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繁露春秋 > 第204章 风起时飞

繁露春秋 第204章 风起时飞

作者:Pythagozilla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9 09:12:40 来源:文学城

此时已是近午,冬阳从枝隙洒下,落在斑驳山径上,带着几分暖意。腊梅的香气淡淡浮动,冷中透温,仿佛连风也轻软了几分。

晚意挽住她的手,笑道:“多谢小将军带我看花,我很喜欢。”

李钧宁听她一句“喜欢”,喜得眉梢都扬起来,牵她继续往林深处走:“不止呢,还有个好玩的。”

林子最里的山头上有一棵老榆树,枝干粗壮,向上舒展。树下一架新扎的秋千,悬在横枝之下,系着两条彩绸,颜色鲜亮喜庆。秋千架子是原木做的,略显粗笨,却稳妥牢靠,远看像是在梅花间自然长出的小玩意儿,朴素又讨喜。

晚意果然觉得新鲜,想试却又怕摔。李钧宁走上去扶住秋千索,笑着招手鼓励她试试,还故作不满:“姐姐是不信我护得住你?”

她只好怯怯地走上去,正要坐下,李钧宁就带住她胳膊,解释道:“这是辽地的玩法,不是中原那种坐着玩的,是站着荡的秋千。女真和朝鲜的女子也爱玩,每逢节日还要盛装打扮,互相比赛谁荡得漂亮呢。”

晚意深吸一口气,暗暗告诉自己有她在千万别怕,鼓起勇气站了上去。李钧宁也轻巧登上,一手扶住秋千索,一手环住她腰。

晚意只觉耳边传来她轻笑一句:“走喽!”那声音贴得很近,灵动得发酥,像要钻进心口。

晚意心跳得厉害,脚下刚一晃,秋千便呼地荡了出去。

风猛然扑面而来,身下是腾空的失重感,仿佛整个人被甩进半空,耳边风声猎猎,叫她忍不住叫了一声,立刻又被李钧宁在身后紧紧箍住。

她强忍着不闭眼,一眨不眨地看前方。

老树本就在山顶,秋千越荡越高,眼前景色也豁然开朗。远处连绵起伏的山林被一层晨雪轻覆,银白中夹着苍黑墨绿。村庄零星散在山脚,瓦屋炊烟,静得像一幅古画。

再往远处看,是辽阔原野与冰封河川,晨光落在雪地上,反得刺眼,仿佛整个天地都在闪光。

晚意只觉胸口一阵发热,那是风灌进袖口的刺痛,也是某种说不清的畅快。

“原来飞起来是这种感觉啊……”她喃喃说,声音被风吹散,心却前所未有地轻了。

身后是李钧宁温暖坚定的臂膀,一点没松过,晚意心里也不知不觉安稳下来。那种被护着、又能往前飞的感觉,竟叫人想流泪。

她不敢回头看,但此刻,她知道自己笑了,笑得毫无防备。

最高一次,李钧宁猛地一荡,竟带着晚意做了个后仰。风声呼啸而过,吓得晚意尖叫一声,头一偏就扎进她怀里。胸膛传来小将军的笑声,浑厚而有力,心跳却是轻快跃动,像少年在她耳畔敲打着节拍。

李钧宁知道这一手必让晚意微微受惊,便渐渐收力,秋千慢慢低了下来。晚意脸还埋在她怀里,她干脆一圈抱起,轻松将她从秋千上抱了下来。

好半晌不闻动静,李钧宁这才有些慌了,忙捧她的脸柔声哄了几句,晚意这才抬头。原来是又喜欢又刺激,弄得满脸通红,故不敢见人,容色之艳丽,比那一身红裙还胜过几分。

李钧宁呆呆地看了她片刻,简直想就这么吻住她,拼命才克制住了,自己也别过脸不敢再多看。

两人在秋千旁站了许久,晚意这才突然笑出声:“真吓人,却也真好玩!我竟不知自己也挺野的,喜欢骑马、荡秋千这样的游戏……”

“要不要学着自己荡?”李钧宁也轻松笑了,“我接着你,不怕。”

于是两人又回到秋千旁,晚意在她指点下慢慢荡起来。李钧宁知道她没练过,不强求她做什么惊险动作,只让她自在地玩,慢慢荡着。

她那一身红裙在雪地里明艳得像火,风一吹,裙摆翻飞,是这冬日最亮眼的一抹颜色。

等她恋恋不舍地从秋千上下来,二人又信步闲走一阵。晚意时不时闭着眼仰起头,沐浴在阳光之中,深吸着山林之气,忽然意识到,自己或许也不是“野”,只是喜欢她带来的那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欢快。喜欢她的笑,她的有力,她的不羁,喜欢她的一切。

临回城时,李钧宁从怀中掏出一方细细的小盒,打开来,是一支梅簪:白玉簪身,梅花瓣以极淡的红珊瑚点缀其上,枝节则是细细的金丝勾勒,素雅中透着贵气,像雪地里的一枝红梅,不招摇,却分外鲜明。

晚意见惯了金银珠翠,不提这些年祁韫送她的每一件首饰都价值不菲、品味极高,便是当年在疏影楼,也从不缺人肯为她一笑一掷千金。这支簪子不便宜,想来是锦州城中最好的店铺最雅致的精品,自然不及京城匠人的眼力手艺,但它正像李钧宁的一颗心,拙,却真,不完满,却可爱。

李钧宁惴惴不安地看着她的神情,见她越看越笑,是发自内心的欢喜,这才悄悄松了口气,多了些雀跃骄傲。这是她在店里专门按晚意的风格挑的,虽知还是配不上她,却也只能尽力。

她还特地请掌柜讲了女子首饰的许多门道,这才知道簪和钗原来是用法不同,簪多是一支用来插定发髻,钗则需两股对称,讲究成双成对。又比如嵌宝与点翠,要看衣色和场合,不可乱配。

晚意认真重申一句“我很喜欢”,便偏头让她帮着戴上。李钧宁瞧了瞧她今日的发饰,琢磨着挑了个合适的位置将簪嵌进去。晚意拉着她的手连声夸好,夸得小将军也不好意思起来。

晚间回宅,祁韫自是一眼就瞧见这枝“梅”,随口笑引苏轼词赞一句“冰姿自有仙风”,说得李钧宁愣在当地不知如何接话,晚意哭笑不得,啐她一口:“就你会吐酸文,咱辽地风俗不兴这个!”

李钧宁又说一遍得空还请祁韫赏脸,她摆酒赔罪,祁韫淡笑点头,说随时恭候,两人便说定就后日,再请戚宴之和高嵘一道。

其实今日祁韫早把万务推开,上午便去见了戚大人。她知戚宴之在辽阳盘桓月余,必是在探李桓山的底,寻破局之机。何况此前托戚宴之查的事情,也该有个回音。

果然,戚宴之一见她便递上一封密报。祁韫见那密封沉厚,不急拆开,先问她可有示下。

戚宴之寥寥几语,皆不轻巧。首先是陛下口谕,令保辽东大局,最好能造一场大捷以挽朝势。

如今锦州局势已稳,答失剌围城虽久,却未能折损锦州兵力多少,反倒自家三万兵马伤亡过半,弘勒坦元气大伤。答失剌这个最能打的儿子也重伤在床,生死未卜,堪称一次重创。

北线李铖安与图穆尔决战在即,虽是二万对四万,但粮马备足、筹划周密,再加上严寒将至、野战难持,大晟未必无胜机。

眼下最棘手的,是辽阳。女真一日未定,李桓山便无法合围灭蒙。不过据称朝廷使团即将抵达建州,意在劝说完颜弘道暂缓南兵。无论是谈互市、议岁贡,还是暗示可趁机抢占蒙古残地,总之要解李桓山后顾之忧。

祁韫对此却颇谨慎:“议和少说也得数月,虽本就是拖延之计,但完颜弘道未必真心,阳奉阴违、暗中兴兵也未可知。若将破局希望尽寄于议和,恐非全策。”

戚宴之点头:“你所言不错,这也是陛下与殿下商议后的第二道旨意,让我二人在辽阳、锦州、义州都走一趟,访各镇将帅,共议更具锐意的破局之法。”

“好。”祁韫干脆应下,又笑道,“不料真要和戚令一道出差,我必伺候好上使。”

戚宴之故作嫌弃神色,假装抖落一身鸡皮疙瘩:“怎么伺候,再请我吃河豚?”两人笑了一阵,便说定先与李钧宁、高嵘商议具体策略,并且启程日期不可耽误,最好七日内动身。

至于戚宴之回她的那封密报,祁韫拿回后拆开,刚看了半页,便难掩惊诧。原来高嵘并非无名之后,而是当年宫变之夜誓死护主、却因触怒梁党而遭清算的禁军首领石震庭之子!

当年石家满门抄斩,年十岁以下幼子充军发配。高嵘原名石崇远,原发往西北边境沙漠之地,却仍遭江党追杀,欲斩草除根。幸有数名石家旧部拼死相护,设下假死之局,方才将他送出西北,脱离虎口。

他又辗转三年,隐名埋姓流落辽东,寄居在李桓山营中一户军器匠人家中。因武艺天赋出众,被李桓山识中,收为义子,改名高嵘。

祁韫这才明白,他那神情阴郁、心事深藏的性格从何而来。也终于明白,他提到监国殿下时那一闪而过的复杂情绪是为何,理智上明知父亲之死怪不得她,情感上却终难释怀,若不是为护她,石家怎会落得如此下场!

而李桓山死忠梁述,这正是高嵘与李家人始终若即若离、难以真正融入的根本原因。兴许他本人对李桓山也未必真有忠义之心,若给出足够的理由与动机,引他亲自动手了结李桓山,亦未可知。

祁韫将密报读毕焚毁,面色如常,却眯了眯眼,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既有这样一位与李梁势成水火的“杀器”,未尝不是天意所赐,正好用来破局灭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