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飞龙全传之现代精编版 > 第37章 第 37 章

飞龙全传之现代精编版 第37章 第 37 章

作者:云卿uranus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19:45 来源:文学城

话说郑恩正把韩通打得解气,拳头还带着劲没收回,就见一群御林军涌上来,伸手就要绑他。郑恩本就性子火爆,这下更是火冒三丈,张嘴就骂:“驴球入的!你们是韩通那厮的帮凶?谁敢碰乐子一根手指头试试!”

话还没说完,他那砂锅大的拳头已经抡了出去,正砸在最前面那名御林军的脑门上。只听“咚”的一声,那兵卒直挺挺倒在地上,嘴角当场就溢出血来。周围的御林军顿时炸了锅,大喊着:“不好了!这黑汉子力气大得吓人,还敢打人!”一群人握着刀枪就往上冲。

郑恩见这么多人围过来,半点不怵,把两只拳头抡得像风车似的,左一下右一下往人群里砸,嘴里还不停骂:“驴球入的!都敢来惹乐子,今儿个让你们一个个都躺这儿!”御林军哪里见过这么凶悍的人,几个冲在前头的要么被拳头擦到胳膊,要么被他一脚踹开,没一个能近得了身。众人没办法,只能围成一个圈把他困住,不敢再往前冲,只扯着嗓子喊:“黑大汉你别蛮不讲理!我们是奉柴王爷的旨意来的——有人告你行凶,把韩元帅打伤了,我们才来拿你!你现在不服管束,还敢打伤御林军,要是让王爷知道了,你这条命怕是保不住了!”

郑恩本就是个粗人,这辈子就会卖香油的营生——一葫芦半斤、两葫芦一斤,算得清油钱,却哪里懂什么国家王法、官场上的规矩?他听得不耐烦,骂道:“什么黄爷黑爷的!有本事让那驴球入的自己来,乐子倒要问问他,凭什么抓我!”

这边闹得不可开交,赵匡胤一开始还没当回事——他以为这些兵卒是韩通的手下,见郑恩把人打倒,心里还暗爽:“打得好,早该治治韩通这伙人的气焰。”可等他听清御林军喊“柴王爷”,心里顿时咯噔一下:“听说禅州来了位柴殿下,难不成就是这位?再说他们人多,真闹起来我们占不到便宜。”

他赶紧松了攥着韩通衣领的手。韩通刚才被郑恩打得头晕眼花,衣领被攥着更是喘不过气,这会儿得了空,哪里还敢停留?一骨碌爬起来,猫着腰就往人堆里钻,脚不沾地似的往帅府跑。

郑恩眼尖,见韩通跑了,急着要去追,嘴里喊:“二哥!那韩通驴球入的跑了!咱别让他溜了!”

赵匡胤赶紧拉住他,低声劝:“三弟,算了。他现在不比从前了——手下握着十万兵马,还有一堆副将帮衬,权大势重。咱们俩就两个人,势单力薄,你又把御林军打伤了,这祸已经闯不小了。趁现在他们人还没调齐,咱们赶紧走,再迟点韩通带兵马过来,咱们寡不敌众,要是被他抓住,岂不是丢了咱们闯荡江湖的名声?”

郑恩虽然还憋着气,但知道赵匡胤说得在理,只好点头:“二哥说得对,听你的!”

两人刚要抬脚走,就听见一阵马蹄声和轿子的轱辘声——柴荣的轿子到了。御林军见轿子来,赶紧分两边排开,个个挺直腰板,大气不敢出。

轿子里的柴荣掀着轿帘往外看,一眼就瞧见了赵匡胤,心里顿时一喜——当年木铃关分别后,他就一直惦记着这位义弟,没想到能在这儿遇上。他赶紧吩咐轿夫停轿,撩着衣摆快步走下来,伸手就拉住赵匡胤的胳膊,笑着问:“二弟,你们怎么在这儿闹起来了?”

赵匡胤回头一看,见是柴荣,赶紧拱手行礼,脸上堆起笑:“小弟听说禅州来了位王子,没想到竟是兄长!今日能遇上,真是上天安排的缘分,还望兄长恕小弟刚才失礼之罪。”

一旁的郑恩从没见过柴荣这副模样——穿的是绣着龙纹的锦袍,身边跟着一群兵卒,气势十足。他忍不住大嗓门喊起来:“柴大哥!好久不见啊!你以前不是推着车卖伞吗?怎么现在成王子了?哈哈!乐子这心里真快活!”

赵匡胤怕他再说错话,赶紧打断:“三弟,别乱说话!”

郑恩还没明白,挠着头说:“二哥,柴大哥成了王子,那乐子不就是王弟了吗?这有啥不能说的,多快活的事!”

柴荣听着郑恩的话,心里五味杂陈——当年在泌州,郑恩虽然粗鲁莽撞,但也确实照顾过生病的自己,只是后来郑恩不告而别,他心里始终有点疙瘩。可现在当着赵匡胤的面,又不好把不满说出来,只能压着情绪,吩咐手下:“快备两匹马来。”然后对赵匡胤说:“二弟,跟愚兄回府吧,咱们好好聊聊这些年的事。”

郑恩见柴荣没搭理自己的话,赶紧上前扯住他的袍角,急着说:“大哥,你先别走!那韩通小驴球入的,把乐子刚买的鲜鱼抢了去!你得帮咱要回来,乐子还等着用鱼下酒呢!”

柴荣本来就憋着点气,听郑恩这话,更是没好脸色,但又不好发作——毕竟是义弟。他只好敷衍道:“三弟还是这么爱吃鲜鱼?愚兄府里有的是,到了府里让厨房给你做,保准比你买的还新鲜。”说完,转身就上了轿。

赵匡胤赶紧拿起放在一旁的神煞棍棒,把鸾带系在腰上;郑恩也拎起他那根酸枣棍,两人各自上马,跟着柴荣的轿子往监军府去。

这边韩通的侄子韩天禄,本来还等着柴荣过来,好让御林军把郑恩和赵匡胤抓起来,替韩通报仇。可他亲眼看见柴荣下了轿,拉着赵匡胤的手一口一个“二弟”,吓得腿都软了——哪里还敢上前分辨?偷偷转身就往帅府跑,生怕被柴荣注意到。

那些御林军更是暗自庆幸:“幸好刚才没真跟那黑汉子拼命,不然现在胳膊上早套上枷锁了!你看那被打倒的兄弟,躺在地上没人管,这时候谁还敢提‘报仇’的事?”几个人赶紧上前,不管那兵卒还能不能动,架着他就往府外走,生怕多待一秒惹祸上身。

韩通跑回帅府后,越想越气——自己堂堂元帅,竟被两个无官无职的人打成这样。可他也清楚,赵匡胤是柴荣的义弟,柴荣现在是王爷,自己根本惹不起。别说报仇了,说不定还得去给人家赔礼。

他坐在帅府的椅子上,气得直拍桌子:“这口气我咽不下!凭什么我去给那黑汉子赔礼?”

旁边的副将李忠见他气成这样,赶紧上前劝:“元帅,您消消气。柴王爷现在是皇亲,赵匡胤又是他的义弟,咱们要是不去赔礼,柴王爷要是怪罪下来,咱们可担待不起。再说您是朝廷命官,跟他们计较,反倒显得您没度量。不如去赔个礼,就算给柴王爷面子,以后也少点麻烦。”

韩通皱着眉琢磨了半天——李忠说得在理,可让他去给郑恩那样的粗人赔礼,心里实在不服。他踱来踱去,纠结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咬咬牙:“罢了!就当是去给柴王爷面子!”

他赶紧回后堂洗脸,换上崭新的官服,戴上乌纱帽,又对着镜子理了理衣摆,才吩咐手下备马,往监军府去。

再说赵匡胤的远房表弟禄哥,刚才一直躲在街角,远远看着这边的动静。他本来还担心赵匡胤和郑恩会被御林军抓走,见柴荣不仅没怪罪,还请他们去府里,心里才算松了口气。他琢磨着:“肯定是好事,没什么危险了。”于是转身就往王婶家跑——王婶是赵匡胤的远房表姐,这段时间一直在百铃关住,也惦记着赵匡胤的下落。

禄哥跑到王婶家,喘着气说:“王婶!不好了……不是,是好事!俺表哥和郑大哥遇上柴王爷了!柴王爷还请他们去府里了,肯定没事!”

王婶正坐在屋里缝衣服,一听这话,赶紧放下针线:“真的?那就好!我这几天还一直担心他们呢,怕跟韩元帅起冲突。这下好了,有柴王爷照着,准没错!”

另一边,赵匡胤、郑恩跟着柴荣到了监军府门口。两人下了马,跟着柴荣往里走——穿过大堂,进了书房。书房里摆着书架,上面放着不少书,桌上还放着笔墨纸砚,看着比他们以前待过的客栈雅致多了。

三人重新见礼,各自坐下。赵匡胤先开口:“兄长,自从木铃关分别后,小弟天天惦记着您,却一直没机会见面。前几天在兴隆庄遇上三弟,我俩还说要找您呢,没想到今天就遇上了,真是太巧了!不知兄长这些年怎么能有这么大的造化,当上王子了?”

柴荣叹了口气,眼神里带着几分感慨,慢慢说:“二弟,自从当年跟你们拜盟后,愚兄一直受你们照顾。可后来咱们走散了,我跟三弟一起到了泌州,本来想做点买卖谋生,没想到……”

他顿了顿,语气里添了几分委屈:“我到泌州后就生了重病,躺在床上起不来,差点就死在那儿了。好不容易病情稍微好转,想着等身体好点就去寻你们,可三弟竟把我带来的货物全卖了,钱也都花在喝酒吃饭上了。我多说了他两句,他就发了脾气,骂了我一顿,然后不告而别,把我一个人扔在客栈里。”

说到这儿,柴荣眼圈都红了,声音有点哽咽:“那时候我身上没剩几个钱,客栈老板天天催账,我又病着,举目无亲,真觉得活不下去了。后来实在没办法,才想起去投奔姑丈——也就是现在的皇上。姑丈待我像亲儿子一样,后来汉主无道,姑丈起兵进了京城,登基做了皇帝,又因为姑母还在禅州,就派我来当监军,顺便接姑母进京。没想到能在这儿遇上你们,也算了了我一桩心愿。”

郑恩坐在一旁,听柴荣这么说,坐不住了——他脸涨得通红,对着赵匡胤喊:“二哥!你是公道人,你给评评理!那时候不是乐子不照管他——咱们过木铃关的时候,银子被贼偷了,大哥怪乐子没看好,这能怪乐子吗?他病在客栈里,乐子天天去街上找郎中,有个姓刘的郎中嫌咱们没钱,一开始不肯来,乐子好说歹说,还把自己的酸枣棍押在那儿,他才肯来瞧病!乐子每天给他煎药、递水,夜里还守在他床边,怕他发烧没人管。我花那点钱,也是因为天天要给大哥买粥买肉,总不能让他饿着吧?要是乐子不买,他早饿死了,还能活到现在当王子?”

赵匡胤听郑恩说完,点点头,又劝:“三弟,我知道你照顾大哥也花了不少心思,花钱不是你的错。可大哥是兄长,又病着,你就算有委屈,也不该不告而别——把他一个人扔在客栈,确实是你不对。”

郑恩虽然粗,但也知道赵匡胤说得在理,只好嘟囔着:“二哥说的是,乐子错了还不行吗?可他也不能只说乐子的不好,好的一点不提啊!我看他现在当了王子,就不认咱们这些患难兄弟了!二哥你在这儿陪他,乐子走了!”说完,他站起来就往外走。

柴荣赶紧起身拉住他,语气软了下来:“三弟,你别生气。愚兄今天不是要怪你,就是跟二弟说说过去的事。常言说‘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咱们当年在黄土坡拜盟,说好了‘有官同做,有马同骑’,这话我记在心里,从来没忘过——怎么会不认你们这些兄弟?要是我想不认,今天就不会请你们回府了。你可别冲动,留下来,咱们兄弟好好喝酒。”

郑恩见柴荣说得诚恳,心里的气也消了大半,挠挠头说:“既然大哥这么说,乐子就不走了!”

柴荣见他留下,高兴地吩咐手下:“快备宴席,给二位贤弟接风!”

不一会儿,酒菜就端上来了——有红烧鱼、炖羊肉,还有一壶好酒。三人边喝边聊,气氛渐渐热络起来。柴荣又说:“二弟,愚兄现在虽说是王爷,但也能在皇上面前说上话。姑母现在病还没好,等她病好了,咱们一起进京,愚兄在皇上面前保举你——凭你的本事,不愁得不到富贵。”

赵匡胤赶紧拱手道谢:“多谢兄长提携!”

正说着,门外的侍从进来禀报:“王爷,韩元帅求见。”

郑恩一听见“韩元帅”三个字,当场就炸了,撸起袖子就要往外走:“那驴球入的还敢来?乐子再去打他一顿,让他知道乐子的厉害!”

柴荣赶紧拉住他,严肃地说:“三弟,使不得!韩通是朝廷的封疆大臣,你现在没有官职,按规矩不能打他。看在愚兄的面子上,以前的恩怨就算了,他今天来,估计是来赔礼的,你可别再冲动了。”

赵匡胤也皱着眉说:“韩通那厮确实该打——当年在大名府,他横行霸道,被我打了一顿;后来在平阳镇,他私自在关卡收税,欺压百姓,我又打了他一顿。今天他又抢三弟的鱼,被打也是活该。可兄长说得对,他现在是元帅,真闹起来,朝廷要是怪罪,反倒连累兄长。”

柴荣见赵匡胤明白事理,点点头:“二弟说得是。韩通虽然有错,但他常年在外打仗,立过不少功,皇上也很看重他。他今天来赔礼,就是知道错了,咱们也别太计较,以后也好相处。”

赵匡胤点点头:“既然兄长这么说,小弟听你的。”

柴荣吩咐侍从:“请韩元帅进来。”

韩通跟着侍从走进书房,心里七上八下的——他刚进二堂,就看见赵匡胤坐在椅子上,郑恩则眯着眼瞪着他,两人都没起身。韩通心里又气又恨,可也不敢发作,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到了柴荣面前,他赶紧拱手行礼,低着头说:“千岁,臣韩通糊涂,不知道赵公子是千岁的义弟,刚才一时失礼,还请千岁恕罪。”

柴荣脸上堆起笑,说:“元帅不必多礼。这位是赵匡胤,这位是郑恩,都是孤的结义兄弟——他们为人仗义,重情重义。今天的事都是误会,以后你们就是同僚,要互相照应。来,跟二位贤弟见个礼。”

韩通抬头看了看郑恩——郑恩正睁着虎眼瞪他,那眼神像是要吃人。他心里发怵,可也没办法,只好先走到赵匡胤面前,拱手说:“赵公子,刚才是在下无礼,冒犯了公子,还望公子海涵。”

赵匡胤赶紧站起来回礼:“韩元帅不必客气。过去的事就别再提了,只要元帅以后能改了以前的毛病,不再欺压百姓,咱们以后就是朋友。”

韩通连忙说:“公子教训的是,在下记住了。”

接着,他又挪到郑恩面前,硬着头皮说:“郑兄,刚才是在下不对,还请郑兄宽容。”

郑恩本来就看韩通不顺眼,这会儿见他虚情假意的样子,更是懒得起身,只睁着眼睛说:“你既然来赔礼,乐子就不打你了——以后别再抢乐子的东西,不然下次可没这么便宜你!”

韩通被他说得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柴荣见场面尴尬,赶紧打圆场:“元帅别介意,三弟性子直,说话没分寸。”

韩通哪里还敢多待,赶紧对柴荣说:“千岁,今天是三六九的大操日,臣还得去军营操演兵马,就不打扰千岁和二位公子了,臣先告辞。”

柴荣知道他是想赶紧走,也不挽留:“元帅慢走,路上小心。”

韩通低着头,几乎是逃一般地离开了监军府——出门后,他骑上马,心里又羞又愤:“今天这耻辱,我早晚要找回来!”

韩通走后,柴荣、赵匡胤和郑恩又喝了一会儿酒,直到铜壶滴漏到三鼓——窗外的月亮已经移到西边,夜色渐深。三人聊得尽兴,也累了,柴荣让人收拾了两间厢房,让赵匡胤和郑恩休息,三人约定第二天一起去禅州。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三人就起来了。梳洗完毕,用了早膳,柴荣说:“二位贤弟,姑母的病快好了,愚兄今天要回禅州,你们跟愚兄一起去——先见见姑母,等姑母病好,咱们再一起进京。”

郑恩挠着头问:“大哥,你的姑母是乐子的什么人啊?”

柴荣笑着说:“咱们是结义兄弟,我的姑母就是你的姑母啊。”

郑恩高兴地说:“那乐子见了她,也叫‘姑娘’?”

柴荣点点头,又叮嘱:“三弟,到了禅州见姑母的时候,你可得收敛点性子,别再一口一个‘乐子’了——姑母是皇亲,说话要规矩点。你看愚兄怎么称呼,你就跟着怎么称呼,准没错。”

郑恩赶紧点头:“知道了知道了,乐子……俺听你的!”

三人正准备出门,郑恩突然指着院子里的轿子说:“大哥,你这大轿子挺好,再弄一个来呗!”

柴荣愣了一下:“贤弟是不想骑马,想坐轿子?”

郑恩摆摆手:“乐子才不坐这闷轿子呢!是二嫂子要坐——二嫂子跟着咱们,总不能让她也骑马吧?”

柴荣这才知道赵匡胤还有家眷,赶紧问:“二弟,你还有家眷在百铃关?”

赵匡胤只好把事情说清楚:“兄长有所不知,小弟当年在大名府充军的时候,认识了韩素梅姑娘——她为人贤淑,小弟跟她情投意合,后来小弟军期满了,跟她分开了两年,直到前些天在百铃关才重逢,这几天一直跟她住在一起。”

柴荣听了,赶紧吩咐手下:“快备一乘小轿,去接韩姑娘过来,路上要小心,别让姑娘受了颠簸。”又让人先去禅州,收拾一处带花园的宅子,好让赵匡胤他们住。

不一会儿,韩素梅坐着轿子来了——她穿着一身浅蓝色的衣裙,手里抱着一个小包裹,禄哥也跟着来了,还帮着拎着行李。柴荣见韩素梅举止端庄,心里也替赵匡胤高兴。

一切准备妥当,柴荣坐轿,赵匡胤、郑恩骑马,韩素梅坐小轿,一行人出了百铃关,往禅州去。路上要过一条大清河——河水波光粼粼,岸边的柳树垂着枝条,偶尔有渔船划过,景色宜人。郑恩从来没见过这么美的河,时不时勒住马,指着河面问赵匡胤:“二哥,你看那船,是捕鱼的吗?”赵匡胤笑着点头,跟他解释。

傍晚时分,一行人到了禅州城。柴荣让人收拾好的宅子已经准备好了——是从前王朴大人的旧宅,后面有个大花园,里面种着牡丹、月季,还有一个小池塘,环境清幽。

柴荣送赵匡胤他们进了花园,说:“二位贤弟,韩姑娘,今天天晚了,你们先歇着,愚兄明天再来找你们,一起去帅府见姑母。”

赵匡胤拱手道谢:“兄长费心了,兄长慢走。”

柴荣上了轿,往帅府去了。赵匡胤让人把行李搬到厢房,把赤兔马拴在空房里,又赏了轿夫和侍从,让他们回去。厨房里的厨役和丫鬟也都是柴荣派来的,赶紧过来参见,问他们晚上想吃什么。

韩素梅怕麻烦,说:“简单做点粥和小菜就行,不用太复杂。”

厨役赶紧去准备。晚上,四人——赵匡胤、郑恩、韩素梅和禄哥——一起用了晚膳,各自回房休息。

第三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柴荣就来了。三人见了礼,柴荣说:“二位贤弟,韩姑娘,咱们现在就去帅府见姑母——姑母听说你们来了,也很高兴。”

韩素梅因为是女眷,按规矩不能跟他们一起去见柴娘娘,只好留在宅子里。赵匡胤、郑恩跟着柴荣,坐轿往帅府去。

到了帅府门口,柴荣叮嘱郑恩:“三弟,见了姑母,要行跪拜礼,别忘了称呼‘娘娘’,可别再乱说话了。”

郑恩心里有点紧张,但还是点头:“俺记住了,不叫‘乐子’,叫‘娘娘’。”

三人走进帅府,穿过层层院落,往柴娘娘的寝殿去。这一去,不知柴娘娘见了他们,会说些什么?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