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飞龙全传之现代精编版 > 第24章 第 24 章

飞龙全传之现代精编版 第24章 第 24 章

作者:云卿uranus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19:45 来源:文学城

话说那自称“抹谷大王”的杜二公,仗着自己拳脚功夫硬、力气比常人大,先在赵匡胤面前摆了三个花架子,耀武扬威地让赵匡胤也亮几招。等两人一交手,杜二公就把自己这辈子学的本事全使出来了,满脑子就想着一定要打赢。可他没料到,自己的每一拳、每一脚都被赵匡胤轻巧地躲了过去——赵匡胤心里早有盘算:这恶霸平日欺负百姓,今天正好替天行道,先看看他到底有几分能耐,没必要一开始就下狠手。

杜二公见自己的招式全被看穿,心里顿时慌了神,原本还算规整的拳法瞬间乱了套,手脚也没了章法,只顾着胡乱踢打,勉强撑着不倒下。赵匡胤瞅准他章法大乱的空档,猛地伸手抓住他的左脚,往后轻轻一推,杜二公就像个破麻袋似的,仰面朝天摔在地上。紧接着,赵匡胤快步上前,一脚踩在他胸口,这场景跟当初在桃园收拾那泼辣妇人(后来才知是舅母)时一模一样——他盯着杜二公,心里又气又恨:你这恶霸,天天搜刮百姓,今天就让你尝尝被欺负的滋味!抬手就往杜二公鼻梁上揍了一拳,接着又对着他全身一顿猛打,拳头落下去的节奏,就像农家捣蒜似的,一下接一下,打得杜二公疼得直喊“饶命”。

旁边的喽啰们早就吓得腿软,他们早就听说过赵匡胤力气大、功夫好,这会儿见大王被打成这样,谁也不敢上前帮忙;千家店的百姓们则围在一旁看热闹,也没人敢上前劝架——毕竟杜二公平日里横行霸道,大家早就憋了一肚子气,这会儿见有人收拾他,心里都暗爽,只是怕事后被报复,不敢表露出来。

人群里有几个头发花白的老者,实在怕打出人命,到时候杜二公的人报复起来,整个村子都要遭殃。其中一个姓张的老者赶紧挤出人群,跟另外两个老头一起冲上去抱住赵匡胤,急急忙忙地说:“好汉住手!这是我们这儿的‘寨尊’(其实就是恶霸自称的头衔),你今天动手打了他,自己痛快了,可我们这些老百姓要倒霉啊!他要是恼羞成怒,带着人来拆村子,我们可经不起折腾!你就忍忍,别再打了,这也是为了你自己好,免得惹上更大的麻烦。”

赵匡胤听他们这么说,心里也明白百姓的难处——他想起自己从东京逃出来后,一路上见了不少恶霸欺负穷苦人,要是今天自己走了,杜二公肯定会变本加厉报复村民。但眼下被老者们抱住,也只能先停手,对着地上的杜二公骂道:“你这狗东西!我本来想打死你,今天看在这些老人家的面子上,就饶你一条狗命!”

杜二公这才连滚带爬地站起来,也顾不上鼻子青、脸肿,更忘了自己“抹谷大王”的架子,翻身上马,带着喽啰们一溜烟往山上跑,连平日里搜刮百姓的“抹谷”差事都忘了。这场景,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刚才还想着要像打仗一样威风,转眼间就成了丧家之犬,只顾着逃命。

赵匡胤看着杜二公逃走的背影,哈哈大笑:“就这两下子,还敢自称大王?连点真本事都没有,也好意思在人前吹牛耍横!”

可他刚说完,周围的百姓就开始抱怨起来。刚才劝架的张老头叹了口气:“唉,都怪老王(杜二公的邻居),他自己不敢出来跟杜大王理论,偏让他这年轻的外甥(指赵匡胤,当时百姓还不知道他身份)出来惹事!杜大王这一回去,肯定要去山寨调兵,到时候咱们村子可就惨了,这可怎么办啊?”

赵匡胤一听,立马拍着胸脯说:“各位乡亲别担心,也别埋怨别人。今天这事是我一个人做的,我肯定一个人担着!我既然有本事打跑他,就不怕他调兵来。我现在就去他的老巢,把他的人全收拾了,干脆给你们除了这个大祸害,也让你们看看我赵匡胤不是那种惹了事就跑的人!要是我今天走了,让你们受连累,那我还算什么大丈夫?”

说完,他气得胸脯都起伏着,抬脚就要往山上走。人群里有个爱多嘴的年轻小伙,赶紧喊道:“好汉等一下!你要找他,不用跑那么远!杜大王的家就在咱们村西边,离这儿也就半里地。他家大门刷的是朱红油漆,特别高大,一眼就能看见。他家里有老母亲、老婆,还有好几个丫鬟、仆役呢!你要是能直接去他家解决了这事,那才真叫厉害!”

赵匡胤哪能等?立刻对百姓们说:“大家该干嘛干嘛去,不用管我!我今天就算拼了,也要去他家斩草除根,绝不让他再欺负你们!”说完就往西走。

张老头和另外几个老者赶紧追上去喊:“好汉别冲动啊!那杜大王的老婆也不是好惹的,性子泼辣得很,天不怕地不怕,你这去了要是打不过她,岂不是白白送命?还是别去了!”可赵匡胤就像没听见似的,脚步更快了。

走了大概半里地,果然看见路北有一座大房子——朱红的大门,比村里其他人家的门高了一大截,看着跟官府的衙门似的,只是大门关得紧紧的,没一点动静。赵匡胤走过去敲门,敲了好几下都没人应。他心里的火气又上来了,攥紧拳头,对着大门“咚咚咚”地猛敲,那声音跟敲鼓似的,震得门板都直响。

又等了一会儿,才听见里面传来脚步声,有人隔着门问:“谁啊?敲门这么用力!”

赵匡胤在门外憋着气,大声回道:“我姓闯名祸,从东京来的!专门来找那个欺负好人、怕硬的狗东西算账!”

门“吱呀”一声开了,门口站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婆婆,穿着深蓝色的布衫,手里还拿着个针线笸箩。她见了赵匡胤,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从上到下看了好几遍,才小心翼翼地问:“这位君子,你是不是喝了酒啊?”

赵匡胤皱着眉说:“我清清白白做人,又不抢老百姓的东西,哪来的酒喝?”

老婆婆又问:“那你没喝酒,脸怎么这么红啊?”

赵匡胤有点不耐烦了:“我天生就是这脸色,跟喝不喝酒没关系!”

老婆婆本来是好心问话,可赵匡胤不仅没好脸色,还瞪着眼睛,一副凶巴巴的样子,她心里也犯嘀咕:这年轻人到底是来干嘛的?但还是硬着头皮又问:“君子,你既然是从东京来的,那你有没有见过一个红脸的人,小名叫香孩儿啊?”

赵匡胤一听,立马火了,大声骂道:“你这老太婆!敢随便叫我的小名,太没规矩了!”

老婆婆被他这么一骂,吓得浑身发抖,不敢说话了,但心里却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他怪我叫他小名,难道他就是我的外甥香孩儿?她偷偷又看了赵匡胤几眼,越看越觉得像——那眉眼、那身高,跟女儿杜氏年轻时说的香孩儿模样差不多。她咬了咬牙,不管赵匡胤还在生气,上前一步抓住他的衣角,声音都有点发颤:“我的亲外甥啊!你别把我当成外人,你的亲娘杜氏,是我的女儿,我是你爹赵指挥(指赵匡胤父亲赵弘殷,曾做过指挥使之职)的丈母娘啊!你当年生在夹马营,小名叫香孩儿,我还记得呢!那年我跟你娘分开的时候,你才七岁,这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点消息都没有。没想到今天能在这儿见到你,你到底是来干嘛的?跟姥姥说说,别瞒着我。”

赵匡胤一听,心里“咯噔”一下:我本来是来收拾恶霸的,怎么走到姥姥家来了?难道是刚才走得太急,走错路了?可这亲情是真是假,还得再问问清楚。他定了定神,问道:“老人家,你既然说是我的姥姥,那你说说我娘的生辰八字是多少,长得什么样?你要是说的一点不差,我就认你;要是有一个字说错了,休怪我不客气!”

老婆婆一听,忍不住笑了:“你这小子,还敢盘问起姥姥来了!我要是不说清楚,你还真以为我是冒认亲戚呢!听好了:你娘是辛酉年八月十五日子时生的,今年五十二岁,身高也就四尺九寸,长着一双凤眼、两道柳眉,为人稳重又端庄。这都是千真万确的,你自己想想对不对?要是你还不信,我再说说你爹的生辰八字和模样,保管你心服口服!”

赵匡胤听她说的分毫不差,心里明白这确实是自己的姥姥,赶紧“扑通”一声跪下,声音也软了下来:“姥姥!您果然是我的外祖母!我就是香孩儿赵匡胤啊!我因为在汴梁(东京)闯了大祸,没办法才逃到关西来,正愁没地方去,没想到误打误撞敲了您家的门,这真是老天爷保佑!我娘在家的时候,也经常念叨您,总说不知道您过得好不好。刚才我对您不敬,还请姥姥原谅我不懂事!”

老婆婆见他认了亲,高兴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赶紧把他扶起来,又拉着他的手仔细看:“快起来快起来!不知者不罪,姥姥不怪你!你看你现在长得这么高大,模样也周正,真是个好后生!前几天我家的喜鹊天天叫,我还纳闷是怎么回事,原来就是你要来看姥姥的好兆头啊!”说完,她拉着赵匡胤的手往院子里走,还喊来旁边站着的老仆李伯:“李伯,快把后堂的门打开,再让小翠去泡壶好茶来!”

李伯是跟着老婆婆多年的老仆,刚才一直站在门后看着,这会儿赶紧应了声“哎”,心里还嘀咕:这外甥看着就不是普通人,要是二公子(指杜二公)回来知道了,不知道会怎么想——毕竟二公子平日里可没少欺负人,万一这外甥跟他起冲突,可就麻烦了。

赵匡胤跟着姥姥进了后堂,见这屋子收拾得挺整齐,墙上还挂着一幅旧画,画的是桃花,看着有些年头了。他坐下后,喝了口小翠端来的茶,忍不住问:“姥姥,您家这大门怎么这么气派,看着跟官府的房子似的?”

老婆婆叹了口气:“孩子,你有所不知啊!这房子本来是朝廷的御果园衙门,专门管收果子的,所以才这么气派。要是普通老百姓家,哪敢住这么好的房子?”

赵匡胤又问:“那我的两个舅舅呢?他们现在在哪儿?”

老婆婆一听这话,眼睛立马红了,擦了擦眼角说:“孩子,这事说起来就长了。我本来有两个儿子,可惜你大舅早年在任上病死了,现在就剩下你二舅,名叫杜二公。他对我倒是孝顺,家里日子也过得还行,可就是有个坏毛病——仗着自己会点功夫,总爱干些不三不四的事。前年他带着我、还有你舅母一家,搬到了这儿,硬是把人家管的御果桃园抢了过来,还霸占了这衙门当自己家,天天吓唬村里的人。可他还不满足,又去太行山当了山寨的三寨主,经常带着人抬着狗肉,到各村各镇去敲诈老百姓,挨家挨户让人家‘抹谷’(就是搜刮钱财粮食),还自称‘抹谷大王’。就靠着山寨的势力干这些伤天害理的事,我天天劝他改邪归正,可他就是不听。要是这孩子能好好做人,我就算天天吃斋念佛也愿意啊!”说完,她又忍不住叹气,眼泪也掉了下来。

赵匡胤听完,心里别提多慌了:完了完了!我刚才打的那个抹谷大王,竟然是我的亲舅舅?我做梦都没想到啊!刚才还把他打得那么惨,这以后怎么跟他见面?都怪我太冲动,没问清楚就动手,现在可怎么办?

他坐在那儿,心里七上八下的,懊悔得不行。想了一会儿,他琢磨着:要不我求姥姥帮我说说情,让她在舅舅面前替我解释解释,说不定这事就能过去了?可转念又想:万一姥姥说了,舅舅还是不原谅我,那我岂不是犯了“以下犯上”的罪?这可怎么收场啊?

就在他愁得没办法的时候,突然想起一句话:“男人大多听老婆的话。”他眼睛一亮,赶紧问姥姥:“姥姥,原来二舅是这么个英雄人物,不愧是咱们家的人,真是太好了!那他娶了舅母没有啊?”

老婆婆说:“娶了,就是咱们这附近的人家,叫柳氏。可你这舅母性子也泼辣,跟你二舅一样爱惹事,我这心里就更愁了。”

赵匡胤赶紧说:“这没事,英雄配豪杰,本来就该这样!姥姥,您能不能去通报一声,请舅母出来见个面啊?”

老婆婆刚要答应,又想起什么:“哦,对了,我听说她昨天去桃园了,说不定现在还没回来呢。”

赵匡胤一听,心里又是一沉:她去桃园了?难道我昨天在桃园打的那个拿铁锤的妇人,就是舅母?他赶紧追问:“姥姥,咱们家的桃园在哪儿啊?”

老婆婆说:“就在千家店的村头,离这儿也就一里多地。要不我让小翠去叫她回来?”说完,她就喊来小翠:“小翠,你去桃园看看,叫你家奶奶回来,就说东京来的赵公子到了,要跟她见面。”

小翠刚要走,又停下来说:“回太太,奶奶今天早上就回来了,现在正在房里歇着呢,说是身上不舒服。”

老婆婆说:“既然回来了,那你快去通报,让她赶紧出来。”

小翠答应着去了内房,对着里面喊道:“奶奶,太太让您出去一下,东京来的赵公子到了,是太太的外孙子,要跟您见面呢。”

其实柳氏(也就是舅母)昨天被赵匡胤打了一顿,浑身疼得厉害,今天早上才从桃园回来,正躺在床上敷药呢。她一听“东京来的赵公子”,心里就琢磨:我早就听婆婆说过,东京有个红脸的外甥,是个好汉,今天终于来了,按理说该去见见。可一想起昨天被那个红脸大汉打的事,她就气得牙痒痒——浑身现在还疼呢,走路都费劲。

她咬着牙爬起来,走到梳妆台前,想把脸上的伤遮一遮。拿起镜子一看,鼻子青一块、脸肿一块,惨不忍睹。她只好往脸上厚厚的涂脂粉,试图盖住伤痕,又换了一件新的蓝布衫,忍着身上的疼,慢慢往外走。走之前,她还对着镜子叹了口气:这要是让外甥看见我这模样,多丢人啊!

她让小翠先去通报,自己慢慢跟在后面。赵匡胤听说舅母来了,赶紧站起来,往门口看——这一看,吓得他脸都白了,心里直叫苦:完了完了!这不是昨天在桃园被我打的那个妇人吗?怎么会是舅母啊!得罪了舅舅,还能找姥姥说情,可现在又得罪了舅母,这可怎么解释?这两下罪加在一起,谁还能帮我说话啊?

没办法,他只能硬着头皮走上前,弯腰作揖,恭敬地说:“舅母大人在上,外甥赵匡胤给您行礼了。”

柳氏刚走进来,抬头一看赵匡胤,也吓得往后退了两步,心里跟翻了锅似的:这不是昨天在桃园打我的那个红脸大汉吗?怎么会是我家外甥?我一个舅母,被外甥打了,这要是传出去,我还有脸见人吗?她越想越觉得丢人,转身就往回走。

老婆婆一看这情景,立马就火了,对着柳氏的背影喊道:“你这贱人,发什么疯!平日里见了外人,嘴巴比谁都能说,今天见了外甥,怎么跟个小家子似的躲着?孩子,你先坐下等会儿,我去问问她到底怎么回事!”说完就要往内房走。

赵匡胤赶紧上前拉住姥姥,急着说:“姥姥您别去,这里面有误会,您听我跟您说。”

老婆婆甩开他的手:“你别拦着我!你跟她从来没见过面,能有什么误会?我今天非得问问她,为什么见了外甥就躲!”

赵匡胤赶紧说:“姥姥您别生气,真的有隐情。昨天我还没进千家店的时候,不小心走到了桃园里,看见园子里的桃子长得特别好,而且现在还是初冬,能有这么新鲜的桃子,我觉得特别稀奇,一时嘴馋,就摘了几个吃了。结果被丫鬟看见了,告诉了舅母,舅母就拿着两根铁锤过来打我。”

老婆婆一听,立马指着内房骂道:“你这没良心的东西!外甥吃几个桃子,能值几个钱?你就拿着铁锤打他,要是把我的亲外孙打坏了,我饶不了你!”

赵匡胤赶紧拉住姥姥,劝道:“姥姥您别生气,我还有话没说完呢。那时候我一来没见过舅母,不知道您是长辈,二来我这性子从小就倔,不肯吃亏,所以才跟舅母起了冲突,让她受了委屈。我怕舅母因为这事生气,不肯原谅我,所以还请姥姥您帮我说说情,劝劝舅母。”

老婆婆这才明白过来,拍了拍赵匡胤的手说:“孩子,你放心!你们俩从来没见过面,就算有误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去跟她说说,她肯定会原谅你的。”

说完,她就走进内房,看见柳氏正坐在床沿上,低着头抹眼泪,一脸委屈。柳氏见婆婆进来,赶紧站起来。

老婆婆坐下后,说:“媳妇,刚才外甥都跟我说了,昨天他路过桃园,看见桃子新鲜,就吃了几个,你就拿着铁锤打他,这就是你倚老卖老,心眼太小了。不过你们俩没见过面,也不能全怪你。现在话说开了,你们就是一家人了,该有长幼之分,别再闹别扭了。你跟我出去,跟外甥好好聊聊,这才像一家人的样子。”

柳氏一听,立马委屈地说:“婆婆您别听他一面之词!他就是个油嘴滑舌的骗子,昨天明明是他打了我,现在倒说是我打他,这真是天大的冤枉!您要是不信,您看我身上的伤!”说完,她掀起衣襟,又往脸上抹了把唾沫,把厚厚的脂粉全擦掉了——这下可好,脸上青一块、紫一块,跟被人揍过的茄子似的,看着特别吓人。

老婆婆一看,忍不住想笑,但还是忍住了,说:“按理来说,这事确实是外甥不对。但你作为舅母,也有不对的地方。我平时跟你说过多少次,我家有个红脸的外甥,从小就调皮,你也听过,怎么就忘了呢?昨天你跟他动手之前,怎么不先问问他是谁?你这么冲动,能不闹误会吗?现在这事,你们俩都不知情,就别再提了。听我的,赶紧跟我出去,我让他给你赔罪。”

柳氏不敢不听婆婆的话,只好跟着走到前堂,还用袖子挡着半边脸,怕人看见她的伤。

老婆婆说:“你们俩今天把话说开了,就别再记仇了。外甥和舅母,本来就是一家人,重新见个礼,这事就算过去了。”

柳氏只好放下袖子,露出满脸的伤痕,低着头不说话。赵匡胤赶紧走上前,“扑通”一声跪下,诚恳地说:“舅母大人,外甥之前没见过您,不小心冒犯了长辈,这都是我的错,还请您大人有大量,原谅我这一次。”

柳氏见他态度这么诚恳,忍不住笑了一下,赶紧扶他起来,说:“公子快起来,别往心里去。我要是早知道你是我家外甥,也不会跟你动手了。都怪我有眼不识泰山,刚才多有失礼,你也别怪我。”

老婆婆在旁边看着,高兴得合不拢嘴,赶紧把赵匡胤扶起来:“好了好了,现在没事了,你们俩都坐下说话。”

赵匡胤坐下后,又着急地说:“姥姥,舅母虽然原谅我了,但我还有个事想求您帮忙——不过这事可能得舅母出面,才能解决。”

老婆婆纳闷地说:“刚才我都跟你说了,你舅母已经不怪你了,还要求什么情?难道你还打了别人不成?”

赵匡胤不好意思地说:“不是打了别人,是我还得罪了二舅。”接着,他就把昨天在王家店门口,怎么遇到杜二公搜刮百姓,怎么跟他动手,又把他打跑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老婆婆听完,吓得脸都白了,心里嘀咕:我的天!儿子和媳妇都被他打了,这可怎么收场啊?媳妇的脾气还好,被我劝住了,可我那儿子的脾气跟炮仗似的,一点就炸,我可劝不动他。看来这事,还得让媳妇去劝他才行——毕竟夫妻之间,说话更管用。

她叹了口气,对赵匡胤说:“你这孩子,从小就爱惹事,长大了还是这脾气!得罪了你舅母,我还能帮你说情,现在又得罪了你舅舅,我要是再帮你说话,就显得我偏向外孙,不疼儿子媳妇了,这情我可没法说。你自己惹的祸,还是得你自己去赔罪。要是你舅舅也像你舅母这么通情达理,说不定就原谅你了。”说完,她就不说话了,等着柳氏开口。

赵匡胤也没辙,只能低着头不吭声。柳氏看在眼里,心里琢磨着:我这边都不跟他计较了,要是丈夫还揪着这事不放,显得咱们家太小气。而且我看这外甥,长得一表人才,功夫又好,以后肯定有大出息,要是能跟他搞好关系,对咱们家也有好处。再说了,丈夫要是真跟他闹僵了,婆婆心里也会不舒服。

她想清楚后,就开口说:“公子你别担心,婆婆也别着急,这点小事,我来帮你们和解。不过你也知道,你舅舅性子倔,一下子肯定转不过弯来。这样吧,等他回来的时候,你先别跟他见面,婆婆也别出面,我来跟他说,保证能让他消气。”

老婆婆一听,高兴得赶紧说:“还是你懂事!那就麻烦你了,媳妇。”

赵匡胤也赶紧站起来,对着柳氏作揖:“多谢舅母帮忙,外甥以后肯定记着您的好!”

正说着,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还能看见火光冲天。小翠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喊道:“太太、奶奶、公子,不好了!二爷爷(指杜二公)不知道为什么,带着山寨的好多人在外面,好像要进来了!”

原来杜二公昨天被赵匡胤打跑后,回到山寨就跟大寨主、二寨主说了这事,三人商量着要带三百喽啰下山报仇。可等他们点齐人手,已经是傍晚了,杜二公又饿又气,就想着先回家吃点东西,再去千家店找赵匡胤算账——他还不知道,自己要找的人,已经在自家客厅里了。

柳氏一听杜二公回来了,赶紧对老婆婆和赵匡胤说:“妈,公子,你们赶紧去后房躲一躲,我来应付他。”又对着旁边的丫鬟说:“你们都别点灯,就说我在堂里等他。”

丫鬟们赶紧把灯吹灭,客厅里顿时暗了下来。柳氏独自坐在椅子上,心里盘算着怎么跟杜二公说。

没过一会儿,就听见外面传来脚步声,还有人提着灯笼。杜二公走进来,身后跟着他的跟班小三子,还有几个喽啰。他一进堂屋,就问丫鬟:“我媳妇呢?不是说她回来了吗?”

丫鬟赶紧指着椅子上的柳氏:“回二爷,奶奶在那儿呢。”

杜二公接过小三子手里的灯笼,走到柳氏面前,皱着眉说:“你怎么坐这儿不开灯?这么晚了,怎么不回房休息?出什么事了?”他问了好几句,柳氏都不说话,还故意抽抽搭搭地哭了起来。

杜二公更纳闷了,又问:“媳妇,你是不是受委屈了?是不是有人欺负你了?”

旁边的小三子赶紧帮腔:“二爷,谁敢欺负奶奶啊?我听丫鬟说,是太太生气,打了奶奶几下,所以奶奶才哭的。”

杜二公一听,立马急了:“我妈为什么打你?你是不是惹她生气了?你跟我说,我去跟我妈求情,让她别骂你。”

柳氏这才抬起头,抹着眼泪骂道:“你这杀千刀的!我什么时候惹妈生气了?都是你惹的祸,连累我被妈打,你还有脸问我!”

杜二公被骂得一头雾水:“我惹什么祸了?你跟我说清楚,别在这儿哭哭啼啼的。”

柳氏说:“你昨天在王家店打了一个人,你还记得吗?那人是妈的外甥,是东京来的赵公子!今天人家找到家里来认亲,跟妈一说被你打的事,妈心疼外甥,又抓不到你,就把我打了一顿出气!这祸不是你惹的,难道是我惹的?”

杜二公一听,脑子“嗡”的一声,愣在原地,半天说不出话来——他怎么也没想到,昨天被自己打的红脸大汉,竟然是自己的外甥!他赶紧问:“你说的是真的?那赵公子……长什么样?”

柳氏说:“就是个红脸的大汉,穿的青扎巾、绿扎袖,跟你昨天说的一模一样!你在王家店门口打了他,中午的事,你难道忘了?”

杜二公这才回过神来,气得直搓手,在堂屋里来回走——他想起昨天那个红脸大汉的功夫,心里还挺佩服,没想到竟然是自己的外甥!这要是传出去,自己这个“抹谷大王”的脸,可就丢尽了;可要是不认这个外甥,妈肯定会生气,媳妇这边也说不过去。

就在他左右为难的时候,柳氏又开口了:“你也别在这儿急了。那外甥是个明事理的人,知道是误会后,也挺后悔的。你要是能原谅他,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他功夫好,说不定还能帮你打理山寨的事;要是你不原谅他,妈肯定不依,咱们家也得闹得鸡犬不宁。你自己想想,哪个划算?”

杜二公停下脚步,看着柳氏,心里慢慢盘算起来:媳妇说的有道理,这外甥既然是个人才,留着肯定有用,而且又是亲戚,要是真闹僵了,也不好看。他叹了口气,对柳氏说:“那……那你去把他叫出来吧,我跟他说说。”

柳氏见他松口了,赶紧对着后房喊:“妈,公子,你们出来吧,没事了。”

老婆婆和赵匡胤从后房走出来,杜二公看着赵匡胤,脸上有点尴尬,半天说不出话来。赵匡胤赶紧走上前,作揖道:“舅舅,外甥昨天不知道是您,多有冒犯,还请您原谅。”

杜二公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哎,这事也怪我,不该随便欺负百姓,也没问清楚你的身份。既然是一家人,这事就算了,以后别再提了。”

老婆婆一看两人和解了,高兴得哈哈大笑:“这就对了!一家人就该和和气气的,以后咱们好好过日子!”

就这样,一场因为误会引发的冲突,在柳氏的巧妙调解下,终于化解了。杜二公后来也听了赵匡胤的劝,慢慢改掉了欺负百姓的毛病,还把御果园还给了官府。而赵匡胤在姥姥家住了几天,养好了精神,又踏上了新的路程——谁也没想到,这个曾经闯祸的红脸后生,后来会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开创一段新的历史。

至于杜二公和柳氏,后来也跟着赵匡胤干了不少正经事,成了他身边的得力帮手。这正是:一句好话解了骨肉仇,一番谋划让恶霸归了正。要知道赵匡胤接下来又会遇到什么事,咱们下回再接着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