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飞龙全传之现代精编版 > 第23章 第 23 章

飞龙全传之现代精编版 第23章 第 23 章

作者:云卿uranus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19:45 来源:文学城

话说后汉年间,邺都帅府的内堂里,烛火通明,郭威正陪着姑丈柴守礼、姑母柴氏一家三口围坐饮酒。桌上摆着酱肘子、烧羊肉,还有一壶刚温好的汾酒,酒香混着肉香,满屋子都是暖意。郭威今年已近五十,两鬓添了些白发,可眼神里满是雄心——这些年他跟着刘知远打天下,如今手握兵权,心里早有了称帝的念头,只是没找到合适的机会说出口。

酒过三巡,郭威端着酒杯叹了口气:“姑丈,不瞒您说,我这心里头啊,总想着干一番大事业。如今朝廷动荡,百姓受苦,我要是能执掌大权,定能让天下太平。”这话正说到柴荣心坎里——柴荣是柴守礼的儿子,从小就跟着郭威,早就把这位姑爹当成了靠山。他心里暗忖:“姑爹年纪大了,又没儿子,将来这位置迟早是我的。不如趁今天探探他的口风,要是能定下个名分,往后就好办了。”

柴荣放下酒杯,脸上堆着笑:“姑爹,您常说自己身上有奇相,能成大事。小侄斗胆,想亲眼瞧瞧,不知姑爹肯不肯?”郭威这会儿已有三分酒意,听柴荣这么说,顿时捋着胡子哈哈大笑:“贤侄想看有何不可?要是我这‘雀儿’真能跟‘谷稔’凑到一块儿,将来我当了皇帝,就封你当守阙太子,接我的班!”

柴荣一听,心里乐开了花,赶紧离席磕头:“谢姑爹恩典!”郭威更高兴了,叫过旁边伺候的丫鬟春桃和秋菊:“你们俩过来,帮我把外袍和中衣脱了,让柴贤侄瞧瞧。”两个丫鬟手脚麻利地帮郭威宽了衣,露出两条胳膊——左胳膊上长着个拳头大的肉瘤,形状像只展翅的雀儿;右胳膊上则有个谷穗似的疙瘩,两者之间隔着五寸多远,看着就像两尊小山峰。

柴荣凑上前,心里怦怦直跳——他既盼着这两物能靠在一起,又怕姑爹看出自己的心思,手都有点发颤。他一只手轻轻按住“雀儿”,另一只手按住“谷稔”,慢慢往中间挤。没想到这一挤,那“雀儿”竟真的往“谷稔”那边挪了挪,最后竟完完全全贴在了一起!柴荣又惊又喜,高声喊道:“姑爹!雀儿进到谷稔里了!”

郭威一开始还以为是柴荣故意挤的,笑着说:“贤侄,你用手按着,当然能凑一块儿,松开手还能粘住不成?”柴荣赶紧松开手,可那“雀儿”竟像长在了“谷稔”上似的,纹丝不动!柴荣傻了眼,心里嘀咕:“刚才还隔着五寸远,怎么这会儿真粘住了?难道真是天意?”他赶紧喊柴氏:“姑母,您快来看!这雀儿真跟谷稔连在一起了,不是我骗人!”

柴氏走过来一看,果然不假——两条胳膊上的异相紧紧粘在一块儿,分毫不差。她赶紧对郭威说:“老爷,你快看看!侄儿没说瞎话,要不咱把穿衣镜抬来,你自己瞧瞧!”郭威也慌了,叫春桃和秋菊把堂屋里那面一人高的穿衣镜抬过来,又拿了面菱花小手镜,对着穿衣镜前后照。这一看,他清清楚楚地看见两物相连,心里顿时乐疯了,手舞足蹈地喊:“妙啊!妙啊!这是天意要我成事!贤侄,多亏了你,往后我必不负你!”

说着,郭威叫人重新摆酒,又加了两道菜——一道清蒸鲈鱼,一道炒虾仁,四个人边喝边聊,直到半夜才散。柴荣回房后,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满是憧憬:“姑爹封我当太子,将来我就是皇帝了!得好好干,不能让姑爹失望。”而郭威则对着镜子里的异相,暗下决心:“时机差不多了,该找机会把大权攥在手里了。”

第二天一早,郭威升帅府大堂,手下将领都来参拜。他当着众人的面,封柴荣为帐下参军,负责运筹帷幄。接着,他故意皱着眉说:“如今我奉王命守这邺都,可兵力太少,怕挡不住敌军。柴参军,你去四门立起旗号,招兵买马,挑选能征善战的勇士。这事关国家安危,你可不能马虎!”

其实郭威是故意这么说——他明着是让柴荣招兵,暗地里是让柴荣培养自己的势力,为将来称帝铺路。柴荣心里明白,赶紧领命:“谢姑爹信任!小侄定不辱使命!”他挂了参军印,出了帅府,立刻让人在东西南北四门立起“招兵”大旗,又贴了告示:凡年满十六、不满五十,身强力壮者,均可参军,待遇从优。

消息一传开,四方的好汉都来了——有庄稼汉,有猎户,还有退伍的老兵,没几天就招了三千多人。柴荣亲自挑选,把身手好的编到精锐营,还请了老将领教武艺。他心里盘算着:“这些人都是我的心腹,将来姑爹成事,全靠他们了。”

咱们暂且不说柴荣招兵买马的事,再说说赵匡胤。他在兴龙寺住了一个多月,每天跟着玄真长老练拳,日子过得倒也安稳。可赵匡胤是个闲不住的人,总想着出去闯荡,干一番大事业。这天一早,他就收拾好了行李,去见玄真长老。

玄真长老正在佛堂念经,见赵匡胤进来,就知道他要走。长老叹了口气,从怀里掏出个黄布包的平安符:“匡胤啊,你这一去西行,路上可不太平。初冬时节天寒,山路又滑,这平安符是老衲在佛前供了三个月的,你带着,能保你一路顺遂。记住,遇事多忍忍,别像上次在董家酒楼似的,动不动就跟人动手。”

赵匡胤接过平安符,心里暖烘烘的,眼眶有点红:“师父,您放心,我这次一定收敛性子。等将来我有了出息,就回来给寺庙添香油,再给您盖座新佛堂!”师徒俩又聊了会儿,玄真长老叫人备了酒菜,为赵匡胤饯行。

吃过饭,赵匡胤把盔甲、行李捆在马背上,神煞棒系在腰里,翻身上马。玄真长老带着众僧送到山岔路口,再三叮嘱:“路上多保重,遇到难处就找当地的寺庙,僧人们会帮你。”赵匡胤点点头,勒转马头,挥了挥手:“师父,弟子走了!”说完,一拍马屁股,朝着西边疾驰而去。

此时已是初冬,路边的草都黄了,风一吹,卷起地上的落叶,带着股凉意。赵匡胤骑着马,心里又激动又迷茫——他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也不知道将来能做什么,只想着能遇到识才的人,施展自己的本事。

跑了约莫两个时辰,赵匡胤有点渴了,正想找个地方喝水,忽然看见路边有座花园。那花园围着竹篱笆,里面没种别的树,就栽了几十棵桃树。奇怪的是,这时候都入冬了,桃树上竟挂着十几个碗口大的鲜桃,红扑扑的,还带着水珠,看着就好吃。

赵匡胤心里纳闷:“这冬天怎么还有鲜桃?难道是用了什么法子养的?还是这地方的气候特别?”他越看越馋,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不知不觉就跟着马进了花园。到了桃树下,他跳下马,把马拴在篱笆上,伸手摘了个桃子——果皮薄得能看见里面的果肉,咬一口,又香又甜,汁水顺着嘴角往下流,比夏天的桃子还好吃。

原来这桃叫“雪桃”,三月开花结果,园丁们用暖棚捂着,精心照料到冬天才能成熟。要是下了雪,桃子上沾着雪,看着更娇艳,味道也更甜,是当地有名的特产,每年都要进贡给官府。后来金兵南下,打到陕西,把种雪桃的园子烧了,这雪桃就绝种了,实在可惜。

赵匡胤吃完一个,觉得不过瘾,又摘了一个吃。这时候他才想起,不能白吃人家的桃子——园丁们肯定花了不少心思,要是不给钱,心里过意不去。他摸了摸腰里的钱袋,掏出二十文钱,用草绳穿了,挂在桃树枝上,心里想:“一个桃子十文钱,两个正好二十文,不算亏了他们。”

刚挂好钱,赵匡胤又想:“这么好吃的桃子,不如再摘两个带着,路上饿了吃。”他又拿出二十文钱挂上,伸手去摘桃。可刚摘下来,就听见竹篱笆那边有动静——原来是看桃的丫鬟小翠。小翠今年十五岁,跟着主人李翠莲看园子,刚才她在屋里缝衣服,听见外面有动静,就偷偷来看,正好看见赵匡胤摘桃。

小翠吓得赶紧往屋里跑——她知道自家主人的脾气。李翠莲今年三十多岁,力气大得能举起百斤重的石头,性子比男人还烈,因为长得黑,脸上还有块疤,别人都叫她“母夜叉”。她嫁给猎户李忠后,就在家种雪桃,靠卖桃和进贡过日子,谁要是敢动她的桃子,她能跟人拼命。

小翠跑进屋里,喘着气说:“主、主人!不好了!园子里有人偷桃!”李翠莲正在磨两根生铁锤头——这是她防身的兵器,听见这话,把锤头往桌上一摔,骂道:“哪个不长眼的敢来偷我的桃!这可是要进贡给节度使的,少一个都要掉脑袋!”她提起锤头,迈开大步就往园子里跑,心里还琢磨:“要是真丢了桃,我非把这偷桃的大卸八块不可!”

赵匡胤刚把桃子揣进怀里,就听见身后有人喊:“哪里来的贼,敢偷老娘的桃!”他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黑壮的妇人,手里提着两根铁锤,满脸怒气地冲过来。那妇人头发梳成三绺,用红头绳扎着,穿一件玄色短衫,绿裙子下摆掖在腰里,露出一双缠过的小脚,可跑起来比男人还快。

赵匡胤赶紧陪笑道:“大嫂,别生气,我不是偷桃,是买桃吃。我已经把钱挂在树上了,你去看看就知道。”李翠莲哪里肯信,举起锤头就往赵匡胤头上砸:“你这红脸贼!还敢狡辩!这桃是进贡的,就算你给一百文钱,也不能吃!”

赵匡胤赶紧侧身躲开,锤头砸在地上,把土砸出个小坑。他心里有点火了:“我都说了给了钱,你怎么还动手?古话说‘不知者不罪’,我又不是故意的。”李翠莲更生气了,又是一锤砸过来:“你私吃贡物,就是死罪!还敢跟老娘讲道理!”说着,挥舞着锤头,没头没脑地打过来。

赵匡胤本来不想跟女人动手,可李翠莲越打越凶,他只好躲来躲去。后来实在忍无可忍,趁着李翠莲又一锤砸过来,他往旁边一闪,伸脚一绊——李翠莲重心不稳,“扑通”一声摔在地上,锤头也掉了。赵匡胤赶紧上前,一脚踩住她的胳膊,随手折了根桃枝,对着她的后背轻轻打了几下:“大嫂,你还敢打吗?再打我可不客气了!”

李翠莲疼得直咧嘴,可嘴上还硬:“你敢打老娘!我丈夫回来饶不了你!”赵匡胤听了,又用桃枝打了几下,李翠莲终于熬不住了,哭着喊:“好汉饶命!我不敢了!你要吃桃就吃,我不拦你了!”

赵匡胤这才松开脚,把桃枝扔了:“早这样不就好了?以后别这么凶,对人客气点。”李翠莲爬起来,披头散发的,脸上还有土,被两个丫鬟扶着,一瘸一拐地往屋里走。回到屋里,她越想越气,拍着桌子哭:“这红脸汉子太欺负人了!等我男人从山里回来,我一定要找他报仇!”

赵匡胤没管李翠莲,把怀里的桃子揣好,解开马缰绳,翻身上马,继续往西走。跑了大约二里地,看见路边有块界碑,上面写着“千家店”三个大字。他心里一喜:“正好,找个店住下来,歇歇脚。”

进了千家店,赵匡胤看见路边有个“王记酒店”,就跳下马,把马和行李交给店小二孙二,说:“把我的马牵去喂点料,再给我找间干净的屋子。”孙二是个机灵人,赶紧接过缰绳:“客官您放心,我这就去办!”

赵匡胤提着神煞棒,进了酒店。店里摆着四张桌子,有两个客人正在喝酒。他找了个靠窗的桌子坐下,孙二端来一壶茶:“客官,您想吃点什么?我们这儿有酱牛肉、炒鸡蛋,还有刚炖好的羊肉汤。”赵匡胤说:“来一盘酱牛肉,一碗羊肉汤,再要两个馒头。”

没过多久,菜就端上来了。赵匡胤正吃着,店主王老实走了过来。王老实五十多岁,头发都白了,脸上满是皱纹,一看就是个老实人。他拱了拱手:“客官,您从哪里来啊?”赵匡胤放下筷子:“我从东边来,要往西边去。老掌柜,您贵姓啊?”王老实笑着说:“我姓王,叫王老实,这店是我爹传下来的。您叫我老王就行。”

两人正聊着,孙二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声音都发颤:“掌柜的!不好了!明日是十五,抹谷大王的人来说,要咱们交三十石谷,还得您亲自去抹谷,不能找人替!要是不从,就要烧店!”

王老实一听,脸都白了,搓着手,在屋里转圈:“这可怎么办啊?咱们哪有三十石谷啊?上次张大叔家没交,店都被烧了,一家老小都没地方去……”赵匡胤听着纳闷,问道:“老掌柜,这‘抹谷大王’是谁啊?什么叫‘抹谷’?怎么还要交谷?”

王老实叹了口气,坐下来,慢慢说道:“客官,您有所不知。这西边二十多里有座太行山,山上有伙强盗,为首的叫威山大王,还有个巡山太保,手下有五千多人,到处欺负百姓。上个月又来个抹谷大王,姓周,叫周通,坐第三把交椅。这周通好吃狗肉,每次煮了狗肉,就带着人到镇上,挨家挨户让百姓‘抹谷’。”

“怎么个抹法?”赵匡胤追问。

“就是把煮好的狗肉往百姓嘴边抹一下,闻闻香味,然后就要钱要谷。”王老实接着说,“分上中下三等:上户抹一下,交三十石谷;中户二十石;下户十石。要是敢不交,就烧房子、抢东西。明日是十五,该轮到咱们千家店了,我正愁着呢——咱们这小店,一年也赚不了三十石谷啊!”

赵匡胤听了,气得拍了下桌子:“这不是明抢吗!老掌柜,你别愁,明日我替你去抹谷,我倒要看看这抹谷大王是个什么东西!”

王老实赶紧摆手:“使不得!使不得!那大王的规矩严得很,说要正身,就不能找人替,要是被识破了,咱们都得遭殃!”赵匡胤笑了:“老掌柜,您放心,他们哪能认得出谁是真的?我就说我是您的舅舅,不就完了?”

王老实还是犹豫:“可我这么大年纪了,哪来这么年轻的舅舅?”旁边的孙二出主意:“掌柜的,这有啥?明日见了大王,就说这位客官是您外婆老来所生的舅舅,年纪小,不就合理了?”

王老实一想,也没别的办法,只好点头:“那……那客官您可得小心啊!”赵匡胤拍了拍胸脯:“放心,有我在,保准没事!”

当天晚上,王老实让孙二给赵匡胤收拾了间最好的屋子,还加了床厚被子。赵匡胤躺在炕上,心里琢磨:“这抹谷大王欺负百姓,我得好好教训他一顿,让他不敢再作恶。”

第二天一早,王老实特意给赵匡胤做了碗鸡蛋面,再三叮嘱:“客官,到了那儿,能忍就忍,别跟他们硬碰硬。”赵匡胤点点头,吃了面,跟着孙二往外走。

刚到门口,就听见远处传来马蹄声和呐喊声:“大王来了!王店主快出来抹谷!”赵匡胤抬头一看,只见一群人簇拥着一个骑马的汉子过来——那汉子头戴素缎扎巾,身穿紫□□服,腰里系着鸾带,脚踩乌靴,脸上留着长髯,看着倒有几分威风。身后跟着几十个嘍啰,有的扛着刀,有的捧着食盒,嘴里喊着,吓得街上的百姓都躲回屋里不敢出来。

这骑马的汉子就是周通。他本来是个农户,去年家乡遭了灾,颗粒无收,父母都饿死了,他走投无路,才上了太行山。威山大王见他身手好,就让他管抹谷的事。周通心里其实不想欺负百姓,可要是不听威山大王的话,自己就得死,只好硬着头皮干。

周通勒住马,看见赵匡胤,皱了皱眉,问身边的嘍啰张小三:“这是谁?王店主呢?”张小三赶紧跑过去,指着赵匡胤:“大王,这是王店主的舅舅,王店主得了瘫痪,来不了,让他舅舅替来抹谷。”

周通一听,脸沉了下来:“我昨天不是说了吗?要正身,不许替代!你们敢违抗我的命令?”孙二赶紧跪下,磕了个头:“大王饶命!王店主真的病了,起不来床,求您开恩,让他舅舅替一次,下次一定让王店主亲自来!”

周通心里有点软了——他知道百姓不容易,可又怕威山大王怪罪,只好说:“好吧,让他舅舅过来抹谷。”

张小三赶紧喊:“老王的舅舅,快过来抹谷!”赵匡胤走过去,心里冷笑:“终于轮到我了。”

周通叫嘍啰把食盒打开,里面装着一块煮熟的狗肉,油光锃亮,还冒着热气。嘍啰把狗肉递到赵匡胤面前:“这是五香狗肉,抹一下消灾,抹两下祛病,快抹!”

赵匡胤接过狗肉,没等嘍啰反应过来,张嘴就咬——一口接一口,没一会儿就把这块狗肉吃了个干净。张小三急了,跳着脚喊:“你怎么真吃啊!规矩是抹一下交三十石谷,吃一口要六十石!你把这块吃了,得交多少啊!”

赵匡胤拍了拍肚子,笑着说:“急什么?我又不是白吃。你们既然敢摆出来让‘抹谷’,就别怕我吃。别说六十石,就是六千石,我也拿得出来——不过得跟我去取。”

周通坐在马上,看着赵匡胤——这汉子身材魁梧,眼神锐利,一看就不好惹。他心里想:“算了,一块狗肉而已,跟他计较也没用,回头跟王老实算账就是了。”他对嘍啰说:“再拿块狗肉给他,让他吃个够!”

嘍啰们又拿出几块狗肉,递给赵匡胤。赵匡胤接过来,三两口就吃完了,还喊:“不够!把食盒里的都拿来!”嘍啰们只好把食盒里剩下的狗肉都给他。赵匡胤故意把手一松,一块狗肉掉在他的袍服上,油渍立刻渗了进去。

他顿时沉下脸,指着嘍啰骂:“你这狗东西!怎么把狗肉掉在我衣服上?你知道这衣服多贵吗!”说着,一巴掌扇过去,那嘍啰“扑通”一声倒在地上,嘴角流出血来。

周通一看,怒了——他虽然不想欺负百姓,但也不能看着自己的人被打。他跳下马,撸起袖子,冲过去对着赵匡胤脸上就是一拳:“红脸贼!你敢打我的人!”

赵匡胤把头一低,躲过拳头,用左手架住周通的胳膊,心里暗赞:“这大王身手不错,可惜跟错了人。”他笑着说:“你要是有本事,就跟我过几招。我让你先打三趟,要是能碰到我,就算你赢!”

周通也不客气,跳到场中间,先打了个飞脚,然后使出看家本领——他学的是“五脚操”,长拳短打都很熟练,一会儿是“四平架”,一会儿是“出洞蛟”,拳风凌厉,看得旁边的嘍啰们都喊好。

三趟打完,周通站稳身子,喊:“红脸贼!该你了!”赵匡胤也不含糊,先踢了个“双龙飞脚”,身子离地八尺多高,然后拉开架式——他的拳法是在少林寺学的,名叫“太祖神拳”,一招一式都刚劲有力,比周通的拳法更胜一筹。

周通看了,心里更警惕了。他冲过去,左拳直捣赵匡胤的胸口,右腿对着赵匡胤的膝盖踢去。赵匡胤侧身躲开,顺势在周通的腿上拍了一掌。周通只觉得腿一麻,赶紧收回腿,又使出“泰山压顶”“饿虎扑食”两招,可都被赵匡胤躲开了。

周通急了,拳打脚踢,乱了章法。赵匡胤抓住机会,使出“黑虎掏心”,一拳打向周通的胸口。周通来不及躲,只好用胳膊去挡——“啪”的一声,周通被打得后退了几步,胳膊又酸又疼。

就在这时,旁边突然有人喊:“住手!别打了!”赵匡胤和周通都停下动作,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年轻人跑过来,手里还提着个篮子,里面装着草药。

那年轻人跑到周通身边,着急地说:“哥,你怎么又跟人打架?威山大王说了,要是你再惹事,就把你赶出山!”原来这年轻人是周通的弟弟周顺,一直在山下采药,刚才听说周通在千家店跟人动手,赶紧跑过来劝。

周通瞪了周顺一眼,又看了看赵匡胤,心里想:“这汉子身手比我好,真打起来我也赢不了,不如借坡下驴。”他对赵匡胤说:“今日看在我弟弟的面子上,饶了你。下次再敢惹事,我饶不了你!”

赵匡胤笑了:“我还怕你不成?要是你敢再欺负百姓,我定要拆了你的山寨!”

周通没再说话,翻身上马,带着嘍啰们走了。王老实和孙二赶紧跑过来,拉着赵匡胤的手说:“客官,您可太厉害了!要是没有您,我们店就完了!”赵匡胤摆摆手:“举手之劳而已。不过这抹谷大王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你们以后可得小心。”

王老实叹了口气:“唉,能躲一天是一天吧。”赵匡胤想了想,说:“老掌柜,我看你也是个老实人,不如跟我一起走,去邺都投奔柴参军。柴参军正在招兵买马,你去了,说不定能谋个差事,比在这儿受欺负强。”

王老实眼睛一亮:“真的?那太好了!我这就收拾行李,带着儿子一起走!”

当天下午,王老实带着儿子王小宝,跟赵匡胤一起离开了千家店。他们不知道,周通回到太行山后,被威山大王骂了一顿,还被责令下次一定要把千家店的谷收上来。周通心里憋屈,暗暗打定主意,要找机会脱离太行山,不再做欺负百姓的事。

而赵匡胤带着王老实父子,朝着邺都的方向走去。他不知道,自己这一去,将会遇到改变他一生的人,也不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等着他。

究竟赵匡胤到了邺都后会遇到什么?周通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咱们下回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