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繁露春秋 > 第109章 登闻鼓

繁露春秋 第109章 登闻鼓

作者:Pythagozilla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9:31:22 来源:文学城

长安右门外,自昨傍晚起便聚起人潮,至夜深不散,举火成堆,席地而坐者不下百人。皆是闻讯而来的京中士子,有衣冠楚楚者,也有草履布衣之徒,神色激昂,低语不绝。

有人抬案置砚,当街草拟陈情之书;有人举口疾言,似在复述旧案冤情。阵阵暮春风中,更有近百人于此露宿。有人披衣夜宿,有人彻夜未眠,只待天明上疏。

偶有巡卒巡逻,亦不敢驱散,只远远看着,不发一语。群情汹汹,竟如山雨欲来,压得长安右门前草木无声。

天不亮,秦允诚就到了现场,清言斋众人自是一道。自从上次不欢而散,他次日酒醒便找到祁韫和流昭认错,二人当然不会跟他计较,他自己倒悔愧难解,还说风浪过去再摆一席给二人当众赔罪。

南北士林领袖杜廷彦与马之鹤昨晚便至,围坐灯下讲学,慷慨激昂者有之,言辞交锋者有之,亦不乏谈笑风生之语。众多士子纷纷趋前,或屏息聆听,或低声请教,一盏孤灯映照间,其光如豆,照出的却是万马齐喑中尚存的锋芒与骨气。

见着秦允诚,三人自是有一番寒暄,更急着讨论今日陈情对策,一时忘情,就谈到了日出时分。可今日天公不作美,天色晦沉如墨,阴云低垂、风起又止,像随时会落雨,又像始终悬着不下,越发叫人心中不安。

到了巳正,秦允诚目光扫过人群,见众人虽眉头紧蹙,神色多忧,然更多的是昂首挺胸、慷慨陈词之态。却始终不见谢、傅、祁三人身影。

流昭与独幽馆诸娘子倒是来了,笑嘻嘻地给他助阵,那手眼通天的祁二却不现身。看来祁家是要龟缩到底,竟连祁韫都不许出面。

有人开始骂商贾之家果然逐利忘义,秦允诚喝了几次无果,心中烦闷,索性由得他们去。

这时,远处一架车马辚辚而来,一人从中徐徐下车,与车内妻子和四岁大的孩子作别后,含笑走来。

那人生得身姿清朗,眉目如画而不媚,目光温润沉静,周身气度自带一股澄澈风雅之意,似兰木清芬,又似春雪消融,不染尘埃,正是士林公认的“君子之仪”。

秦允诚眼中大亮,欣喜若狂,忙迎上去:“颉云!你……你来了!”千言万语,只化作这最本能的三个字。

祁韬点头,笑着打趣道:“小半年不见,你老兄好似发福了?”

“去你的!”秦允诚笑骂一句,见他清瘦了,却似温玉之中蓄了一缕剑意,不禁心中一凛,没有同往日那般和他插科打诨,反而正色道:“颉云才是今日诸君之望,一言既出,必定激浊扬清。”

“我没有那么大能耐。”祁韬却微笑摇头道,“只是来与诸位并肩而战。”

这句话还是他一贯的谦和温柔,却说得秦允诚心中发痒,连月奔走应战的疲累尽消。

他一把搂住祁韬的肩,高声叫道:“都看看,这位就是祁韬祁颉云,才华横溢,博览群书,文章入骨三分,温润如玉、德才兼备,还是不世佳作《金瓯劫》的作者!谁敢说他忘恩负义,先过我秦允诚这一关!”

一时间众人都纷纷围拢过来,有的拍肩鼓劲,有的高声称赞他的文章高华,也有笑言当年哪次讲学听他一席话终生难忘。

还有人笑嘻嘻地道:“《金瓯劫》一票难求,今日若事成,你免费请大家看一场吧!”说得众人哄然大笑,群情昂扬,战友情谊在风趣热络间更添几分从容赴义的豪气。

杜、马二位领袖早已走上来,几人见礼,又赶紧带他回棚下书案旁细议陈情对策。

祁韬走前,特意回头望了自家马车一眼,见婉华正握着儿子景风的小手,笑眯眯地朝他挥手打气,夫妻二人隔着人山人海相视而笑,祁韬便更坚定地迈步而去。

谢婉华坐在车中,今日她是要全程陪着丈夫的,女儿还太小怕风,只带了儿子同行。她侧目望了眼守在车旁的连玦,问道:“你东家真不来了?”

连玦向她抱拳行礼,斯斯文文地答:“东家信大爷自可平事,也信大奶奶在此,一切安然。”

谢婉华哼笑一声:“就是为避嫌,不愿与我一同出门罢了!”嘴上这么说,心里却也为祁韫这份信任感到欢喜。

昨夜祁韬也连夜誊写了一份自己的陈情,几人讨论一番,一致认为便以此为正稿,由他亲自出面陈述。眼见午时将至,秦允诚咬咬牙,断然道:“不等了!颉云,我替你敲鼓!”

说着,他走到那高架朱漆、斑驳犹存的登闻鼓前,拾起沉重鼓槌。祁韬点点头,不需拿陈词,袍角一掀,于鼓旁青石台阶之上跪坐端正,长身玉立间,自有万钧之势,示意他可开始。

“咚!”一声急响,仿若雷霆劈地,原本喧哗的人群顿时鸦雀无声,只余风声穿巷,衣袂猎猎。

祁韬沉声启口,语音如钟,振彻长安右门前:

“生祁韬,嘉祐七年乙卯科中式举人,今日陈情,愿以寸心,告之天听!”

“一者,关乎录名之由。自幼攻苦食淡,抱经守志,不敢有一日懈怠。试前三月闭门绝客,所作策问,皆为平日积学所得,毫无侥倖之念,更无徇私之行。谢重熙、傅清野二位,皆吾同年,立品有据,学业精深。吾虽不能代人担保,然愿以一己之身立誓:若其人舞弊,则我祁韬甘受其罚,断不推诿!”

“二者,论放榜以来之所遭。朝廷既疑,小子自当纳诏受查,或重试,或诘问,皆无不应,无不受。然坊间流言四起,造言污我德行,称我沉湎风月,狎昵伶人士子。是非颠倒,匪夷所思。我非不能忍,然不言则不能自明,不自明则难以服人。士无争名之志,然有必不辱其身之念!我愿以实情自陈,以赤诚自剖,明于天下!”

“三者,回应戏文之讥。我即《金瓯劫》作者文若生。世谓戏为末流,吾不以为然。戏文者,非徒供人耳目之娱,更可寓教于乐、移风易俗。忠孝节义,尽在其间;国仇家恨,亦可借古讽今。所作所写,借辽萧后以见女中英豪,非讥本朝、非叛纲常。北境之敌非皆草莽匹夫,今之讷罕、博勒图,皆有雄才,未可轻视。中原若不能正视敌手之强,又何以称大国?”

“至于不孝,家父久病,我晨昏侍侧未尝或怠,所用医药、照料,皆亲力亲为。谓我大比当前沉迷风月,更是子虚乌有。除进宫献戏一夜,我从未亲观己作,更遑论私交伶人。朝中沉溺风月之臣自有其数,为官为士,应以政绩与学业为凭,如此捕风捉影,岂非荒谬?”

“终一言,我此前不出,正信朝廷自有青天。今日挺身而来,更信天听不闭,大义不泯!谢重熙、傅清野,皆我同年旧识,目今蒙冤受诟,声无由出,我不忍坐视。然我之言,不为包庇,只求公断!我祁韬今日既击鼓于此,自不求侥幸,不避刑责。朝廷若有疑,愿即下诏狱盘查,尽察一切,是非曲直,悉听处断。”

“生祁韬所陈,惟愿求一心明之断。若士林得清,学子得安,则一身伏法,亦死而无憾!”

言毕,祁韬伏地叩首,三叩不息,额触青石,音响铿然,天地间一片肃然。

他陈情刚开始不久,天上便滚过一声闷雷。至述《金瓯劫》一段时,淋漓细雨悄然而至,仿佛天地也为之动容。至末段,雨势渐急,却非暴怒滂沱,反倒如帘似幕,将众人紧紧罩入风雨与心声交织的一方天地。

谢婉华坐在车中挑帘遥望,见他单衣直跪雨中,心中担忧疼惜不已。丈夫本就身弱,虽声气清朗、吐字铿然不减,雨丝却丝丝入骨,回去只怕又要咳嗽发烧。

祁韬言毕,杜廷彦早叫人支起备好的竹篾棚架,几位后生将棚顶撑起,欲为他遮雨。他却并不动,仍如山如石般跪定原地,双眼直直望着那道紧闭的朱漆宫门,似是在等这风雨中,有天听应答。

秦允诚复敲一阵鼓,这次是杜廷彦、马之鹤二人代谢重熙、傅清野陈情,文辞凿凿,逐一驳斥坊间蜚言,又直陈王、鄢、郑三家权贵子弟高位中第之疑,痛陈南北不均、寒门难进之弊,恳请朝廷明察。

三阵鼓毕,朱门却始终紧闭,宫中寂无回声。众人愈发焦灼,有士子一时情急,竟自抢过秦允诚手中鼓槌,再度鼓响,是一名自称落榜之人,声言自己亦遭不公,愿仿效祁韬,自陈其冤。

一时间,士人纷纷响应,有敲鼓者,有高声陈情者,有拥簇祁韬跪地声援者,更有登案宣言、连署请愿者,广场之上雨声、鼓声、人声交织成一股愈发澎湃的洪涛,汹涌奔涌,直扑长安右门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