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魏 > 第13章 第 13 章

大魏 第13章 第 13 章

作者:醒目录录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3 06:28:49 来源:文学城

书房内烛火摇曳,映得案上的帛书字迹忽明忽暗,也映着司马懿沉静无波的侧脸。傅嘏、张承、李孟三人围站案前,神色各异。

“大人,曹休在宗室中威望不低,此次祭祀大典,怕是会有不少老臣附和。”张承眉头紧锁,语气中难掩担忧,“我们联络的寒门官员,大多资历尚浅,在朝堂上话语权有限,怕是难以抗衡啊。”

“无需他们正面抗衡。宗室发难,无非是想借祭祀的庄重场合,以‘诬陷宗亲、扰乱朝纲’为由,逼陛下罢黜我。他们要的是舆论声势,我们要做的,是破了这份声势。”

他抬眼看向李孟:“你联络寒门官员时,不必让他们强行出头。只需嘱咐他们,若宗室哭诉时言辞过激、罔顾事实,便旁敲侧击提及兖州水患、百姓疾苦,将话题引向政务本身。陛下最看重民生,宗室若只顾内斗而置百姓于不顾,反而会惹陛下反感。”

李孟躬身应道:“属下明白!寒门官员多来自民间,对地方疾苦更为了解,由他们提及此事,最为自然,也最能触动陛下。”

“还有祭祀物资核查之事。”司马懿转向张承,语气加重了几分,“此事务必细致,一丝一毫都不能放过。曹休要在祭祀上做文章,必然会在祭品、礼器、粮草等方面动手脚——要么克扣银两中饱私囊,要么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祭祀乃国之大典,关乎宗庙社稷,若真出了纰漏,便是大罪。我们不仅要查清问题,还要拿到确凿证据,既堵了曹休发难的后路,又能反将他一军。”

张承:“属下明白轻重!今夜便连夜部署人手,奔赴各州府核查,定在祭祀大典前将结果呈上来。”

司马懿点了点头,目光落在傅嘏身上:“宗室那边的动向,还要劳烦你多费心思。曹休联合了哪些人?具体计划是什么?”

“属下已经安排了可靠之人潜伏在宗室子弟身边,想必不日便有消息传回。”傅嘏拱手道,“只是曹休行事谨慎,此次又事关重大,怕是不会轻易泄露风声,还需多些耐心。”

“耐心,我有。”司马懿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带着几分冷意,“曹休急功近利,欲借祭祀扳倒我,必然急于求成。越是急躁,越容易露出破绽。我们只需沉住气,静观其变,等待最佳时机便可。”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密切关注郭太后那边的动静。曹休敢如此肆无忌惮,背后怕是少不了太后的支持。太后一直忌惮我权势渐长,若能借宗室之手除掉我,她定然乐见其成。”

提及郭太后,书房内的气氛更显压抑。郭太后乃先帝遗孀,虽深居后宫,却极善权谋,暗中培植了不少势力,对朝堂之事影响力颇大。有她在背后支持,曹休的底气自然更足。

“太后深居简出,行事极为隐秘,想要查清她与曹休的联系,怕是不易。”傅嘏忧心道。

“不必刻意去查。”司马懿摇头,“太后若想插手,定会有所动作。我们只需留意宫中传来的消息,以及宗室与后宫之间的往来便可。只要她露出一丝痕迹,我们便能顺藤摸瓜,找到应对之策。”

三人闻言,皆点头称是。随后,又围绕着具体事宜细细商议了一番,直至三更时分,才各自散去。

书房内只剩下司马懿一人。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推开窗户,夜风裹挟着丝丝凉意涌入,吹散了几分疲惫。

他望着夜空中那轮孤月,思绪万千。曹叡深夜召见,将曹休的罪证交给他,那份信任,沉甸甸的,压在他的心头。他知道,曹叡并非完全信任他,这位年轻的帝王,心思深沉,多疑善谋,对任何人都留有三分戒备。但至少,在对付宗室、整顿朝堂这件事上,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曹叡的难处,他懂。宗室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为帝王,曹叡既要维护宗室的体面,又要遏制他们的嚣张气焰,平衡之道,难之又难。而他司马懿,便是曹叡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刀,用来斩断朝堂的沉疴弊病,却也随时可能被弃之不用。

“君与臣,从来都是相互试探,相互依存。”司马懿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转身回到案前,重新拿起那份兖州水患的奏折。豫州刺史是曹休的门生,此次水患,若真如他所料,存在克扣拨款、延误救灾之事,那便是又一个可以打击曹休的突破口。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司马懿便起身前往尚书省。尚书省内,官员们早已到齐,各司其职。见到司马懿进来,众人纷纷拱手行礼,神色各异。有敬畏,有疏离,也有暗中敌视。司马懿一一颔首回应,面色如常,径直走向自己的位置。

刚坐下不久,李孟便匆匆走了进来,压低声音道:“大人,豫州水利拨款的账目查到了。果然如您所料,其中有三成银两被克扣,而负责此事的,正是豫州刺史的亲信,也是曹休的远房侄子。”

司马懿眼中闪过一丝冷光:“证据确凿吗?”

“确凿。”李孟递上一叠账目和证词,“属下找到了当年负责拨款的小吏,他不堪良心谴责,愿意出面指证。这些账目也经过核对,与各州府上报的实际支出相差甚远。”

司马懿接过账目,仔细翻阅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曹休真是胆大包天,连救灾的银两都敢克扣。看来,这豫州之事,我们不得不管了。”

“大人,我们现在便弹劾豫州刺史吗?”李孟问道。

“不急。”司马懿摇头,“此事牵扯到曹休的远房侄子,若贸然弹劾,必然会打草惊蛇,让曹休有所防备。我们先将证据收好,待兖州一案有了眉目,再一并发作。到那时,两面夹击,曹休便是有三头六臂,也难以招架。”

李孟点头:“属下明白。”

就在这时,尚书省的一名官吏匆匆跑了进来,神色慌张地说道:“司马大人,不好了!宗室那边传来消息,曹休联合了五位宗室老臣,明日便要入宫面圣,请求陛下在祭祀大典前,彻查大人弹劾李谦一事,还宗室一个清白。”

司马懿闻言,神色不变,心中却已有了计较。曹休果然迫不及待了,明日入宫面圣,无非是想先造势,给陛下施加压力。

“知道了。”司马懿淡淡道,“你下去吧,此事我自有安排。”

官吏应声退下。李孟担忧道:“大人,曹休联合了五位宗室老臣,声势浩大,陛下怕是会为难。”

“为难是必然的,但也未必是坏事。”司马懿目光深邃,“曹休急于求成,行事必然有疏漏。明日入宫,他们定会言辞恳切,甚至声泪俱下,试图打动陛下。但越是如此,越容易暴露他们的真实目的。陛下聪慧过人,岂会看不出其中的门道?”

他顿了顿,又道:“你立刻去联络陈群大人,告知他此事。陈大人素来公正,不满宗室专权,有他在朝堂上相助,我们胜算便多了一分。”

“属下这就去办!”李孟连忙应声而去。

午后,宫中果然传来消息,陛下召司马懿即刻入宫,前往御书房议事。

司马懿整理了一下衣冠,便随内侍入宫。宫道之上,阳光正好,却驱散不了空气中的凝重气息。两侧的宫灯依旧,却仿佛比往日多了几分肃杀。

御书房内,曹叡正坐在案前批阅奏折,神色平静,看不出喜怒。见到司马懿进来,他抬了抬眼,道:“仲达,你来了。坐吧。”

“谢陛下。”

曹叡缓缓说道:“曹休等人势大,明日入宫,必然会据理力争,甚至可能哭闹不休。祭祀大典在即,朕不想因此事引发朝堂动荡。”

司马懿心中了然,曹叡既想维护他,又不想与宗室彻底撕破脸。他起身躬身道:“陛下不必为难。明日曹休等人入宫,陛下只需让他们拿出证据,证明李谦清白。若他们拿不出证据,陛下便可借机敲打他们一番,让他们安分守己。若他们执意纠缠,陛下再以祭祀大典为重,将此事暂缓,待大典之后再行彻查。”

曹叡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仲达所言极是。明日之事,便按你说的办。只是,你需做好准备,若曹休等人将矛头指向你,你需从容应对。”

“臣遵旨。”司马懿躬身道,“臣行事光明磊落,问心无愧,不惧任何人的指责。”

曹叡看着他坚定的眼神,心中微动。司马懿此人,果然如传闻中一般,沉稳冷静,临危不乱。有他在,许多棘手的事情,似乎都能迎刃而解。

“朕还有一事要问你。”曹叡话锋一转,“豫州水患之事,你可有听闻?”

司马懿回道:“豫州去年遭遇水患,河道淤塞,百姓耕种困难。地方官已上书请求朝廷拨款修渠,臣正安排人核查此事。”

“哦?”曹叡挑眉,“核查结果如何?”

“回陛下,初步核查发现,豫州水利拨款有克扣之嫌,具体情况,臣还需进一步核实。”司马懿如实禀报,并未隐瞒。

曹叡的脸色沉了下来:“救灾拨款,乃百姓救命钱,竟敢有人克扣!仲达,此事你务必严查,无论牵扯到谁,都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臣遵旨!”

“退下吧。”曹叡挥了挥手,重新拿起朱笔,批阅起奏折来。

“臣告退。”司马懿躬身行礼,缓缓退出御书房。

走出御书房,司马懿长长舒了一口气。此次入宫,虽看似平淡,却实则暗流涌动。曹叡的态度,既表明了对他的信任,也暗示了对宗室的不满。

回到尚书省,司马懿立刻召见了张承:“张承,豫州之事,陛下已下令严查。你立刻加派人手,务必尽快查清克扣拨款的具体情况,以及牵扯到的相关人员。”

“属下明白!”张承神色凝重,连忙应声而去。

接下来的日子,朝堂之上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曹休等人四处活动,联络宗室老臣,准备明日入宫面圣。而司马懿则一面安排人手核查豫州之事,一面密切关注宗室动向,同时联络陈群等支持自己的官员,做好应对准备。

夜色再次降临,司马懿坐在案前,看着手中豫州水患的初步核查报告,眉头紧锁。报告显示,克扣的水利拨款,不仅有曹休的远房侄子参与,还有几位宗室子弟牵涉其中。此事若真要一查到底,必然会引发更大的朝堂震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