你娘带你去那条街上买纸伞,你都死活不肯走近那家店,说里面味道太冲。”

林雪飞怔住。

那是她小时候的事。

她从未提过,甚至连自己都不太记得了。

沈鸢却记得。

她都记得。

只是将那些记忆,藏在了层层心墙之后,不愿轻启。

她们未再多说。沈鸢温声送客,说:“今夜多扰,下回有闲,再由你做东。”

她说着站起身,望着林雪飞,眉目柔和。

“你与那位小随从今晚所有费用,我都记下,权作招待。”

林雪飞本想推辞,沈鸢却微笑着看她,语气温和却不可违逆:“再见就好。”

她应了,心中却如骤雪乍停,无声坠落。

离开时,她回望那一间帘室,却只见灯光浮动,帘影无声。

唐沁并不在,阿虎正倚在门边,一见她出门,立刻迎上:“贵人......您果然厉害。”

林雪飞没听懂,“嗯?”

阿虎咳了声,“那、那是凝香楼的头牌吧?看样子还对您很有意思。”

她斜睨了他一眼,那目光太淡,阿虎立刻讪笑不语,乖乖跟着她回客栈。

她替他开了一间房,吩咐:“好好歇着,明日再行。”

阿虎受宠若惊:“哎,哎!小的明日定当鞍前马后!”

她却未回应,只转身进了房,关门落锁。

屋内只余一盏孤灯,檀香未燃,书信犹摊。

她望着桌上那两封信,眼神一寸寸地暗了下去。

沈鸢那句“再见就好”,像是一把轻柔的刀,插得极深。

她不知对方经历了什么,也不知李铭究竟如何对待她。她觉得还有很多疑问没有被解答。

她只知道,十年前那个愿意陪她背诗、为她与私塾师傅抗争的姑娘,如今身在风雪,更加沉静,更加遥远。

可她还记得鹤云巷。

那就够了。

林雪飞坐直身子,提笔蘸墨,终于开始批阅陆重山与清昭的信。

窗外雪声未止,她的心却在风雪中,一点点,清醒了。

她看着窗外一片茫白,缓缓回身,提笔在信纸上落下数行。

回陆重山的信,她写得极为干脆。

“连港药材之事,暂由你全权处理,可行掌事之权。凡属新设驿点所需药材,价格变化可应市势,只要不低于成本额外三成,皆可便宜行事,以量为先。”

笔锋微顿,她略作思索,又落下数字。

“但须严控品质,不可因利润放松验货,令供方以次充好。东线之名,不能坏在我们手里。”

这几句写得清峻有力,正是她此刻所需立下的规矩。

她信得过陆重山的稳重,但越是信赖之人,越要先划界限。

写罢,她将信纸搁在一旁,又取过清昭所寄之信,落笔稍缓。

“台中蒲家密探一事,魏烛已查明,数日前传书来报,正在收网。你不必忧虑。”

这句语气不重,却足以让清昭明白,知鹤台线索并非她所独掌,且魏烛仍在林雪飞掌控之中。

她搁下笔尖,又细细回读清昭所写“霜华城势力混杂”一段,只觉含糊其辞,语意不清。

她轻叹一声,另起一段:

“你信中所述‘霜华城势力不明’,太过空泛。地痞赵胜何人?归属何营?其人品行是否确有案底?其上属又与李铭系有何干系?若连这等常见流痞都探不清楚,不如调你一半人手去东郊码头。”

写到此处,她顿笔良久。

清昭是影针阁阁主,调兵遣将之才不缺,信息网络亦不薄。如此敷衍回信,不是能力不及,便是试探她对局势的判断力——

或者,另有所图。

她目光冷了几分,又落笔:

“若你真感势单力微,可调清渠、江回两人西行,我另拨三百两银作行动之用。至于你所言外来势力,请速速查证,勿自猜多。”

这一句,语气已然带了些钳制之意。她不直接质疑清昭,但也不容清昭假借不明局势而扩张私力。

林雪飞写罢,将两封回信分别入封,封口抹蜡,印上掌事私印。

她搁下笔,略有疲态。抬手覆在眉心处,揉了揉太阳穴。

这一晚太长。她自雪京东门而入,步步为营,如今方得片刻落座,却仍不得歇息。

她起身倒了杯温水,一饮而尽,复又坐至榻边。

郝青岚一夜未归。

按理说,这等事她应早遣人找寻。但她心中却并不焦躁。

青岚性子虽直,单独行事时却从不鲁莽。此番她请命自去查人,或许是追上了什么线索,又或是碰上阻碍,正于某处周旋。

她既未传来急讯,便说明无性命之忧。

林雪飞想起她走时那神情,心中微动——或许,不只是查人。

她嘴角一弯,露出一点极淡的笑意。

随即,又想起沈鸢。

那人站在帘后时,明明一身素衣,却仿佛背后藏雪,一眼望去,再难移开。

林雪飞闭上眼,耳边仍回荡着沈鸢低缓的嗓音,温和平静,带着十年光阴磨出来的沉稳与钝痛。

她本想问沈雨秋如今可安,可惜话未出口,便被沈鸢那句“李铭也要礼让三分”堵了回来。

沈鸢的父亲,昔年连港镇开设私塾,请了师傅教他们识文断句、用心授予剑术,如今竟连一句问候都未能出口。林雪飞心头一阵憾意,却终究没再强求。

她思绪又转到唐沁——

那女子今日引她入凝香楼,语带玩味,行止之间却分寸极稳。若非与沈鸢早有联系,又怎会知她此行必到?

她们是什么关系?

唐沁,沈鸢,李铭,王赡......这几人之间,似有若隐若现的脉络,正缓缓浮出水面。

她素来擅于在困局中抽丝剥茧,一步步推演全局,可今夜思绪杂乱,头颅微胀,竟连半个线头都理不清。

许是那面具之后的眼神太过熟悉,也许是沈鸢说“记不得”时的语气太过温柔。

那种温柔像雪一样,覆在她心口,既轻又沉。

林雪飞合衣而卧,狐裘盖身。

窗外雪落未歇,风声穿窗入缝,如有人叩门,又像旧梦重来。

她缓缓闭上眼,脑海中纷乱仍未散尽。

她最后想着:郝青岚今夜未归,应是遇上了什么。

——然后,便不知不觉,睡去了。

檐角冰凌垂挂,灯火微明,静夜无声。

窗纸上映出那一点剪影,沉沉地,陷入梦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