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帝王和他的禁忌月光 > 第17章 开拔启程

帝王和他的禁忌月光 第17章 开拔启程

作者:沈元崇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18:09:51 来源:文学城

北征大军开拔那日,京城万人空巷。旌旗猎猎,甲胄森然,铁流般的军队蜿蜒出城,马蹄声、脚步声震动着大地,扬起漫天黄尘。百姓夹道相送,欢呼与祈祷声不绝于耳,期盼王师早日凯旋。

萧胤亲临城楼送行。他身着龙袍,立于猎猎风中,面色沉静,俯瞰着下方浩荡的军容。当主帅李振的帅旗过后,那辆格外显眼的、由四匹温顺白马牵引的亲王青盖马车缓缓驶过城门时,他的目光骤然凝固。

车帘低垂,隔绝了内外视线。但他知道,里面坐着那个人。

一身素服,外罩着即便在夏日也未曾离身的雪白狐裘,眼覆白绸,手持玉杖,正安静地忍受着车马的颠簸与北境的风沙。

萧胤的指尖在宽大袖袍中死死攥紧,指甲嵌入掌心,带来尖锐的刺痛,却远不及心口那股灼烧般的窒闷。他竟真的走了。在他眼皮底下,走向那未知的凶险。

他看见随行在马车旁的郑玉,一脸忧色,不时低声对着车内说着什么。他也看见了自己安插进去的几名“护卫”,如同鹰犬般紧紧缀在车队左右。

“皇叔……”他在心中无声咀嚼着这两个字,混合着无法宣泄的怨愤、蚀骨的担忧,以及一种被彻底无视、被江山社稷这冠冕堂皇理由比下去的冰冷嫉恨。

大军渐行渐远,最终化作天边一道模糊的烟尘。

萧胤在城楼上站立许久,直至日头西斜,风沙迷眼,方才面无表情地转身回宫。

紫宸殿愈发空旷冰冷。即便地龙早已熄了多时,盛夏的热浪似乎也无法穿透那厚重的宫墙,殿内始终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阴寒。

萧胤变得愈发阴晴不定。他处理政务的效率高得惊人,手段也愈发酷烈,几桩牵扯到军需粮草的贪墨案被他以铁腕手段连根拔起,涉事官员无论品级,皆从严处置,血溅刑场,朝野震慑。

但每当夜深人静,奏折批阅殆尽,那种噬人的空虚与焦躁便如潮水般涌来。他会独自走到殿外,望着北方漆黑的夜空,一站便是许久。

谢德顺每日都会呈上来自北境的密报,事无巨细。

“禀陛下,大军已出潼关,日行六十里,王爷车驾平稳。”

“禀陛下,昨夜宿营,王爷帐中灯火至子时才熄,似在研读兵书地图。”

“禀陛下,北地风大,王爷咳疾略有反复,郑玉已煎服随身携带的药材。”

“禀陛下,今日途中遇小股狄戎游骑骚扰,已被前锋击溃,王爷车驾未受惊扰。”

……

每一份密报,都让萧胤的眉头锁得更紧。他想象着那单薄的身子如何在颠簸的马车中煎熬,如何在寒冷的北地夜风里咳嗽,又如何在那昏暗的灯火下,凭记忆和触觉去“研读”那些该死的兵书!

他赐下的貂裘炭火,似乎并未起到多大作用。密报中屡屡提及王爷畏寒之甚,即便夏日,帐中亦常备火盆,狐裘不离身。

一种无力感再次深深攫住了他。纵使他富有四海,权倾天下,却似乎永远无法真正温暖那个人,无法将他从病痛与自苦中拉扯出来。

这日朝会,议及北境粮草调度。户部尚书奏报,大军深入,粮道延长,损耗日增,需再加征调。

萧胤面无表情地听着,目光却扫过下方垂首的苏文卿。自萧霁离京后,这位中书舍人似乎更加沉默谨慎了。

“苏舍人,”萧胤忽然开口,声音听不出情绪,“,你曾是朕的伴读,也是被摄政王交过的。依你之见,北境粮草,当如何保障最为稳妥?”

苏文卿心中一凛,出列躬身,谨慎答道:“回陛下,粮草乃大军命脉,不容有失。除加征调外,或可令沿途州县增设粮台,分段转运,另遣得力干员专司督运,或可减少损耗,确保前线供给。”

“得力干员?”萧胤指尖轻叩龙椅扶手,深紫色的眼瞳幽光一闪,“苏舍人心思缜密,又深知摄政王秉性,不如……朕派你前往北境,专职督运粮草,如何?也可代朕……探望摄政王,看他是否有需京中支应之处。”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静。派天子近臣、丞相之子去督运粮草,已是小题大做,其后那句“探望摄政王”,更是意味深长。

苏文卿背后瞬间渗出冷汗。他岂会听不出陛下话语中那冰冷的试探与隐含的怨念?他若答应,便是成了陛下安插在王爷身边的又一双眼睛,甚至可能……更甚。他若不答应,便是违逆圣意。

他深吸一口气,跪伏于地:“陛下信任,臣本万死不辞。然臣才疏学浅,于钱粮督运之事并无经验,恐负圣恩,耽误军国大事。且中书省事务繁杂,臣亦恐……”

“罢了。”萧胤不等他说完,便冷冷打断,语气听不出喜怒,“朕不过随口一问。苏舍人既无把握,便另选他人吧。”

他挥挥手,让议题继续,目光却再未看苏文卿一眼。

苏文卿退回到队列中,心跳如鼓,内衫已被冷汗浸透。他清晰地感受到,陛下对摄政王的执念,已深到了一种可怕的程度,任何与之相关的人与事,都可能引火烧身。

北境军营,中军帐内。

炭盆烧得正旺,驱散着塞外夏夜依旧刺骨的寒意。

萧霁裹着厚厚的雪白狐裘,脸色在跳跃的火光下显得愈发苍白透明。他并未坐在主帅身旁,而是独坐一隅,面前摊着一副巨大的、以特殊材质制成的凸起地图,他的指尖正缓缓地、一丝不苟地在其上移动,感知着山川河流的走向与城池关隘的位置。

主帅李振与几位将领正在商讨明日进军路线,争论不下。

“……狄戎骑兵来去如风,若依此路线,恐中埋伏!”

“但若绕行,至少多出三日路程,粮草恐接济不上!”

萧霁静静“听”着,指尖在地图某处轻轻一点,声音清泠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插入争论之中:“由此谷道穿行,虽险峻,然仅需一日夜。李将军可遣一营轻骑,多带旌旗,于东侧山岭虚张声势,佯装大军主力。狄戎探子见之,必引主力往东拦截。我军主力则趁夜急速穿过谷道,直插朔阳城外狼牙坡。届时,与朔阳守军里应外合,可解围城之困。”

帐内瞬间安静下来。几位将领面面相觑,仔细推敲,眼中渐渐露出豁然开朗与敬佩之色。

李振抚掌大笑:“妙!妙计!王爷果然神机妙算!末将这就去安排!”

将领们领命而去,帐内重归寂静,只剩炭火噼啪声。

萧霁微微向后靠去,闭上被白绸覆盖的双眼,眉宇间透出深深的疲惫。他抬手,轻轻按揉着刺痛的太阳穴。连日奔波劳心,他的身体已近乎极限,全凭意志强撑。

郑玉悄声端来一碗滚烫的药汁,声音带着哽咽:“王爷,该用药了……”

萧霁接过药碗,指尖冰凉。他面无表情地将那极苦的药汁一饮而尽,仿佛早已习惯。

“京城……有消息么?”他放下药碗,轻声问,声音沙哑。

郑玉低声道:“并无特殊消息。只是……陛下似乎对粮草之事,尤为关注。”

萧霁沉默了片刻,极轻地叹了口气,那叹息轻得像一缕随时会散去的烟。

“知道了。”他不再多问,只是将狐裘裹得更紧了些,仿佛抵御着某种无处不在的、来自遥远京城的冰冷注视。

帐外,北风呼啸,卷起塞外黄沙,呜咽作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