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风行云水间 > 第7章 《晨春晚》(1)

风行云水间 第7章 《晨春晚》(1)

作者:光年一厘米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19 10:02:02 来源:文学城

凌晨出发,司机是秦绯安排的,一开始没有搭话,只是在等第一个红绿灯时,他调试了半分钟左右的广播。

晚间电台多是各种点歌和念书,经过司机手的时候频道数字一直闪,最后居然播报起了这个点不该有的社会新闻频道。

“今天是10月8日星期三,于前日始,北榆及其比邻地区,多校组织开展对于常见春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为主题的祭奠和研学活动,活动上,常先生年逾百岁的夫人向晚钟女士现身现场,受到了学生和老师们极大的欢迎和美好的祝愿。

“常见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其从十六岁起,撰写文章就曾登报面世,至今仍有多达十三篇作品印刷在中小学课本上供学生学习探讨,此次活动,过万名学子手捧鲜花前往先生陵园祭奠,缅怀这位生命跨越世纪、历经洗礼初心不改的伟大文学泰斗……”

主持人字正腔圆的叙述着活动场面,温延听得入神,丝毫没有注意到窗外景色正迅速变化,从高楼变成平房,又从平房又变成瓦房,芦苇叶高耸,随风飘摇。

广播里提到的“常见春”,温延非常熟悉。他的文章涉猎范围广,甚至改编的影视隔几年就会翻新一轮,文集、小说等都一直在中小学必读书单中,更别说小时候几乎每一学期都会遇见的课文,可以说只要在国内上过学的,没有不认识他的人。

而且他去世时有一百二十岁,五年前全国掀起悼念盛况时,有很多人都非常震惊于这样的人居然和自己经历了同一时代。

刚刚还提到他的夫人向晚钟,居然也年逾百岁,至今依旧健康。

思绪刚陷进去,司机突然叹了口气,剌着嗓子说道:“五年前全国都在为这位发文,同辈出名的人全部都早早不在了,还有他老婆,这夫妻俩是真能活呀!

“那时候看报道,他从前友人的后辈居然从世界各地赶去送他,这真的是我这辈子看过的唯一一场这么多人参与、世界人民关注的葬礼了!”

温延瞥了眼将至水,对方无动于衷,但司机这么热切,他也不好让他话落在地上:“嗯,那天我本来还不知道的,正好路过了十字路,就在那看好多人给他烧纸,烧了一整天。”

火光冲天,直到凌晨。

“你看了一整天啊?”司机乐了,透过后视镜瞄他,“小伙挺有闲情。”

温延冲他笑了笑。

司机倒是好像觉得和他说话有乐子,花了两秒想新话头,然后突然“哎”一声:“不是聊常见春嘛,我前两天听在这一块跑的司机在群里说,接到了几个常见春的学生,那大包小包的器材,可热闹,说要采访常先生生前的旧友,不知道今天会不会有消息?

“说不定那些学生又会写一大堆文章,搞文学的就喜欢写写写,还好啊我早不上学了。”

“叮咚!您已到达。”提示音出现得突兀,广播内容也在此时切换下一个话题,温延才发现自已好像一路上是没有听见导航提醒的,现在居然突然出现。

司机下车绕到侧边为将至水开门,温延跟着下去,打眼就看见下车的路口立着假山石,上面刻有涂红的“程村”两个字,月光下不大清楚。

司机没熄火,起步跑得利索。

将至水翻手招出一幅光卷,拉开卷轴,正是从南郇到此地的路线,而两个白色图标此时正立在最终地标圈外侧,一个小小的圈和一簇发着白光的火苗。

他见过将至水源相头上的火焰,那个缩小版的火苗应该就是代表她,那那个灰色的圆圈呢?是他吗?

“这个是素堪图。”她解释道,“问题出现它就会出现,做指引作用,结束它就会消失,这张是你的。”

“前面。”她指向小白路的延伸方向,“走过去就会进入幻山海,根据幻山海的形成原因不同,生人进入会根据主人的执念放大一种感官。”

顺着将至水手指的方向是村口,村口没有人家,此时却亮着光,是一处……

“灵堂。”她说。

说着她就收了素堪图,向着那边走去,陌生人的灵堂不认识的人都会有些避讳心理,但温延只是稍一犹豫就跟了过去。

没走几步,移步换景,虚空之中出现一间不着地面的房间,空旷环境之中只有一张书桌,一个年轻女孩在一大摞书本中翻找,然后抽出其中一本,一页一页的翻。

旁边的电脑上是一个未完的文档。

“她是这个幻山海的主人吗?”这地方静谧,只有这一个人,再看不到别的痕迹。

将至水定睛一看,摇摇头:“她不是,应该是在世亲眷,多半是儿孙梦里进到此处了。”

突然,女孩停留在某处,捧着书的手开始颤抖,眼中瞬间兜了一包泪。

她手上的书封面简约,标题突出,赫然是常见春的《旧时笔记》。

这几乎瞬间让温延联想到刚刚车上听的广播,这么巧吗?这居然是常见春的幻山海?可他的陵园不是在北榆,这里是……北榆吗?

南郇和北榆的距离,是半小时的车程能抵达的?

这次不需要将至水指示,温延便迈步过去,走到女孩身边时她一滴泪正好落下,“啪”得砸在书页上,他顺着看去,是那篇很有名的《晨春早》。

开篇以「众所周知,我的名字来源于“晨春”这首古诗」引出,重点描述了幼时邻居家一位小妹,她的父亲文化水平不高,又想给女儿取好名字,就学了他的名字从同一首诗里取了字,两人年龄差六七岁,却因为名字而感情深厚,小时候常常一起读书习字的事情。

和经常在他字里行间中提到的其他友人都不同,这位小妹只出现过这一次,有头没尾,之后都再未曾写过,甚至他在世时就有不少学生问过他,他每次都拒绝回答,依靠文章里微薄的信息只能知道她叫“晨莺”,没写姓氏。

有人猜测她可能没活到长大。

因为事件背景在百年前那个环境,这种说法其实可信度很高。

温延看着女孩泪水越落越多,忍不住伸手拍了拍她的肩,打扰:“你还好吗?”

女孩惊觉有人,快速用袖子抹掉眼泪,抬起头看见了一个陌生人:“你、你是谁?”

他报了名字,女孩用力吸了一下鼻子,同样回以自己的名字:“我叫程蓁。”

不姓常,倒是和这个村子的姓氏相符合。

她从桌子底下给他拉出一个板凳,对他指了指:“你坐。”

只有一个板凳,他回头去看将至水,她头顶的焰尖飘了飘,好像被风吹动,却在不远处站定,并没有过来的意思,见他看过去,她对他扬了扬下巴,示意他和女孩交流。

于是他收回视线,放轻了声音:“你怎么了吗?”

程蓁把手里的书垒到桌侧,说话时还有点鼻音,“我写了一本关于我太奶奶的书,还差个收尾,”她又吸了一下鼻子调整状态,“本想写完给她看的,但她突然去世了,我还不知道该怎么结尾。

“这个故事是她告诉我的,她希望有人记得,但从我小时候听,它就是没有结局的。”

故事怎么会没有结局呢?

“没有结局?”

其实这世界上大部分的故事总是这样,无疾而终,却总是令人念念不忘,程蓁大约遇到了这么一个,温延问道:“什么样的故事呢?”

有人好奇,程蓁眼睛一亮:“你想听吗?”

“如果你很想说,那结局我听完可以和你一起想。”

他能感觉到她很想说。

她“嗯”了声,转了个身,后背靠在书桌上,低垂着头沉默了很长时间,久到温延以为她不想说了,她才娓娓道来。

-

声音恍若从虚空中来,停顿中,将至水提醒他:“这一次,是听觉。”

“好好听,听尘缘里的声音。”

-

故事断在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午。

小时候,我问太奶奶:后来呢?

她说没有了,可我不信。公主和王子还没有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故事怎么就结束了呢?

我思来想去也不明白,可再想求她多讲一点,她却已经闭上眼不说话了。

她又睡着了,奶奶放下扫帚过来把我抱起来,让我不要吵她。

“晨盼早莺送冬去,年年岁岁常见春。”

1.

我的太奶奶是南乡一带村子里最后一个裹小脚的女人,昨天有好多扛着摄像机的人跑去她家,说是做什么什么记录片的,想向她了解从前的故事。

太奶奶一百多岁了,身体一直很好,也喜欢学习新东西,到现在还能自己一个人上村头和其它老太太一起搓麻将。

所有人都知道太奶奶脾气好,这次也以为她会请那些人进去她的小木头屋子,坐下来好好和他们说说话。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她在听完那些人来意以后,全然不顾的发起脾气,将他们都赶了出去,完了人走了还缓不上来,一口大气没喘上来进了医院。

我是连夜从学校赶回来的,见到太奶奶之前,我从长辈们零碎的交谈中听到了一个名字。

常见春。

2.

几乎所有上过学的人都知道常见春。

但我知道的和他们不一样。

或者说,我知道的比他们都要特别一点。

因为,我知道的,除了书里的“常见春,榆河兰川人,启朝末年出生,近当代文学家点点点点”之外,还有些别的,比如他是太奶奶小时候的邻居,两人可以说是青梅竹马。

再比如他那个被后世形容说是天造地设的夫人向晚钟,曾经也是太奶奶追着喊过姐姐的人。

我穿过他们跑进堂子里——太奶奶醒了之后就闹着回来了。

窗户不太透光,屋子也本来就小,人多了就更昏暗了,所以尽管是白天,床边依然点着一个拖着长长双股电线的黄色小灯泡。

我在她床边蹲下来,捧住她的手轻声喊她:“太奶奶……”

声带刚一震颤,眼泪便禁不住落下来。

老人就是一点事都不能出,明明过年的时候来人还能拄着拐杖到处溜呢,现在看起来却是虚弱的像个久卧在床的病人。

我小时候让她和奶奶带过,所以她跟我比平常小辈亲近些。听见我的声音,她悠悠转醒,费力地将眼睛睁开一条缝,嘴里混沌地发出微弱的声响。

我知道他在叫我的名字,连忙应着:“在呢,太奶奶,我在、我在的……”

她“唔唔”应我,极慢的掀开一点眼皮,又紧紧闭上,我懂了,转头请求长辈们先出去一会儿。

“扶我……坐、坐……”她似大约刚刚睡醒,渐渐清明了许多。

“诶好,我扶你起来!”我连忙起身抓了床里边一侧的枕头出来,按照她的意思抱她起来。

屋里的人都出去了,依旧不显明亮,墙壁斑斑驳驳糊了不知道多少层旧报纸。

“蓁蓁啊——”她喊我,声音里混着长长的叹息声,我听着,好像回到了好多年前的那天午饭后。

3.

太奶奶姓许,本名很好听,叫许晨莺,有着她们那个年代独特的韵味。

“晨盼早莺送冬去,年年岁岁常见春。”她抱着五岁的我躺在竹编的摇椅上,借着正午头的太阳光读一本书页焦黄的手抄诗词集,“我的名字就是取自这句诗的,晨莺、许晨莺——蓁蓁记得了吗?”

“记得了。”我用力的点头,“蓁蓁记得太奶奶的名字。”

“那蓁蓁要一直记得。”她捏捏我的脸,说话温温柔柔的,带着挥之不去的哀伤:“以后可能除了蓁蓁,就没有人记得太奶奶的名字了。”

外面人只知道用去世多年的太爷爷的姓氏叫她程奶奶,没人在意她自己的名字到底叫什么。

“那我的名字呢,有诗吗?”我伸手抓住那本诗集,没轻没重的将书页按压出褶皱。

“有的,有的。”太奶奶笑眯眯的,拨开我的手,很快就翻到一页,念出那里的诗,“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程蓁。

还是许晨莺的名字好听。

于是我又伸手抓书往回翻。

“蓁蓁要不要听故事?”她这话说得没头没尾的,但五岁的我当然不会在意到她语气里的失落,立刻丢了书叫着要听。

我不会在意,她的眼睛始终盯着那首小楷抄写的诗,在第一页。

如今应是阳节至,

桃红柳绿不相斥。

晨盼早莺送冬去,

年年岁岁常见春。

-

随着故事进入正轨,眼前混沌的虚空散去遮掩,显出它本来的样子,嘹亮的婴儿啼哭响彻。

《晨春早》这个故事在我这里最初版本的时间纪录是2023年7月17日,真实时间只会更早,后面修改过就更新最后编辑时间了。一直是雏形,这次把它完善[抱抱]

下章开许晨莺视角,她是这场梦的主角。

第一章作话有写多主角,所以副本主角都会有主视角机会[撒花]

说了感受型副本,那就会是沉浸式的[托腮]

欢迎——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晨春晚》(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