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对照组的悲哀[七零] > 第22章 第 22 章

对照组的悲哀[七零] 第22章 第 22 章

作者:一听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28 08:41:04 来源:文学城

杨大勇几乎立即放下脸去。

普通的烟并不需要烟票,需要烟票的是中高档的烟,需要烟票的烟比较紧俏。

他不知道自己的表情多严肃,所以之后再开口时的温和,反差很大:“你知道你叔我是个老烟枪,家里头没攒到什么烟票。”

烟票是按户发的,高档烟的烟票如牡丹,这是用来充门面的,大前门也是好烟,不过没有前两种缺。

“吃完饭我瞧一瞧还剩什么票,你要买什么烟?”

“牡丹、凤凰、大前门都要买。”

陈柚自己不抽烟,但是回沪探亲的知青,很少有不从沪市带烟回去的。

郭春雅在一旁没说话,这事陈柚跟她说过,她也是跟陈柚说杨大勇是老烟枪家里头没有剩什么烟票,而且陈柚也不抽烟。

陈柚直白说,她是不抽烟但别的人抽烟,说香烟是用来办事的。陈柚将话说得那样清楚,郭春雅自然不会在这时候斥责女儿什么,对门的兰英也是给儿子备了好烟的。

“谢谢杨叔。”

“一家人不要这样客气,春雅,这是有有难得跟我提要求呢。”杨大勇笑起来的时候,跟他板着脸是两个模样。

杨大勇确实没有剩下多少烟票,攒下来的甲级烟票那都是压箱底的,大前门倒还多一些,但是杨大勇自个就要抽大前门,所以这烟票杨大勇还真没攒几张。

沪市的凤凰烟是很紧俏的货,在外头也是很摆得上台面的,在外头点上一根凤凰,旁的人都能瞧过来,这是外香型的烟,有香精的,香味很特别,抽凤凰烟是很有面子的事。

不过沪市人更喜欢抽牡丹而不是凤凰。

继父都这样问出口,陈柚没什么不好说的,她确实需要一些香烟,没说条而说包,是担心继父会错意。

开头要一条牡丹,听上去精神上有些不寻常,完全是痴人说梦。

陈柚说几包,抱着有几包是几包的态度。继父不会拿两包大前门敷衍她的,话说出口了牡丹、凤凰,那两张甲级烟票肯定会有,杨大勇也是会拿出来的。

跟陈柚料想得不差,杨大勇拿了出来的烟票里恰好包含两盒甲级烟,其他的都是大前门,

笼统十盒。除了烟票,杨大勇还给了陈柚一张大团结。

“你杨叔对你是真的好,那大前门还是跟人换来的,你说要什么你杨叔就给你备着,还欠了人家人情。要不是这些都是老烟枪,你杨叔一条烟都要给你弄来。”郭春雅跟陈柚谈心,“就说有几个人对闺女这样惯着的,你看我,我都没有这样惯着你。”

“一张大团结,那些烟买下来哪里要用一张大团结?”

……

陈柚听着郭春雅说着继父的好,几张香烟票被郭春雅说得越来越沉重。陈柚只是听着,在郭春雅说是不是、要不要的时候配合点头。

这样的场景,有几分母女的温馨。

不够明亮的灯光,还有母亲对女儿的小声叮嘱。

烟票已经被陈柚拿去买烟,确实没用掉一张大团结,可以说半张也没用掉,笼统四块钱不到点。

沪市的春节供应里头,就有甲级两包,前门四包。沪市的烟票供应比其他城市要多,像赣省省会一月两次烟票供应,而沪市一旬一次,差不多每一回都有甲级一包,大前门四包。

大前门的票要是跟人弄来的,那杨大勇真的是平日一张烟票都没有攒。

沪市的烟票供应陈柚心里有数,她的要求并不过分。

郭春雅说这些的话,自然是想闺女记得杨大勇的好。女儿的反应是让她满意的,这些日子两人没有因为陈柚不愿改口的事情相争。到了现在,她没办法逼着女儿改口,只好这样、让她知道杨大勇的好。

母亲从口袋里拿出准备好的手帕,将手帕打开,里头是叠齐整的纸币。

“这儿整票毛票凑起来有五十块钱,你回来的路费就当家里给你报销掉。”

“在乡下要照顾好自己,生产队里只要是不除名就行,人口粮咱有钱买的。”

一个大姑娘在家,就算是还在当知青,婚事没个眉目,但问起来的人还不少。

虽说没有在姐姐前面成婚的道理,但也结婚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成的事,闺女的年纪也摆在这里,这样好的年纪,要是被乡下的农活苦到身子,那日子也难过的。

陈柚将钱捏得紧紧的。

终于。

她也听到了这句话。

这样的话,都快成了乡下人对知青的印象。

花钱偷粮的。

花钱也叫偷,是因为他们没干什么活。城里人买粮食还要粮票,知青挂在他们队里,在队里买口粮是平价,但是到了外头买卖粮食价格要翻倍不止。

虽说这样的交易是不被允许的,但钱粮交易的事,私下确实有人在做,这会儿一斤粮票要抵得上两毛钱,比供销社的米价要高。

可不就是翻倍不止。

知青做事不积极,买粮食到是最积极的。知青会说自己吃的是自己的口粮,但实际上若是没有他们,这些粮食会变成社员们的工分粮。

所以那些不怎么干活的知青,花钱买口粮会被一些社员说成花钱偷口粮。

知青们也不服,他们本来是城里户口,在城里每个月就是分粮食的。

他们觉着自己也没占到什么便宜,反而是吃了苦的。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陈柚当初不跟他们说理,因着陈柚是余钱户,跟“花钱偷粮食”没什么关系。

她不仅有口粮,还能分到工粮。

社员夸陈柚,陈柚是谦虚的。

扪心自问,如果家中给她寄钱,让她当“花钱偷粮”的,她还会成为余钱户?

一年到头整到的工分总价值,还不如父母两个人加起来的月工资高。

对知青来说,生产队的粮食确实便宜,就算在城里家里条件不怎么样,给孩子寄买粮食的钱那也是有的。因为孩子还没下乡的时候,就是要花钱买粮食的。

四五十块钱就能够解决一个知青在乡下的口粮,这对社员来说是一年的大半收入,对城里人来说是一个月的,或者一个半月的收入。

“嗯”

郭春雅听见闺女有些哽塞的声音,也湿了眼眶。后天闺女就要离家,这些钱本来是要那天再给的,又担心到时慌慌乱乱给忘了。

再说五十块钱也不是小数目,就是给了陈柚,她也不知道放在哪里更合适。现在把钱给了,闺女还有收拾行李的机会。

陈柚花了一会儿思考钱放在哪里安全,这样多的钱放在鞋子里都担心鞋子被踩掉。冬天的衣服多,今晚连夜在衣服里逢个内袋,将大张的钱票放在口袋里,就不担心钱丢掉。

五十块钱对陈柚来说是一笔巨款。

在乡下三年,陈柚并没有攒到多少钱。前两年稍有结余都填补进那间茅草屋的修修补补中,到了下乡的第三年,才算是收入大于支出。

下乡三年,家里给她的现金笼统是五十五块八毛。

有四十五块钱是后来寄的,十块八毛是下乡那年带去的生活费。

这一次回家,从家里得到的现金赶得上在乡下三年。

陈柚家里头给她寄钱算少的,四十五块钱分了九次寄。

她知道的情况是,去年,每个月李丽芳家里头都会给李丽芳寄五块钱。每月五块钱,是家里头给孩子寄过来的口粮钱。有这样五块钱,上不上工都有钱买口粮。

一些知青还能收到父母寄过去的赣省粮票,不过那还是少数,毕竟城里人的粮食是定量供应的。

知青在乡下过得怎么样,还得看父母寄来的东西多少。

郭春雅又拿出几张粮票和毛票:“后天你就要去赣省,这粮票给你路上买点吃的,是沪市的粮票只能沪市买。

今天买香烟的钱,妈补给你。这也是你之前说的,我说好的你爸给你几盒烟票我就给报销多少钱。这里是六块六毛,寓意你一路顺风。”

十包要烟票的烟,就花了3.91,还不到四块钱。

六块六比烟钱要多出来两三块钱,粮票是一斤半的量,够她在路上吃好的。

“那我明天跟朋友去买甜点吃。”

有钱拿陈柚没什么不开心的。

郭春雅说:“这么过日子是不行……随便你成了。”

陈柚偷笑:“我知晓啦。”

不说沪市的糕点样式多,就是饼干的样式也是秒杀小小公社供销社的。饼干公社供销社也买得到,就是种类单调很多。

不过公社供销社的桃酥味道还是不错的。

-

杨大勇听到妻子的夸奖,心安理得的他反而不自在起来,在陈柚出发的前一天他又给陈柚两盒牡丹说是从老同事那边借来的。

“叔听你妈说了,你买烟是要办事,这六块钱你拿去买两条飞马。”

杨大勇平日里也不是个抠搜的人。

“没有牡丹,飞马在乡下也能用。”

杨大勇听人说了,那些农民抽的都是自家种的烟。这样一来飞马烟就是给生产队队长,都不算是寒碜的。陈柚有这个想回城的心思,他当爸的也不能当成自己不晓得。

这两年杨大勇甲级烟都没怎么抽,甲级烟票攒起来买整条烟,基本都给了大女儿。

少说有十条牡丹。

陈柚收烟收钱收得痛快,倒让杨大勇有几分心虚。

她是不是知晓什么?

因着陌生,所以在看见小女儿那双眼的时候,杨大勇会疑神疑鬼。

可是看着她那样松快的表情,又觉着没什么紧要。

如果她知道给可琳的有十条牡丹,怎么可能这样平静。

“等下个月发工资,叔再给你寄十块钱过去,这年过得家里头没什么现钱。”杨大勇平静道,“之前叔不晓得乡下人那样多事,还以为钱都没处花去,要晓得……怎么也要给你攒一条牡丹。”

“不过杨叔觉得还是要少走歪门邪道,做事别给人抓住把柄。人情的事,不好做大了。”

杨大勇以过来人的语气告诉陈柚:“想要被招工,还是要自己心思正,思想红。别的话,叔不好多说。叔是看着你长大的,知道你从小就是个好苗子,有的话也不用叔多说的。”

陈柚还没下乡的时候,他们就给杨可琳寄烟了。

虽然这事没给她说,但是她哪里能不知道?

那两年继父连大前门都没怎么抽过。

要是牡丹少抽了,陈柚可能还真发现不了,毕竟牡丹一个月就那样三包。

但是大前门不一样。

跟人谈话的时候,杨大勇总爱抽大前门。

杨可琳下乡后,继父抽的是飞马。

那时候陈柚就知道家里在给继姐寄香烟了。

这一次回来,继父跟人聊天的时候重新抽上了大前门。

陈柚还以为有了弟弟的出生,继姐在父母心中的地位也没有那么重要。可是……继姐在杨大勇心中的地位陈柚不清楚,但在母亲心中,那依然是重要的存在。

“可能要搬进知青点住了,到了队里我给家里寄封信,按照上面的地址寄,省得杨叔寄错。”

杨大勇:……

重点是十块钱么!

他说了这样多,她就没有别的反应?

一整个早班,杨大勇都有在想小女儿跟之前好像真的不大一样。

要知道回来能带走这样多东西,陈柚就不会为乡下几只鸡纠结那样久。装满了旅行袋的物资让陈柚的心情舒畅,还有缝在衣服上的钱,为陈柚扫去几分阴霾。

这些从沪市带回生产队的物资,都是别人眼中她受家中重视的证明。

就算不能够养鸡,她也不用担心自己不能维持别人眼中自己的形象。

在乡下很忌讳被家中放弃这一点。

就算是受家中重视,人在异乡也大多过得不如意,更别提被家中放弃。有了底气的陈柚,对住进知青点的事,正面想法居多。

在百货商店,陈柚买了一斤半的糕点,留了五两的粮票路上买热食吃。

明早就要坐火车,今天陈柚不打算在外头瞎逛,想就泡个热水澡然后早些休息。回家的路上碰见在楼下高谈阔论的知青们,原来是在说婚姻的事。

“……”

他们确实到年纪了。

回到家里陈柚开始翻报纸,前两天的报纸上豁然写着《敢于同旧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

这篇报道说的确实是女知青与农民结合的事。

楼下的他们说起这个也只是提一嘴,可陈柚的脸色煞青。

但愿这篇文章,被更少的人注意到。

这样一篇文章陈柚很快就能够看完,但是她却捏着报纸久久没有放下。反应过来后,她又开始看报纸上别的文章。

只是一篇转载。

只是一种言论。

将报纸放回原处,陈柚不断告诉自己,没有事的。

没事的。

一切她都做得很好,包裹很满,钱足够多。

她马上就要搬进知青点,这篇文章只是一种言论。

陈柚闭上眼,她清楚就算只是一种言论,那也可以成为枷锁。

一件事但凡上纲上线,都可能成为她离开农村的阻碍。

小时候的回力鞋是虚荣。

长大了想回城是没有革命的决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第 22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