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认识他时,他还在酒吧做侍应生,其实,也算不上真正相识,不过是线上断断续续聊了一两年。对他,我始终没什么特别的情愫,唯独去年年底想退圈那件事,印象格外深——突然就想退圈,就冲动地给通讯录里所有好友都发了告别消息,然后干脆利落地一键删除。
别人大抵是看到红色感叹号便算了,没再追问后续,只有他,又发来好友申请,还在验证消息里补了没说完的告别和祝福。这份在“断舍离”里偏要多走一步的认真,倒让我觉得这个人有些不一样。后来半年,我们又重新加回好友。
他总说自己圈里属性是“贝”,嘴上把这标签贴得严丝合缝,语气里也常带着几分刻意的软和,可话锋一转,那点藏不住的想翻身当主人的心思就露了馅。
他就像只笼中鸟,明明覆着一身温顺的羽毛,姿态也放得低,眼底却始终凝着一点亮,死死盯着笼门的方向——那不是认命的眼神,是等着某天能亲手攥住开门的钥匙,把“被动”的标签狠狠撕下来,活成主人的模样。
断联了许久,半月前他的头像却突然在列表里亮起来,消息来得直接又坦诚:“姐姐,我想去找你。”紧接着又是一条,字里行间带着点执拗的认真:“我看你写的那些文字,每一篇都有个主角。我不想只做划过去的读者,也想在你这儿留下点记忆——不用是主角,能让我在你世界里,多留下一些篇幅。”
我盯着屏幕愣了会儿,忽然想起去年他退圈又折返的那个验证消息——当时他也是这样,在所有人都“算了”的时候,偏要多补给我的祝福和告别。原来他从来都是这样,不管是告别还是靠近,都要明明白白,连想要“多占些篇幅”,都带着种不慌不忙的笃定,像在说“我来晚了,但我想把错过的篇幅,慢慢补回来”。
看到消息的瞬间,指尖在屏幕上顿了两秒,第一个念头竟是“这玩笑开得有点突然”——断联的日子像隔了层模糊的雾,他突然冒出来说要找我,还要在我世界里“占篇幅”,总觉得像睡前没醒透的梦话。
我还没来得及敲出“真的假的”,他的消息又追了过来,字里行间全是不加掩饰的认真:“之前一直在忙,没时间,然后有时间的时候又没钱。”他还特意补了句,带着点终于松口气的雀跃:“现在缓了两个月,刚好可以去做想做的事。”那股子认真劲儿,我不知道该怎么回复了。
我原本以为他只是一时兴起,随口说说的冲动话,没成想下一秒他的消息就铺了过来,一条接一条,全是认真规划好的细节:“想在你那边多待阵子,先找个安稳的工作,住上几个月,慢慢熟悉熟悉你的城市。”
看着屏幕上条理清晰的计划,我脑子里却先冒出来个荒唐的念头:这小子该不会是在西安惹了什么麻烦,想找个地方躲风头吧?毕竟从前也从来没听他说过,如今突然说要投奔过来,安安稳稳找份工作住下,倒显得有些不寻常。
那种感觉说不出来,但是会忍不住多想——他这份突如其来的“安稳”,到底是真的想靠近,还是另有隐情?
今日是十月二十九日,恰逢重阳,暮色刚沉的七点,他踏出车站,首先给我发个消息,终于抵达运城。我暂未想与他碰面,便先帮着推荐了附近的酒店,他也计划先住下,等次日再在周边找处合适的公寓安顿。
到了酒店后,他自己点了份鱼加面当晚餐,说是翻遍网上推荐找到的运城特色。我瞧着,又忍不住补了几句,把大盘鸡、羊肉胡卜这些本地招牌也一并提了,盼着他这次来,能多尝几样地道风味,别辜负了这趟行程。
晚上躺在床上,久久无法入睡,心里一直在想着,他真的站在了运城的土地上,这个消息像一颗石子投进我心湖,漾开的涟漪里掺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有几分意外,些许无措,还有藏在深处的茫然。
他这段时间反复说着,来运城是为了我。说早就被我文字里的温度打动,说想亲眼见见写出那些故事的人,说盼着能和我约一次线下的见面,把线上的情谊落到实处,说想出现在我的文字里,说想在我的文字里多留下一些篇幅,那些话隔着屏幕看时,字句都算动听,可一旦和“他真的来了”这件事重叠,我却只剩本能的怀疑。
不过是看过我写的几段文字,从未真正见过面、相处过,怎么就敢笃定这份好感是“美好”的?我见过太多隔着网络的虚与委蛇,也听过不少萍水相逢的骗局,实在没法轻信这种突如其来的热忱。他口中的“美好”,于我而言更像一层模糊的雾,谁也不知道雾后面藏着的是真诚,还是别有用心。
我太怕了,怕他是带着目的的骗子,怕他嘴上说着善意,心里藏着坏心思。所以我不敢给他任何承诺,哪怕只是一句“什么时候见个面”,也迟迟不敢说出口。只能先推说不便,给他推荐酒店,用这样的方式保持着距离——不是不近人情,只是我实在没有勇气,把自己暴露在一份未知的“美好”面前。
那几天的时光,像浸了温水的棉花,软乎乎地裹着细碎的温柔。他在酒店匆匆住了一晚,修整了一番,第二天便在豪德市场深处的公寓里定下了一间房,算是暂时在运城安了个小落脚点。从那天起,他的消息就成了每天给我打卡一样,一字一句都带着这座城市的烟火气与阳光味。
他骑着蓝色的共享电动车,当地人都叫它“小蓝”,穿梭在运城的街巷里。他总是很晚睡,中午下午才醒,然后骑着小蓝去附近的老街转了转,看了墙头上晒着的玉米串,下午又兴高采烈地分享去盐池的见闻——照片里,连片的盐池泛着淡淡的青蓝色,像一块被上天遗落在人间的巨大宝石,照片里没有他,但是我猜他站在盐池边的栈道上,笑容在夕阳下格外明亮。
让我心头一暖的是,前一天晚上我随口和他说,晚饭后去东花园消食散步,沿着湖边走了很久,还拍了一座在夜晚灯火通明的石桥发给了他。没想到第二天傍晚,他就发来消息说“我来东花园啦,循着你的路线走了一圈”。只是他绕着湖边转了好几圈,问了路过的行人,却始终没找到我照片里的那座桥,语气里带着点小小的遗憾,像个没找到宝藏的孩子,可爱又真诚。那些没找到的桥,反倒成了我们之间一份小小的、甜甜的遗憾,让这段关于运城的记忆,更添了几分鲜活的温度。
那些日子里,我们确实聊了很多,从运城的街景聊到日常的琐碎,他的消息每天都准时涌来,字里行间满是热切的期待——一遍遍说着想和我见面,说着那些他憧憬的“实践”,语气里的迫切几乎要溢出屏幕。可无论聊得多么热闹,我心里始终横着一道说不清道不明的坎,总觉得我们之间少了点灵魂同频的契合,那种隔着一层薄雾的疏离感,让我清楚地知道:我们不合适,那些他期待的事,我真的做不到,也不想勉强自己。
11月3日那天,他发来了好多条消息,从日常的见闻说到对见面的再次期盼,手机屏幕亮了一次又一次,我却盯着对话框迟迟没能打出一个字。我不知道该怎么回复,既不想用敷衍的语气搪塞,更不想再给他错误的希望,耽误他的时间和精力。纠结了许久,我深吸一口气,敲下了那些早已在心里酝酿了无数遍的话,字字句句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我们真的不合适,我也不可能和你实践,别再为我花费心思了。”
发送的瞬间,心里是有点难过的,怕他不开心。我不知道屏幕那头的他看到这些话时是什么感受,但从他后续寥寥几句带着失落的回复里,我能猜到他一定很伤心。而说出这些决绝的话,我自己也并不好过,心里满是复杂的愧疚——明明是我先感受到了不合适,却让他承受了这份落空的期待。
后来冷静下来,想起他为了这份期待,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到运城,心里的愧疚更甚。或许一顿饭能稍稍弥补这份遗憾,也算是给这段不算圆满的交集一个体面的收尾。于是,我鼓起勇气给他发了消息,约他出来吃顿饭,权当是我的一点安慰,也算是和这段时光好好告别。
我拿起手机发消息:“你这会儿在哪儿?发个定位过来,我过去接你,今晚我做东请你吃好吃的!” 消息刚发出去没多久,他就把定位发了过来,距离不远,我收拾了下便开车出发。
接上他后,我笑着问:“我带你去一家我经常光顾的串串火锅店” 他爽快答应,一路上我们随意闲聊,气氛轻松又惬意。十几分钟后,车子停在了火锅店门口,刚推开门,浓郁的牛油香气就扑面而来,熟悉的烟火气瞬间让人食欲大开。
找了个门口的位置坐下,服务员立马递上菜单,我熟门熟路地说道:“来个鸳鸯锅!” 下单后,我们直奔串串柜,琳琅满目的串串整齐排列着,我们选了一大盘看起来美味的串串?,其实都是我挑的,也不知道他爱不爱吃。
锅底很快端了上来,红汤咕嘟咕嘟冒着泡,香气愈发浓郁,他说他能吃辣,我就把串串一股脑倒进辣锅里,我只煮了爱吃的几种蔬菜,等着美味煮熟。他很细心很会照顾人,串串刚煮好,他就先捞起一串,要放进我碗里,我说我不吃辣,他又拿起来放进清汤锅里继续煮,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几乎没怎么顾上自己吃,不停给我夹菜、倒饮料,还跟我聊起了最近的生活、工作里的趣事,偶尔也分享一些小烦恼,我认真听着,时不时插几句话,一顿饭吃得温馨又热闹。
就在我们聊得正投机,吃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意外突然发生了。发现刚拿出来的一根串串不太对劲,一根长长的黑色头发缠在培肉串上,刚才的好胃口荡然无存。
他见状立刻皱起眉头,我们叫来了老板,把那串带着头发的串串递过去,语气平静却带着不满:“老板,你看看这是什么情况” 老板见状赶紧道歉,不停地说着“对不起”,但我们俩已经完全没了继续吃下去的心情,原本愉快的聚餐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搅得一团糟。
我摆了摆手说:“算了,我们也没心思吃了,结账吧。” 老板脸上满是愧疚,连忙说道:“实在对不起两位,这次是我们的疏忽,这顿饭必须给你们免单,以后你们来,我亲自盯着,保证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 我们也没再多说,起身离开了火锅店,原本期待满满的一顿饭,最终却以这样的方式结束,难免有些遗憾。
出了火锅店,刚才那根头发带来的不适感还没完全消散,两人都没怎么说话,气氛透着几分扫兴。往前走了没几步,街角亮着显眼招牌的蜜雪冰城映入眼帘,暖黄的灯光在夜晚里显得格外热闹。
他转头看向我,语气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安抚:“刚没吃好,要不要喝点东西顺顺胃口?这家蜜雪冰城挺方便的,你想喝什么?珍珠奶茶还是柠檬水?” 我摇了摇头,胃里依旧有些发闷,实在没什么喝东西的兴致:“不用啦,我现在没胃口。”
可他没就此作罢,又耐心追问了几句,我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又想到已经耽搁了不少时间,不想再纠结下去,便点了点头:“那就茉莉奶绿吧。” 他应声走向店里,很快就拿着两杯饮品出来,一杯递我,另一杯是他自己喜欢的。
我们坐在车里,手里握着温热的饮品,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转而跟我聊起最近圈子里遇到的趣事、身边朋友的糗事,试图化解刚才的尴尬。我一边听着,一边时不时应和几句,晚风轻轻吹过,倒也渐渐冲淡了些许不快。
抬手看了眼手机,屏幕上的时间已经指向十点半,夜渐渐深了,路边的行人也少了许多。我原本就没什么逛街的兴致,这会儿更觉得有些疲惫,便转头对他说:“时间不早了,我送你回去吧,就送到刚才接你的地方。” 他点了点头,没再多说。
车子平稳地行驶在夜色里,车厢里安安静静的,只有偶尔的车流声传来。没多久就到了目的地,他下车后转过身跟我挥手:姐姐,明天你有时间吗?可以实践吗?”我拒绝了,因为我真的不想。他有点失望的说“好吧,那路上注意安全,到家记得给我发个消息。” 我笑着应下,跟他挥手告别,才发动车子往自己家的方向开去,这略显波折的一晚,也总算告一段落。
一场带着歉意的告别饭局,有热闹的烟火气,也有猝不及防的小插曲。感谢温柔相待的收尾,虽有遗憾,但也算体面告别这段时光~愿我们都能奔赴更合适的遇见?
我写下的这些碎碎念,从来都只是我当下能捕捉到的、最真实的情绪与感受——那些对着对话框迟迟不敢落笔的纠结,说出决绝话语后心底翻涌的愧疚,还有试图用一顿饭体面收尾的小心翼翼。至于他,我其实无从真正知晓他究竟是怎样的人,也无法百分百确认他说过的每一句期待、每一段闲谈,是不是都源自内心最真实的表达。语言有时像层朦胧的薄雾,会模糊藏在背后的真心,可我愿意相信我的直觉,相信那些相处时他不经意流露的细心、告别时带着失落却依旧温柔的叮嘱,都不是刻意伪装,他本就是个善良通透的人。
想起之前在贴吧里回复过一条评论,那时便忍不住感慨:圈子里的我们,好像大多心里都带着旧疤。或许是过往感情里留下的遗憾,或许是不被世俗理解的委屈,又或许是一次次满怀期待靠近后,被现实狠狠泼下冷水的狼狈。我们带着这些隐秘的伤口,在这个不算大的圈子里寻寻觅觅,像一群在黑夜里独自摸索的人,紧攥着一丝微弱的光,固执地寻找那个能懂自己、和自己同频共振的人。
我们期待一个眼神就能达成的默契,期待一份真诚能换来对等的热忱,期待那些藏在心底不敢轻易言说的小心思,终于能有人温柔接住;期待不再一个人面对深夜的孤独,不再对着屏幕反复斟酌字句,不再在期待与失落之间反复拉扯。可现实往往不遂人愿,一次又一次满怀期待地主动,小心翼翼地付出,到最后,那些炽热的希望终究还是会一点点冷却、褪色,变成沉甸甸的失望。
失望从来都不是突如其来的,它像细沙一样,在心里慢慢堆积。今天为一次落空的约定添一分,明天为一句敷衍的回复加一缕,后天为一段无疾而终的交集增一层。直到有一天,当失望攒够了,压得人再也提不起力气去期待、去寻找,便只能彻底对生活摆烂——不是真的想放弃对美好的向往,而是太累了,累到不想再挣扎,不想再抱着渺茫的希望去承受可能到来的又一次伤害。就像一根紧绷了太久的弦,断了之后,连重新拉紧的勇气都没有,只能任由自己陷在麻木里,对所有可能的温暖都失去了探寻的兴致。
人间百态,每个人的生命里都藏着或多或少的遗憾,就像夜空中那些未点亮的星辰,虽有缺憾却也构成了独特的风景;而那些看似光鲜的旁人,心底或许也藏着一份“爱而不得”的怅然,这份怅然旁人羡慕其执着,当事人却深知其中酸涩。正是看透了这份众生皆有的不完美,我从未有过妄自菲薄的念头。身材不够纤细窈窕又如何?不必困在世俗的审美框架里自我苛责,只要身体康健,能自由奔跑、畅快呼吸,能感受阳光的温度、清风的轻抚,便是上天赐予的最好馈赠。没能拥有大富大贵的生活又怎样?不必追逐物质的洪流迷失方向,粗茶淡饭能饱,布衣蔬食温暖,守着三餐四季的安稳,怀揣内心的平和,就已经胜过万千浮华。
人这一辈子,许多烦恼其实都是自己给自己套上的枷锁。太过在意他人的眼光,便会在攀比中消耗自我;太过执着于未得到的东西,便会在执念中忽略已拥有的幸福。后来才慢慢懂得,生活的真谛从来不是向外求索完美,而是向内学会和解——把自己哄明白了,接纳所有的不圆满,放下那些求而不得的执念,日子便会豁然开朗,所谓万事大吉,不过是内心的自洽与从容。
走过岁月的沟壑,历经世事的打磨,我终于悟得一个深刻的教训:永远不要把人生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他人的肩膀再宽厚,也终有无法依靠的时刻;他人的承诺再美好,也可能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真正能照亮前路的光,从来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内心燃起的火焰;真正能给自己带来希望的,从来不是他人的馈赠,而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是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不放弃的坚韧,是哪怕身处低谷也能主动寻找出口的勇气。唯有把希望扎根在自己身上,学会自我支撑、自我滋养,才能在人生的风雨中站稳脚跟,活成自己最坚实的后盾,从容走过每一段旅程。
不知道圈子里的你们,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时刻?带着旧疤寻找同频的人,却在一次次失望里慢慢耗尽了勇气。只愿我们都能少些遗憾,哪怕暂时遇不到对的人,也别轻易放弃对生活的热忱,毕竟那些未到来的美好,或许正在路上。
不好意思,废话说的有点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