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繁露春秋 > 第172章 廷杖

繁露春秋 第172章 廷杖

作者:Pythagozilla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9:31:22 来源:文学城

一语既出,金銮殿上寂静如死。许久之后,才有低低议论声起,愈发骚然。

有人大骇之下不觉失礼,仰首望向殿上,只见监国殿下今日果非寻常装束,所着非未嫁之素衣,而是新妇之正服,衫钗皆依国制婚仪所定,未作张扬,却处处皆昭告天下。

众臣心神震荡,有如闻霹雳于青天。

瑟若却笑得坦然,眉目间更添一分傲气:“自九年前登坛监国起,我之身便属宗庙社稷、百姓苍生,又岂能再归于一凡俗男子?”

“更须以实务论之。我曾执掌朝纲,若归一姓之家,岂非使其一跃为帝王之侧,成为天下疑忌之源?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待我还政之日,不过择一观庙,青灯古佛、云水清宁,自此不涉尘世,了却残生。此乃安宗室、稳朝局、全社稷之唯一之策。”

她扫视群臣,神色肃然:“诸君皆是通达老成之人,我亦无意虚饰,不说那些避实就虚的言语。权力之重,何需讳言?我今日所陈,正是为江山百年计、社稷千秋谋,实为正道!”

事已至此,卞宗达、温如圭等人已无一字可驳,退无可退,遂以死谏为最后一招。二人当场伏地叩首,额血涔涔,声泪俱下,言辞哀切,求殿下回心转念。

与他们一同上疏之人亦纷纷跪出列前,或哭号、或哽咽,一时间朝堂如市,哭声四起,几近闹剧。

瑟若冷冷看着,最终漠然一语:“好一个文死谏武死战,便成全你们。”

说着,她红唇轻吐:“赐廷杖。”

林璠也于此刻起身,淡淡吩咐:“来人,行刑。卞宗达赐八十杖,温如圭年迈,赐四十,余人二十。”

他说罢已牵起瑟若的手,步下丹陛,语气温和如闲庭信步:“诸君不妨移步午门一观,朕与皇姐先行一步。”

话音未落,东厂锦衣卫已如影随形,将殿中团团围定。素来温吞不露锋芒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东厂督办王思和笑意盈盈,自人群中走出,躬身拱手:“诸位,请吧。”

这“请”字,说得客气,实则逼迫。众臣心知,所谓“移步午门”,不过是叫他们亲眼目睹卞宗达、温如圭伏地受杖,死在血泊之中。

群臣在卫士押送之下,如赴刑场,人人心头沉重。

首辅陆简贞虽属长公主一系,亦不禁面色发白。其余诸人神情各异,有的怒火难遏,有的惊惶失措,有的垂首喟叹,有的目光灰败,仿佛文统沦丧、斯文扫地,只觉此生所信尽数崩塌。

唯阁臣鄢世绥行于前列,神情安然,唇边含笑。

因郢王案事,他险些折损族兄及数位心腹,遂不得不暂向梁述俯首,假意归顺,先缓一手。当日却向宫中进贡故乡贡米,米粒淡红如脂,精美可鉴,唤作“胭脂米”。皇帝心领神会,回赐一种以青黍与白莲碎合制之贡粮。

胭脂米者,“朱粮”也——“诛梁”。青黍白莲,即“清白”。自此,帝意已明,鄢氏与梁党再无干系,暗中正式转为帝党。

而今这一场,于他而言,不过正中心意。这对天家姐弟威仪如山、潇洒利落,法理言辞皆备,气魄胜人多矣。

既然有人执意以死求名,那便见血,方能立威。青史留名原是死后事,眼前更要叫活人识趣,知畏、知止、知进退,这才是为政真义。

嘉祐九年十月二十八日,天清气朗,阳光如洗,映照午门前金砖黄瓦,寒意未至。

卞宗达受廷杖在前,背血淋漓,口中却仍喋喋高呼,以星象灾异为说,指斥女主摄政大违天道。起初尚言辞激烈,然杖下痛极,终语意颠倒、唇舌不清,只见口沫横飞、声声哀嚎,围观诸臣面色各异,不忍直视。

温如圭跪于其后,骨弱筋衰,泪眼昏昏,口中哽咽:“国之不存,礼之将绝。”语未尽,杖刑方及十二,便已晕厥于地。

林璠立于丹陛,望之神色不动,仅于卞宗达辱言不绝时,眉心微蹙,片刻后垂眸示意打死。而温如圭年迈体弱,终究立即停刑,着人速送太医院救治,留一线生机。

于是这二人一死一伤,余人也不过血肉模糊,亲属抬将回去,还要先磕头跪谢天恩。

消息当日便传遍京中,数日内举国震动。长公主素有仁心厚德之名,民间口碑甚佳,未料此番竟挥下腥风血雨,引得议论纷纷。

不为党利而遭辱杀,是读书人最怕之事,瑟若姐弟所为,必在史中留一笔“暴政”之讥。京中茶坊酒肆、士人言谈间,亦多为此事扼腕叹息,或摇头,或愤然。

秦允诚却忍无可忍,当晚便在酒局上拍案而起:“你等只记得一日之刑,不记得九年之功?南北分榜、寒门广录、边地士子之福,皆是长公主所赐!她开言路、抑世家、晋寒士,为你们铺下进身之阶,如今倒反咬一口,岂非狼心狗肺?”

他身侧的绮寒亦冷笑,酒窝浅浅却满是讥讽,指向席中言辞最烈一人:“就说你老兄,嘉祐四年那场恩科,是殿下特赐扩招,你才得以入仕。朝廷怜你寒门出身,派你赴江西富庶之地为官,如今却肥头大耳、声色犬马,早没了半点穷书生气度,还敢口诛笔伐?”

说罢,二人一同罢饮摔杯,绮寒轻蔑一笑:“蝇营狗苟之辈,不足与我共酒!”相携扬长而去。

祁韫于此纷乱中,心情亦是沉痛。

回京之后,虽有那一日“驸马”,瑟若一笑便抚慰她心,可不知为何,总觉意懒神疲,百事索然。

往日只睡三个时辰、余下时间皆在理事,近日却忽觉一切空空,恍若步入虚室,不知所趋,人生所求又究竟为何?

所幸辽东事有承涟执掌,经过兄弟三人半载拜码头,试水的第一家谦豫堂终于开了起来,存银起势不错。本是振奋人心之事,她却愈发懒倦,日中仅回几封紧要书信,其余尽数交予他人。

或许是十年来策马不歇、狂奔赌命,至今骤然止步,才知人力有穷,意志有尽。

或许是此前在辽东因瑟若之事,她竟认真起了或轻生、或求瑟若对她断情之念,虽被瑟若轻巧救起,那寻死的念头却无法风过无痕。

她更忍不住频频回想那“不败昙花”之喻,只觉一生追逐,到头来也不过是权贵手中随意拨弄的棋子,纵自己万般智谋,又有何用?

更雪上加霜的是,与瑟若坐忘园分别当晚下起雨,随行宫人只带了一件略能防雨的薄氅,祁韫担忧瑟若着凉,便把自己的披风给了出去。瑟若自是开心,还先抱着那衣物埋头嗅了片刻,再笑盈盈地裹回宫中。

高福要把他衣服给她披着,祁韫却说不用,这点小雨,在外淋了不知多少,早就无所谓,撑伞走马回了家中。

哪料这一夜寒湿入骨,竟真将向来体健的祁二爷病倒。或许还引动了三年前落水的病根,未发烧,只是时不时咳嗽。

祁韫自重风度到几乎严苛的地步,病中能不见人就不见人,更受不了自己说一字咳两字、不时唾吐、声带痰音的丑态,谢婉华、阿宁来探病,都被她敷衍走。

这场小病,竟至病来如山倒,祁韫终日闭门不出,沉沉欲眠。实则并非病势深重,而是心力将竭。

谢婉华虽不明缘由,却知心志崩盘对于辉山这等一生只以一口气强撑的人来说,若气机崩散,便非一场病,而是彻底坍塌。

夫妻二人急得无计可施,甚至私下商议,要不要想个法子递信入宫,请殿下设法开导,却哪有门路。

作为贴身之人,高福与如晞最心疼不过。如晞见二爷接过药碗,眼都不眨一气饮尽,随手搁下药盏,仿佛不觉苦、不觉烫。

再望向那往日温言如春、如今却冷淡如冰塑的面容,她心中酸楚难抑,当场失声痛哭。

这日冬阳暖照,病势也好了七八分,祁韫难得出屋,在院中晒了半日太阳。

她一面养神,一面暗暗为自己打气:如今大局已定,最后一事亦已落子,瑟若既已许下归政后山水之约,更因我一句“不愿”便坚拒旁婚,这般情深意重,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快活、不振作?

她晒着太阳,手中翻着请帖。虽病未全愈,事却不能耽搁。这七八日积下的门帖堆成一摞小山,她仍每日过目,逐一回信,告知风寒未解,不便赴宴。

今日却见一张帖子不比寻常,是兵部属下、辽东粮储事务的重要干吏,军需清吏司郎中吕宝谦所请,言冬至将近,特设围炉暖宴,望一叙旧情。

此人仅居五品,只因执掌关外军粮调度,是个“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的主儿,嘴脸虽俗,却攥着实权。如今祁韫正因辽东事有求于他,轻易得罪不得。

所谓“暖寒聚宴”,不过是邀一众冤大头吃酒赔笑,还得掏银子支援年关。既然他肯请,她也不得不应,便吩咐如晞备汤沐、梳洗。

如晞听罢愣了一下,随即喜极而泣,背过身去抹眼角。

祁韫这几日心神恍惚,少有关照旁人,此刻见状才明白过来,笑着安慰:“我不过是累了,借病偷几日懒。姐姐眼光一向最好,今日这身衣服,替我搭好看了。”

如晞哽咽着点头,几乎将刚从柜里取出的衣裳都洒了泪水。

因身体欠安,实在无心无力应付陌生花魁娘子,祁韫还让高福去独幽馆递个信,询问云栊或绮寒谁得空,能否代为走这一遭。

可惜绮寒当日正陪秦允诚出城游玩,于是云栊便将自己整晚的伴坐都推了,专程来陪祁韫。

按行中规矩,娘子一夜应客,往往分作数场,每场短则两刻钟,长也不过一个时辰。越是身份高、人气旺的花魁,越是走马灯般轮番见客。

一整晚只陪一人,称为“独占香席”,对于云栊这等十二花榜常驻的大花来说,是给客人极大的脸面。

可当真见了祁韫,连云栊自己都心中大惊大痛,只因从没见她如此颓唐病态,虽掩饰得极好,凑趣、喝酒、投壶、赋诗样样来得,哄的那吕宝谦带头鼓掌大笑,竟叫在座诸君无一人能知她是病中人。

若非云栊与她多年相识,又同坐一处,真切感受到她身上那一股异样的高热,也断瞧不出来。

偏祁韫在院中投壶时,所着大氅被手持灯盏、离她太近的吏部主事冯彦昭不慎燎了个大洞。祁韫尚未吩咐高福回府取衣,云栊便先开口笑道:“馆里还留着你一件裘,不如趁势取来还你。”

这不过一句轻语,实则藏着无尽心疼。她始终不愿将祁韫当作客人看待,总觉命人去馆中取物,就像从前东家仍在馆里住着一般,那是她愿信也不愿醒的一种怀缅旧梦。

祁韫自无不可,笑笑就回转室内脱了那燎坏的大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