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飞龙全传之现代精编版 > 第17章 第 17 章

飞龙全传之现代精编版 第17章 第 17 章

作者:云卿uranus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19:45 来源:文学城

话说当时庄家见赵匡胤跟那五个人为赌输赢吵得面红耳赤,还动起了手,赶紧从凳子上跳起来,扯着嗓子把那五人喝住,又转过身来,脸上堆着几分讨好的笑,劝赵匡胤道:“这位好汉,方才那四位说骰子点数算错,五位争着说该算‘夺子’,也就罢了。可这最后一局,您是真真切切输了,没半点含糊——按道理,该把银子照之前说好的数给他们,这才是正经事,犯不着动气打架啊!要是您手头银子不凑手,哪怕分一半给他们,这事也了了,何必非要逼到份上呢?”

赵匡胤本来就一肚子火,听庄家这话明显偏着对面,顿时瞪圆了眼,嗓门也提了起来:“你这庄家,只管自己抽成赚好处,哪轮得到你出来多嘴评理?分明是帮着自己人欺负外乡人,拿这些软话哄我,想让我认栽?实话说了吧,要我赵匡胤掏一分银子给他们,门都没有!要等,就等我重孙子辈的时候,或许还能有你们的份!”

庄家被他怼得噎了一下,又不敢真得罪人,只能打个哈哈圆场:“得得得,既然好汉您说了日子,那就是金口玉言,肯定不会变。你们几位就先散了,等日后到了时候,再过来讨就是。”

这话刚说完,远处忽然传来一阵山鸡的啼叫,东方天际也泛起了鱼肚白。赵匡胤还想再骂两句,却听见一声尖锐的呼哨,眨眼间,殿里那六个跟他赌钱、抽头的人竟全没了踪影。他四下里找了半天,连个影子都没看着,心里突然一寒,只觉得脑袋一阵发晕,眼前发黑,“扑通”一声倒在地上,昏了过去。

这里得说句实话,跟赵匡胤赌钱的那五个人,根本不是活人,而是五个作恶的鬼魅;那抽头的庄家,也不是普通村民,乃是地府的监察判官。原来天上早有预兆,这五个鬼魅本就该托生到人间作乱,所以才跑到这神天齐庙,跟监察判官勾结在一处,平日里在村里作威作福——今天偷张三家的鸡,明天吓哭李四家的娃,闹得村里家家户户提心吊胆,没过多久,大家实在熬不下去,只能收拾东西逃到别处,好好一个村子,最后竟空无一人,村里人都暗地里叫这地方“神鬼庄”,连这庙也跟着叫“神鬼天齐庙”。

这次他们守在庙里,本是等着赵匡胤——这未来的大宋太祖——路过,想设局骗他封个正经名号。可没料到赵匡胤竟说“等重孙子辈”,这五个鬼魅反倒当是接了御旨,乖乖散了。后来大家才知道,赵匡胤的重孙就是宋徽宗,那时候金国占了大宋半壁江山,而那五个鬼魅,就转世成了金国的五个大将:一个是粘没喝,一个是二蟒牛,一个是金大赖,一个是娄室,一个是哈迷痴;那监察判官更狠,直接转世成了秦桧。一边是外敌打进来抢地盘,一边是内奸在朝里主张议和,好好的大宋江山就这么分成了南宋和北宋——说起来,这祸根,还真就埋在赵匡胤这天夜里的赌局上。这是后话,咱们先按下不表。

再说赵匡胤,他倒在地上一动不动,直到太阳升到头顶,晒得身上发暖,才慢慢醒过来。一睁眼,只觉得浑身骨头缝都在疼,脑袋昏沉沉的像灌了铅。他撑着胳膊慢慢坐起来,抬头往供桌上一看——上面塑着个判官像,旁边还立着五个小鬼像,一个个青面獠牙,跟昨晚那六个赌钱的人长得一模一样!地上还散落着一堆金银纸钞,一个纸糊的骰盆被扔在墙角,里面的骰子还滚在外面。

赵匡胤心里“咯噔”一下,后背瞬间冒了冷汗:“怪了怪了,难不成昨晚跟我赌钱的,就是这五个小鬼?那抽头的庄家,就是这判官?”他凑过去仔细看,越看越觉得像,昨晚的场景一幕幕在脑子里过,吓得他腿都软了。突然,他想起离开汴梁前,苗光义给的那封柬帖,上面写着“遇鬼休把钱来赌”——当时他还没当回事,现在看来,苗光义这阴阳本事,是真准啊!

他越想越怕,赶紧摸了摸身上——昨晚输的那七锭银子,竟然还在地上放着。他慌忙把银子捡起来塞进包裹,背上行李就往庙外跑,生怕那鬼魅再出来缠上自己,一路朝着关西的方向狂奔。

可没跑多远,赵匡胤就觉得不对劲——浑身冒冷汗,身上却烫得吓人,头重脚轻,眼前的路都开始晃。他只能一步一挪地往前走,心里盼着能赶紧找个地方歇脚。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前面出现一座高山,山壁陡峭,看着就吓人,只见那山上:

层层山峦叠着峻岭,一块块巨石立在险峰上。陡峭的地方是笔直的悬崖,蜿蜒的地方藏着溪流涧水。茂密的树林里,一片接着一片的树叶遮天蔽日;山泉哗啦啦地流,一股刚断,另一股又涌了出来。青的、黄的、红的、白的、黑的树叶,点缀着枯枝嫩叶;山风吹过树林,泉水流过石头,像在唱着五音不全的歌。半山腰常被云雾裹着,一看就知道山有多高;山脚下时不时传来风声雷声,可见这地方有多幽深。刚下过雨的山坳里,数不清的青山像螺钿一样;太阳照着红色的花萼,让人错以为是仙岛在移动。

赵匡胤咬着牙往前挪,到了山脚下,忽然看见一座道观,山门上刻着“神丹观”三个大字。他像抓住救命稻草似的,踉踉跄跄地冲了进去。刚到正殿门口,就见一个穿着青色道袍的道士走了出来,那道士盯着他看了半天,皱着眉说:“这位施主,你身上沾了鬼邪之气,病得不轻啊——虽说没性命之忧,但拖久了也麻烦。跟我来吧,后面有卧室,你先歇着。”

说着,道士就领着赵匡胤往后院走,指着一张木床说:“施主,你先在这床上躺会儿,我去个地方取丹药,很快就回来。”说完,道士就转身走了。赵匡胤把行李往床边一放,倒在床上就昏了过去,连道士的名字都忘了问。

这道士名叫褚玄,是神丹观的观主,也是华山上希夷洞陈抟老祖的徒弟。那座高山,就是陕西华阴县的西岳华山,山上的希夷洞里,住着得道的陈抟老祖——这位老祖靠“龙蛰之法”修行,在睡梦里悟透了道,一辈子最擅长的就是睡觉,还能知道过去未来的事。陈抟老祖早就算出赵匡胤会路过这里,还会染上鬼邪之气,所以特意让褚玄在山下的神丹观等着,一来打理观里的香火,二来就是为了救赵匡胤。

褚玄出了观门,沿着山脚往山上走,还带着个小徒弟,名叫青禾。青禾才十五六岁,跟着褚玄学道没多久,一边走一边问:“师父,咱们这是去见师祖吗?师祖真的像您说的那样,能睡好几年不醒吗?”

褚玄笑了笑,摸了摸青禾的头:“你师祖的本事,可不是‘睡好几年’这么简单。他睡着的时候,能知道千里之外的事,连未来的朝代兴废都能算出来。今天来的那位施主,是个有大福气的人,咱们得好好救他,这也是你师祖的吩咐。”

师徒俩走了一个多时辰,才到了希夷洞门口。褚玄让青禾在洞外等着,自己进去拜见老祖。进了洞,就见陈抟老祖躺在石床上,闭着眼睛像是在睡觉,可听见脚步声,却慢慢睁开眼问:“你不在观里照看,跑上山来,是有什么事?”

褚玄赶紧跪下磕头,说道:“启禀师父,今早观里来了一位红脸壮士,身上沾了鬼邪之气,现在昏昏沉沉的。弟子看他面相尊贵,肯定不是普通人,所以来求师父给一粒丹药,救他性命。”

陈抟老祖一听,突然拍着手笑了:“好!好!‘香孩儿’终于来了!既然在你观里,还生了病,我自然要救他。你跟我来。”

褚玄跟着陈抟老祖进了丹房,只见老祖从架子上取下一个葫芦,拔开塞子,倒出一粒红光闪闪的金丹,放在褚玄手里说:“徒弟,你把这丹拿回去,用井水化开,灌进他嘴里,立马就能好。等他养几天,精神恢复了,别让他走,把他带来见我——你得这么跟他说,明白吗?”

褚玄接过金丹,点头应了声“知道了”,就赶紧带着青禾下山回观。一回到观里,褚玄就让青禾去打一钟井水,再拿一根筷子。青禾手脚麻利,很快就把东西拿来了。师徒俩走到卧室,见赵匡胤还昏着,像醉死了一样。褚玄把金丹放进碗里,用井水化开,青禾帮忙扶着赵匡胤的头,褚玄用筷子撬开他的嘴,慢慢把药汁灌了进去,又把他放平躺下。

没过多久,药汁就起了作用——赵匡胤的肚子里“咕噜咕噜”响,嘴里还发出轻微的呻吟。又过了半盏茶的功夫,他慢慢睁开眼,迷迷糊糊地说:“好舒服的觉啊……”

一睁眼,就看见床边站着个道士和一个小道童,赵匡胤愣了一下,赶紧坐起来问:“道长,请问您是哪位?这是哪里啊?我怎么会在这儿?”

褚玄笑着说:“施主,这里是西岳华山的神丹观,我叫褚玄。今早你带着病来观里,我看你是沾了鬼邪之气,就去山上我师父那里求了一粒金丹,给你灌下去,现在好多了吧?不知施主尊姓大名,家在哪里?怎么会遇到鬼邪呢?”

赵匡胤一听,赶紧从床上下来,对着褚玄拱手道谢:“多谢道长救命之恩!我叫赵匡胤,是汴梁人,这次是出来避灾,昨晚在前面的神鬼庄天齐庙,遇到五个鬼魅和一个判官赌钱,跟他们吵了一架,醒来就成这样了。”

褚玄赶紧扶住他:“施主身体还弱,不用多礼。”说着,就请赵匡胤坐下,青禾端来一杯热茶。褚玄又说:“原来您就是赵公子,我早就听过您的名声!那神鬼庄确实是个凶险地方,以前住了不少人,后来因为天齐庙里的五个鬼魅白天都敢出来害人,大家实在受不了,都搬走了。您能在那儿住一晚还没事,真是有大福分啊!现在逢凶化吉,也是您的造化。”

赵匡胤叹了口气:“全靠道长和令师帮忙,这份恩情我记在心里。对了,道长,令师是哪位高人啊?”

褚玄说:“我师父道号希夷,大家都叫他希夷老祖,就在华山上的希夷洞修行,最擅长看相,算得可准了。等您身体好透了,我想请您上山见见他,不知您愿意吗?”

赵匡胤一听,眼睛都亮了——他早就听说过陈抟老祖的名声,赶紧说:“要是能蒙道长引荐,拜见老祖,还请他指点一二,那真是我的福气!”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青禾端来饭菜——四碟素菜,还有一碗稀粥,都是适合病人吃的。赵匡胤病刚好,胃口不大,喝了粥,吃了点素菜,就觉得饱了。接下来的几天,褚玄每天都让青禾熬些补身子的粥,还给他把脉调理,没几天,赵匡胤就恢复了精神,跟以前一样有力气了。

这天早上,赵匡胤邀褚玄一起上山见陈抟老祖。两人出了观门,慢慢往山上走,青禾本来想跟着,褚玄让他留在观里照看,就没带他。一路上,赵匡胤看着山上的景色,只觉得新鲜——小鹿叼着野花跑过,猴子捧着野果坐在树上看他们,砍柴的樵夫唱着山歌从身边走过,远处还有道士在炼丹,火光照亮了半边山。

正看着,赵匡胤忽然听见“啪嗒啪嗒”的声音,像是有人在拍棋子。他抬头一看,远处的山洞前,坐着两个老头在下棋。赵匡胤一下子来了兴趣,拉着褚玄说:“道长,你看那两位老人家下棋,多悠闲啊,真是神仙日子!现在天色还早,咱们先去看看,再去见老祖,应该不晚吧?”

褚玄笑着说:“当然可以,我陪你去。”

两人慢慢走过去,到了洞前,只见洞口的松柏长得比房子还高,挡住了太阳,凉快得很。那两个老头,一个穿着白道袍,一个穿着□□袍,背靠着石头,面对面坐在一张白石桌旁。石桌上放着个白玉棋盘,上面摆着三十二个白玉棋子,一边刻着红字,一边刻着黑字,正下得热闹,还赌着输赢呢。

赵匡胤悄悄站在穿□□袍的老头身后,盯着棋盘看。只见穿白道袍的老头走了一步“舍车取将”,把红车放到了黑马旁边,像是故意让对方吃。穿□□袍的老头伸手就要拿马吃车,赵匡胤忍不住喊了一声:“不能走!这是陷阱!”

穿白道袍的老头抬眼瞅了赵匡胤一眼,没说话,又低下头看棋盘。穿□□袍的老头愣了一下,把手缩回来,仔细看了半天棋盘,才明白过来——要是吃了红车,对方的红炮就会吃掉自己的象,到时候还是输。他又琢磨了一会儿,忽然看出了红棋的破绽,没动马,反而走了另一个子,没几步,竟然赢了这局。

穿白道袍的老头输了,从旁边的布袋里掏出两锭金子,递给穿□□袍的老头。他重新摆好棋子,抬头对赵匡胤说:“这位施主,你看看棋盘中间写的什么?”

赵匡胤这才注意到,棋盘中间的河界上,刻着两句话:“观棋不语真君子,看著多言是小人。”他脸一下子红了——刚才光顾着看棋,没注意这字,现在人家输了棋,肯定怪自己多嘴。他心里琢磨:“这两锭金子可不是小数目,刚才我一句话,让他赢了,现在人家肯定不高兴。要不我再帮他看几着,让他赢回来,也算是赔个不是。”

正想着,两个老头又开始下了。这局该黑棋先走,穿□□袍的老头走得飞快,赵匡胤盯着棋盘,心里跟着算步数。没一会儿,穿白道袍的老头要提炮打黑卒,赵匡胤又忍不住开口:“这炮打了没用,先顾着自己的将!”

穿白道袍的老头赶紧看自己的棋,发现自己的将被两个马围着,要是走了炮,就成了“双马卧槽”,输定了。他赶紧把炮收回来,保住了将。

穿□□袍的老头回头看了赵匡胤一眼,笑着说:“红脸施主,你既然这么懂棋,不如跟我下三盘?敢不敢?”

赵匡胤本来就傲,听这话哪能忍?他冷笑着说:“老人家,您年纪大了,怎么还看不起人?下三盘就下三盘,我还能怕您?”

穿白道袍的老头开口了:“既然要下,就得说清楚——赌金子还是赌银子?”

赵匡胤摸了摸口袋,尴尬地说:“我是路过的,没带金子,赌银子吧。”

穿□□袍的老头说:“行,那每盘赌五十两银子,不许赖账。”

赵匡胤心想:“我在汴梁下棋,没输过几次,五十两银子算什么?”就答应了。穿□□袍的老头让他坐白道袍老头的位置,用红棋。两人摆好棋子,红棋先走,赵匡胤第一步就上士,心里想:“先把自己的将护住,稳扎稳打。”

可那穿□□袍的老头也不含糊,赵匡胤上士,他就出车;赵匡胤走当头炮,他就出马保卒;赵匡胤走转脚马,他就用将追。两人你吃我一个马,我吞你一个车,下得难解难分。赵匡胤心里还挺得意,觉得自己能赢,没料到老头突然走了一步舍车的棋,他没看清,跟着走了一步,一下子就落进了陷阱——第一盘,输了。

赵匡胤不服气,拍着桌子说:“这盘不算!咱们再下,赌一百两!”

老头笑着说:“一百两就一百两,我还怕你不给?”

这局该赢的人先走,老头没走马也没打炮,先把卒挺到了河边上。赵匡胤没明白这步棋的意思,赶紧把两边的车拉出来,想占先手。可老头接下来走了个“连环马”,把赵匡胤的炮都困住了。没一会儿,老头又变了个“二士入桃园”的棋式,用车占了中心,卒直接拱到将前——第二盘,又输了。

赵匡胤这下急了——两盘输了一百五十两,他身上根本没这么多银子!可他又不想丢面子,咬着牙说:“第三盘,咱们把前两盘的银子合起来赌!你要是赢了,我给你三百两;我要是赢了,前两盘的账就一笔勾销!”

老头笑了笑:“随你怎么赌,我都奉陪。不过我得提醒你——要是再输了,三百两银子,你拿得出来吗?到时候不光没面子,还得讨骂。”

赵匡胤脸都憋红了,想发火,可又想翻本,只能压着脾气说:“你别管我有没有银子,下就是了!”

老头又说:“空口无凭,得找个监局的,免得你赖账。”说着,就请旁边穿白道袍的老头当监局——这白道袍老头,正是陈抟老祖的老友,名叫云谷子,也是个得道的高人。褚玄在旁边看着,没敢说话。

老头刚要摆棋,又停住了:“算了,本该我先走,这次让你先走,免得你说我欺负你。”

赵匡胤心里一喜:“我先走,肯定能赢!”他小心翼翼地走了一步象,护住自己的将。老头跟着挺卒,赵匡胤提炮应对,两人又杀了起来。赵匡胤算来算去,觉得自己这次肯定能赢,可没料到老头只走卒,一步一步往他的将前拱,最后竟走出个“四马投唐”的棋式,一卒直接把将将死了——第三盘,还是输了。

赵匡胤傻坐在那儿,眼睛瞪着棋盘,脑子里一片空白,后背全是汗——他身上就那七锭银子,还是之前捡回来的,根本不够三百两。他琢磨着怎么赖账,开口说:“刚才那盘不算!你走了错步,怎么能算我输?”

老头脸一下子沉了:“你说什么?咱们下棋的时候,谁都看着呢,我哪步走错了?你想赖账?”

赵匡胤还想辩解:“就是你错了!要不咱们再下一盘,赢了的才算数!”

云谷子在旁边冷笑一声,说:“红脸施主,老话都说‘好汉吃打不叫疼,愿赌服输’。咱们在这儿下棋,又不是设局骗你钱,是你自己要赌的,说好的规矩,哪能说改就改?输了就该给银子,这么强辩,想赖账,算什么好汉?我们俩年纪大了,跟你打不过,就算这三百两银子捐给穷人,做件好事。可你呢?长得一表人才,却落个‘赖账’的名声,传出去,别人怎么笑你?”

这番话像针一样扎在赵匡胤心上,他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手攥得紧紧的,指节都泛白了。他这辈子从没这么窘迫过,想发火,又没理由;想给钱,又拿不出来。

这正是:三盘残棋留下笔墨痕,一时傲气惹出是非来。

不知赵匡胤怎么解决这三百两银子的赌债,咱们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