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二凤魂穿扶苏少年时 > 第5章 第 5 章

二凤魂穿扶苏少年时 第5章 第 5 章

作者:知止日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6:06:10 来源:文学城

李世民端坐于马背之上,蒙恬很快率军来到近前。

“蒙恬见过大公子。”

“蒙将军快快请起。”蒙恬亦是扶苏的老师,所以二凤对他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蒙恬来到近前,同时看了一眼自己的弟弟蒙毅。

“哥!”蒙毅难掩高兴地道。

“嗯。”

蒙恬比蒙毅大几岁,但蒙恬常年出征在外,风吹日晒,蒙毅则常年待在秦王身旁,所以兄弟二人虽然长相相似,年龄相仿,但蒙恬看起来比蒙毅大了不止几岁。

秦王非常重视蒙氏家族,所以蒙氏兄弟一文一武,分别在不同地方替秦国效力,且都身居要职。

“蒙将军,秦军现在状况如何?”二凤第一时间询问前线状况,想要知道桓齮有没有率军前去进攻肥下。

蒙恬粗糙俊朗的面容上有一双目光坚定的眼睛,经过常年战争的洗礼,他身上展现出一种浓重的男子气概,相比之下,蒙毅在他身旁都显得儒雅许多。

“回大公子,秦赵两军已经对峙多日,赵**队固守不出,桓将军正在跟大家一起商讨破敌之策。”蒙恬回复道。

蒙恬亦被秦王授予教导扶苏的重任,不过由于他常年在外作战,真正有机会陪伴教导的时间不多,能够日夜教授的只有儒学大师淳于越。

闻此,李世民心中放松许多。

不枉他一路之上日夜奔袭,终于在秦军进攻肥下之前来到宜安,这样秦军十万将士就不用枉死疆场。

“好,那咱们尽快回营,共同商讨御敌之策。”

二凤骑马居于中间,蒙氏兄弟分别一左一右护其安全。

数月不见,蒙恬察觉扶苏性情似乎变了许多。

纵然刚刚二人交谈没有几句,但蒙恬敏锐地察觉到扶苏的语气、表情都比自己离开咸阳时沉稳了许多。

秦王有许多子女,但蒙氏兄弟与大公子扶苏最为亲近。

不仅因为秦王让蒙氏兄弟教导扶苏,相处机会较多,还因为扶苏本身心性仁慈,待人宽厚,这也是他们蒙家喜欢扶苏的原因。

蒙氏家族看人眼光向来毒辣。

蒙毅的祖父蒙骜本为齐国人,长平之战时,齐国国君看到赵国被困,坐视不管,拒绝救援,这让蒙骜认为齐国国君太过短视,连唇亡齿寒的道理都不懂,必将导致覆灭,所以选择了实力强悍,更有雄心壮志的秦昭襄王,最后官拜上卿。

史书记载,胡亥矫诏,赐死扶苏和蒙恬,扶苏当即欲自刎,蒙恬在一旁劝道:“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复请而后死,未暮也。【注1】”

秦王在世之时,遣派扶苏去蒙恬那里,秦王很可能认为扶苏被儒学师傅淳于越教导德只知道行仁爱,尊礼法,却不知人心险恶,用手段。

扶苏之所以自刎,也是因为他未能察觉到秦王对他爱之深切如此。

倘若扶苏听从蒙恬建议,核实情况再作判决,也不至于家族被亲弟弟屠灭殆尽,秦国传二世而亡,百姓陷于战火纷乱之中。

李世民很清楚,蒙恬兄弟有兵有谋,倘若自己在秦国发动【玄武门之变】,那么蒙氏兄弟绝对是可以依靠之人。

不过很庆幸,他现在是长子,还深得父王隆宠,不用政变亦能理所当然地继位。

李世民和蒙氏兄弟来到秦军大营,桓齮已经率军前来相相迎,秦军队列整齐,手执武器,看起来威风凛凛。

“恭迎大公子!”

“诸将士请起!”

“父王深知诸位将士在攻城杀敌辛苦,特派我前来犒赏大家......”

李世民站在军营高台之上,对着几十万气势磅礴的秦军发表慷慨激昂的言论,言之凿凿,情之切切,让秦国诸将士真正见识到了他们大秦公子的无上风采!

听完二凤的讲演,大秦将士不仅对二凤带来的秦王恩赐格外欣喜感激,还对大公子扶苏钦慕不已。

普通士兵不像蒙氏兄弟那般经常可以接触到扶苏,但是却对扶苏公子有所耳闻,知道他聪慧俊俏。

但是今日一见,他们发现大公子扶苏不仅长相俊逸,聪慧非凡,还很有雄才大略,口才了得。

为此,二凤在军中的威信大大提升。

待犒赏物资和秦王心意带到以后,李世民接着巡视了一番军营,将秦军各方面的状况了解清楚。

李世民巡营第一感触,不愧是横扫六国的虎狼之师,可以很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纪律严明,英勇不凡。

秦国实行严格的二十级军功爵制度,根据军功爵制度,每杀一个甲士,即可获得一个爵位。二十个爵位分别是: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其中从第八级爵位公乘开始,可乘公车并免役。

周国实行分封制,爵位都是贵族世袭,普通百姓没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出身。

但是军功爵制度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秦国人参与战斗的热情,也大大提升了秦军的战斗力。

李世民还查看了秦军的武器,包括长矛、利剑和弓弩等。

李世民拿起士兵用的长矛,发现兵器上面都刻有文字,包括铸造地点时间工匠用途等。

跟自己卫队兵器上刻有【秦子作造公族元用、左右币魼用逸宜】【注2】不同,秦军大营将士用的长矛上刻着【高望博武库受】。

公族元用即为秦国贵族专用,自然也是最好的,武库就是藏有兵器的兵库。

二凤心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秦国武器精良亦是战胜六国的关键。

检查完兵器,李世民又去了炊营,查看秦军的伙食。

桓齮得知大公子亲自前来,提前做了一番准备,还特意让炊营的伙夫准备了丰盛的餐食。

沾二凤的光,秦军士兵外出打仗数月,第一次迟到带肉的菜,油水还很充足。

战士们吃得津津有味,一滴米粒都不剩。

这不仅因为秦国对士兵浪费粮食有严厉的处罚制度——斩首,还因为这顿饭实在太香了!

商君变法,奖励耕战,一个是种地,一个是打仗,前者替后者提供粮食,亦是后者的基础。

秦军消灭六国,动辄出动几十万大军,每天的粮食消耗也是一笔非常巨大的数目,倘若没有丰厚的粮食储备和后勤补给,那么是不可能发动如此多的大规模战争。

平时为了让战士们吃饱,同时也为了提升食物的保质期,秦军一般会给打仗的士兵发放——墩饼,类似于后世的烧饼,不过比后世的烧饼要大要厚许多。

秦国境内大面积种植小麦,小麦磨成粉,用水和成团,经过发酵,然后用擀面杖将其擀成圆形,再放在炉子上烤,外焦里嫩,而且保质期相对较长。

墩饼口感没有后世的烧饼好吃,也没有后世烧饼的口味多,口感好,但是却有一个优点:挡饿。

秦军的墩饼一个就五六斤重,一般每人每次领两个,士兵在墩饼上通个眼,然后将两个烧饼串联起来,挂在前胸后背,起到了防护作用,可以说一饼两用。

天天吃墩饼肯定会腻,更兼放了几天的墩饼真的很瓷实,牙口不好的也很难啃动。

李世民一来,他们不但不用啃又硬又没味道的墩饼,还能吃上菜,将士们对二凤的好感又提升了一大截。

“如果大公子一直留在军营就好了,这样咱们就可以天天吃肉了。”一个士兵开心地说道。

“做梦呢吧,大公子能够来到这里就很不错了。两军交战之地很危险,况且大公子还是一个未满十岁的孩子,秦王顶多让他在这里待两天,过几天他肯定就回咸阳了。”

“说得也是啊!大公子怎么可能长时间跟咱们在战争前沿呢。”

......

到了下午,桓齮召集军中将领去大营商议战事。

他召开此会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讨论破赵之法;另外一个就是让扶苏了解,他呕心沥血地替秦国征战四方。

桓齮相信,只要扶苏看到了,待他回到咸阳,自然会将军中见闻告诉秦王嬴政。

将领很快到齐,扶苏年纪最小,坐在最中间的位置。

桓齮、蒙恬、蒙毅等人根据官职大小依次站在两旁。

“此次召集大家前来,主要是商讨破赵之策。如大家所见,赵国兵力国力都弱于我们大秦,所以他们只守不攻,目的就是希望将咱们的粮食耗尽,让咱们主动退兵,长此拖下去定会如了他们的愿。大家都有什么办法,各自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桓齮对诸位将领说道。

二凤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静静地观察各位将领的动态,准备他们商量后再作决断。

蒙恬率先发言道:“赵国几乎集结所有兵力与我们秦军在宜安对峙,赵国都城邯郸肯定空虚,我请求率领一支精锐轻骑,绕道宜安,直奔赵国都城,活抓赵王,到时候李牧就会成为断了线的风筝。”

“不可,邯郸乃赵国都城,城墙坚固,加之赵王肯定会留一些卫队,很难短时间内攻破,再加上深入腹地,极易陷入埋伏,反遭敌人围困。”桓齮反对道。

蒙毅点点头,“桓将军说得有道理。”

虽然蒙恬是自己亲哥,但是打仗关乎秦国和将士们的生死,蒙毅只会从事实出发,理智判断,绝不偏袒。

“桓将军有何高见?”蒙恬听到桓齮刚刚的语气,猜测他定是已经想出退敌之法。

桓齮看了一眼二凤,二凤亦看向桓齮。

注1:选自《史记》;

注2:选自《殷周金文集成》编号11547。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第 5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