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渎玉 > 第12章 救人

渎玉 第12章 救人

作者:渚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9 21:00:16 来源:文学城

“开门,”林菀话音落下,绣衣使应声打开了牢门。

“我要问他几句话,你且退下。”她语气平静。

“是,”绣衣使躬身退至走道尽头,很快消失在阴影中。

“他走了!快!”林菀立即转身,拉着邹妙快步走进牢房。

“阿彧!阿彧!”邹妙跪在男子身旁连声呼唤,却得不到任何回应。借着昏暗的光线,见他衣衫上处处血渍,手臂布满青紫,原本清俊的脸庞肿得几乎认不出原貌。她瞬间涌出泪水,“他们怎能把你打成这样……”

“你问过阿彧同窗吗?绣衣使都审了些什么?”林菀凝视着昏迷的年轻人,眉头紧锁。

“他们说,绣衣使一直在追问,谁是带头闹事的主谋。很多人都指认是阿彧。”邹妙声音发颤,“就算阿彧带头喊冤,也不该受这么重的刑啊!再这样下去,他会没命的!”

“追查主谋……”林菀若有所思,“既然审出是阿彧,却迟迟不结案。看来他们并不满意,还想挖出别的东西。”

“台狱血气重,不是两位娘子该来的地方。”一道声音忽在背后响起,从狭窄空旷的过道传来,格外雄浑低沉。

林菀回头,见一位鬓发微霜的中年男子按剑走来。墙上昏黄的灯火映着他的殷红锦袍,黑色獬豸纹怒目圆睁,肃杀之气扑面而来。他身后还跟着两名台狱守卫。

绣衣直指张砺,绣衣使的首领。

林菀自然认得他。如今圣上不管朝政,绣衣使事务皆向长公主禀报。此人她见过很多次,向来不苟言笑。听说他手段狠厉,被清党直呼“酷吏”。

待他走近,一道冷戾目光扫来,林菀背脊微凉,面上却绽开甜笑,款款施礼:“见过张直指。”

张砺扶剑站定,面无表情地说道:“林舍人想问什么,不若由张某代劳。此地污秽,莫脏了两位的衣裳。送客。”他的语气不容置疑。

邹妙闻言慌忙起身,无措地望向林菀,脸色已然惨白。

林菀心下一沉。

这已是张砺最客气的态度了,全然看在她是长公主近侍的面上。换做别人,早在台狱外就被拦下,连门都进不来。但她既已进来,就绝不能无功而返!

怎么办怎么办……她心思急转。

须臾,林菀展颜一笑:“他是云栖苑看中的人。”袖中的手悄然握紧,心跳快如擂鼓。

张砺瞥了眼牢房:“一个穷酸太学生,也会攀附云栖苑?”

邹妙抿紧双唇,强压怒意。幸好牢内光线昏暗,无人察觉。

林菀娇嗔蹙眉:“正是穷酸,才想另谋出路嘛。这种士子我见得多了。不过这位邹郎君,还是有几分姿色的。”

张砺嗤笑:“既已攀附云栖苑,何故带头闹事?”

林菀眼波一转,立即应道:“谁让打死人的是岳侯亲戚?岳侯被殿下疏远,他不就有机会了?”

见张砺挑眉不语,林菀转身回到牢房,蹲在邹彧身边。

她一手掩鼻,似在嫌弃血腥气,一手抬起他的脸:“张直指,他的脸被打成这样,我还怎么交差?既然绣衣使迟迟审不出结果,说明他不是你们要找的人,不如让我带回云栖苑如何?”

“不可。”张砺不为所动。

林菀笑容微僵:“看来张直指存心为难我。”

张砺脸上掠过一丝不耐烦,但瞥了眼林菀腰牌,终是没有发作。他沉吟片刻,从怀中取出一块麻布:“不敢为难林舍人。实不相瞒,审问太学生时,从他们身上搜出此物。”

布上写满密密麻麻的字。林菀使了个眼色,邹妙连忙上前接来。

林菀拿起细看。上面写了岳氏亲族如何欺压百姓,打死农户之子。证据详实,言辞犀利,莫说太学生,连她读完都义愤填膺,想去喊冤。

“写得……”挺好啊,林菀及时咽下后话,改口问道,“谁写的?”

“其他学生都指认,邹彧最先拿出此文。他却抵死不认,说是在寝舍捡的。”

“比对他的平日字迹,不就行了。”

张砺摇头:“已比对过,完全不同。”

林菀扬手:“那不就得了。许是他看过檄文后一时激愤,才叫上同窗喊冤。既然其他人都放了,为何独独不放他?”

张砺皱眉:“此文已在梁城流传甚广,总不能是凭空生出。多审几遍,总能让他想起来从何人手中拿到。”

至此,他耐心已尽:“林舍人,我等尚有公务,还请移步。”

见他紧握剑柄,林菀心知若再纠缠,她定会被强行请出。方才几句话她已明白,此案能闹这么大,背后必有推手。绣衣使要查的正是幕后之人!

难道是清党所为?

看这架势,即便邹彧不知情,绣衣使也要逼他供出一个清党才肯罢休。如此,想救出阿彧,只怕不容易……

林菀心念急转,却见张砺与守卫们紧盯自己,只得缓缓起身:“好。”

这时,她忽然瞥见邹彧的手指微动。他不知何时已醒了!

她精神一振,又笑道:“今日他昏迷不醒,我也没问上话,那便改日再来。唉,邹郎君这张脸,我还用得着。不知张直指能否行个方便,让这位女使晚些时候来给他上药消肿?就当给云栖苑一个面子。”

说着,她从袖中拿出一个锦囊,笑盈盈地塞给张砺:“请诸位喝杯酒。”

张砺挑眉,指腹轻捻囊中硬物,随手抛给身旁守卫,转身大步离去:“都机灵点,莫误了林舍人的差事。”

守卫们喜形于色,态度愈发恭敬:“不敢耽误林舍人的吩咐!”

林菀嫣然一笑:“我再看看邹郎君的伤情,好让女使备药。请诸位在外稍等。”被她潋滟生波的杏眼一扫,守卫们连声应诺,退至远处。

她返回牢房,背对牢门半跪在地,俯身查看邹彧伤势。在守卫看来,她只是借着微光端详犯人脸上的伤。实则,她凑到邹彧耳畔,用极低的声音说:“阿彧,若听见就动动左手。”

邹彧的左手食指微蜷。

林菀眸光一亮,急声道:“再受审时,你只需供出一人,必能自救。”

她轻声说了一个名字,又道:“听到此名,他们不敢再查。但我怕张砺不信你的口供,继续用刑。所以你须等我下次来时再说。当着我的面,他们有所顾忌。明白吗?”

说话间,她的心几乎跃出喉头,就怕被守卫察觉。幸好那几个守卫正围着囊袋数钱,对牢内情形浑然不觉。

邹彧的左手食指再次微动。林菀松了口气,起身叹道:“邹郎君这伤,怕是要养上十天半月了。等他上过药,我过两日再来瞧瞧。”

她步出牢房,对邹妙示意:“走吧。”后者仍忧心忡忡地望着弟弟。

守卫见她们出来,忙收起囊袋,满脸堆笑着转身引路。趁他们又在前头商量分钱,林菀凑到邹妙耳边轻声道:“阿彧醒了,放心。”

她快速交代了对邹彧的嘱咐。邹妙眼眶一红,连忙低语:“多谢阿姊。”

林菀轻轻捏了捏她的手,压下眼底一抹忧色。

其实,有些话她没说出口。

先武帝令绣衣使讨奸诛恶,先斩后奏。如今他们只奉皇命,常年独断专行,御史台都管不了。就怕张砺铁了心追查清党,连云栖苑的面子也不给……但总归有了一线希望!

如此思量着,她二人走出台狱大门,却见张砺正与宋湜站在门外。

宋湜头戴高冠,挺拔如松,一身玄色官袍,正是他早上出门时穿的那件。那时她急着离开没细看,此刻远远睹见,发现他衣上竟绣着白色獬豸纹……他竟与张砺官阶一样!原来,他们分管治书使和绣衣使。

林菀心下讶然,那位年届耄耋的御史中丞早就不管事了。所以实际主持台务之人,竟是宋湜。

他正宣读一封帛书:“今有太学生邹彧等,因同窗惨死义愤陈情,被押于台狱,至今未释,士林哗然……”

林菀和邹妙默然对视,齐齐放慢脚步。

“着令廷尉府、御史台、京兆府,明日巳时于台狱会审。两案并查,须当庭审结,具文上奏。望尔等秉公持正,以安天下士子之心。”

念罢,宋湜合上帛书,抬眼正对上走来的林菀。两人目光交汇,他却像不认识她一般,转向张砺递去帛书:“许司徒下令明日三司会审,还请张直指一同列席。”

听到这,二人俱是心中一震。邹妙惊喜望来,林菀缓缓点头。刚还想能否成功救出阿彧,就听到三司会审的消息,真是太好了!

不过,许司徒位列三公,乃文官之首、清党领袖,竟会关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太学生?

林菀按下疑惑再瞧,见张砺侧身扶剑,根本不看帛书一眼:“绣衣使从不移交嫌犯。”

她心里咯噔一响。

宋湜面色波澜不惊:“策试即将举行,不日天下士人齐聚梁城。绣衣使执意扣押学子,引得士人不满。若妨碍策试顺利举行,阁下如何担责?”

张砺眸中寒光一闪,右手紧攥剑柄,手背青筋纵横。

半晌,他抓过帛书揉成一团:“一个靠色相攀附云栖苑的太学生,都被林舍人看中了,许司徒和宋御史还如此上心。”他冷嗤一声,拂袖而去。

下一瞬,宋湜的冰凉目光就落到了林菀身上。

心头那股烦躁又窜了上来。

那眼神冷得像冰刃,仿佛要将她刺穿。

但与之前不同,这回他的审视里,似乎还藏着一丝探究。

定又叫他误会了。

林菀暗自叹息。绣衣使守卫还在旁边,她不能开口解释。更何况,自己早已说不再与他言语,更不必多费唇舌。

“阿姊,那位宋御史一直看着你呢。”邹妙凑近低语。

“别理他,我们走。”林菀轻声回应,拉着她往前。

三人擦肩时,宋湜突然开口:“林舍人前几日看中一个宋易还不够,这么快又瞧上一个邹彧。听闻邹家清贫,林舍人竟不嫌他出不起润笔,真是用心良苦。”

林菀脚步一顿。

他竟记得她那日的辩白,还这般刻薄地还了回来。

一股闷气堵在胸口。

不理他,不理他。

林菀深吸一口气,拉着邹妙继续走。

邹妙担心地望来,想说些什么,又瞥了眼身旁守卫,没有做声。

宋湜转身望着二人背影,却见她忽又停步。

林菀长吁一口气。

本想置之不理,可走出数步,心头闷气越发堵得慌。

不行!

这口气一定要出!

这次是他先出言挑衅,不算她食言!

林菀转身回到宋湜面前,莞尔一笑:“其实,他们都不及宋御史风姿出众。我最中意的,还是宋御史你呀。”

她近在咫尺,目光灼灼。宋湜被她看得耳根发烫,不自觉后退半步,偏头避开她的注视。

林菀偏要凑上前:“宋御史得空不妨再来云栖苑,我随时恭候。”说完她作势要走,又回头添了句:“对了,宋御史应该记得路吧?”

话音一落,两旁守卫纷纷侧目,诧异地打量宋湜。

林菀嫣然一笑,翩然转身,再不回头。

宋湜失了方才的从容端正,难得蹙紧眉头,盯着她远去的背影,还有那缕随风轻扬的垂髾。他猛地转身,大步离去。

——

守卫将二人恭送至御史台门外。林菀含笑告别,转身时笑意已敛,长长舒了口气。

见街上仍有官吏往来,她拉着邹妙快步到僻静处,匆匆说道:“我仔细看过阿彧的伤势,先去医馆配药。牢房阴冷潮湿,再给他带套厚衣裳。”

“嗯……”邹妙眼眶又红。

“总之莫太担心。许司徒都过问此案了,阿彧定能得救。”林菀拭去她的泪痕,像过去无数次那样,温柔安慰这个敏感爱哭的妹妹。

“嗯!”邹妙重重点头,任由林菀拉着离开。

她们不知,方才在街角的举动,包括林菀判若两人的神情,全被远处一人尽收眼底。

御史台内有座三丈高的石台,台上矗立着四层藏书楼。台下兰草葱茏,香气馥郁,乃是朝廷存放典籍之处。御史台别称兰台,便源于此。

此刻,宋湜来到兰台最高处的栏杆旁,凝眸俯瞰。从这里,能望尽御街每个角落。

她与那女使私下相处时,全无上下之分,倒更像姊妹般亲昵。

一个掌管林苑的舍人,为何出现在太学生一案里?

若是公务所需,她又何须亲自来台狱这种地方?

为何……处处都有她的身影?

砇山坊卷宗里,关于她的记载寥寥数语。她的朋友、她的其他亲眷……皆无所载。

太少了。

当那两个身影彻底消失在巷弄深处,宋湜转身步入楼阁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救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