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飞龙全传之现代精编版 > 第59章 第 59 章

飞龙全传之现代精编版 第59章 第 59 章

作者:云卿uranus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19:45 来源:文学城

话说郑恩自从随大军班师回朝后,因先前常年在外征战,与妻子陶妃聚少离多,如今总算得闲,两人免不了日日相守,重拾往日的温情蜜意。可他毕竟是武将出身,性子豪放,不知节制,没几日便因酒色过度渐渐病倒了。陶妃急得团团转,连忙让人去请太医院的御医来诊治。

御医仔细把过脉,又询问了日常起居,眉头微蹙道:“郑将军这病,是因七情过度耗伤了元气,加上肾水亏虚、肝火旺盛所致。我给您开一副滋肾平肝、清金益水的药方,按时服用倒无大碍。但最关键的还是得静养——必须清心寡欲,守住元气,再配上汤药调理,才能彻底痊愈。”郑恩听了这话,悬着的心才算放下,连忙吩咐下人送御医出门,又赏了不少银两。

自此,郑恩便闭门在府中养病。府里的大小事都交给陶妃打理,就连煎药、喂饭、添衣这些琐事,陶妃都亲自上手,寸步不离地守在他床边。这日午后,陶妃正坐在床边给郑恩扇着扇子,侍女小莲端着刚熬好的汤药进来,轻声道:“夫人,药熬好了,您歇会儿,我来喂将军吧?”陶妃摇摇头,接过药碗,用银勺舀起一点,放在嘴边吹凉了才送到郑恩嘴边,柔声说:“你慢点喝,这药虽苦,却是治病的关键。”

郑恩看着陶妃眼下的青黑,心里又疼又愧,低声道:“委屈你了,这些日子没日没夜地守着我。想当年我跟着哥哥(赵匡胤)在战场上厮杀,枪林弹雨都没怕过,如今却被这点病缠得动弹不得,要是前线有战事,我这身子……”话没说完,就被陶妃打断:“胡说什么呢?身子要紧,前线有赵将军和李将军他们,你安心养病就是。等你好了,咱们还像从前一样,在院子里种你爱吃的石榴,好不好?”郑恩点点头,眼角微微泛红,乖乖地把药喝了下去。

这边郑恩安心养病,那边李重进正率领大军攻打泰州。泰州被周军围困已有两年,城里的粮草早就见了底,军民们饿得连树皮都快剥光了。守将刘仁赡看着城楼下密密麻麻的周军,急得头发都白了好几根,连忙派人突围去给齐王李景达送信,请求援兵。

齐王接到急报后,不敢耽搁,立刻派大将许文稹和朱元率领兵马,押运着粮草去支援泰州,大军在紫金山下扎下营寨。当晚,朱元就找许文稹商议对策:“许将军,周军势头正盛,尤其是李重进,此人智勇双全,用兵如神。咱们刚到这儿,他就按兵不动,显然是早有防备,咱们可得小心应对。”

许文稹皱着眉问:“那依你之见,该怎么办?”朱元指着地图上的一条山道说:“咱们不如修筑一条甬道,从营寨直通泰州城下。这样一来,运粮的士兵就不用怕周军偷袭,粮草也能源源不断地送进城去——这可是兵家常用的稳妥法子。”许文稹琢磨了一会儿,觉得这主意不错,当即下令让士兵们连夜动工,没几日就修好了一条绵延数十里的甬道。

消息很快传到了李重进的军营里。李重进召集众将议事,指着沙盘对曹英说:“唐军不仅来了援兵,还修了甬道运粮,这下咱们想困死他们可难了。你有什么好办法?”曹英上前一步,指着甬道中段说:“将军您看,这甬道中段要经过一片树林,地势狭窄,守军肯定薄弱。咱们不如派一支奇兵从那里突袭,再前后夹击,定能打乱他们的阵脚。”

李重进眼睛一亮:“你这话正合我意!”他转头看向牙将刘俊:“你带五千步兵,绕到泰州城南,等我这边出兵牵制住唐军主力,你就从他们背后杀过来,咱们两面夹击。”刘俊领命而去。李重进又对曹英说:“你带一队人马埋伏在紫金山北坡,等许文稹败退下来,就拦住他的去路,绝不能让他逃回城里。”众将领命后,各自去准备。

第二天一早,李重进亲自率领大军向紫金山进发。两军在山下摆开阵势,许文稹提着大刀,拍马来到阵前,对着周军喊道:“你们周军围攻泰州两年,连个城墙都没打下来,白白浪费兵力!识相的就赶紧退兵,免得丢了性命!”

李重进气得火冒三丈,提着刀就冲了出去:“你这唐将,休要口出狂言!今日我就来会会你!”许文稹也不含糊,挥刀迎战。两人你来我往,杀得难解难分,金鼓声、喊杀声震得山谷都在响。打了一百多个回合,还是没分出胜负。

这时,南军阵中突然冲出一员大将,名叫边高,手持长枪,拍马赶来助战。李重进以一敌二,却丝毫不见慌乱,大刀舞得虎虎生风。就在这时,周军阵中突然响起一声炮响,东边的树林里冲出一队人马,正是刘俊率领的步兵!他们从唐军背后杀来,唐军顿时乱作一团。

朱元见状,连忙提枪上前阻拦,可刚冲出去没几步,又听到西边传来马蹄声——曹英率领的伏兵也杀过来了!许文稹见形势不妙,拨转马头就想跑。曹英早就盯上了他,催马拦住去路。边高想拦住曹英,让许文稹逃走,可他刚冲到曹英面前,就被曹英一刀劈落马下。

许文稹见边高被杀,吓得魂飞魄散,拼命冲开一条血路,往泰州北门逃去。城楼上的刘仁赡看得真切,连忙率领守军杀出城来,把许文稹救进了城里。李重进趁机攻占了唐军的营寨,又分兵守住甬道,彻底切断了泰州的粮草供应。

许文稹逃回城里后,清点兵马,发现大半士兵都战死或逃散了,羞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刘仁赡看着他失魂落魄的样子,叹了口气说:“许将军,你先和朱将军一起守城,明日我亲自出城,跟李重进决一死战!”

许文稹连忙拉住他:“刘将军,不可啊!你要是出城交战,城里就没人主持大局了。咱们还是等齐王的援军到了,再做打算吧。”刘仁赡想想也是,如今城里兵力不足,只能死守,便放弃了出战的念头,专心指挥士兵加固城墙。可他心里清楚,泰州迟早会被攻破,想到国家危难,自己却无能为力,不由得又急又气,没过几日就病倒了。

刘仁赡的儿子刘宗见父亲病倒,心里又急又恨,闯进父亲的房间说:“爹,周军虽然厉害,可咱们也不能坐以待毙!您一直死守城池,从没打过败仗,如今来了援兵反而吃了亏,这口气我咽不下!今晚我带两千士兵,出城去劫周营,定能杀他们个措手不及,为咱们报仇!”

刘仁赡一听,急得从床上坐起来:“你胡闹什么!你从来没带过兵劫营,懂什么兵法?我身为守将,都不敢冒险,你一个毛头小子,怎么敢妄动?要是中了周军的埋伏,不仅会丢了性命,还会连累城里的百姓!这主意绝对不行!”说完,就喝令下人把刘宗赶了出去。

可刘宗年轻气盛,哪里听得进劝?当天夜里,他偷偷召集了两千心腹士兵,打开东门,乘着小船渡过淮河,直奔周军大营而去。可他哪里知道,李重进早就料到唐军会来劫营,提前派了游兵在营外巡逻。刘宗的人马还没靠近大营,就被游兵发现了。周军一通乱杀,唐军死伤惨重,刘宗带着残兵狼狈地逃了回来。

第二天一早,刘仁赡得知了这件事,气得浑身发抖,当即下令把刘宗绑到辕门外,要按军法处斩。监军周廷构连忙赶来求情:“刘将军,小将军虽然打了败仗,可他也是为了国家,想立功报国啊!并非出于私心,您就饶了他这一次吧!”

刘仁赡闭着眼睛,摇了摇头:“军法如山,不能徇私。要是这次饶了他,以后谁还会遵守军纪?”部下的将领们也都跪下来求情,可刘仁赡就是不松口。周廷构没办法,只好让人去给刘夫人送信,请她来劝劝刘仁赡。

刘夫人听说儿子要被斩,心里像刀割一样疼,可她还是强忍着泪水对来人说:“我不是不爱儿子,可军法不能因为私情而废,名节也不能因为亲情而丢。要是今天饶了他,别人会说我们刘家不忠不义,我和将军还有什么脸面见将士们?”说完,就让人传话说“按军法处置”。

刽子手举起大刀的那一刻,营里的将士们都忍不住哭了起来。刘仁赡背过身去,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流——他何尝不心疼儿子?可他是泰州守将,要对全城百姓负责,只能舍小家顾大家。后人有诗赞道:

军中主帅号令明,忠贞怎肯徇私情?

竟将爱子殉军法,一片丹心照汗青。

再说齐王李景达听说许文稹大败,连忙召集大臣商议,打算调动全国的兵力去救泰州。李重进得知这个消息后,心里也犯了嘀咕——唐军人多势众,自己这边粮草也快不够了,要是硬拼,恐怕讨不到好。他连忙召集众将商议:“唐军要派倾国之兵来救泰州,咱们一时半会儿打不下来,粮草也快接济不上了。不如我写一封奏折,派人送给陛下,请陛下定夺。咱们先在这儿稳住阵脚,等陛下的旨意。”众将都表示同意,李重进当即写好奏折,派心腹快马送往京城。

世宗接到奏折后,心里也拿不定主意。当时宰相李穀正好生病在家,世宗就派范质和王朴去李穀府上,问问他的意见。李穀躺在床上,听范质说完情况,挣扎着坐起来说:“泰州被围困了这么久,破城是早晚的事。要是陛下能亲自出征,将士们肯定会更加卖力,泰州很快就能攻下来。”

范质和王朴把李穀的话带回宫里,世宗听了,当即下定决心亲征。他下旨任命赵匡胤为元帅,统领各路兵马。可当时赵匡胤正在家为母亲守孝,接到圣旨后,心里很是为难——一边是君命难违,一边是孝道未尽。他的姐姐赵氏看出了他的心思,劝道:“弟弟,娘在世时最看重你的忠义,如今国家有难,你要是不去,娘在九泉之下也不会安心的。我会帮你守着家里,你放心去吧。”赵匡胤听了,心里稍安,当即收拾行装,奉命出征。

赵匡胤又替郑恩向世宗请了病假,说郑恩先前征战辛苦,班师后一直生病,至今没能痊愈,无法随军出征。世宗准了郑恩的病假,又让赵匡胤抓紧时间训练水军——南唐军队擅长水战,周军要想打败他们,必须先练好水战本领。赵匡胤当即下令建造了几百艘大船,让投降的唐兵教周军士兵划船、水战技巧。几个月后,周军士兵在水里进退自如,比唐军还要厉害。

三月,世宗亲自率领大军从大梁出发,命王环率领五万水军,从汴河沿着颍水进入淮河。周军声势浩大,沿途的南唐守军都吓得不敢出战。消息传到南唐,齐王李景达吓得魂不附体,连忙派人去金陵向唐主求救。

唐主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太史令吕锦文上前奏道:“陛下,南唐和周朝势不两立,如今周军深入我国腹地,咱们只能调动全国的兵力去迎战。周军远道而来,粮草供应肯定跟不上,撑不了多久的!”唐主觉得有理,当即任命杨守忠为大将,率领五万兵马去支援泰州。杨守忠接到圣旨后,连夜率领大军离开金陵,在紫金山下扎下营寨。

齐王李景达听说援兵到了,心里稍稍安定,连忙率领自己的大军来到淮河口扎营,和杨守忠的军队互相呼应。城里的许文稹和朱元也率领士兵在城西扎营,三支军队形成犄角之势,约定第二天一起出兵,夹击周军。

世宗的大军在离泰州城十里的地方扎下营寨,听说南唐派了倾国之兵来,当即下令让各营将士做好战斗准备,严阵以待。第二天一早,世宗亲自穿上铠甲,和赵匡胤等将领一起来到阵前。杨守忠也率领唐军摆开阵势,拍马来到阵前,对着周军喊道:“我们南唐和你们周朝向来井水不犯河水,你们为什么连年攻打我们,让百姓受苦?”

世宗冷笑一声:“如今天下本应一统,你们唐主昏庸无能,却敢割据一方,残害百姓。朕今天率领天兵而来,你们要是识相,就赶紧投降,朕还能给你们封官赐爵;要是执迷不悟,就别怪朕不客气了!”

杨守忠气得脸色铁青,喊道:“谁敢先去杀了周军的气焰?”话音刚落,一员将领就从阵中冲了出来,正是牙将张兆仁。他手持大刀,拍马直奔周军阵前。周军阵中的曹英见状,提着刀就迎了上去。两人你来我往,打了三十多个回合,曹英故意卖了个破绽,拨转马头就跑。张兆仁以为曹英打不过自己,催马就追。眼看就要追上,曹英突然转过身,大刀一挥,把张兆仁斩成了两段。

杨守忠见张兆仁被杀,气得眼睛都红了,提着长枪就冲了出去。赵匡胤见状,连忙催动赤兔马,提着八环刀迎了上去。两人刀枪相交,打了五十多个回合,还是没分出胜负。就在这时,城西的许文稹率领大军冲进周军阵中,把周军分成了两段。李重进担心世宗有危险,连忙拍马上前,拦住许文稹交战。两人打了一百多个回合,李重进看准一个机会,伸手把许文稹从马上拉了过来,生擒活捉。

赵匡胤见李重进活捉了许文稹,心里一喜,拨转马头绕着南军阵脚跑。杨守忠连忙催马追赶,赵匡胤突然回身,射出一支连珠箭,正好射中杨守忠的战马。战马受惊,把杨守忠掀翻在地,周军士兵一拥而上,把他捆了起来。

唐军见主将被俘,顿时乱作一团,四散奔逃。朱元见形势不妙,连忙率领残兵弃营而逃,沿着淮河往下游跑。王环率领水军顺流而下,一路追杀,喊杀声震天动地。齐王李景达听说唐军大败,杨守忠被俘,吓得不敢迎战,连忙和陈觉弃船上岸,一路逃回金陵。

世宗亲自率领骑兵,和众将沿着淮河两岸追杀唐军。唐军士兵慌不择路,掉进河里淹死的就有两万多人。周军大获全胜,缴获的战船、粮草、盔甲不计其数。世宗率领大军回到营寨,下令犒赏三军。

第二天,世宗分兵几路,攻打泰州城。刘仁赡听说援兵大败,病情更加严重,躺在床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监军周廷构看着城下密密麻麻的周军,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连忙找左骑都指挥章全商议:“如今刘将军病重,不能理事,城里的粮草早就断了,百姓们都快饿死了。要是再不投降,恐怕会发生民变,到时候就更糟了。你看怎么办?”

章全叹了口气:“我们死守城池,本来就是为了百姓。如今形势已经这样了,不如开城投降,免得百姓再受苦。”两人商议好后,就伪造了一份刘仁赡的降表,又让人把刘仁赡扶起来,架着他来到城门口,打开城门投降。

世宗亲自来到营中,慰问刘仁赡。刘仁赡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他是唐臣,如今却成了周军的俘虏,心里又愧又恨。世宗很欣赏他的忠义,赏赐了他很多金银绸缎,又让人把他送回城里养病。刘仁赡却不肯接受赏赐,让人把赏赐送了回去,自己回到府中,躺在床上不吃不喝。

世宗下旨,赦免了泰州所有的囚犯,又下令让那些因为躲避战乱、逃到山林里的百姓都回家种地。要是百姓们有什么困难,就让地方官一一上报,朝廷会派人解决。世宗还下旨封刘仁赡为天下节度使兼中书令,可刘仁赡还是不肯接受。当天晚上,刘仁赡就在府中去世了。世宗追封他为彭城郡王。

南唐后主听说刘仁赡去世的消息,心里很是悲痛,追赠他为太师。世宗又把清淮军改名为忠正军,用来表彰刘仁赡的忠义。后人有诗赞道:

死守孤城心不移,兵尽粮绝病缠身。

唯有此公真无愧,千古美名传天下。

泰州被围困了两年,百姓们早就断了粮,世宗下旨打开寿州的粮仓,赈济饥民。百姓们拿到粮食,都高兴得欢呼雀跃,纷纷称赞世宗是明君。

四月,世宗率领众将进攻濠州。濠州守将黄天祥听说周军来了,连忙率领三千士兵出城迎战。两军在城外摆开阵势,周军阵中的刘俊提着刀,对着唐军喊道:“唐将识相的就赶紧打开城门投降,免得丢了性命!”

黄天祥气得大骂:“你们这些贪心不足的家伙,又来攻打我们的城池!”说完,提着长枪就冲了出去。刘俊也不含糊,挥刀迎战。两人打了没几个回合,东边突然传来一声炮响——赵匡胤率领一队人马,突袭了黄天祥的水寨,一把火点燃了战船。顿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整个水寨都成了一片火海。

黄天祥见水寨被烧,心里一慌,再也无心恋战,拨转马头就往城里逃。李重进和刘俊率领大军紧紧追赶,又和赵匡胤的人马汇合,水陆夹击濠州城。黄天祥抵挡不住,只好率领残兵退守羊马城。

赵匡胤攻占濠州后,连忙迎接世宗入城。他又对世宗说:“陛下,唐军如今已经溃不成军,咱们乘胜追击,很快就能打到金陵,活捉唐主,平定南方。您就不用亲自上阵了,免得有危险。您在濠州坐镇,我和李将军率领大军去攻打金陵,定能早日凯旋。”

世宗大喜:“好!就全靠二御弟和众将了!”赵匡胤和李重进当即率领大军,攻打羊马城。羊马城的守军听说周军要来,都吓得惶惶不可终日。

当时,南唐水军元帅江显明率领几百艘战船,在涣水东岸扎营。他听说濠州失守,正准备率领水军去支援,就见黄天祥率领残兵逃了过来,哭丧着脸说:“江元帅,周军太厉害了,咱们根本抵挡不住!”

江显明皱着眉说:“黄将军,你先别急。咱们在涣水南岸摆开水阵,抵挡周军,我再派人去金陵向陛下求救,这样就能阻止周军前进了。”黄天祥连忙点头,和江显明一起在涣水南岸扎下两座营寨,又把战船摆成一排,横在涣水上,防守得严严实实。

赵匡胤率领大军来到涣水岸边,看着唐军的水阵,心里暗暗琢磨。他找来步军使高琼,商议道:“唐军靠着涣水摆阵,就是觉得我们过不去。你带一千士兵,沿着河岸绕到他们的营寨后面,等到明天黄昏,就放一把火。他们的营寨一着火,水军肯定会慌乱,到时候我率领大军从正面进攻,定能大获全胜。”高琼领命而去。

第二天午后,赵匡胤率领大军来到涣水岸边,下令让弓箭手对着唐军的水军射箭。唐军士兵躲在战船里,不敢出来迎战。周军趁机渡过涣水,直奔南岸的营寨。黄天祥见周军冲了过来,吓得魂飞魄散,连忙率领士兵迎战。他刚冲到赵匡胤面前,没打几个回合,就被赵匡胤打得落荒而逃。

这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突然听到唐军阵中传来一声炮响,紧接着就燃起了熊熊大火——高琼率领士兵,在唐军的营寨里放了火。当时正好刮起了大风,火势越来越大,很快就把整个营寨都烧了起来。唐军士兵乱作一团,互相踩踏,死伤无数。

江显明见营寨着火,连忙率领士兵弃营而逃,可刚跑出去没几步,就遇到高琼率领的士兵。江显明心里一慌,拨转马头就想跑,没想到战马突然失了前蹄,把他掀翻在地。高琼趁机冲上去,一刀把他斩成了两段。唐军士兵见主将被杀,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高琼和赵匡胤汇合后,又率领大军追赶黄天祥。黄天祥知道自己逃不掉了,抽出腰间的宝剑,长叹一声:“我身为南唐将领,不能守住城池,还有何面目见陛下?”说完,就自刎而死。唐军的水军见主将都死了,要么投降,要么逃走,很快就散了。

赵匡胤大获全胜,威名远扬,附近的南唐守军都吓得不敢迎战。他和李重进汇合后,率领大军直奔泗州,分兵几路攻打泗州城。泗州守将范载知道自己抵挡不住周军,只好打开城门投降。

赵匡胤进入泗州城后,立刻下令:“士兵们不得抢夺百姓的财物,不得骚扰百姓,要是有人违反,定斩不饶!”士兵们都不敢违抗命令,整整齐齐地进城,百姓们见周军纪律严明,都很高兴。正所谓:

王师所到施仁政,百姓安居乐业常。

十一月,赵匡胤率领大军攻打通州。通州守将郭延召集部将孙信等人商议:“周军势头正盛,咱们根本不是对手,不如投降,还能保住性命和百姓。”众将都表示同意,只有参军李廷邹站出来反对:“将军,您和孙将军都是南唐的老将,深受陛下的恩惠。通州城城墙坚固,粮草充足,咱们完全可以守住城池,和周军周旋,尽到臣子的本分。怎么能不战而降,做这种不义之事呢?”

郭延叹了口气:“我也不想投降,可如今形势比人强,咱们就算死守,也撑不了多久,还会连累百姓。你就听我的,顺从天意,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吧。”李廷邹还是不肯同意:“就算死,我也要做忠臣,绝不做投降的不义之人!”

孙信见李廷邹不肯配合,顿时火了,拔出刀架在李廷邹的脖子上:“你不识时务,要是再不肯写降表,我就先杀了你,再打开城门迎接周军!”李廷邹冷笑一声:“大丈夫以忠义为本,岂会怕死?我就算死,也不会帮你们写降表!”孙信气得脸色铁青,一刀把李廷邹杀了。第二天,郭延率领全城百姓投降了周军。后人有诗赞李廷邹:

男儿当立天下志,忠心耿耿贯日月。

未写降表先捐躯,鲜血染红阶前石。

赵匡胤攻占通州后,率领大军继续前进,很快就来到了楚州城下。楚州防御使张彦卿率领士兵死守城池,周军攻打了四十多天,还是没能攻下来。世宗听说后,亲自率领大军前来督战。

赵匡胤见到世宗后,奏道:“陛下,楚州守将张彦卿很得民心,百姓们都愿意跟着他死守城池,所以咱们一时半会儿攻不下来。不过我听说城里的粮草已经快用完了,我和李将军再率领大军攻打几天,一定能攻破楚州。”

世宗点点头:“好!你们尽管放手去干,只要能攻破楚州,朕一定论功行赏,绝不亏待你们!”赵匡胤领命后,当即和李重进分兵几路,攻打楚州城。将士们士气大振,拼命攻城。从早上打到中午,楚州城的西北角终于塌了一个缺口。

曹英身先士卒,手里拿着鸾牌,提着剑冲了上去,对着守城的唐军乱砍。周军士兵见状,纷纷跟着冲了上去。唐军抵挡不住,只好退下城墙逃命。曹英打开西城门,周军士兵蜂拥而入,城里顿时乱作一团。

张彦卿见周军攻进了城,连忙和都监郑招业率领士兵抵抗。郑招业率领一队士兵冲向南门,正好遇到李重进。李重进二话不说,一刀就把郑招业劈落马下,然后率领士兵往东门杀去。

张彦卿见大势已去,仰天长叹:“我身为南唐将领,不能守住城池,只能以死报国了!”说完,就拔出宝剑自刎而死。他手下的一千多名士兵见主将战死,也都纷纷自杀,没有一个人投降。后人有诗赞道:

死守坚城志不移,恩待部下众相随。

天命已去身殉国,义比田横永流传。

赵匡胤攻占楚州后,和李重进一起率领大军屯扎在城外,迎接世宗入城。世宗下旨出榜安民,又打开粮仓赈济百姓。此时的周军势如破竹,所到之处,南唐守军无不投降。

消息传到金陵,唐主吓得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像坐在针毡上一样。他既不想投降,又知道自己抵挡不住周军,只好召集大臣商议。最后,他决定把皇位传给太子李弘冀,自己则派人带着降表去见世宗,向周朝称臣。

当时,南唐还剩下庐州、舒州、蕲州、黄州四个州没有被周军攻占。唐主在降表里表示,愿意把这四个州献给周朝,请求世宗停止进攻。世宗看完降表后,对大臣们说:“朕本来只想夺取江北的土地,如今唐主愿意投降,朕也不想再打仗了。”

世宗当即给唐主写了一封回信:

大周皇帝致唐主:朕率领大军出征,并非为了抢夺土地、残害百姓,而是为了天下一统,让各国守住自己的疆域,安抚百姓,让大家永远享受太平。如今两国刚刚通好,其他的话就不多说了。

唐主接到回信后,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连忙又派使者带着礼物去见世宗,感谢世宗的宽恕。使者带来的降表里写道:

唐国主臣李谨叩拜皇帝陛下:臣派使者陈觉带着降表去拜见陛下,承蒙陛下下旨停止战争,允许两国通好,让小国能沐浴陛下的恩德,臣感激不尽。臣愿意献上江北的四个州,每年向周朝缴纳一百万缗银子,作为朝廷的费用。臣冒死上奏,等待陛下的赦免。

世宗看完降表后,大臣们都纷纷上前祝贺。至此,江北地区全部平定,周朝一共得到了十四个州、六十个县。世宗又给唐主写了一封信,说:“从今以后,朕不会再发动战争了,你也不用把皇位传给太子了。”世宗还赏赐了钱弘俶、高保融等人几十万钱帛,作为犒劳军队的费用。

唐主又派平章冯廷率领人马来见世宗,献上二百万银钱、茶叶、粮食等物资,犒劳周军。世宗对冯廷很客气,赏赐了他很多东西。冯廷回到金陵后,向唐主称赞世宗的仁德,唐主从此彻底臣服于周朝。后人有诗赞道:

大将南征举战旗,敌国投降建功奇。

欲知边境百姓苦,连年烽火望眼迷。

世宗见南方平定,心里很高兴,下令大军班师回朝。将士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欢呼雀跃。第二天,大军拔寨起行,返回京城。正所谓:

天子早已备好麟阁,等待功臣名留青史。

世宗回到汴京后,开始论功行赏,分封爵位,犒劳三军,还在宫里摆了庆功宴,招待功臣。从此以后,君臣们都专心治理国家,百姓们安居乐业,再也不用打仗了,天下渐渐出现了太平的景象。

有一天,世宗在处理公文时,发现了一块三尺长的木简,上面写着“检点作天子”五个字。世宗心里很惊讶,不知道是谁放在这里的。当时,张永德担任殿前都检点,世宗心里怀疑他,就下令让赵匡胤代替张永德,担任殿前都检点。

显德六年,世宗下令调回征伐后蜀的将领王景、向训等人。就在这时,有大臣上奏说:“昨夜,枢密使昌邑侯王朴去世了。”世宗听到这个消息后,亲自去王朴家里吊唁,痛哭了好几天,悲伤得不能自已。他仰天长叹:“难道上天不想让朕把国家治理好吗?为什么这么快就把王朴夺走了?”世宗下令按照王侯的礼仪安葬王朴,文武百官都去送葬。汴京的百姓们因为感念王朴平时爱民如子,都纷纷去祭奠他,还罢市三天,就像自己的亲人去世一样悲伤。后人有诗赞道:

精通术数辅佐皇家,辅佐新君谋略深远。

正值天下太平却离世,百姓千古都在叹息。

再说唐主臣服周朝后,和大臣们商议向周朝进贡的礼仪。宋齐邱上前奏道:“从前后汉皇帝登基时,陛下曾经献上几十名歌女,才避免了几年的战乱。如今咱们商议进贡的礼物,也可以献上几个美貌聪明的女子,这比献上金银珠宝更有用,还能让咱们江南地区永远平安。”

唐主犹豫道:“我看世宗是个英明的君主,和一般的皇帝不一样。要是他不接受这些女子,咱们不仅白费功夫,还会得罪他,这可怎么办?”

宋齐邱笑着说:“陛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后汉皇帝也是英明之主,不也接受了歌女吗?您就放心吧,赶紧选女子送去,肯定不会有问题的。”唐主觉得宋齐邱说得有道理,就下令让宦官去挑选美女。

宦官领命后,在宫里挑选了两个美女,一个叫秦若兰,一个叫杜文姬。唐主见这两个女子长得容貌出众,气质不凡,就任命礼部尚书王崇质为使者,让他带着这两个美女去汴京进贡。

王崇质领命后,准备好了车马,当天就离开金陵,前往汴京。世宗听说唐主派使者来进贡,还带来了美女,就下令让王崇质进宫见驾。王崇质在殿前跪下,奏道:“小臣奉我主之命,献上两名美女,供陛下闲暇时娱乐。她们现在就在宫门外,等待陛下的旨意。”

世宗下旨让两个美女进宫。秦若兰和杜文姬跪在殿前,不敢抬头。世宗仔细打量着她们,见她们确实有倾国倾城之貌,就问她们的名字。王崇质连忙回答:“回陛下,这两位女子,一位叫秦若兰,一位叫杜文姬。”

世宗很高兴,说:“名字和容貌一样美,很合朕的心意。”说完,就下令把她们送到御乐院。就在这时,赵匡胤从大臣队伍里走出来,奏道:“陛下,您是英明圣德的君主,专心治理天下,不能接受外国送来的美女。要是接受金银绸缎,还能用来供给朝廷、犒劳军队;要是接受美女,外国的人会说陛下是好色的君主,以后肯定会有更多人送美女来,到时候陛下就会沉迷享乐,荒废朝政,损害圣德。这件事万万不可,还请陛下三思!”

世宗皱了皱眉,说:“朕自有办法处理,不用二御弟担心。”说完,就没有听从赵匡胤的劝谏,还设宴招待王崇质。席间,世宗问王崇质:“你主最近还在训练军队、修整武器吗?”

王崇质连忙回答:“自从臣服天朝后,我国上下都安心治理百姓,再也没有训练军队、修整武器了。”

世宗点点头:“你说得很对。朕之前率领大军攻打南唐,是因为两国是敌人;如今两国已经成为一家,朕和你主的情义已经确定,不会再有战事了。但是人心难测,等到后代,事情就不好说了。你回去告诉你主,要好好修整城池、训练军队,为子孙后代做打算。”

王崇质连忙叩拜受命,然后离开汴京,返回金陵。他把世宗的话告诉了唐主,唐主很感激世宗的提醒,就下令让守城的官员修整破损的城墙,增加兵力薄弱的地方的守军,还整顿了军队。

再说世宗自从接纳了秦若兰和杜文姬后,每天都召她们进宫陪伴,白天让她们吹弹歌舞,晚上则和她们一起享乐。他沉迷于美色,连续好几天都不上朝,所有的朝政都交给范质和王溥处理。范质和王溥心里很不安,担心世宗会因此荒废朝政,就约了其他大臣,一起去赵匡胤府上商议军国大事。

没想到这次商议,却引发了一场改变朝政的风波——大臣们决心要劝谏世宗,让他放弃享乐,重新专心治理国家,让天下恢复太平。正是:

披甲上阵的日子已经过去,穿上朝服治理天下才是新的开始。

到底大臣们商议了什么,又会如何劝谏世宗?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