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对照组的悲哀[七零] > 第42章 第 42 章

对照组的悲哀[七零] 第42章 第 42 章

作者:一听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28 08:41:04 来源:文学城

“你妹妹比你小了两岁,”王志勇没听出来杨可琳不想聊下去的意思,还八卦了起来,“家里头只给你妹妹相看人家?”

与陈柚有关的事,杨可琳从来是想说到哪里就停在哪里,哪里遇到这种时刻。在钟砚面前,杨可琳失去了平静,对话的人跟听到对话的人,有着不同的观察力。若是与王志勇单独谈说,杨可琳能够游刃有余。

钟砚向来不爱管别人,杨可琳在家里的处境,他不感兴趣。

杨可琳的话,其实漏洞百出。

在婚姻大事上,在两个姑娘的相看顺序上,越是当后妈的越不会落人口实。

她只提妹妹对婚事的需要,不提起后妈是否给自己相看。

挺无趣的,传闻的多样性,原来很俗气——

出自人的私心。

人都是有私心的,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能够理解不同的人。钟砚不喜管别人的事,也不说什么端水的话,这样一来,就少在别人的事上发表意见。

懒得去当别人的指路明灯,就算是朋友,在无关的事上,钟砚也不会去指点些什么。

钟砚不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到哪里去。

不至于因一点小小的成就、或别人口中的夸赞,就对自己的认知出现漂浮。

“王志勇,你今天话有点多。”打断王志勇的话,宋樟对他摇了摇头。没瞧见杨可琳不想说这件事么?说起这话题情绪都不太高了。

杨可琳感激地看了宋樟一眼,比起没有分寸的王志勇,宋樟令人舒适许多。有什么话非得在这个时候问,当着他人的面问这样**的问题。

“插队知青比较来去自由,在乡下没有固定收入,她比我更需要一份婚姻。”说出早就想好的话语,没有哪里值得挑剔的,“不过她挺有主见的,没听家里的安排,闹得挺不愉快的。”

王志勇点头:“新时代、新社会,不讲究封建传统那一套,我们年轻人就应该破除旧的。”

这是年轻人应该做的么?难道不是一件在此时人看来丢脸的事?

杨可琳见识过后来人的自由恋爱,不过这个时候还是比较讲究家庭成分,城里人谈个恋爱不到结婚的时候周围的人不知道的事也是常有的,闹得轰轰烈烈的最终是很难收场的。

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就是耍流氓,这就让青年男女恋爱的时候更加谨慎。

“都什么年代了,还有打着‘为你好’安排一切的父母。”

相看人家之前也应该了解一下孩子的意愿,这年头相看不成功还被说出来的,少之甚少,“年轻人怎么想是一回事,大环境怎么样还是摆在那里的。还好不是你碰上这样的事,可……你还是防着点,他们的心也太大了。”

当爸当妈的人,不把自家女儿的意愿当一回事,也就算了。毕竟上一辈的人是这样的,固执己见,行为上老旧愚昧。

但是,就算是传统的上一辈,也是会把事情给瞒好的。

茶水入喉,杨可琳依旧感到干渴,她敷衍了事,这个话题没有继续下去。

关于婚姻、关于家庭再说到两代人之间的差别,这些话再说下去就没有个尽头了。

-

“杨可琳给你的信。”

陈柚的嘴巴微张,露出讶异的表情。

“信放在床柜边上。”

陆子牧将她的信夹在笔记本里,时隔太久,这样一封信算不上回信。

不联系甚至不回复你的人,突然来了一封信?

对陈柚来说,这封来自杨可琳的信就是这样的。

陈柚想不出杨可琳的信里能够写一些什么样的内容,听说她回家发疯了一次,把家里的那点事闹得人尽皆知。

这时候写信做什么,给自己道歉么?

信里的内容陈柚毫不在意,不过她还是打开了信件,看看杨可琳能够写出什么内容来。

从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杨可琳,这一回又后知后觉,觉得自己做错了、对不起自己了么?

杨可琳的后知后觉,不应该由自己来承受。她的“真性情”“慢半拍”,都不是自己必须原谅的理由。

陈柚有时候也会怀疑是不是自己心眼太多,才会觉得杨可琳的“慢半拍”都是别有用心。

怎么就那样巧合的,正好让她不好过了。

杨可琳摆在明面的心思,不用人猜。

主动下乡后,受了当知青的苦,对她产生了怨怼,所以不能够与她联系。

现在后知后觉、缓过神来,在家里闹了一场,让原来赣省的人都知道陈柚的难堪后。

就像下乡之前,欺负了陈柚许多年,而后反应过来自己做的不够好。

“我又要欠什么大人情了?”

信里写着当工农兵大学生的好处,让陈柚一定要记得报名。

说只要当了工农兵学员,就可以回到城里。

“……”

写了的话不是一两句,是很多段落。

敷衍的、虚浮的话因为长度显得有些真挚。

陈柚将信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实在没有看出有用的东西。

她不是在当原始人类,怎么会不知道当工农兵学员的好?信里写出来的根本不必杨可琳开金口。

杨可琳这个人确实不太聪明,做的事说出来的话,因果性都不太强。

可是她又很幸运。

明明没有因果的事,她能够坚信自己做了好事,还有一对父母站在她那边。

杨可琳希望她怎么回信呢?

感恩戴德么?

“如果让你不开心,就烧掉,反正不是很重要的人。”陈柚的情绪看上去不是很高,眉间的愁绪似乎陷进回忆里头。

陈柚想起,她有了新的家,过去的那些人是真的可以过去。从过去的回忆里走出来,纠结沉重的心情散开,她将信放在一边。

“跟我说工农兵大学的重要性,今年招生已经过去。”信件里的急切,也没有早些时候寄过来, “而且、我跟她关系不好。”

听到这话的陆子牧很平静,陈柚其实不太说起家里的事,跟陈柚认识的几年里,也就是近几月才听陈柚说了一些事。

说起家里那几个人,陈柚的心情会不大好,陆子牧也就不会追根究底。

陈柚说,他听着。

过去会一点点被现在掩盖,那些人在陈柚的人生里占据的比例会越来越少。

陆子牧将衣服晾在麻绳上,又给陈柚煮了姜汤。

最近天气热了起来衣服每天都需要换洗,他顺道给陈柚也把衣服给洗了,倒也不是多么麻烦的事情。

在家里陈柚从来没有见过杨大勇洗衣服,在井塘大队去溪边洗衣服的也都是女人。就连知青里头,也有麻烦女知青替自己洗衣服的人,像林红星兄妹两个,衣服就是林芬洗的。

就好像,女人天生就是洗衣服的那个。

陆子牧紧张兮兮的,有些结巴说陈柚不能碰凉水的。

明明已经是夫妻,在耳根红了的陆子牧面前,陈柚还是觉得血气到了脸上,哦哦呜呜转身进了屋。

之前陈柚并不把这当成多大的事,但陆子牧郑重其事,她也就没有什么好争的。

知青房建好的是在陈柚结婚一个月之后,跟端午离得很近,端午节大队里都休息,瑶县还办了划龙船的活动。端午前一天邻居就邀请小夫妻上他们家里头吃饭过端午,陈柚要去新建的知青楼里过端午,就拒绝了,但是还是收到了邻居做的粽子。

收了粽子的陈柚,给人家送了鸡蛋。

陆子牧之前跟邻居来往没有这样勤,说起去年端午人家没有请他去吃饭,就来的第一年,他感受过乡亲的热情。陆子牧将煮熟的鸡蛋装进彩绳编起来的袋子里,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一旁放着两堆装好的鸡蛋,六个六个一堆的。

“明天我就挂着鸡蛋出门?”装好的鸡蛋不是留给自己吃的,是明天去井塘大队分给小孩子的。

下乡后鸡蛋他没有少吃,社员家里很少吃鸡蛋、吃不起鸡蛋,但是对他来说乡下的鸡蛋很实惠,社员们虽然更乐意将鸡蛋往供销社送,但是他多出一两分是能够吃上鸡蛋的。

多一两分也不贵。

社员将鸡蛋往供销社送,一是有指标,二是有饲料。

当初跟陈柚换鸡蛋吃,他们两个人互相都是得了一个方便。

听陆子牧这样说,陈柚想到陆子牧身上挂十几个鸡蛋的模样,忍不住笑,“你还得骑自行车,到时候是挂车上还是你身上?”

“感觉都不怎么可以……”无论是挂在车上,还是身上,“只要是一个一个挂的,都太招摇,像个二愣子。”

她是不是觉着自己是个傻的?陆子牧不由多看了陈柚一眼,她还在笑,没心没肺的,“你觉着怎么样可以,我就都可以。”

陆子牧突然又可以了,陈柚止住笑定住,“怎么改变主意了?”

他说,“你可以,我就可以。”

那双眼看着深情,实则狡黠。

他不是一个人骑车,是载着她去井塘的,再招摇,那也不是他一个人的事。

次日,鸡蛋被装在一个袋子里,被陈柚抱在怀里。

碰见了眼熟的小孩,就分一个彩绳包裹着的鸡蛋,美美听两句哥哥姐姐。

巧儿拿了鸡蛋先叫知青姐姐,而后看着鸡蛋又瞧瞧陆子牧道,“知青姐夫。”

陈柚扶额:“巧儿,叫哥哥就好,你这样喊哥哥会害羞的。”

“哥哥。”

她很乖,很听陈柚的话。

不是因为一个鸡蛋。

巧儿想跟着知青姐姐走,姐姐去了连山公社对巧儿来说是很远的,井塘大队以外于巧儿来说都是外面。

她生活在井塘大队里面,知青姐姐是从外头来的人,现在又去了外面,距离是不一样远的,但对巧儿来说都是难见上一面的。

在井塘生活了三年,陈柚对这里的一切都是熟悉的,在这样小小一方天地,陈柚学会了许多。从村民那里,从书本里头,在实践中。知青楼的建设是陈柚参与的,去年就在为这件事思索忧虑许多,最后她却没有住进知青楼。

比起一个人住,知青们住在一起显然更有安全感。

而且集体的力量,总是比个人要大的。

“陈柚你算是第一个客人。”

本来她不会是客人的,陈柚看了一眼在自行车边上的陆子牧。陆子牧被几个男知青围着,他们套近乎,也不知道是陆子牧受欢迎还是自行车受欢迎。

陈柚是第一个客人,但是骑自行车过来的他们,引来了其他的客人。

井塘大队的自行车没两辆,陆子牧的这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引来不少人围观。

边赞叹边说自己是个没有见过世面的,为了自己的眼热找些话说。陈柚被撞胳膊,调侃起她这是钓到金龟婿了。她假意严肃道,你这是批判我犯错误呢。

这年头不兴有钱,不向钱看。

看家庭也是农工军,像是商人地主的背景都是被人不齿的。陈柚不会在这一点上犯错误,更不会因为几句话偏颇了立场。空空的钱确实做不了很多事,但是愿意付出更多的钱确实能够得到更好的生活,这两年黑市没有前些年严格,有人穷到卖米,自然有人家愿意花钱买米。

光有钱没有票很多东西买不到,但是最起码不会有钱就不会让家里人饿肚子。

因为有的是因为家里没钱,把口粮卖掉的人。

“陈柚要是你们还攒到工业券,到时候你们要什么我跟你们换。我也想攒一辆自行车,自己不知道要攒到什么时候。”

既然肯定用得到的东西,是早买早享受。

一辆自行车能用许多年,早点买到手,之后的券票拿来还人。

“这半年肯定不成,他买来的车也是借的,还得还人家。”

原来也是东拼西凑的,“你们这是举债结婚啊!”

“其实也就是自行车,其他的物什婚后一点点置办就好了,常常添一点,过日子嘛。”村里还有欠钱户呢,他们也活得好好的,“这个年纪谁能不靠家里,一下子自己置办一辆自行车?”

“那些正式工…”攒个一年的工资,凑一凑票,就能买到一辆自行车。

“那也要下定决心去攒钱,无心攒钱的,月赚月花。”有的年轻人一发工资就下一次馆子,还要置办新衣服的,总之那点钱不想着去攒,花掉是很容易的。

正逢端午,知青楼很热闹。

十多个人也是个大家庭,对于可能会发生的年底在知青楼过年,大家也没有那样排斥。

到了冬天,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知青们说的话陈柚是一点没信。到了十二月,一个个脚上装了轮子,还记得什么“知青楼是我家”这种话。

知青们自己包的粽子,模样差强人意,闻起来倒是很香。

在老表家里打的麻糍粿,软糯有嚼劲,带着香甜。

锅里滚着茶叶蛋,香气四溢。

“这个西瓜真红!中午还能炒一份西瓜皮。”

几个知青看见西瓜像是狼看见了养,吞咽着口水,陈柚陆子牧带过来的西瓜十多斤重,知青楼里的每个人都能吃上西瓜。

十几个知青在一起,一个西瓜分分钟解决干净,西瓜皮的去处在还没开始吃的时候就被安排好了。六月份蔬菜并不缺,黄瓜、西红柿、豆角……但是一道西瓜皮算得上新菜,而且是不常见的。

井塘大队里没有种西瓜,大队里的人很少吃西瓜,作为知青他们也少有吃西瓜的时候。

一个西瓜解了知青们的馋,解了他们的渴。陆子牧一直坐在陈柚的身侧,总有人有余光观察他们两。

“结了婚的就是不一样。”

没结婚的知青谈恋爱,还有谈了几年都不被外人知晓的。

公社里互相有好感的青年,更是走进说个话,也得拉别人才可以,两个人走一块的就不会在路上手牵手。

“你们牵手那天,就打算好结婚了吧!”陈柚落水后,去半亩大队道谢的时候,据说在路上跟陆子牧是手牵手的,“你肯定就是这个打算。”像是抓住了陆子牧的把柄,说话的人还有些激动。

牵手的那天,陈柚不知道手心的汗是谁的,此时再看陆子牧的坦荡,她确定那天的汗是她自己的。陆子牧听到他人的调侃,从容不迫,“确实,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

又是一片唏嘘声,只有陈柚附和道:“本来就是这样的。”

这妇唱夫随的样子,让最初提起这个话的人,遭受一顿“合揍”,什么话不好提,非要调侃人家新婚夫妻。

结婚当天听到的诺言、承诺还不够清楚,要在这个时候找些事情来让他们酸!

小夫妻老神在在坐在一旁,看着几个知青闹在一块,单方面挨揍的知青,在挨揍的间隙里还用可怜兮兮的目光看着两个人。看见他们甚至嗑花生后,委屈都要化作实质了。

他们小夫妻的日子不要太潇洒了!

结婚了不起啊!

哦,确实挺了不起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2章 第 42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