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对照组的悲哀[七零] > 第21章 第 21 章

对照组的悲哀[七零] 第21章 第 21 章

作者:一听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28 08:41:04 来源:文学城

回力鞋虽然价格高,但是来买回力鞋的人并不在少数。沪市的回力鞋,是全国名牌,拥有一双回力鞋是年轻人的梦想。脚上踩着回力鞋,人的精神气都会上来。

一双十几块钱的回力球鞋,在学生时代就是班里男生中最神气的存在。而回力鞋也是女学生的梦寐以求,李丽芳下乡前没有穿过回力鞋,这一回买回力鞋是爹娘心疼她,满足她曾经的要求。

“我以为我已经不在意的。”没想到回力鞋还是自己的魂牵梦绕,“我的脚太不争气,这钱也就没省下来!八块钱能买一袋米了!”

李丽芳不由抱紧怀里的鞋子,要是换成大米,她是抱都抱不动,都够她吃几个月的。

陈柚说李丽芳不用这样心痛,反正有钱也买不到大米,李丽芳果然觉得释然,生产队里的口粮工粮到手后,确实没有别的粮食能买的。

看着往来热闹的人群,陈柚不由感慨:“日子过得可真快,一眨眼就要就去了……”

又要回到生产队里去。

明明是沪市的人,此时站在这儿,却像个外乡人。

“可不是,就一眨眼的功夫,不过无业游民也是闲着,留在城里的闲着的就是我们这些知青。”李丽芳不至于去怀念乡下的生活,要是能留在城里,她比谁都乐意,“我家里也不能这样养着我。”

李丽芳下面还有弟弟妹妹,她家里的日子还挺拮据的,所以在父母应了她之后,面对回力鞋她依旧犹豫不决。

她本打算只买一双胶鞋,离沪前多往副食品点跑两趟瞧一瞧有没有个头小的带鱼。就算等不到小带鱼,省下来的钱,也是能买点别的带到乡下去。沪市里的商品种类是要比乡下多的,不担心钱用不出去,只担心钱不够用了。

她家跟陈柚家里情况不同,陈柚家的情况摆在整个筒子楼里都算得上好的,她家里只有父亲是正式工人,她的母亲做一些计件的零活,一家七口人住在二十平的屋子里,还好隔了一个阁楼出来,不然只怕是更拥挤。

那是她家之前的日子,这次回来大哥也转了正,家里的收入算是多了起来。情况好的时候,他们一家人的收入也跟杨大勇夫妻的工资差不多,大多时候还是差了些的,区别在能接到多少零活做。

两家的收入,要养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她跟陈柚在同一个公社,情况大差不差,那家里剩下的情况大有不同。在李丽芳看来,一个月工资有三十块的杨可琳完全可以自己养自己,不需要家里多少的补贴,杨家每个月一百多的收入只要养三个人就可以,而郭春雅又是在厂食堂工作的,或多或少都是有些福利、便利的。

老话说得好“厨子不偷,五谷不收”这事可能抓不到,但大家心里也算是默认的。

哥哥转正后家里头的情况好转,李丽芳连着回来两年,是家里人记挂着她。李丽芳决心要是今年没能得到招工的名额,年底就不回家了,少一回一次就是省一趟车费,这是她在买回力鞋之前的想法。

现在抱着回力鞋,这样的决心又减弱了,乡下的日子真的太苦了。

招工招不进城,还不回家探亲,这日子得多难熬啊。

陈柚不是李丽芳肚子里的蛔虫,不晓得对方买了一双回力鞋,心里如此回环曲折。实际上两天前买的那双处理鞋,是陈柚第一双回力鞋,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她穿的小白鞋是白网鞋,价格是回力鞋的一半。

她会给鞋子刷□□,还是高中生的时候,陈柚表演前一天都会将自己的鞋子刷白。

比起她对小白鞋的珍惜,她的继姐就不需要跟她这样,因为对方会有一双崭新的回力鞋。有一次或许是陈柚表达出来了自己的羡慕,那天后爸破天荒地开口说:“有有不像姐姐,那样物质。”

陈柚收回自己的视线,视线里的杨可琳穿着回力鞋,蹦蹦跳跳,总觉得下一刻她就会一跃而起,一飞冲天。

小陈柚低下头,心里羞愧。

原来想要一双回力鞋,是物质的。

-

郭春雅给女儿做鱼松的事,隔壁邻居都是知晓的,楼道里的那点儿空间,大家伙都看得见。过几天,家里的孩子又要去乡下,作为父母的自然会有不舍。在家待着觉得烦,人要是真的去了乡下又是挂念的。

所以给孩子备东西,让这些妇人忙得跟年前备货似的。觉得孩子这个也缺、那个也缺,郭春雅打趣邻居:“你把自己打包过去得了。”

这话惹得大家笑呵呵。

“你家闺女是运气好,兰英家的软耳朵为了多要点鱼松,连着去副食品蹲了几天也没等到一回,你家闺女一去就有了。”

“哈哈,你可别拿举例,他去副食品店蹲了几天不假,每天天亮才裹紧了出门生怕天上掉馅饼砸到他。”

软耳朵从门里弹探出个头来,嬉皮笑脸:“各位婶婶好。”

“我起不来那也是因为妈疼我,这鱼松早备好了。”软耳朵又说,“我也是心疼妈你,真被我买到鱼,你不还得折腾。”

妇人们的笑声更杂,兰英又好气又好笑:“这皮玩意,油嘴滑舌。”

软耳朵钱爱国,小时候喜欢捏自个的耳朵,吃饭的时候将耳朵玩出花样来,得了个软耳朵的外号。到了这个年纪,他不大喜欢这个外号:“妈你快跟婶婶们说,以后还是别叫我软耳朵了。”

“滚蛋吧你!”兰英要去踹人了,钱爱国一溜烟跑了。

其他人问这里头有什么渊源。

兰英摇了摇头:“那个混东西,说是这一听就是个怕老婆的,他还没娶媳妇,是单身青年嘞。”

“……”

也不是没有道理。

“兰英,你儿子名字是?”

“……”

“爱国,钱爱国。”

“对,这一下子都没给想起来。爱国也不是跟你说得那样懒,他就在沪郊当知青,没跟有有那样离得远。还是近些好,春雅你家两个闺女都离得太远。”

兰英也说:“你家可琳今年没回来,明年肯定是要回的。我听我家那小子说,兵团知青是有探亲假的,假批了路费就不用他们自个花钱的。咱们离得远,可能是今年没批下来。”

几个人又谈起给孩子带什么,算是“互通有无”,肥皂、鱼松是各家里头出现频率最高的,其次是鞋子。

说到鞋子的时候,陈柚恰好拎着新鞋子出现在楼道里。她喊了婶婶们才转身进门,从小在这里长大,彼此多相熟,都是些熟面孔。陈柚跟她们不是一个辈分的,打个招呼而不是视而不见,就算是有礼貌。

陈柚回来这些天,他们提起陈柚的频率都高了。就这么大点地方,陈柚平日里无论是窝在自己家还是出门逛,总是有邻居能够瞧见陈柚的。一开始瞧见陈柚一次,话题就往她身上转一次,到了现在也是习以为常。

能聊的话,聊得差不多,说来说去那就是车轱辘了。

郭春雅手里的小石头瞧见姐姐回来了,蹬了蹬腿,嘴里说着姐姐。他现在说话是清楚的,其他人笑说姐弟关系好。小石头又转回来喊娘娘,转眼把刚刚还喊着的姐姐抛到一旁去。出现一个新事物就能够吸引走小孩子的注意力,陈柚只是一时的出现。

陈柚脱了鞋就瘫着,在外面一天也是累人的,眼睛不经意瞥到报纸。

《敢于同旧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

疲惫的陈柚闭上双眼,养神,只把文章当成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跟旧的传统观念决裂这样的口号,并不是陈柚第一次听说,这样的标题看着很惊人实际上多是老生常谈。当然陈柚这时候根本没有去想这样多,她单纯有些累。

醒了的时候继父已经拿着新报纸在看,而之前那份报纸被郭春雅收拾掉,跟旧报纸叠在一起。陈柚没有在意这样的细节,她的身上多了一件大衣,她睡着的时候母亲给她盖上的,窗外不太亮的灯照着黑夜,鼻尖是饭菜的香味。

醒来的所有动作几乎都是无意识的,站在门口看见过道里烧菜的母亲,陈柚眨了眨眼睛。听着母亲的吩咐去拿了盘子,回到屋子里她才算慢慢回过神来,她下午回来后睡到了这个点,陈柚捏了捏自己的胳膊,心中嘀咕:懒骨头养起来真快。

看着被自己挂好的大衣,陈柚心中还是升起了不舍。回来的时候念着不在意,何尝不是憋了一股气的,他们不在意我,那我也不在意他们好了。

这种不舍没有到很强烈的地步,不至于让陈柚眼酸,只是刚睡醒时脑海还是糊涂的,看见正在烧菜的郭春雅,恍惚中回到了还未下乡的日子。

吃晚饭的时候杨大勇关心小女儿的东西收拾得如何,牛进喜谈的那件事,在妻子那里是完全谈崩的,这件事就没传到女儿耳朵里去。杨大勇倒是想问一问陈柚的意见,自己的亲生女儿的性子他清楚,那肯定是谈不妥的,不闹起来都不可能。

但陈柚不同,杨大勇觉着陈柚是能好好说话的。但妻子说出口那样严重的话,杨大勇不好直接接过话头,他是隔了一天才跟妻子说的,妻子依然是拒绝的,但是说不跟牛进喜来往的话是没再提。

杨大勇也是跟妻子说,这事跟孩子提一提也没事,大家都说插队知青苦。

郭春雅反问:“你真以为这事什么好事?”

堵得杨大勇说不上来话,反正他也没觉着牛进喜有多坑人。

杨大勇也知道妻子这几天为女儿的行李忙活,连着两天炒制鱼松的事,他是知道的。鱼松制作起来麻烦,两个人都是有工作的,平日里自己制作鱼松都不算多,但郭春雅的手艺是好的,绝对不会烤焦,味道也比别人家的更好。

调味调得好,火候也控得好。

女儿下乡前,妻子制作的鱼松多成了女儿的零嘴,女儿下乡后妻子制作鱼松的次数便少了,做一些也多给女儿寄去。

年前收到女儿说不回来的信后,寄到草原兵团的包裹里头就有鱼松,除了鱼松还有全国肉票和香皂。

陈柚轻放下筷子,跟杨大勇说自己想要买几包烟回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