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当你患上了肺癌! > 第1章 第 1 章

当你患上了肺癌! 第1章 第 1 章

作者:宁捷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21 18:06:03 来源:文学城

第一章:那道阴影

2019年11月。

北国的冬日,虽然室外寒风呼啸,但阳光依然毫不吝啬的挥洒下来!

落在林淑华家那个朝南的阳台上。

室内已经开始供暖,三层玻璃的窗户密封性良好,屋内暖意融融!

这是一个被精心打理的小小世界,不足六平米,却是林淑华退休生活的慰藉。

几盆绿萝郁郁葱葱,肥厚的叶片沿着花架垂落,形成一道小小的绿色瀑布。

长寿花正当时令,一簇簇粉红色、鲜红色的小花,热热闹闹地挤在一起,给这肃杀的季节增添了几分不合时宜的鲜活。

还有几盆蝴蝶兰,叶片修长碧绿,姿态优雅,在温暖的阳光下,已经长出了几个花苞,不出意外,元旦的时候就会盛开!

林淑华拄着拐杖,拿着小巧的喷壶,细致地给每一片叶子喷上水珠。

水雾在阳光下折射出细微的彩虹,旋即消散。

她动作缓慢,这也是之前摔跤后形成的经验!

林淑华当了一辈子警察,从最早的打字员,到后来的信/FANG科、法制科,40多岁就已经是二级警督了!

直到47岁的一天,她在公安局突然昏倒,送到医院检查后才知道可能是脑瘤!

但那是1995年,当地的医院设备落后,也没有神外科室,她只能先保守治疗。

1996年转到北京的医院时,肿瘤严重到压迫视神经,她已经处于半失明状态。

医院虽然紧急给做了开颅手术,但因肿瘤位置不好,紧邻脑干部分,无法全部清除,导致术后林淑华的小脑神经受到影响,无法再工作,只好办理了提前病退!

幸好两个孩子陈波和陈静争气,先后考上了北京的大学,毕业后留京,在2003年的时候,家里买了房子,林淑华就被接到了北京!

丈夫陈建川之前是检察官,2007年他到了60岁退休,也来到了北京;但他有律师证,因此还找了一家律师事务所继续从事法律工作。

虽然大家生活在了同一个城市,但这些年也不算特别顺当!

2006年,林淑华自己在家,接电话的时候不小心摔倒,导致股骨头骨裂,躺了三个月才痊愈,之后家里请了钟点工做饭,她走路就变得缓慢且小心翼翼!

2010年,林淑华的脑瘤复发,又在北京的医院做了第二次开颅大手术,这次术后恢复良好,但这种大型手术对于一个62岁的人来说,也是元气大伤。

在家里还能拄拐杖慢慢行走,出门就只能坐轮椅了。

这些年里,陈波买房,结婚,生子,创业、离婚。。。。

陈静和丈夫则是丁克,两人都忙,一直也没要孩子。。。。

退休这么多年,林淑华的生活早已被简化成几个固定的程式:侍弄花草、读书看报、每周一次的聚餐、偶尔亲戚来京的拜访,还有寒暑假来小住的孙子陈思齐。

陈波离婚后,就给儿子办理了住校,只有寒暑假可以在林淑华这边常住。

日子像一条平稳流淌的溪流,波澜不惊,她已习惯了这其中的安定。

再过半年,陈思齐就要中考了。

思齐的母亲已经和陈波说好,如果成绩好能直升本校的高中部,那就还在国内念书;如果分数不够,不能上重点,那就去她所在的澳大利亚念高中。

陈思齐从小聪明,就是有点贪玩,初中开始迷上了篮球,但初三这一年,已经收敛了许多,用功得紧。

林淑华因为身体原因,没有亲自把孙子带大,但毕竟是唯一的孙辈,还是非常亲昵的。

她甚至悄悄准备了一个厚厚的红包,就压在床头柜的抽屉里,只等着中考结束,陈思齐拿到直升通知书的到来。

“妈,东西都收拾好了吗?我们得出发了。”

女儿陈静的声音从客厅传来,打断了她漫无边际的遐想。

林淑华应了一声,放下喷壶。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体检日。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或许只是个例行公事,但对于她这个年纪,且做过两次大手术,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却是一件需要全家动员的“大事”!

陈静已经利落地准备好了所有东西:身份证、保温杯、帽子围巾手套。

她看着母亲,眼神里混合着关切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她自己工作也很忙,出版社的翻译项目签了合同,偶尔还有国际会议的同传工作,有时还需要出差。

但照顾母亲,是她从未松懈过的头等大事。

家里的保姆小张帮着林淑华穿外套和鞋,小张来自甘肃,手脚麻利,性情憨厚,在林家做了三年,早已成了家里的一份子。

“外面风大,妈,您把这个围巾也戴上。”

陈静走上前,把一条厚厚的羊绒围巾给林淑华严严实实地裹上。

然后,她们像过去三年中的许多次一样,配合默契。

陈静小心翼翼地搀扶着母亲的手臂,小张则熟练地将墙角的折叠轮椅打开,推到最方便的位置。

林淑华在两人的搀扶下,缓缓地坐了上去。

她心里总觉着,坐上了这个,自己就真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需要人照顾的“老人”了。

但腿脚确实不大利索,体检中心的流程又长,由不得她逞强。

轮椅的胶皮轱辘压在楼道光滑的地面上,发出均匀而轻微的声响。

电梯下行,将她们从那个充满阳光和花草清香的宁静小窝,带入到了北京冬季干冷的户外空气中。

寒风像细密的针,试图穿过厚厚的衣物,陈静下意识地帮母亲把围巾又往上拉了拉。

幸好离小区的停车场不算远,三人上了车,陈静打开暖风,车子缓缓开了出去。

体检中心环境很好,窗明几净,暖气也足,穿着白色护士服的工作人员耐心的回答大家的疑问。

小张推着轮椅,跟在陈静身后,穿梭于各个检查室,像驾驶着一艘小船,在由人群组成的河流中艰难前行。

“林淑华,请到3号彩超室。”

“妈,抬一下胳膊,量血压了。”

“奶奶,我们来抽血,您稍微忍一下,很快就好。”

“胸部X光,亲属不能陪同,病人听指令不要动!”

声音嘈杂,指令纷乱。

林淑华大多时候只是沉默地配合着,像一尊温顺的、被岁月磨平了所有棱角的雕像。

每年的体检,不都是这样过来的么?

整个体检过程耗时近一个多小时。

结束后,陈静没有着急回家,而是把车开入附近一座写字楼的停车场,这里有一家很有名的日式拉面。

三人吃了热乎乎的拉面和牛肉饭。吃完饭,陈静开车回家。

回家的路上,车厢里很安静。

林淑华靠着车窗,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光秃秃的枝桠,她有点累了,心里只想快点回到她那个暖洋洋的小家去。

之后的几天,生活仿佛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

阳光依旧每天准时撒遍阳台,花草依旧。

那天的体检,像投入湖中的一颗小石子,涟漪散尽后,似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陈静偶尔想起来,会提一句:“体检报告应该快出来了吧?”但语气里并无特别的担忧。

直到第三天的下午。

林淑华的体检,留的是陈静的手机号码。

而她正在自己的书房,翻译着书稿。

“阴影……?”陈静的声音忽然拔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像一根被骤然拉紧的琴弦。

“什么阴影?在哪儿?”

“肺部?……多大?……性质不确定?”

陈静的心一沉,不好的预感充斥心头!

“……最好再做个CT才能确认?……好的,我明白……谢谢您。”

电话挂断了。

陈静保存好电脑里的文件,开始行动!

她先是动用了所有能想到的人脉关系——同学、朋友、同事,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出去,询问着同一个核心问题:“哪家三甲医院的呼吸科或者胸外科最强?能不能挂上号?最好是能加急的!”

现实很快展示了它冰冷而坚硬的一面。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全国最顶尖的医疗资源。

协和、301、朝阳、中日友好……这些名字如雷贯耳,是无数患者心中最后的希望灯塔。

然而,这些灯塔的光芒,需要穿越一片浩瀚而拥挤的人海才能抵达。

“静静,不是我不帮你,年底了,各大医院都人满为患。专家号?提前一个月都未必抢得到!”

“陈姐,我们这边呼吸科的号,光排队等常规检查就要两三周,加急?除非有特别硬的关系,或者病情特别危急……”

“阿姨的这个情况,光是挂上门诊号还不够,关键是开了检查单之后,排队做CT还要等很久。时间……唉,都耽误在等待上了。”

电话里反馈回来的信息,让陈静的心一点点沉下去。

她坐在电脑前,手指飞快地点击着各大医院的官方挂号平台和知名的挂号APP。

屏幕上,那些代表着“已满”或“无号”的灰色方块,刺眼地连成一片,像一堵无法逾越的高墙。

她仿佛看到,在那一个个灰色方块背后,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无数个像她一样焦急的家庭。

他们带着厚重的病历和沉重的心情,汇聚到北京,像无数条溪流汇入大海,将这城市的医疗资源稀释。

一下午的时间就快过去了,陈静揉着发胀的太阳穴,仍在不停地打着电话,对比着不同医院的信息。

终于,陈静在给宣武医院的电话中听到了好消息,这里的CT室有三天后的名额,只要医生开检查单就能做。

陈静迅速的进入宣武医院的官网,并抢到明天下午的号码。

第二天到医院,医生看过陈静准备好的体检中心报告,马上开具了胸部CT检查单。

林静之后去窗口排队缴费,再去CT室登记,护士告知三天后带病人来做检查。

费用:宣武医院胸外科医事服务费50元,胸部CT332元。

知识点:体检查出肺部有阴影,为什么需要去做胸部CT?

“肺部阴影”就像在人群中远远看到一个模糊的背影,而“胸部CT”则是走近了,从不同角度、更清晰地看这个人的正脸、侧脸和细节。

胸部X片的局限性,是看得太“模糊”:

体检中心做的检查,大部分都是胸部X光片。它就像把一个立体的肺脏压扁成一张平面照片,所有前后重叠的组织都投影在一起。这就导致血管、肋骨、心脏、横膈膜等结构会和肺部病灶重叠在一起,形成所谓的“阴影”。

而这个阴影可能只是一个正常的结构,也可能是病变。

它的分辨率比较低,对于微小的结节(尤其是小于1厘米的)、早期的磨玻璃影、或者被骨骼挡住的病灶,X光片很难发现,或者看得不清楚。

而且缺乏细节, X光片无法清晰地显示病灶的密度、边缘(有没有毛刺)、内部结构(有没有空洞)等关键特征。

所以,胸片上的“阴影”是一个非常笼统和初步的发现,它本身不是一个疾病的诊断。

胸部CT的优势:看得更“清晰”!

胸部CT(计算机断层扫描)相当于对肺部进行“切片式”的检查,一层一层地看,具有巨大优势:

1.极高的分辨率:能发现毫米级别的微小结节,这些在胸片上根本看不见。

2.三维定位:可以精确判断病灶在肺里的具体位置(哪个肺叶、哪个肺段),以及它与周围血管、气管的关系。

3.显示关键特征:CT可以清晰地显示病灶的以下特征,帮助医生判断其良恶性:大小和形态:是圆的、还是不规则的? 4.密度:是实心的(实性结节)、还是像云雾一样的(磨玻璃结节)?或者是混合的?

5.边缘:边缘是光滑的,还是有分叶、毛刺(恶性征象)?

6.内部情况:里面有没有钙化(良性征象)、空洞或空气支气管征?

关于增强扫描,如果需要的话,有些病患要做增强CT(注射造影剂后做增强CT,可以看病灶的血供情况,恶性病灶通常血供更丰富)。

做胸部CT的根本目的是对“肺部阴影”进行定性诊断,也就是弄清楚它到底是什么。

这个“阴影”的可能性有很多,从完全无害到需要警惕的:

1.可能是良性情况(占绝大多数):炎症:肺炎、结核球、炎性假瘤等。

2.或者陈旧性病灶:以前感染后留下的疤痕(纤维灶、钙化灶)。

3.或者是血管影:正常的血管在胸片上重叠形成的假象。

4.少数是先天性结构:如动静脉瘘等。

5.而需要警惕的情况(占少数)就是肿瘤!

可能是原发性肺癌,也可能是其他部位转移来的,包括:癌前病变、某些不典型增生等。

只有通过胸部CT,医生才能排除胸片上因重叠造成的假象,明确阴影的性质,初步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再决定下一步方案。

如果CT显示是典型的良性特征(如钙化),就可以放心,定期观察即可;

如果CT显示有可疑的恶性特征,就需要进一步检查,如穿刺活检、支气管镜等。

如果CT显示是炎症,可能需要抗炎治疗后复查。

总结:

体检胸片发现“肺部阴影”是一个重要的警示信号,但它本身无法说明任何问题。

做胸部CT目的是“拨开迷雾,看清真相”,避免漏诊早期肺癌等严重疾病,同时也让绝大多数良性情况的人放下心来。

请务必遵从医生的建议,及时完成检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