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稻香渡 > 第7章 长河暗涌——稻浪下的秘密与救赎

稻香渡 第7章 长河暗涌——稻浪下的秘密与救赎

作者:荔枝大王666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6 08:47:28 来源:文学城

第七章

清晨的渡水镇,被一层薄雾笼罩,像一块被水洇湿的宣纸。沈青禾骑着电动车,穿过狭窄的巷弄,车后座捆着一袋刚碾的糙米,米粒金黄,却掩不住她眼底的乌青。连续一周,她都在追查一桩"掺假"案——发往省城的一批"订单稻",被检测出镉超标,客户直接退货,索赔金额高达三十万。

她把电动车停在镇粮站门口,铁门紧闭,锈迹斑斑,像一张久未开口的嘴。她上前拍门,声音在空荡的院落里回荡,却无人应答。她绕到后墙,翻墙而入,脚下是湿滑的青苔,一不小心就摔了个屁股墩。她龇牙咧嘴地爬起来,却看见墙角堆着几袋未拆封的稻谷,袋子上印着"优质稻"字样,却沾着一层灰,像被遗弃的孤儿。

她掏出手机,拍照取证,手指颤抖,却强作镇定。突然,身后传来脚步声,她猛地回头,是粮站的老门卫,手里提着一根铁棍,脸色阴沉:“你谁?干嘛呢?”她心脏狂跳,却强装镇定:“我……我找人。”老门卫眯起眼:“找谁?这里没人。”她咽了口唾沫,声音发虚:“我找……找站长。”老门卫冷哼一声:“站长不在,你走吧。”她只好悻悻离开,却忍不住回头望,那几袋稻谷像沉默的证人,静静躺在墙角。

省城,沈青禾坐在客户公司的会议室里,面前摆着一份检测报告:镉超标0.2mg/kg。她手指发抖,却强装镇定:“我们的稻子,从育苗到收割,从没用过一滴农药,怎么可能镉超标?”客户代表推了推眼镜,声音冷淡:“数据不会撒谎,你们要么换货,要么赔钱。”她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掐住脖子。

走出大厦,阳光刺眼,她却觉得冷。她蹲在路边,给顾澎打电话,声音哽咽:“我们被坑了。”顾澎沉默片刻,声音低沉:“别急,我陪你查。”

回村路上,她绕道去县检测站,申请复检。检测员是个年轻姑娘,听完她的描述,皱眉:“镉超标?你们村不是富硒带吗?”她苦笑:“我也纳闷。”检测员沉吟片刻:“这样,你留样,我们加急做,三天出结果。”她连连道谢,像抓住救命稻草。

三天后,复检结果出来:镉含量正常,0.08mg/kg,远低于国家标准。她长舒一口气,却更加疑惑:既然不是产地问题,那问题出在哪?她想起粮站墙角那几袋“优质稻”,心里隐隐有了猜测。

夜里,她换上一身黑衣,带着手电筒,再次翻墙进入粮站。月光稀薄,像被云撕碎的纸,洒在地上,惨白一片。她蹑手蹑脚地靠近那几袋稻谷,掏出随身携带的取样袋,抓了一把米样,又用手机拍照。突然,身后传来脚步声,她猛地回头,是粮站的老门卫,手里提着铁棍,脸色比月光还冷:“又是你!”她心脏狂跳,却强装镇定:“我……我东西掉了。”老门卫冷笑:“东西掉了?我看你是来偷米的吧?”她咽了口唾沫,声音发虚:“我……我只是想看看。”老门卫逼近一步:“看什么?这里没什么好看的!”她只好后退,却忍不住回头望,那几袋稻谷像沉默的证人,静静躺在月光下。

第二天清晨,她带着米样,直奔省城检测站。结果出来:镉超标0.3mg/kg,比客户那份报告还高。她握着检测报告,手指发抖,像握着一块烧红的炭。她忽然明白:粮站那几袋“优质稻”,才是镉超标的源头,而有人把这部分米,混进了她的订单里。

她立即报警,却被告知证据不足,无法立案。她咬牙,决定自己查。她找到粮站前任会计,一个退休的老头,请他喝酒。老头几杯下肚,话多了起来:“粮站?哼,早就烂了!去年开始,就有人把外地镉米当优质稻收进来,再掺到本地米里卖,赚差价!”她心脏狂跳,却强装镇定:“谁干的?”老头醉眼朦胧:“还能有谁?站长小舅子,开了家贸易公司,专门倒腾这个!”

她连夜赶回村里,把情况告诉顾澎。顾澎沉默片刻,声音低沉:“我们需要更多证据。”两人决定,再去粮站一次,这次,他们要找账本。

月黑风高,他们翻墙而入,老门卫似乎有所察觉,手电筒的光柱在院落里乱晃。沈青禾和顾澎躲在墙角,心跳如鼓。光柱远去,他们蹑手蹑脚地靠近办公楼,一扇破旧的木门,被顾澎轻轻一推,发出“吱呀”一声响,像老人的叹息。屋内堆满杂物,灰尘在月光下飞舞,像一群细小的精灵。他们借手机微光,翻箱倒柜,终于在一个铁柜里,找到一本发黄的账本,封面写着“2019-2021年收购记录”。她翻开账本,借手机的光,一行行数字映入眼帘:外地镉米收购价,每吨比本地米低三百元,却按优质稻入账,差价落入私人腰包。

她握着账本,手指发抖,像握着一块冰,却觉得滚烫。她忽然想起外公——那个在雪夜守窖的老人,如果他在,会怎么做?她深吸一口气,把账本塞进背包,和顾澎悄悄离开。

账本成为关键证据。他们复印一份,匿名寄给县纪委,又带着原件,前往省城客户公司,说明情况。客户代表看完账本,沉默良久,终于开口:“我们愿意撤回索赔,但你们必须公开道歉,并承诺加强质检。”她点头,像被卸下千斤重担,却又觉得空落落的。

公开道歉那天,天空下着小雨,像无数细小的手指,轻轻抚摸她的脸。她站在合作社门口,面对村民、客户、媒体,声音沙哑却坚定:“我们被坑了,但也失职了。从今天起,每一粒米,都经得起检测;每一分钱,都晒在太阳下。”掌声响起,却像遥远的潮水,她听不真切,只觉心脏被一只温热的手轻轻握住。

然而,代价巨大。大客户撤回订单,合作社销售额归零,账户余额再次见底。村民们议论纷纷,有人埋怨她“多事”,有人称赞她“勇敢”。她站在空荡的仓库,雨声敲铁皮,像无数细小的鼓槌,却敲不散她心里的雾。

夜里,她独自走到河边,雨水把她的身影拉得很长,像一条通向远方的路。她忽然想起外公说过的话:“土地不会辜负任何一次低头,也不会埋没任何一次抬头。”她深吸一口气,抬头望向漆黑的夜空,像望着一口深井,却不再害怕。

第二天清晨,她早早起床,走进秧田。雨水把泥土泡得松软,踩上去,像踩在海绵上。她弯腰插秧,动作比从前更慢,却更坚定。她知道,这一季稻,可能依旧歉收;这一季酒,可能依旧滞销;但只要她还在,土地还在,故事就不会结束。

雨后的第八天,晨雾像稀释的米汤,浮在河面。沈青禾蹲在仓库门口,把账本复印件摊在膝盖上,一页页翻,数字像蚂蚁爬进眼睛里。她需要找到更多证据,把粮站背后那条完整的"灰色链条"揪出来。顾澎提着两杯豆浆走来,杯壁凝着水珠,像小小的泪滴。他把其中一杯递给她,声音低却稳:"下一步,想怎么查?"她抬眼,眸子里有血丝,却亮得吓人:"去找运输队,找到那辆经常半夜进粮站的卡车。"

运输队藏在镇外废弃砖厂,荒草没过人膝。沈青禾和顾澎翻墙进去,铁皮屋顶锈出窟窿,阳光漏下来,像金色雨点。院子里停着几辆重卡,车牌被泥糊住。她掏出手机,一张张拍照,忽然背后传来呵斥:"干嘛的!"回头,是个光头男人,胳膊上纹着青龙,手里拎着铁扳手。顾澎一步跨到她前面,声音沉:"买二手车的,不行?"男人眯眼打量他们,目光像砂纸,磨得人皮肤生疼。沈青禾陪笑,手指却悄悄按下录音键:"大哥,哪辆车况好?我们拉货。"男人指向最里那辆红色重卡:"那个,十五万,现金。"她顺势问:"以前拉过什么?"男人咧嘴,露出黄牙:"粮食,从外地拉来的好粮食。"录音到此为止,她手心已全是汗。

夜里,两人躲在砖厂外的土沟里,等那辆红重卡出动。月亮被云遮住,大地黑得像锅底,只有远处值班室的灯泡发出昏黄的光。蚊虫嗡嗡,叮得她手臂起包,却不敢拍。凌晨一点,发动机轰然响起,重卡缓缓驶出砖厂,车灯像两把白色长剑,劈开黑夜。她赶紧启动小电驴,和顾澎一前一后远远跟上。卡车并未上高速,而是拐进一条乡道,柏油破损,车轮碾过积水,溅起半人高的浪花。她心跳如鼓,电驴的电量却在急速下降,眼看就要撑不住。顾澎伸手拉住她后座,声音被风吹得七零八落:"换我载你!"两人跳车换位,电驴继续嘶鸣着向前追。

卡车最终停在一处废弃粮库,铁门锈迹斑斑,却悄悄打开一条缝。重卡驶入,大门随即合上,像巨兽闭嘴。沈青禾和顾澎躲在路肩草丛,大气不敢出。她掏出手机,打开摄像模式,镜头对准粮库大门,却什么也拍不到。顾澎低声说:"得进去。"围墙高两米,上面插着碎玻璃。他从背包取出毯子,盖住玻璃尖,双手一撑,翻身跃上墙头,随即伸手拉她。墙内荒草及腰,虫声此起彼伏,像无数细小的口哨。粮库主楼黑沉沉,只有一间小屋亮着灯。他们猫腰靠近,窗缝里透出灯光,照出两个晃动的人影——光头司机和粮站站长。

屋内,站长把一叠现金塞进司机口袋,声音压得极低:"这回是两千吨,全按优质稻入账,差价别走公司账户。"司机咧嘴:"放心,老规矩。"沈青禾屏住呼吸,手机镜头紧贴窗缝,录下这段对话。忽然,屋内灯光一暗,门被推开,一只黑狗蹿出来,狂吠划破夜空。她吓得差点叫出声,顾澎一把拽住她手腕,低喝:"跑!"两人转身狂奔,黑狗在后面紧追,蹄声如鼓。她高跟鞋陷进泥里,索性踢掉赤脚飞奔,脚底被杂草划破,钻心地疼,却不敢停。终于,他们翻出围墙,滚进路边水沟,黑狗被铁链拽住,停在墙头狂吠不止。她浑身湿透,却死死攥着手机,像攥着一块炭火。

回到村里已是凌晨三点,她顾不得洗脚,把视频导进电脑,画面虽晃,声音却清晰。她一遍遍地听,心脏像被鼓槌敲击。天一亮,她和顾澎再次赶往县纪委,这次,证据确凿。工作人员听完录音,脸色凝重:“我们会立即立案调查,请你们暂时保密。”她点头,却丝毫轻松不起来——她知道,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调查进展比想象快。一周后,县纪委发布通报:粮站站长、运输队老板、贸易公司法人,三人涉嫌串通虚报粮价、倒卖镉超标大米,被采取强制措施。消息一出,全县哗然。村民们围着合作社,七嘴八舌:“怪不得去年米价那么低,原来被这些人吃了差价!”媒体蜂拥而至,沈青禾每天应付采访,嗓子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她却不敢松懈,她知道,自己必须借这波热度,为合作社重塑品牌。

她决定在粮站原址,举办一场“公开检测日”——邀请客户、媒体、农户,现场抽样,现场检测,全程直播。检测日那天,天空湛蓝,阳光像被水洗过,洒在废弃粮站的瓦砾上,像给废墟镀了一层金。她穿着白衬衫,袖口卷到肘部,露出被太阳晒成小麦色的小臂。她亲手从粮堆里取样,封装、编号,交给检测人员。检测仪器闪着蓝光,像一只冷漠的眼睛,却吐出令人安心的数字:镉含量0.07mg/kg,远低于国标。掌声响起,她却偷偷抹泪——这是她用无数个不眠之夜换来的清白。

然而,市场并不买账。大客户依旧观望,合作社销售额回升缓慢,账户余额再次见底。村民们开始埋怨她“多事”,说“不查还好,一查把客户都吓跑了”。她站在空荡的仓库,听雨水敲铁皮,像无数细小的鼓槌,却敲不散她心里的雾。夜里,她独自走到河边,雨水把她的身影拉得很长,像一条通向远方的路。她忽然想起外公说过的话:“土地不会辜负任何一次低头,也不会埋没任何一次抬头。”她深吸一口气,抬头望向漆黑的夜空,像望着一口深井,却不再害怕。

第二天清晨,她早早起床,走进秧田。雨水把泥土泡得松软,踩上去,像踩在海绵上。她弯腰插秧,动作比从前更慢,却更坚定。她知道,这一季稻,可能依旧歉收;这一季酒,可能依旧滞销;但只要她还在,土地还在,故事就不会结束。她直起腰,望向远处——晨雾弥漫,像一块被水洇湿的宣纸,等待新的墨迹。她忽然笑了,笑得像捡到糖的孩子。她转身,走向仓库,背影被朝阳拉得很长,像一条通向远方的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