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对照组的悲哀[七零] > 第3章 第 3 章

对照组的悲哀[七零] 第3章 第 3 章

作者:一听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28 08:41:04 来源:文学城

陈柚的爸妈都有工作,妈是亲妈,爸却不是亲爸。

郭春雅、杨大勇分别丧夫、丧妻,又各带着一个女儿,两个人结合,在别人看来是“门当户对”。

杨大勇前头的老婆走了没多久,就有人给杨大勇介绍对象,说男人还是要有个贴心人才成。

男人哪里会带女儿?

郭春雅的条件跟杨大勇很搭,媒人都说难得遇见这样一桩处处相对的。两人对彼此的条件也满意,一经介绍就相合。

搭伙过日子,有个娘们在家里,日子才像日子。杨大勇也清楚自己的条件,倒是能找乡下年轻的,人是美了,日子却苦了,纯给自己找麻烦。

郭春雅在厂食堂工作,是炊事员,这条件明摆着能把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两个人各有各的打算,一拍即合,日子也过得去。

四个人的粮油本养三个人,家里的伙食比别人家要充足。

弟弟还没出生的时候,陈柚每个月的口粮是能落到自己肚子里的。

还没下乡的日子,跟下乡后比起来,算神仙日子。

在城里当学生的时候,没有下乡后的劳动量。

刚开始上工的那段日子,陈柚一沾枕头就能睡。

在乡下洗澡远不如城里方便,乡下洗澡得一担一担挑水。夏天还好说,冷水澡。到了秋冬,烧水废柴,柴也得省着用。队里不发煤票,买不到煤,吃饭取暖烧水都得烧柴。

在城里,单位发澡票,每个月都能洗上几回热水澡,冬天的日子要比乡下好过许多。

下乡的第一个年头,是陈柚最想回家的时候,那时候是没得回。

陈柚去年没回家,就是打算今年回城探亲,可知青点的建设令她犹豫不决。

知青点分到的地,养鸡的话,那就不是她个人的。

这话觉悟不高,但母鸡真成了共有的,养起来就没什么劲。

鸡多了容易瘟,瘟鸡损失还大。

真建了知青点,一起养的鸡不会比陈柚现在养的多几只。

四生产队,一户养的鸡跟陈柚一个人养的差不多多。

政策上鼓励养鸡、特别是养猪,但是禽畜是要吃粮食的,粮食不够吃,鸡不下蛋,猪不长肉,那都是亏本的生意。无论是养鸡还是养猪都是量力而行,不是养越多越好。

回家探亲,母鸡能放在乡亲家,但是到了明年要是还得杀,那是白费了饲料钱又亏了鸡蛋钱。

要是这是能吃母鸡福利的最后一个冬天,却被她这样白白浪费。

……

再说了留在乡下也不是没有半点油水。

陈柚在乡下吃的鸡蛋,要比城里多。

从自己养的鸡下蛋开始,陈柚几乎每天都能吃上鸡蛋,今年差不多一天吃两个。

靠光线能够认出来“踩蛋”,但是无法在小鸡还未孵化的时候分别公母。

孵出来的鸡不会都是母鸡。

鸡长到一定体重后,成长就没那么快,每天吃的饲料却是多了。

所以不用来留种的公鸡,养几个月就会被宰掉,毕竟公鸡不会下蛋。

只养了几个月的公鸡,虽然没有多少油,但是肉依然香。

每天能吃鸡蛋,时不时能宰公鸡解馋,陈柚平日在吃上并不委屈自己。

这样的日子在大队里是算得上的好。

农户家里不会像陈柚这样吃鸡蛋。

他们的鸡蛋,平日去代销点换日用品,攒着去供销社换钱。

陈柚能吃上鸡蛋,一是因为她是一个劳动力养一个劳动力,而农户家里一个劳动力养两个人,甚至三个人都是常有的事。

家里头孩子多、劳动力少的,到了年底要是补不上欠生产队的帐,口粮都分不全。

这种人家舍不得吃鸡蛋,家里的小孩只有在打蛋花汤的时候能喝到几丝蛋花。

再者陈柚的两只母鸡,抵农户家的三只,养一样多的母鸡,陈柚获得的鸡蛋要多一些。

林守田家今年的踩蛋就是从陈柚这里换过去的,刘春因此还被婆婆另眼相看了,刘春换来的踩蛋孵出来的母鸡,比家里之前养的的母鸡更会下蛋。

刘春婆婆为此还说读书是有用的,大哥家的春花被允了念初中。

刘春婆婆总能为孩子继续念书,找到理由。

陈知青养鸡还给鸡准备砂子,说是让鸡“洗澡”用的。刘春不知有用没用,有样学样,反正没养坏就是。

虽说是高中生,跟老三届还有后来的高中生比,陈柚这个高中生不实在。

光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说是初中生都勉强。

她小学毕业的那年是66年,当年停课运动闹得风风火火,直到六七年陈柚才入了学。

念中学后,学工学农的,坐在课堂里上课时间并不是很长。

上课的时候,老师照本宣科,多的一个字都不说。

学生理解不理解,学得会学不会,都不是老师要考虑的。

六九年夏大批号召知识青年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那时他们那届初中生就念了一年多的初中。

前头说到,杨大勇带了一个女儿。

杨大勇的女儿比陈柚大了两岁,就是六九年下乡的。

继姐下乡这件事,在当时的陈柚看来,真是不可思议。

陈柚的继姐就不是能吃苦的性子。

陈柚在城里的日子过得还成,继姐的日子要比陈柚还好些。

郭春雅后妈当得比别人家的亲妈还要体贴。

亲妈有的好、郭春雅要有,亲妈没有的好、郭春雅也得有。

就拿新衣服来说,郭春雅再婚后,陈柚过年的新衣服就没了影子。

每年的布票都贴给继姐,两个人的布票给了一个人用,继姐的衣服自然比别人家的姑娘多出一些。

继姐是筒子楼里的女孩,羡慕嫉妒的对象。

吃、穿、用,样样都得跟别人比着用。

可就是这样的继姐,家里的家务都不怎么动过的继姐,平地一声惊雷,说她要下乡去。

这完全不像她了。

在爸妈说了下乡的苦后,继姐口中说了许多大义凌然的话,大多是报纸上的口号,说得很是激情澎湃。

听的人全部傻眼,继姐报名的地方跨了大区,在祖国的边疆。

她毅然决然要奔赴祖国的边疆。

这完全不像她了。

名字登记好后,别的人也不能再改,只有一两个月可以收拾东西。

郭春雅能做的只是给继女准备东西。

郭春雅跟陈柚说要记得姐姐的恩情。

话里隐含着:

要不是姐姐主动下乡,该下乡的就是她。

这个家里的人都知道,如果有一个人要下乡,那个人会是陈柚。

杨可琳的亲妈走了没两月,杨大勇就跟郭春雅成婚。在外人看来,杨大勇是为了找一个人照顾女儿,落在杨可琳眼中完全不是那样一回事。

杨可琳对父亲心有芥蒂,杨大勇对女儿心有愧疚。

因着这事,继姐在家里总是占着理,家里的好东西总是继姐先占着。

家里的活计,继姐很少沾。

十几岁的姑娘换在谁家,烧个菜都是会的。杨可琳却是不沾的,她烧菜的几次总是放很多的料,几次下来,郭春雅也不用继女上灶台。

这事……若是发生在陈柚身上,不会是这样的结局。用多了油、盐,总是会被教训的,再多的不会在被打骂后,也会长记性。

天生不会做菜、天生不懂做菜?

天底下有几个天生会做菜的呢。

继姐在家里的待遇总是好过陈柚的:

脏活累活不挨她边,好事美事总轮到她。

继姐决定下乡一事,给了陈柚很大的触动。

她捏着自己的手心,总觉得这是一场梦,眼前的一切都不真切起来。

不仅如此,继姐还劝说着爸妈,说陈柚年纪还小,这个时候下乡没有个人照顾。让陈柚留在学校里再念一年书,指不定能碰上高中招生。

一夕之间,继姐变了一个人。

这样的话,竟然是从继姐口中说出来的。

这还是那个说她是家里蛀虫的继姐么?

不久前她们还吵了一架,因为陈柚穿了继姐淘汰下来的旧衣服。

被继姐骂后,陈柚没有选择沉默,而是指出人的布料是定额的,继姐身上的衣服是用了她的布票。

继姐说:“没有钱就买不到布料。”理所当然将衣服当成她私人的财产,将陈柚划在这个家外。

转眼间,继姐在父母面前,心疼她。

生活、荒诞如梦。

杨大勇、郭春雅都说大女儿懂事了,说她是大姑娘了。

在发现下乡的事真的改变不了后,郭春雅忙前忙后为继女准备东西,吃的用的穿的花的。

各地的票并不通用的,沪城的票换成全国粮票是要折斤量,夫妻两个却很是舍得。闺女要去那么远的地方,恨不得全家都搬空才好。

那两个月,郭春雅日日为继女准备包裹。

陈柚对那段时间的记忆,是玉米窝窝跟咸菜,她两个月的口粮都成了继姐包裹里的全国粮票。

继姐下乡后,郭春雅又对陈柚说,要感激继姐,是继姐让她不用下乡。

那时,陈柚却没有多深的感悟:

不事生产的她,吃白食的她,是没有话语权的。

他们要将东西给谁,那就是谁的。

郭春雅说出来的话,换来杨大勇的点头、陈柚的不吵不闹。

继姐的嘴开了光,在继姐下乡后的第一个春天。

没有下乡的陈柚赶上高中招生,念了高中改制复课后的第一届。

因着外形条件优异,她加入了校文艺团,成为下乡表演的人。所谓的高中特别不正式,她的初中多念了一年,一入了高中就是高二,只用念了一年就高中毕业。

那几年混乱的学制,各地都不大相同,总结不出来一个规律来。

不像是现在,五二二学制。陈柚那一届的学生,唯一相同的是小学念了六年,从初小到高小是没有错的,但念到了六年级,有的人接下去是辍学,有的人是念戴帽中学……往后到底是哪一届的,到底念了几年学,谁也说不清。

但无论拿到的是小学、初中毕业证,从学到的知识来说都只有小学生的水平。

陈柚学历上是高中毕业生,但在学校里学的内容勉强算个初中生。

不过在进入高中前,她用66届学长学姐们的教材自学过。

初中知识她也这样学过,66届的初中教材跟他们复课后学的内容根本不相同,他们复课后的内容……没有什么内容。

他们这届的高中生毕业生,在所有的高中毕业生中,是空前绝后的没文化。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 3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