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繁露春秋 > 第23章 毓馥

繁露春秋 第23章 毓馥

作者:Pythagozilla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7 12:04:44 来源:文学城

祁韫一行自京出发,连日兼程六七天,沿驿道抵达南京,才换乘大船南下。到了杭州,又转乘一艘“无锡快”,这是一种江南商人特制的轻快帆船,走水极快,一路直奔此次目的地:浙闽交界的温州苍南县。

南京一歇,流昭与云栊终于能体面登船,坐进宽敞船舱,呼吸都松快了不少。起初高福自然为两位娘子备下轻便马车,毡毯厚实,日行五六十里,舒适安稳,又不耽误进度。

谁知流昭一个现代人初次远行,处处都新奇,一见人骑马,立刻跃跃欲试;云栊素来自负聪明飒爽,拍马附和道她骑得极好,只用稍微教流昭一下就会了。

这话一出,两人就此换了骑装,决意同祁韫、沈陵一道骑马赶路。沈陵心疼云栊,私下拦她不住,反被云栊臭骂一顿,说他大惊小怪、扫人兴致。

祁韫看着,也只笑笑,随她们去,只不过暗地放慢速度,每日控制在五十里以内,也好让她们缓缓适应。

果然才骑了三天,流昭就吃不消了,直喊腰酸腿痛,马鞍都扶不稳;云栊要强,嘴上不说,实则脸色发白,一天比一天沉默。

等行至聊城,祁韫不动声色,示意高福暗中雇好马车,再装作随口提一句:“这几天日头重,风沙也大,云姐姐可要戴好幂篱,别被晒黑了,回京得养上好些日子。”

云栊脸色一变,果然有些动摇,流昭更是听弦知意从善如流,立刻表示次日起改乘马车。

聊城地处运河要冲,商贾辐辏,算是北地难得的繁华所在,祁韫特意选此处雇车,已是尽量为两位姑娘谋得舒适。但毕竟不比京中富贵,临时雇的马车不论车架、毡帘、坐垫都粗糙不少,才坐了一天,两位姑娘就被颠得七荤八素,悔得连骑马的痛都快忘了。

自杭州登上“无锡快”已是六月初,江南水暖,风色清和。船行在苕溪、瓯江之间,顺水而下,两岸青山层叠,水鸟掠波,野花摇曳,偶有村落烟火,从船头望去,便似画卷轻展,令人心神俱静。

此段水路顺风顺水,三日可至温州。云栊与流昭初坐快帆,兴致盎然,白日倚栏观景,夜间则各自取乐:云栊闲弹琵琶,流昭对着账本拨弄算盘,两人一唱一和,倒也别有韵味。

如今祁韫已开始将些日常账目交由流昭掌理,她投行出身,人来疯、工作狂,越忙越起劲,干得不亦乐乎。云栊有时听她算盘拨得急促,或草纸写得沙沙响,便笑着依节奏添上一段自编的琵琶小曲。

祁韫与沈陵闲适许多,或围坐对弈,或翻书读诗。沈陵更爱手煎香茶,亲自伺候二位姑娘。此船由杭州相熟的杨姓船家所有,轻巧稳妥,锅灶茶炉样样齐备,行船之余,不耽清茶慢煮——自然是高福与沈安早早打点好的,回了江南,这里便是他们的天下。

到了第三日上午,眼见温州地界已近,祁韫却忽命停船靠岸。流昭好奇心重,丢下账本跑来她身边问:“老板,怎么不走了?”

她常唤祁韫“老板”,初时众人听得一头雾水,流昭这才意识到这年头只称“东家”,可这嘴就是死活改不过来,便胡诌说她学过洋文,这是洋文里“东家”的意思。

不料“老板”听了,随口说了几句洋话,把流昭吓了一跳——竟是一口纯正伦敦腔。原来她在福建做过几笔外贸生意,曾与英国商人往来,顺带学了几句。久而久之,众人也都习惯流昭这一声声“老板”。

祁韫只淡淡一句:“等人。”便不再多言。众人知她性子,也不多问。

沈陵、云栊、流昭、高福俱是闲不住的性子,说着便要上岸走走。船家老杨怕几位公子姑娘遇上事,特地让跑惯了这一带的儿子跟着照应。沈安原想留下伺候祁韫,却被她笑着劝走,说不妨事。

船上便只余她与老杨夫妇。老杨坐在船头抽水烟,杨嫂上岸采买食材,祁韫终于得了清静,理起案头事务,顺手回了几封紧要书信。

这一忙就是低头伏案半日,祁韫伸了个懒腰,起身走到艄头松活眼神。正逢夕阳染江,港口如画,码头上挑担卸货的汉子汗如雨下,孩童光着脚丫在水边追逐,渔家妇人站在竹篓边洗虾剥笋,一派鲜活人间景象。

她站着看了一会儿,不由轻轻笑了,从怀中取出一只小巧的药盒打开,低头嗅了嗅。那是一种治伤疤的药膏,名叫“毓馥”,音同“愈肤”,盒身虽朴素清雅,内里药物却是御赐之物,自然是瑟若送的。

当日祭罢俞公,第二日清早,便有便衣内侍至独幽馆,不以官礼,只是悄悄把东西交给门房。祁韫当时外出,晚意代为收下,自是疑惑了一整日。

等她晚上回来看了,十分意外欢喜:药盒极其精致脱俗,一看便知出自内廷,而更让她动容的,是盒底附着一纸素雅小笺,只有八个字:“毓馥如初,望汝如常。”字迹清朗流丽,还带着淡淡幽香,经手了这么多人竟整日不散,显然出自瑟若亲笔。

她于国事千头万绪中,竟能关注自己手上伤痕,祁韫心里怦然大动,当着晚意的面只得如常收起,并未多说。她平日用什么、带什么都由晚意打点,向来不过问,这回临行前却左思右想,还是单独挑了一只细巧匣盒,亲手用银勺挑了一块装着带在身上,不舍得用,只留个念想罢了。

祁韫在晚风中独自站了一会儿,默默微笑一阵,又回船中去。

晚饭时分,知沈陵几人自会寻酒楼吃罢再归舟,祁韫便唤老杨夫妇与她同桌共食。

若无意外,她出门办事一向照顾老杨生意,老杨也知她恤老怜贫,出手大方,虽不多话,更不多事,最是通透仁善。除非早有约定、实在推不掉的老主顾,老杨准会辞了旁人,先紧着她的吩咐。

一来二去,夫妇俩竟熟到不唤她“祁小爷”,而是“韫哥儿”——江南地区对亲近子侄的爱称。

这般同桌吃饭不是头一回,老杨夫妇也不见外,随口告个罪便入座。桌上不过几样家常饭食,皆是杨嫂按着祁韫的口味专门做的,清清淡淡,不见油腻。

知她不饮酒,老杨自斟自饮,祁韫则以茶相陪,三人闲话些沿路商情与江上渔事,倒也自在。

听得一阵年轻男女喧嚷嬉笑,老杨知是沈陵他们回来了,忙放下船板,杨嫂则立在船头,扶云栊和流昭上来。几人俱是微带酒意,兴高采烈,捧着岸上带回的新鲜菱角、莲子请祁韫吃。

老杨的儿子杨成稳重,悄悄拉了父亲和祁韫至后舱,皱眉道:“岸上情况不妙,海盗又来了。打头的是一拨生面孔,打扮也不像渔民,要收‘泊口费’,还闹得本地几个舢板翻了,官里却没人管。”

老杨和祁韫闻言并不惊讶。老杨噗噗抽了两口烟,不说话。祁韫早在行书里看过消息,微一颔首,神色淡然:“我已早做安排,不必忧心。今晚照常歇息,明日自会有分晓。”

此行温州苍南县,正是汪贵的大本营。因地处浙闽交界两不管地带,又陆险水曲,山地密林与内河港汊交错纵横,天然便是贼匪的藏身福地。

起初汪贵只劫贩私盐、偷税茶叶,往来渔民尚能周旋,后来愈发猖獗,竟明火执仗拦截官道、勒索船帮,所过之处,连地头蛇都要避让。

眼下是夏收,又将近南北换潮,这时候来敲竹杠,正是惯用手段。

虽祁韫如此说,老杨父子仍是自觉轮守,一夜未歇,悄悄将船四周盯得死紧。至第四日午饭后,祁韫所等之人迟迟未现,即使沈陵与流昭等心大,也不由露出几分担忧,几次欲开口询问又不敢。

好在祁韫素来行事果决,向不会延误预定行程超过两日,饭罢当即命老杨转舵靠近温州府沿海官道,从官方设卡的内港哨口入城,准备通关。

至申时,哨口前大小船只已排成长龙,风紧水急,海面渐显波涛。值守的是本地海防营卒与温州府衙所派通判、吏目,查验极严,凡入港之船皆被勒令停靠听令,连惯走熟门熟路的盐商、渔舟也不得豁免。

眼见日头西斜,暮色将临,船队却纹丝未动,众人不免焦躁。沈陵却依旧嬉皮笑脸,倚着船栏道:“无妨,大不了今儿再睡船上一晚。我听旁边那艘船上唱的,好像是老冯家的歌姬,说不定还真能碰上几个旧识,玩一晚也不错。”

他虽玩笑,却并非全无倚仗。他怀中有父亲浙江布政使沈瑛亲笔所书的关节文书,盖有布政使印玺,出示自可通行无阻。然而此行干系极密,这封文书轻易不可启用。

此行是祁韫主动邀沈陵同行,未明言内情,只说奉密旨欲除汪贵。沈陵虽是顽劣子弟,毕竟和祁韫能成多年挚友,又出身世家大族,其实聪明绝顶,不问来由,一口应下。

祁韫心里也忐忑不安,通关倒是小事,毕竟有布政使手书在此。她只恐约定之人出了意外,那便大大有愧。虽如此,此行她是众人主心骨,面上不动如山:“再等等。”

话音未落,便有一名穿青缎补服的衙役快步登船,言辞恭敬:“是祁家的船吧?府上早有交代,请随小的这边请,走水务码头后港便捷水道,直通内河,可免列队。”

祁韫笑着出舱应对,给了封金,那衙役笑容满面,热情更盛。岸上却有两道熟悉身影,见了祁韫眼前一亮,快步奔来:“辉山!可算见着了!”

这便是祁韫所等之人,执掌祁家江南生意的祁元茂之子祁承涟、祁承淙。

包括祁韫在内,众人皆暗暗松了口气,神情舒展开来。杨成忙放下跳板,祁家兄弟翻身上船,顷刻间船上便热闹起来。

这一章其实我特别喜欢啊,历史中真实的风物和人情一直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不知道大家读了会不会觉得治愈到哇!喜欢就留言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毓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