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飞龙全传之现代精编版 > 第38章 第 38 章

飞龙全传之现代精编版 第38章 第 38 章

作者:云卿uranus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19:45 来源:文学城

想起从前在汴梁时,三人在酒馆里义结金兰,后来赵匡胤因失手打伤人亡命江湖,郑恩也跟着四处漂泊,柴荣每次想起这事,都忍不住替他们担心。如今好了,他受周主之命来禅州接国母柴娘娘回京,正好把两位兄弟接到帅府的花园里住下,每日里能和他们说说话,心里那点眷恋的念想总算有了着落。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赵匡胤和郑恩都是有大本事的人,要是能趁这次机会把他们举荐给朝廷,不仅能让兄弟俩有个好前程,将来还能辅佐周家天下,也不算辜负了当年“同甘共苦”的盟誓。

这天一早,柴荣就叫人备好三顶轿子、三匹好马,拉着赵匡胤和郑恩往帅府后堂走。“两位兄弟,今日咱们先去见我姑母,她老人家在宫里待久了,最是识人。只要她点了头,回头我再在周主面前保举,咱们兄弟就能在京里常聚了。”赵匡胤听着,心里又喜又愁——喜的是终于有机会堂堂正正做人,愁的是不知道家里的父母和妻子怎么样了;一旁的郑恩却没那么多心思,他挠了挠后脑勺,粗声粗气地说:“二哥说咋干,俺就咋干!不过见娘娘的时候,可别又让俺跪半天,俺这膝盖还没忘了上次在庙里跪香的疼呢!”赵匡胤瞪了他一眼:“休得胡言!见国母要行大礼,待会儿我怎么做,你就跟着学,可别丢了咱们兄弟的脸面。”郑恩撇撇嘴,嘴里嘟囔着“知道了”,脚步却还是紧跟着两人。

到了后堂门口,柴荣先让人进去通报,不多时就听见里面传来丫鬟的声音:“娘娘请三位进来。”柴荣领着赵匡胤、郑恩走到帘外,示意两人跪下。赵匡胤双手扶地,腰杆挺得笔直,声音沉稳:“臣赵匡胤,叩见娘娘,愿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郑恩学着他的样子跪下,只是动作有点僵硬,声音也比赵匡胤大了些:“臣郑恩,给娘娘磕头,娘娘千岁!”说完还偷偷抬眼,想看看帘子里的娘娘长啥样,却被赵匡胤用胳膊肘碰了一下,赶紧又低下头。

帘子里的柴娘娘正靠在卧榻上,听见外面的声音,便掀开帘子一角往外看。她先看向赵匡胤——这小伙子身材魁梧,眉眼间带着一股英气,哪怕跪着也透着股不卑不亢的劲儿,一看就是个有出息的;再看旁边的郑恩,虽然长得凶巴巴的,虎背熊腰的像头猛虎,但眼神里没什么坏水,反而透着点憨厚,两人站在一起,倒像是一对能扛事的好搭档。柴娘娘心里暗暗点头,心想:“荣儿这眼光不错,这两位要是能真心辅佐他,将来定是周家的栋梁。”

她清了清嗓子,声音温和却带着威严:“荣儿,这两位真是你的生死之交?”柴荣赶紧上前一步,躬身答道:“回姑母,臣儿和他们俩从小就相识,当年臣儿落难时,多亏他们俩帮忙,咱们可是过了命的交情,不管穷富,从来没生过二心。”柴娘娘笑了笑,对帘外说:“难得你们有这份情义。你们先出去歇息,荣儿让人备些酒菜招待。等我这病好利索了,咱们一起回东京,到时候我在陛下跟前替你们说话,保准不让你们受委屈。”三人连忙谢恩,退出了后堂。

刚走到前殿,就看见一个守门的军官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手里还攥着一块令牌——这是东京来的人常用的信物。“千岁爷!”军官跑到柴荣面前,弯腰行礼,“东京来了三位官人,说是您的故交,还拿着您当年在汴梁给的玉佩,现在就在辕门外等着,说要见您。”柴荣愣了一下,随即笑道:“既是故交,快请进来!”

不多时,就见三个身影从外面走进来,前面两个柴荣一眼就认出来了——是张光远和罗彦威,两人还是老样子,张光远穿着件青色长衫,手里摇着扇子,罗彦威则穿了件短打,看着比从前结实了些。后面跟着个年轻人,眉目和赵匡胤有几分像,却比赵匡胤更清秀些,手里还提着个布包袱,像是赶路来的。

柴荣赶紧迎上去,握着张光远的手笑道:“光远兄,彦威兄,你们怎么来了?我还想着回京后再去找你们呢!”张光远拱了拱手,笑着说:“自从周主登基,听说你封了王,我们俩就想着来给你道喜,可没想到你又奉旨来禅州接国母,我们只好一路打听着过来,幸好没错过。”他指了指身后的年轻人,“对了,这位是匡胤的弟弟匡义,这次是跟着我们一起来的,说是要找他哥哥。”

赵匡胤一听“匡义”两个字,眼睛一下子亮了,快步走过去拉住弟弟的手,声音都有点发颤:“二弟,你怎么来了?爹娘在家里还好吗?你嫂子……她还好吗?”他心里又急又怕——当年他失手伤人后,没敢回家就跑了,这一年多来,他最惦记的就是家里人,生怕自己的事连累了他们。

赵匡义见哥哥这么激动,赶紧拍了拍他的胳膊,轻声说:“哥,你别担心,爹娘都好着呢!娘就是天天想你,有时候坐着坐着就掉眼泪。不过前阵子周主登基,下了普天大赦的圣旨,说从前的旧案都不追究了,娘知道后,心里才算踏实,催着我出来找你,说让你赶紧回家看看。”赵匡胤这才松了口气,眼眶有点发红,拍了拍弟弟的肩膀:“好,好,咱们过阵子就回汴梁!”

柴荣看着眼前这一幕,心里也暖暖的,他拍了拍手,让众人坐下,又让人端上茶来,然后清了清嗓子说:“各位兄弟,我有句话想跟大家说。如今周主登基,天下正要安定下来,这正是咱们年轻人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咱们虽然之前也结过义,但有的兄弟是后来才认识的,心里可能还没那么亲近。我想,咱们不如今天在禅州重新拜一次天地,学当年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的样子,再学廉颇、蔺相如将相和的气度,不管将来是生是死,都一起扛着,一起为天下百姓做点事,你们觉得怎么样?”

赵匡胤第一个站起来,拱手道:“大哥说得对!咱们兄弟就该同心同德,我听大哥的!”郑恩也跟着站起来,大声说:“俺也听大哥的!以后谁要是敢欺负咱们兄弟,俺第一个揍他!”张光远、罗彦威和赵匡义也都点头同意,柴荣见众人都愿意,心里大喜,赶紧让人去准备祭礼。

不多时,前殿就布置好了——正中间摆着一张供桌,上面放着猪、牛、羊三牲,还有水果、酒坛,两边点着两根一人高的红烛,烛火跳动着,映得整个大殿都暖烘烘的。柴荣让人请来帅府里的典礼官,让他念祭文。典礼官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念道:“维大周广顺元年夏,柴荣、赵匡胤、郑恩、张光远、罗彦威、赵匡义,于禅州帅府,拜告天地。愿结为异姓兄弟,同心协力,共扶社稷,上安君父,下济黎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若有负此誓,天地不容!”

众人听完祭文,一起跪下,对着天地磕了三个头,然后又互相行礼。柴荣年长,做了大哥;赵匡胤次之,是二哥;郑恩排第三;张光远第四;罗彦威第五;赵匡义年纪最小,排第六。拜完之后,众人都笑着互相称呼“大哥”“二哥”,气氛比之前更热络了。

柴荣让人把供桌上的酒坛打开,给每个人都倒了一杯酒,众人端着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又开始吃桌上的菜。正吃着,赵匡胤放下酒杯,对柴荣说:“大哥,我想跟你说个事。我娘在家里惦记我,我想先回汴梁看看她,等看完了,我再回来跟你一起回京,你看行吗?”柴荣想了想,摇摇头说:“二弟,不是我不让你去,只是姑母的病还没好,等她病好了,咱们一起回东京,到时候你再回家看婶子,不是更好吗?你要是现在走了,咱们兄弟又要分开,多不方便。”赵匡胤听柴荣这么说,也觉得有道理,只好点点头:“那好吧,我听大哥的。”

接下来的几天,柴荣每天都去后堂伺候柴娘娘,赵匡胤、郑恩他们则住在花园里,每天吃的喝的都是柴荣让人送来的,日子过得倒也清闲。这天早上,众人吃完早饭,赵匡胤觉得有点无聊,便对众人说:“各位兄弟,咱们天天待在花园里,都快闷出病了。不如今天去郊外打打猎,既能活动活动筋骨,练练骑马射箭,要是能打到些野兔、野鸡,晚上还能下酒,你们觉得怎么样?”

郑恩一听“打猎”,眼睛都亮了,赶紧说:“好啊好啊!俺早就想骑马了,这几天待在花园里,腿都快软了!”张光远、罗彦威和赵匡义也都同意,赵匡胤便让人去备马,有弓箭的带上弓箭,没弓箭的就带些刀枪之类的兵器。

不多时,五个人都骑上了马,带着十几个随从,出了禅州东门,往北走去。这天的太阳特别毒,晒得地面都发烫,随从们有的拿着扇子扇风,有的则用毛巾擦汗,只有郑恩一点都不怕热,还时不时地策马跑两步,嘴里喊着“快点走,早点打到猎物”。

走了大概二十多里地,来到一片旷野——这里是大清河的下游,周围没什么人家,只有些低矮的灌木丛和野草,倒是个打猎的好地方。赵匡胤让人把围场摆开,众人分散开来,等着猎物出现。可等了快两个时辰,连个野兽的影子都没看见——原来这天太热了,野兔、野鸡都躲在阴凉的地方不出来,旷野里空荡荡的,只有风吹过草叶的声音。

郑恩有点不耐烦了,勒住马,皱着眉头说:“这啥破地方啊,连只兔子都没有!早知道还不如在花园里睡觉呢!”张光远也叹了口气:“这天也太热了,要不咱们换个地方?”赵匡胤正想说话,忽然听见“呼”的一声,一阵风从北边吹来,紧接着,一只浑身雪白的兔子从灌木丛里跳了出来,飞快地往前跑。

郑恩一眼就看见了,大声喊道:“二哥!你看!是兔子!还是只白的!快追啊!”众人一看,那兔子长得真好看,浑身的毛像雪一样白,两只耳朵往后竖着,嘴唇是淡淡的红色,跑起来的时候像一阵风,快得很。

五个人赶紧拍马追上去,可那兔子跑得太快了,不管他们怎么催马,都追不上。赵匡胤心里有点不服气——他骑的马是当年宋金辉送他的赤兔龙驹,这马头上有角,腹下有鳞,一天能跑一千里,不管是爬山还是过河,都跟走平路一样,今天居然追不上一只兔子?他越想越生气,拿起弓箭,搭上箭,瞄准兔子的后胯,“嗖”的一声射了过去。

箭正好射中了兔子的后胯,可那兔子像是没感觉一样,带着箭跑得更快了。赵匡胤更生气了,嘴里骂道:“好你个毛团!居然敢带着我的箭跑!今天我非抓住你不可!”他用力给了马一鞭,赤兔龙驹吃痛,撒开蹄子往前跑,一下子就把后面的人落下了好几箭的距离。

又跑了大概三十多里地,前面出现了一个村庄。那兔子忽然拐了个弯,跑进了村庄里。赵匡胤赶紧催马跟上去,进了村庄后,他勒住马,四处看了看——这村庄背靠着山,前面有一条小河,村里的房子都是用木头和茅草盖的,周围种着很多竹子和果树,空气里飘着花香,还有鸟叫声,看着特别舒服。可那只白兔却不见了踪影。

赵匡胤正四处张望,忽然听见一阵琴声——这琴声从旁边一扇木门里传出来,时而舒缓,像流水一样;时而激昂,像狂风一样,听得人心里很舒服。他心里想:“能弹出这么好听的琴,这人肯定是个有学问的隐士。我不如进去见见他,看看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就在这时,后面传来了马蹄声,赵匡胤回头一看,是郑恩他们赶来了。郑恩勒住马,大声问道:“二哥!那兔子呢?你抓住了没?俺还等着吃兔肉下酒呢!”赵匡胤摆了摆手,让他小声点:“别吵,里面有人弹琴,咱们听听。”郑恩虽然不懂琴,但见赵匡胤这么说,也只好闭上嘴,和众人一起站在门外听。

琴声停了,里面传来一个人的歌声,声音清亮:“天下百姓多辛苦,只因还没遇明主。这几年战乱不停,如今江山归周家。”赵匡胤听了,对众人说:“你们听,这人说话很有见识,肯定是个高士!”话音刚落,里面又传来一阵笑声,接着歌声又响了起来:“十年寒窗读孔孟,磨穿铁砚练功夫。夜里点灯学到晚,读遍诗书长学问。肚子里有好文章,却藏在山林里不出来。不是不想做官,只是没人来请我。”

赵匡胤一听,更确定这人是个有本事的人,便对众人说:“咱们进去见见他吧。”众人都同意,赵匡胤翻身下马,走到门口,轻轻敲了敲门。

过了一会儿,门开了,一个十二三岁的童子探出头来——这童子穿着件蓝色的短衫,头发用一根红绳扎着,手里还拿着一把扫帚。他看了看赵匡胤等人,小声问道:“你们是谁啊?来这里干什么?”赵匡胤笑着说:“我们是从东京来的,听说这里有位贤士,特意来拜访他,麻烦你通报一下。”童子点点头:“你们等着,我去告诉先生。”说完就跑进去了。

不多时,一个穿着儒服、戴着方巾的人从里面走出来——这人大概三十多岁,面如冠玉,眼睛像星星一样亮,手里拿着一把扇子,看着温文尔雅。他走到门口,拱手笑道:“不知各位贵客光临,有失远迎,快请进屋里坐。”赵匡胤等人连忙拱手还礼,跟着他走进了屋里。

屋里是一间书房,靠墙摆着一个书架,上面放满了书,桌子上摆着一张琴,旁边还有笔墨纸砚,地上铺着竹席,看着很干净。童子端来茶水,众人坐下后,赵匡胤问道:“先生贵姓大名?我们今天冒昧来访,还请不要见怪。”

那人欠了欠身,笑着说:“我姓赵,名普,是这里的人。因为觉得天下不太平,不想做官,就躲在这村里,一边种地一边读书,日子过得还算清闲。各位贵客是从东京来的,不知尊姓大名?”赵匡胤说:“我叫赵匡胤,家住汴梁,是禁军指挥赵弘殷的儿子。这几位是我的兄弟,郑恩、张光远、罗彦威、赵匡义。”

赵普一听“赵匡胤”三个字,心里暗暗吃了一惊——几天前,有个叫苗光义的道士来村里找他,说他将来能做两朝宰相,还说今天中午会有五位贵人来拜访他,其中一位就是真命天子。当时他还不信,现在一看赵匡胤,果然气度不凡,再看赵匡义,也是一副贵人相,郑恩等人也都是英武之人,心里顿时信了苗光义的话。

赵匡胤喝了口茶,看着赵普说:“刚才我们在门外听先生弹琴、唱歌,觉得先生很有学问,想必是有济世之才,只是没遇到赏识你的人。我大哥柴荣是禅州的王爷,也是我的生死之交,如果你愿意出山,我可以推荐你去见他,到时候你就能为天下百姓做事了。”

赵普心里有点犹豫——他不是不想做官,只是怕自己的本事不够,耽误了大事。可转念一想,苗光义说自己有宰相之才,赵匡胤又这么诚恳,或许这就是自己的机会。他笑了笑说:“多谢赵公子看重。只是我隐居多年,不知道能不能做好官,怕辜负了你的好意。”

赵匡胤连忙说:“先生别谦虚!我看先生是有真本事的人,我大哥求贤若渴,只要你愿意去,他肯定会重用你的。现在周主英明,正是先生为国效力的时候,你可别错过了这个机会。”

赵普见赵匡胤说得诚恳,心里也下定了决心,点了点头说:“既然公子这么说,那我就听你的。只是今天天色已晚,各位不如在我这里住一晚,明天再回禅州,怎么样?”众人都同意,赵普便让人去准备饭菜,又让人把随从们安排到旁边的草房里住下。

晚饭的时候,赵普和众人一起喝酒聊天,说起天下大事,赵普说得头头是道,赵匡胤越听越佩服,心里后悔没早点遇到他。郑恩却没兴趣听这些,喝了几杯酒就嚷嚷着要睡觉,赵匡胤只好让赵普把饭菜收了,众人在书房里搭了几张草席,将就着睡了一晚。

第二天一早,众人吃过早饭,赵普从书箱里拿出一个信封,递给赵匡胤说:“这是几天前苗光义先生留给我的,他说让我交给你,还说他在东京等你。”赵匡胤接过信封,拆开一看,上面写着:“赵普有辅佐君王的才能,你千万别错过他。将来你做了皇帝,一定要重用他!切记切记!”

赵匡胤心里有点埋怨苗光义——这人怎么什么都往外说?要是被周主知道了,自己岂不是要惹麻烦?他赶紧把信揣进怀里,对郑恩说:“苗先生说周主下了赦令,让我赶紧回家看娘。”郑恩撇撇嘴:“俺还以为有啥新鲜事呢,这事儿俺早就知道了!”

众人又喝了杯茶,就准备起身回禅州。赵普家里没有马,郑恩笑着说:“先生,俺走路快,这马给你骑!”赵普连忙道谢,众人一起出了村,骑上马,往禅州走去。

回到帅府,赵匡胤先去见柴荣,把打猎追兔、遇到赵普的事说了一遍,还说赵普是个有本事的人,让柴荣一定要重用他。柴荣听了,赶紧让人去请赵普。

赵普来到后堂,给柴荣行了礼。柴荣见赵普温文尔雅,说话有条理,心里很喜欢,当场就封他为王府参军,说等回了东京,再推荐他去朝廷做官。众人见赵普得了官,都替他高兴,柴荣又让人备了酒席,和众人一起喝酒庆祝。

正喝到高兴的时候,忽然看见守门的军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脸色苍白,手里的令牌都快掉了。他跑到柴荣面前,“扑通”一声跪下,声音发抖地说:“千岁爷!不好了!出……出大事了!”

柴荣心里一紧,赶紧问道:“出什么事了?你慢慢说!”军官咽了口唾沫,颤声道:“刚才……刚才接到东京来的消息,说……说黄河决堤了,下游的几个州县都被淹了,百姓们……百姓们都在逃命啊!”

众人一听,都愣住了——黄河决堤可不是小事,要是不赶紧救灾,不知道要饿死多少百姓。柴荣皱着眉头,心里想:“这下麻烦了,姑母的病还没好,现在又出了这事儿,可怎么办才好?”赵匡胤也站起来,握紧了拳头:“大哥,咱们得赶紧想办法救灾,不能让百姓们受苦!”

到底柴荣会怎么应对黄河决堤的事,赵普又能提出什么好主意,咱们下回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