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对照组的悲哀[七零] > 第50章 第 50 章

对照组的悲哀[七零] 第50章 第 50 章

作者:一听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28 08:41:04 来源:文学城

“你还当过老师,好厉害。”范积极挤入两个人之间的过道,语气真心实意。

听着范积极说话,陈柚的心情都轻快起来。

没下过乡的人,跟下过乡的,还真是不一样。

集体生活,对她来说还有些陌生。

十几平的一间小屋子里住了四个人,除了摆放的物品都没有了别的什么空间。单身宿舍是没有厨房的,住在单身宿舍的人多在单位的食堂吃饭。

主食有面票、米票、饭票……都需要粮票跟对应的钱,像面票一斤需要粮票一斤跟两毛钱,米票要等量加一毛六。拿着面票能买白馒头、面条,拿着米票可以买米粉,至于饭票其实是粗粮票,一个月的口粮里头一半都是粗粮呢。

食堂的馒头又大又结实,一个二两,都是齐齐整整的,买一个馒头只要一张二两面值的面票就好。

吃食堂的日子,对陈柚来说久违了。

在乡下的那几年,陈柚几乎都是自己开灶的,她没怎么亏待过自己的嘴。

在车间学习,各种繁琐细致的活,也累,但是也没有那样累。陈柚跟胡飞飞都适应得很好,她们在乡下待的久,做过乡下的农活,参加过双抢,再面对棉厂车间里的活,就算是重复性做某件事,也接受度良好。

最起码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

车间是热,机器前的地面上是工人流出来的汗,但是这个时节的农村,社员们是在太阳底下干活的,太阳能把人晒伤。

其他两个人的表现也还可以,头一个月她们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还没有真正的上手,还真的谈不上累。等她们真的投入生产,时间就到了九月份,天气没有八月份炎热,若是下几场雨,天气也就能够转凉。

范积极是四个人里年纪最小的,但她的话绝对算不上最少的。就算吃饭的时候不是一块的,她也能用其他时间拉高说话的句数。

陈柚并不讨厌耳朵边上有人说话,只要不是在半夜把人吵醒,她也没有多大的事情。跟着公长、组长学习的时候,范积极也不会找她说闲话,她是话多不是什么时候话都很多。

工作上的事、宿舍里的事,陈柚都适应很好,比起这两个看起来更难适应的事,陈柚竟然是在吃的上面有些怨言。职工食堂里的菜价并不高,但是算下来吃一个月的食堂,支出也不低。

早上一个馒头一碗粥配咸菜,五分钱。

换成阳春面八分钱。

中饭四两米饭,肉炒青菜(少肉),两毛多。

换成素菜也要一毛。

晚上照着中饭来,一天光吃素菜也要两毛七。

早阳春,中午一小荤,晚上一素,一天要四角,跟一斤二的粮票。

一个月要十二块钱买饭菜钱。

她一个月工资二十来块钱,在食堂要耗费十二块钱。学徒期,估摸着是存不下来钱了。要是按照她在乡下那个标准吃,一天还得加两个鸡蛋。

……

赣省。

瞧着信里陈柚算细小的帐,倒像是她又在他的面前,眉眼带着笑,陆子牧整个人都温柔起来,像是被驯服的猛兽。

陈柚离开大队后,也有人关心陆子牧,甚至有人好奇陈知青是不是抛夫弃女了。孩子才几个月,都还没断奶,就丢给孩子爹带,他们就没见过几个这样不负责任的人。要用理性去分析,不难理解陈柚的离开,但从感情上陈柚的做法还是很罕见的。

他们都还没有说什么过分的话,陆子牧就说自己不乐意听别人议论自己妻子的不好。陈柚去沪市是工作,没带孩子一来是孩子还小不方便长途出行。到了陆子牧口中,陈柚丢下孩子那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还这么小,多么脆弱啊,脆弱到可能经不起一次长途。

这话说得不无道理,但是到了一些人眼里,说出这些话的陆子牧显得更加好骗。

“子牧哥,别听他们瞎说。回沪的机会多难得,哪里有他们口中更好的时机。政策千变万化的,机会更是转瞬即逝。我就欣赏嫂子的当机立断,有大将风范。”

不回沪那还一辈子留在大队里种地么。

那些说三道四的、要是有沪市招工的名额向他们挥手,跑得是比谁都快。

就他们这个器械小厂,也多的是人想要进来。嫂子就是沪市来的,从沪市来到沪市去,人家还是往回走呢。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子牧哥你就放八百个心,嫂子去的是棉厂,既然是棉厂都差不离的,七成都是女工,那就是尼姑庵,嫂子肯定不会跟别人跑了。”

这真的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有没有点眼力见的。

陆子牧倒没有什么不高兴的,他拍了拍工友的肩,“我今天还收到她的信。”

陆子牧翻信的时候他们瞧见了,“是嫂子写的信啊,好几页呢。嫂子真是念着哥,去沪市也没几天,信都写了两封了。我就知道,对有心的人来说,距离只能产生美。”

“这是一安顿下来就给子牧写信,我就说一些人能不能盼着人家夫妻过得好。平时都是好工人,就是碰到男女关系,思想就肮脏污秽,同志们的思想觉悟还是不够。”

陈柚离开井塘大队有一年了,不过她回沪的事还是被大队里的知青津津乐道,连带着半亩大队也知道。就是有不清楚的,一说去年结婚的那队知青,旁的也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一年前陈柚办的酒席再次被井塘大队里的人提起,社员们说起那顿酒席还赞誉有加,这年头有些人家摆酒席跟摆素席一样,跟陈柚结婚的时候油水那样足还真不多。再说那场婚礼还有自行车,婚礼的对象还是两个知青……

不在他们大队的人,没啥利益冲突,又没跟他们大队里的人结怨。

谈起来自然是好话。

陈柚留下来的养鸡技术,是惠及井塘家家户户的。大队长连夜召开会议,说的就是陈知青离赣前还留下养鸡日志。不过到底是没有满足规模养殖的条件,大队不能够将养鸡当成副业为社员增加工分值。但是家家户户的鸡下蛋多了,社员的生活也是能够得到改善的。

陈知青做出来的好事,他们都记着,知道陈柚回到沪市也没有人对陈柚的作为指指点点的。再听说陆子牧的回答就觉着果然如此,人家小两口的事,哪里轮得到他们这些外人说三道四的。

在井塘大队当着代课老师的秦静,晓得陈柚回沪市后,摔了搪瓷杯。

搪瓷杯里只有浅浅一层水,没有撒到什么,只是搪瓷杯落地的声音又让秦静吓了一跳。她蹲下来,没有什么力气重新站起来,蹲在地上把搪瓷杯转了一圈又搁在地上。

搪瓷杯还是好好的,金属制的杯子磕碰到几下不会坏。

从酒席开始,秦静的这场婚事就是被十里八乡羡慕的。一双惹眼的红凉鞋,是男人有本事,女人嫁得好的象征。

农村姑娘羡慕她成为大队书记的儿媳。

还有一些跟她一样成分不大好的知青,羡慕她能够有一份工作。是的、哪怕只是在大队上当老师,也是被许多人羡慕的。刘荣国虽然也是乡下人,但他长得也不端正,年纪又不大,力气大能吃苦耐劳。

今年代课老师的待遇还提高了,一个月的补贴从之前五块钱到今年八块钱,整整高了三块钱。

抓着搪瓷杯的手上青筋泛起,胳膊上的肉也紧绷。

搪瓷杯再一次落在地上,这一次没有什么水洒出来。

秦静弯腰起身拿起了地上的杯子,还不忘给自己倒了杯凉水。

水从陶缸的短茶嘴流下来,到最后总有一些会洒在地上。

她像是越喝越渴,直到水到了嗓子眼,发觉自己再也喝不下去为止。

“这一天,终于来了。”

水变成眼泪从眼角落下来,她的脸上甚至还带着笑意。如果有人看到秦静现在的表情,会变得苦恼,苦恼这个人到底在想什么,是在开心还是在难过,是释然还是绝望,为什么一个人的情绪可以在一个时刻里这样的充分。

之后再有人提起陈柚的事,秦静真诚道陈柚回沪是一件好事。

听到秦静这样说,其他人的眼神怪怪的:

没听错吧?

这话是秦静说的?

秦静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她只是想让过去的事都过去。急迫的想要证明,过去的事情都已经过去。

别人可不是这样想的。

知青能够回城工作当然是一件好事。

谁都可以恭喜陈柚,无论是真心实意还是阴阳怪气。

但是这句话不应该成为秦静的由衷之言。

一个人要多无心,才可以做到不计较天大的过节?

是因为……其实秦静才是那个既得利益者么。

两道怀疑的目光在空中对视,他们想他们发现了事情的真相。

而秦静心情轻松,像是说了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却不知道自己此刻的淡然与平静,会打破她所期待的平静。

-

“春雅,有有今年都二十一了吧,这年纪摆我们那年代都是孩子妈了。”张玉兰说着话又瞧见弟妹那张明显比自个年轻的脸庞,心里突然特别不是滋味。

二弟妹瞧着比她年轻十岁不止,张玉兰别了别头发:“这时间过得可真是快,一晃一个个萝卜蹲都比我们还高了。有有也是我看着长大的,我也是她的伯母,这人到了年纪就喜欢看大家都圆圆满满的。”

“弟妹你别急着打断我,先听我说完。”张玉兰见郭春雅要说话,把搪瓷杯往她那边推,“我难得说这样多话,给我领会领会当领导的感觉,春雅你今天就听我把这件事给说完。我今天还真的是有事要说的,这二十一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要是抓紧找对象那就是还年轻,正赶着最好的时候。可要是不上心一点,这一晃一晃年纪就大了,我知道有有那是被下乡给耽搁了。但那是好事,说不上耽搁,多光荣啊,那是修理地球。”

“嫂子,你说完没?”这样能说会道的大嫂,她还真没见过两回,可今天这事就是浪费了张玉兰的口舌。她一开口,郭春雅就晓得她要说个什么事,可这事,是真不成的。

“那是建设国家!有有也是英雄。”

这夸得,郭春雅吞了吞口水,差点儿被自个口水呛到。

大嫂今天说话,倍有气势。

特有大局观念。

“大嫂嘴笨,不太会说话,这不一下子给扯远了。我今天想说的是,你看现在有有也回来了,回来千好万好就有一点不好。”话说多了确实有些拉嗓子,张玉兰赶紧喝了口水又接着说,“那纺织厂你也是知道的,机床厂旁边就有个棉二厂是吧,里头七八成都是女工。别的厂女同志找对象可不容易嘛,同厂的男同志那是追着女同志跑。就有有那条件,追她的得从一车间排到七车间。可棉厂那是什么呀,大半都是女工,能找得到同厂的么。这不是同厂的,有有跟人家也不熟,这就要做长辈的多上上心。”

张玉兰总算是一口气把话给说完。

她要谈的就是陈柚的婚姻大事。

“大嫂,我晓得你要说什么,但这事也不是我上不上心的事。”郭春雅说,“有有她已经结婚了。”

“结婚!”

陈雪生出来找个厕所,没想到自己能听到这样劲爆的消息,这个墙角听得值。她停下来细听,也是大吃一惊,结婚的人竟然是陈柚。郭礼、陈雪生不太待见陈柚,是因为当年工作的事,陈群星还在的时候,害得郭礼要到手的工作机会没了。都是老黄历了,那时候厂里还没有那样严格,各种顶替的事,是层出不穷。

一晃这样多年,那个被他们不喜的丫头,都结婚了。陈雪生瞧过陈柚的模样,凭心说是个漂亮姑娘。在乡下的几年时间没把人折磨的人不人鬼不鬼,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大十八变,越来越有样子。

张玉兰瞧着人家回来当工人了,就紧巴巴凑上来,没脸没皮的,也不想想以前她对陈柚是个什么态度。想得真美,啥好事都想掺和。

“大嫂、这事我本来是说的,待会饭桌上你也别给别人说。现在两个人分隔两地,什么时候能够凑到一起也不清楚……所以先别让别的人知道。今天饭桌上有机床厂的同事,一个人知道其他人也就知道,这对有有不好。”

张玉兰拍了拍自己的胸口,这得让她消化消化。陈柚的主意怎么就这样大,结婚的事着什么急,广播里、报纸上不是号召现在的年轻人晚婚优育。

这……这简直是浪费她的一片好心:“她跟乡下人结婚了?”

嘴抿成一条直线,郭春雅摇头:“外地知青,搭伙过日子闹着玩。这事我不多说,但大嫂你千万要守口如瓶。她糊涂,我不能真看她一辈子都给毁了。”

不能看她一辈子都给毁了,陈雪生翻了个白眼走了,这话她怎么听怎么别扭。郭春雅真有这副慈母心,陈柚下乡的那几年就不会几乎不给陈柚寄东西了。女儿下乡的时候不想着多照顾照顾,人家自己找了出路,再出来说她做了糊涂事。

马后炮,真是令人讨厌。

婚都结了,搁这说那。

陈柚结婚的事打乱了张玉兰的计划,陈柚的年纪其实放在城里也不算大的,国家鼓励青年晚婚晚育,城里的姑娘不到二十就结婚的都要绝迹了,二十五六结婚的那都大有人在的。陈柚二十一岁,其实是正好的年纪。

要不是陈柚的条件着实不错,张玉兰也不会立马打上陈柚的主意。本来是件亲上加亲的好事,加上张玉兰也知道这样的事根本引不起侄女的反感,张玉兰就算不愿意承认、心里也清楚,她娘家外甥在一些城市女青年眼里真入不了眼。

那是城市女青年眼界高,七挑八挑,二十五六都不成家。

在张玉兰看来,陈柚要是去了张家,知根知底的好拿捏的很。哪晓得这样一个好资源,早早就落到了别人家,这再好的资源再知根知底,张玉兰也不会给自家侄子介绍一个二婚的。心里的火苗反反复复,终究还是熄灭了。

陈柚实在是糊涂,错过大好姻缘。

马大姐在饭桌上没瞧见陈柚,碰见郭春雅就问起这样一回事:“你家有有不是也回来了么,怎么这席面上没瞧见她人?”

郭春雅解释:“这刚进厂得培训,新人进厂就请假,影响多不好。她一回来我们家就庆祝过,今天是可琳感谢这些年叔叔阿姨们得关照,她跟陈柚的饭什么时候都能够一块吃。”

马大姐乐道:“是这样一回事,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虽没能跟软耳朵一样回到机床厂,但棉厂也是国营大厂,回来好啊,你跟杨工也放心。”

“……”

杨可琳的大学酒,在国营饭店摆了两桌,就请了几个同事邻居,和亲戚。饭桌上杨可琳无疑就是话题的中心,众人的聚焦点。

机床厂这些人现在确实有风光的,但到了以后风光的可不是工人。过几年那些人平反后,风光两个字还是回到了那些曾经有权利有知识的人手里,就是有钱人在改开之后也是成了众人的羡慕对象。

现在的人还是谈钱色变,“恭喜发财”都变成“恭喜恭喜”,说发财两个字那就是嫌日子过得太好。

“可琳你想什么事呢,这么出神?”大学生是吃国家饭的,念大学竟然都不用自己出钱,她念书国家每个月还给她发工资。这杨工的闺女,真是神了,他家怎么就过得这样好。

杨可琳装作没听见,这人以后还瞧不起她,她不想理。

被忽视的人也没生气,只是没有自讨没趣。

找杨可琳说话的不是一个两个,大学生诶,谁不好奇。听说大学生参加转正后,工资要比普通工人转正高二十块钱。

二十块钱!不是二十大毛。

是两张大团结,都能解决家里两个人的伙食了。

杨可琳对待这些人不太热情,但是杨大勇听到的还是别人对闺女的夸奖,郭春雅在饭桌上就发现可琳对一些人是故意不理,她回家后提起这件事,杨大勇说她那是小题大做,“春雅,你别太一惊一乍。别人尽是说可琳好的,我们当着别人的面谦虚归谦虚,但这是高兴的事,我们高兴也得高兴。”

敷衍跟热情,郭春雅清楚明白得很。

杨可琳何止是对那些人不太热情,就是对她,那也是敷衍得很。杨大勇和稀泥也不能掩盖杨可琳上大学都瞒着她的事,有些事情都不能细想,一想起来就觉得哪里都是问题。

“行,高兴。”郭春雅说到做到,接下去几天她都是挺开心的,杨可琳在家她都烧好吃的,杨可琳要出去社交,她也是钱票都给,一点不需要杨可琳开口。

杨可琳拿着继母给的钱票,带大伯母去逛商场。张玉兰有些受宠若惊,真不枉她以前对侄女那么好。

张玉兰得了好处,待杨可琳是越发好,过去的疏远只是因为距离远了,这侄女一回来,她才晓得原来她们的心还是贴近的,侄女还是向着她的。

要换做以前张玉兰得连着高兴几个月,可现在到底是不同了,可琳向着他们家也没有什么用处。

辗转反侧张玉兰有个胆大的想法,杨大勇是有儿子了不错,但是……杨可琳现在可是大学生,以后有出息着呢,就是会下金蛋的母鸡。要是杨可琳跟她娘家亲上加亲,那好处不是稳稳拿着……

张玉兰刚冒出这样的想法,就被丈夫给骂醒:“这事你想都别想,我告诉你张玉兰,你要是不想在杨家呆着现在就出这个门。满心的算盘,是要把你们张家全家都拴在我二弟身上是吧!张玉兰,你不要太过分。人不能这样无耻!你侄子现在说是有份工作那也是临时工,那算工作么。你这不是要结亲,是要我跟我二弟家结仇。你总向着你们张家,能不能想想我们的儿子、女儿,你这样做……”

“临时工只是暂时的……”

“你还说。”杨大牛一脚踢过去,“你侄子多大岁数了!快三十了,放在农村那都叫光棍儿了。三十岁的临时工,跟人家大学生配不配,你有没有脑子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