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逢春山 > 第14章 第14章-她想

逢春山 第14章 第14章-她想

作者:青玖卿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9 18:36:26 来源:文学城

实验室的灯光总是亮得晃眼,把夜晚也照得跟白天似的。林知砚对着屏幕上的代码发了会儿呆,视线又不自觉地飘向斜前方。

沈凇坐在那里,背脊挺得笔直。屏幕的冷光映在她脸上,勾勒出清晰的侧脸轮廓。她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着,这是她遇到难题时的小习惯。眉头微微蹙起,像是被什么复杂的公式困住了。

林知砚默默收回视线,指尖在触控板上滑动。她点开上一篇早就标记好的论文,这几天趁着零碎时间啃了不少文献,就为了这种时候能帮上点忙。目光快速扫过那些复杂的公式推导,看到某处时,她眼睛微微一亮。

她犹豫了一下,指尖在桌面上轻轻蜷缩又松开,这才转过身。

“学姐,”她的声音比平时轻了些,“这篇CVPR的论文……有点意思。用了种新的哈希编码处理动态模糊,不知道对咱们的项目有没有用?”

她把平板递过去,上面密密麻麻都是标注。重点的地方贴了黄色便签,娟秀的字迹在一旁写着简短的笔记,还有几个小小的问号标记着她不太确定的地方。

沈凇接过平板,目光扫过那些细致的批注。她的指尖在便签上停留了一瞬,轻轻“嗯”了一声。那声音很轻,几乎要融进实验室恒常的嗡鸣里。

这类场景时常发生。

第二天沈凇到实验室时,总会发现共享文件夹里多了一份整理好的数据报告。标题规整,结论清晰,备注只有一句:「数据已处理完毕,基线实验结果见附录。」

林知砚从不多说什么。只是偶尔,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会忍不住想象沈凇看到报告时微微颔首的样子。光是这个画面,就让她心里泛起一丝隐秘的欢喜。一切辛苦于她而言,都值得。

林知砚去接水时,总会很自然地拿起沈凇的杯子。回来时,两个杯子都是满的,水温刚好能入口,不会太烫也不会太凉。实验室的零食筐里,总会有几包沈凇偶尔会拿的黑巧克力威化,混在其他零食里,一点也不显眼。每当看到沈凇撕开包装,小口吃着巧克力时,林知砚的嘴角就会不自觉地扬起一个小小的弧度,心里也跟着甜了起来。这是她们心照不宣的默契。

沈凇对此并未多言,似乎坦然接受了一切。只是有一次,林知砚照例将温水放在她手边时,她目光未离屏幕,却极轻地说了一句:“谢谢。”

还有一次,林知砚正埋头修改代码中的bug。忽然,一小块独立包装的黑巧克力被放在了她的电脑旁。她惊讶抬头,只看到沈凇转身离开的背影,和一句淡淡的:“补充点能量。”

林知捏着那块微凉的巧克力,愣了好一会儿,心底炸开无数朵小小的烟花。她小心翼翼剥开糖纸,将巧克力放进嘴里,浓郁的甜苦味弥漫开来,一直甜到了心底。

直到一个周末。

林知砚和高中好友白晓清视频通话。屏幕那头,白晓清正在喋喋不休地吐槽着香港读书的压力和遇到的奇葩同学。

“……真的,我现在就觉得,能遇到一个靠谱又愿意带你的前辈真是太难得了!”白晓清感叹道,“哎,你之前老提的那个很厉害的学姐呢?就那个……姓沈的?她人怎么样?没欺负你吧?”

林知砚正低头削着苹果,闻言头也没抬,嘴角却不由自主地弯起一个柔软的弧度,声音也轻快了几分:

“沈凇学姐啊……她很好。”她顿了顿,像是在寻找合适的词汇,语气里带着一种她自己都未察觉的熟稔与维护,“就是工作起来太拼了,得有人记得帮她接水,不然她能对着电脑一天不喝一口。哦对了,她喝美式不能太烫,食堂的番茄炒蛋里的青椒她也不吃,得挑出来……”

她絮絮叨叨地说着,语气自然得像在谈论今天天气很好。说完,她下意识地抬起头,想继续抱怨一下学姐工作狂的属性,却猛地对上了视频那头白晓清骤然安静下来、充满了玩味和探究的眼神。

林知砚心里咯噔一下。

白晓清拖长了语调,眼睛眯得像只发现了秘密的猫:“哦——?林知砚同学——”

她故意停顿,看着林知砚的脸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点点染上绯红,才慢悠悠地、一字一顿地问道:

“你……是不是喜欢她啊?”

林知砚只觉得全身的血液瞬间涌向脸颊,耳根灼烧般滚烫。心跳声在耳膜里咚咚作响,剧烈得几乎要掩盖住耳机里的声音。她下意识地想否认,嘴唇张合了几下,却发现自己发不出任何有意义的音节。那些准备好的“敬重”、“崇拜”、“感谢”的词汇,在白晓清那洞悉一切的目光下显得无比苍白。

“我...我没有...只是...”林知砚眼神慌乱地飘向别处,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只是...学姐对我很好,我很...感激她。”

屏幕那头,白晓清笑得更加意味深长:“哦——感激到连人家不吃青椒都记得清清楚楚?林知砚,你骗鬼呢!”

“...不跟你说了!我代码还没跑完!”林知砚几乎是落荒而逃地切断了视频通话。

屏幕暗下去,映出她通红的脸和失措的眼神。桌子前的电脑还在运行着编好的代码,但林知砚的心跳却迟迟无法平复。

“喜欢...吗?”

这个词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她心里漾开层层叠叠、无法忽视的涟漪。林知砚从未敢将这个词语与沈凇联系起来。那是沈凇啊,是冷静、强大、耀眼夺目,是指引方向的存在。自己怎么可能...怎么敢...

可是,心底那份因她而起的所有细微情绪——看到她疲惫时的心疼,接到她回复时的雀跃,被她肯定时的狂喜,记住她所有小习惯时的自然而然——此刻都昭示着一个唯一的、惊人的答案。

然而,紧随那阵悸动之后的,并非纯粹的欣喜,而是一股汹涌而至、刺骨的自卑与难过。

沈凇太好了。她的好不仅仅是学术上的耀眼,更是一种近乎非人的、剔透的纯粹。她的世界由逻辑和真理构建,秩序井然,光华内蕴,像一块完美无瑕的水晶,冰冷,坚硬,不容丝毫杂质。林知砚甚至觉得,沈凇可能根本不需要那些俗世的情感,她自身就构成一个完满的宇宙。她是那种值得世上最干净、最毫无保留的爱慕的人。

而自己呢?自己恰恰是“不干净”、“不纯粹”的。

在林知砚的理想图景里,爱慕应当如沈凇其人一般,始于纯粹的吸引,忠于灵魂的共鸣,像雪山顶上未经打扰的积雪,不染尘埃。

但在十八岁那年,隔着屏幕,她曾开始过一段恋情。对方是个年上好几岁的姐姐,温柔,成熟,像一阵和煦的风,轻而易举地吹进了她当时因学业和未来而略显迷茫的生活。那位姐姐会记得她随口提过的每一件小事,会在她熬夜复习时用语音温柔地说“别太累”,会在她遇到挫折时给出恰到好处的安慰和指引。那种被稳稳接住、被细致关怀的感觉,对当时那个渴望安全感的林知砚来说,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所以,当对方提出“要不要在一起”时,她几乎是带着一种对那种“被照顾”状态的贪恋,懵懂地同意了。

那更像是一种情感上的依赖和慰藉,而非灵魂的共鸣。她们甚至没有真正见过面。关系的维系全靠文字和语音,分享的都是日常的琐碎和情绪的波动。当林知砚兴奋地想讨论一个深刻的议题时,对话总会巧妙地滑向“今天吃了什么”或者“你要照顾好自己”。起初,她觉得这种体贴很受用,但渐渐地,一种精神上的饥饿感开始蔓延。她发现自己在这段关系里,更像一个被精心呵护的孩子,而不是一个平等的、能够进行思想碰撞的伴侣。

分手是必然的,平静且无声无息,像潮水退去,露出干涸的沙滩。没有争吵,只是联系渐渐变少,最后默契地不再打扰。这段关系,始于被温暖的需要,终于无法共鸣的孤独。

这段经历本身或许并无对错,甚至可以说是那个年纪对“温柔乡”的一种本能趋近。但在林知砚此刻近乎严苛的自我审视下,它却成了证明自己“不纯粹”的铁证。

她痛苦地想:沈凇是那样独立、强大...而自己,却曾如此轻易地沉溺于一份唾手可得的、近乎“喂养”式的温柔。这种对比,让她觉得自己格外的“廉价”和“轻浮”。她无法原谅自己曾经的“将就”,因为这仿佛玷污了她此刻对沈凇那份小心翼翼、不敢宣之于口的、无比珍重的情感。

沈凇的世界是由严谨的逻辑、清晰的数据和既定的目标构成的。而自己这份慌乱、炽热、带着“历史印记”的情感,之于沈凇,恐怕就像一段运行完美的代码里突然冒出的、毫无意义的乱码,除了带来困扰和干扰,别无他用。

她怎么可能配得上她?

她又怎么可能...会喜欢自己?

这个认知像一盆冰水,将方才那点因被点破而升腾起的隐秘欢喜浇得彻底熄灭,只剩沉重的无力感。鼻腔泛起酸涩,眼眶也跟着发热,林知砚用力眨了眨眼,将那股湿意逼了回去。

难过像潮水般漫上来,淹没了心脏。原来喜欢上一个人,第一感觉不是甜蜜,而是自卑。是清晰地看到彼此之间云泥之别后的无措和心痛。

可人性的复杂就在于此——越是觉得自己不配,那份渴望反而越是强烈。

理智告诉林知砚,她应该远离,应该把这份不该出现的感情埋藏起来,以免玷污了对方。可她的目光总是不自觉地追随沈凇的身影,她的耳朵总能敏锐地捕捉到沈凇声音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她的手总会比大脑更快地拿起那个属于沈凇的水杯。

这是一种近乎本能的牵引,像向日葵明知太阳遥远,却无法控制地转向光源。

她一边在内心审判着自己,一边又无法克制地想要靠近。

林知砚开始更加细致地观察沈凇。她注意到沈凇长时间阅读文献或调试代码后,总会无意识地用手揉捏后颈和肩膀。于是,她悄悄买了一个轻便的肩颈按摩仪,放在实验室自己的柜子里。每次看到沈凇露出倦色或开始揉脖子,她就会假装自然地拿出来,递过去,语气尽量平淡:“学姐,试试这个?好像能缓解一点。”

最初几次,沈凇只是略显意外地看她一眼,然后道谢接过。后来,她似乎习惯了,有时甚至会极其自然地在感到疲惫时,目光扫向林知砚的柜子方向。

在学术上,林知砚也更加拼命。她不再仅仅满足于完成沈凇布置的任务,而是开始疯狂地阅读最新顶会论文,绞尽脑汁地思考现有课题的突破点,提出一个个或成熟或稚嫩的想法。她渴望得到沈凇的认可,更渴望吸引她全部的、带着欣赏的注意力。

休息的间隙,她也会尝试给沈凇分享点超出于学术的内容。一首她觉得沈凇可能会喜欢的纯音乐,一段关于洛希极限的浪漫科普视频,一篇冷门但思想深刻的短篇小说集……她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包装成“看到后会觉得有趣”的样子,分享给沈凇。

沈凇的反应通常是平静的。对于音乐,她可能会在听完后评价一句“编曲层次感不错”;对于视频,她会点点头说“比喻有点意思”;对于书,她大多只是说“有空看看”。但林知砚已经满足,至少,她没有拒绝。

沈凇对林知砚的态度也的确越来越熟稔。每天到实验室,她会主动向林知砚的方向微微颔首,算是打招呼。讨论问题时,她倾听的时间更长了,偶尔还会反问一句“你的看法呢?”。这种变化细微而真实,成了林知砚每日最大的快乐源泉。

转眼到了新年。实验室组织了简单的聚餐,大家互相道贺后便各自散去。林知砚磨蹭到最后,和沈凇一起离开大楼。

“学姐,新年快乐。”林知砚轻声说。

“新年快乐。”沈凇回应道,语气是一贯的平淡。她从大衣口袋里拿出一个巴掌大小、用深蓝色星空纹路包装纸仔细包好的小盒子,递给了林知砚。“给你的。”

林知砚愣住了,眼睛微微睁大,几乎是屏住呼吸接过了那个小盒子。它入手微沉,质感很好。

“……谢谢学姐。”林知砚的大脑因为过度的惊喜而有些空白。

“嗯,走了。”沈凇没有多说什么,点了点头,转身融入了夜色之中。

林知砚站在原地,心脏狂跳。她紧紧攥着那个小盒子,像是攥着一件稀世珍宝。她清楚地看到,沈凇对实验室其他人,只是口头说了一句“新年快乐”。

回到寝室,林知砚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里面是一个深蓝色的硬绒盒子。打开盒子,黑色丝绒衬垫上,静静躺着一支极具设计感的金属书签。

书签是不规则的几何镂空造型,线条利落冷峻,像是某种精密的电路板图腾,又像是抽象化的星辰轨迹。材质是某种沉甸甸的合金,边缘打磨得光滑温润。在书签最下方,用极其精细的激光雕刻着两三个小小的英文字母:L.Z.Y.。

是她名字的缩写。

林知砚的手指轻轻拂过那冰冷却让她感到无比灼热的金属表面,拂过那三个缩写字母。巨大的喜悦和甜蜜将她彻底淹没。她将书签紧紧贴在胸口,倒在床上,忍不住翻滚了一下,把发烫的脸埋进被子里,无声地尖叫了一下。

她送我礼物了。只给我一个人的。还刻了我的名字。

这是不是意味着……她…也有一点点的…在意我?

林知砚的思绪在狂喜和不确定中反复摇摆。

她为此欣喜若狂,彻夜难眠。

窗外的夜空偶尔炸开零星的烟花,映亮了林知砚盛满心事的眼睛。

新的一年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